中国为什么不高兴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贺雄飞 主编  页数:292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一帮具有民粹主义情结的“老愤青”为了迎合许多愚昧的老百姓而再次炮制出《中国不高兴》这样的“精神鸦片”时,再次激发了中国人虚伪的自大狂心理。正如一位中国学者所言,《中国不高兴》推销的是一种病态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形式虽然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健康的和病态的。健康的民族主义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病态的民族主义则常常自恋及排他,具有“暴发户心态”,妄想充当世界的领袖,缺乏一种真正自信、包容和博爱的能力,是一种变态的流行“病毒”。    真正高兴的是那些“掌勺者私分大锅饭”的既得利益者和操控股价房市的“幕后黑手”,当大多数人还看不起病、孩子还上不起学时,中国的市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真正高兴的是那些挥金如土、狡兔三“窟”、天天有饭局、夜夜上歌厅,一言九鼎的某些腐败分子,当天灾多发、矿难频发、疫情滥发,许多老百姓求告无门时,中国的农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真正高兴的是一大堆帮忙、帮闲文人和艺术掮客,当他们合伙炮制着妄想使人“变成一头快乐的猪”的一个又一个娱乐大片和“一句顶一万句”的伪劣之作时,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真正高兴的是那些“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某些法官和律师,而当大多数人被野蛮拆迁逼得走投无路而只能进监狱或打官司,但仍然遥遥无期或面临“躲猫猫”的危险时,许多“杨三姐”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的正动与逆动/周非 黄帝的谱系及黄帝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治的理想描述:《周礼》 “官本位”是如何形成的 礼乐崩坏于“失信” 变通术:用“智”来修补“德” 中国文化最大的成果:智谋 知识分子蜕变为谋士 中国传统价值核心之最高体现者:大一统  《史记》的意义 科举制: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彻底沦亡 文字狱:消灭文化异己第二部分 中华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么/王文元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传统是中国人的生命线 从王守仁与小偷的对话说起 西方的伊旬园情结与东方的居尘出尘 儒释道乃是“和为美”之产物 中国在学术上从来没有独尊过儒术 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伟人 嵇康的“七不堪” 可爱的迷信 中国在哪些方面世界第一 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国学 应该恢复哪些旧制第三部分 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真实位置/黎鸣 为什么中国文明的合力等于零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真实“位置” 中国教育的大败局 中国人为什么成了历史永远的“囚徒” 为什么中国文人最容易变成伪君子 孔夫子,宣教愚昧的“先师” 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五毒四柔”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给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人 《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的“害经”  上帝与孔子第四部分 文学因何而伟大/李建军 章诒和 拔根状态下的文学景观 当代小说最缺什么 接近堕落的扯淡 文学上的法西斯主义 我们的文学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图腾 要把真经度与人 庸碌鄙俗的下山路 告密——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 卧底——他进了章家大门第五部分  中国向何处去/贺雄飞 夏日荷花的沉思 黄河边上的中国 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 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犹太文化与和谐社会 犹太人的改革思维与科学发展观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 中国向何处去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的正动与逆动/周非  黄帝的谱系及黄帝的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号称是“炎黄子孙”,关于黄帝的传说,有一件事是讲黄帝的修炼。  讲黄帝的修炼成仙,其实是讲黄帝个人生命的结局,连《史记》都说他登天成了仙,这可能是人们对他的一种美好祝愿,所谓“万岁”、“万寿无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的意思。但汉代的方士就用这个故事大做文章,还鼓动汉武帝去学习。  追寻长寿是人们的愿望之一,最长的寿就是不死,如果长寿而又能行动自由,则是人们最热望不已的事了,连汉武帝想到这个境界,都感叹地说要用皇权去交换。只可惜,这玩艺不是可以买卖来的。据道家理论,是修炼来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静修,要修到没有七情六欲的境界;另一个是吃药,这药是专门炼出来的,叫“丹”。但从逻辑上讲,如果没有七情六欲才能成仙,那么,没有七情六欲的人,就没有“成仙欲”了,还要成仙干什么呢?所以,真正摒弃七情六欲而修炼成仙的人,是很少的。倒是清心寡欲有利于健康,从而延长寿命,但寿命延长意义又何在呢?从哲学意义上讲,肉体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人欲望、情感驱使的一个外壳。长寿不是目的,有为才是目的。清心寡欲,就得无为;而无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炼丹的人很多,只要能买得起水银、架得起炉子的富贵者,都能炼丹。但吃药这个事,是讲实证的,就像中医里说的“验方”。可惜,在人们生活中,我们从来没见过一例“临床试验”的成功者。于是,后来就没有太多的人相信了。  关于黄帝的传说,另一件事是讲黄帝的谱系。  在从尧舜到秦朝为止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所有的帝王,追根溯源,都是黄帝的后代。  但我对这一点尤其怀疑。我想,这不过是后来的帝王在抬高自己的出身而已。就像有的帝王说他是某某神的儿子、或者说是某某星宿下凡、或者出生时发生了何等惊天动地的天象一样,是不太能令人相信的。  我们今天都说自己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后代,这是文化意义上的用语  (而不是遗传学上的,也不是伦理学上的意义)。但黄帝不搞家天下,而是“联邦制”,而且没有世袭制;黄帝特别重科学技术,亲自主持参与其中的一些工作;黄帝对生命非常重视,讲养生之道;黄帝的官制里,任人唯贤;黄帝的治国思想中,是政教分开。这些中华文化好的源头,到后来还剩多少呢?  我们的文明之源,一点也不比西方差啊!  把丧失的东西找回来,发扬光大,是为复兴。那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个源头精神开始?!  中国文治的理想描述:《周礼》  文治即礼治。中国历史从其幼年期,即有了十分完备的行为规范,让每个人规规矩矩地做人——这就是《周礼》。如果周礼是实有其事,则中国历史在这里就出毛病了;如果周礼是后人杜撰的,则中国理想的社会秩序就有问题了。中西方文化发展脉络正是从这里开始产生分野的!  当古希腊斯巴达人正在崇尚英雄主义的时候,中国却进入了一个文治时代。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重大分野,标志着中国文化的早熟!  中国的文治,秉承了“敬天”的原始宗教思想,以“人法天”(仿效大自然)的方式,制定了人世间的秩序,后人将这套成文的东西,称为“礼”,因其产生于周朝,故名周礼。  历史的转折点是“文王演周易”。因为在商朝,人们是“信天”的,凡事要卜卦,文王将一些卦辞进行了归类整理,给“推测天意”指了一条道。周公正是在《周易》的思想基础上,制定了“礼乐”。  但周礼是不完善的,至少大部分内容失传了。后来传下来的一部非常完整的关于“礼”的典章制度的书《周礼》,应该是经过自春秋到汉初许多人加工而成的。但这本《周礼》,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影响太大,它是中国帝王统治时代统治者关于统治制度的最完美、最理想化的标准。  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此书是否为周公所作、此制度是否在西周完全推行,而是要分析这本被后世知识分子们所推崇的“理想国”政治制度的实质。  《周礼》的思想,就是按大自然的秩序约定人间制度,并称之为“天意”,天子是天意的代表,像太阳一样,是万物之源。世间的尊卑高下,如同山川一样,是不可以改变的,每个人要各就各位。如何能解决人的过分的欲望呢?就是通过仪礼来规范言行、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  三礼——制度、仪礼、音乐——的意义和作用大体如此。  其实,过早制定了这些理想化的制度,注定它只能是一种理想,因为它的思想基础是原始的,所以,也是幼稚的,故而注定今后永远也是不切实际的。这就是早熟。  孔子把那个时代称为小康社会,以对称于更为理想的大同社会。但大同社会不需要治理,是顺天而成的;小康社会是人治的,人治的办法是“礼乐”。他对小康社会的描写是:“郁郁乎文哉!”  中国古文很有意思,其中“文”通“纹”,有粉饰的意思。那么,是孔子粉饰了那个时代呢,还是那个时代用的“礼乐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粉饰呢?我们在分析了“礼”的内容后,就会一目了然。  我们姑且称这个时代为文治时代。   周武王名姬发,是周文王的二子。周文王的长子被害死了。文王死后,姬发继位,他继承文王遗志,数会诸侯,并在非常有智谋的姜太公(姜子牙,又名吕望)帮助下,攻克了商的首都朝歌,使得商纣王自焚而死。最后,周武王被拥戴为天子,即统治了天下,史称周朝。  周朝不再像商朝那样事事请示“天”了,而是按《易经》的办法,有条理地治理天下。这个条理或者叫规矩,有个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名字——“礼”。因为这个“礼”制于周代,所以又称做周礼。而主持制定这个“礼”的人,便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受到无限推崇的周公。  “礼”分为三个部分:礼仪、官制和乐礼。“礼仪”直接称礼,或“周礼”,今天的人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礼”;“官制”称为官礼,或周官;乐礼又称“乐”或周乐。按孔子的说法,儒学思想的精义,就是周礼(狭义的)。春秋时,“礼乐崩坏”,孔子要克己复礼,就是要恢复这个“周礼”。两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其全部理解,亦在成熟于周朝(一般说是周公所订立) 的“礼乐”。然而,中国文化史却与中国所有的儒生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周礼和周乐失传!——周礼(礼仪)是部分地失传,乐则全部地失传。“六经”变成五经,因为没有《乐》,六艺之“乐”,也只能让人去想象;而《周礼》关于礼的主要内容也皆丧失。  但“丧失”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一件大好事,给他们许多可乘之机。  这里,先插叙一个小故事:北宋大文豪苏轼考进士时,遇到的考试题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这是一篇议论文,要阐述的道理是:“圣人爱人——用刑尽量地轻、奖赏尽量地厚。”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苏才子引经据典,说了这样的一个“典故”:尧的时候,执法官皋陶大人要定一个人的死罪,在朝堂之上,皋陶说“判处死刑”,尧说:“恕他不死!”皋陶说了三次,尧也说了三次。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畏惧皋陶执法如山,而又都欢欣于尧用刑的宽容。这篇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副主考官梅尧臣一致好评,认为是所有考生文章里写得最好的一篇。但饱读经典的梅尧臣,却不知道苏才子说的这个故事,出于哪部经典或史书,于是,就去问学问更高的欧阳修。结果欧阳修也不知道,但他们一点也没怀疑是苏轼用错了典或干脆就是瞎编的,只是一个劲地说:一定是我们偶尔忘了!——最后,苏轼高中第二名,自己向梅尧臣坦白说:“编的,说故事何必要出处!”这是大才子向经典开的一次大玩笑。其实,有没有经典,有什么关系呢?按苏东坡的意思,如果尧是孔子说的那样爱民的人的话,他做这样的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结果是“公(指梅尧臣们)赏其豪迈”,就是说,梅尧臣很赏识他的豪迈之气。其实,苏轼还可以作深一步的思考:五经未必没有被孔子们想当然地编写!  没有办法!——我们没办法更多地对周礼进行具体的描述。其大致情形,只能按经孔子编改过的《周礼》幸存的一部分以及孔子对学生们所说的一些话来进行了解了。  周礼的制定人周公,名叫姬旦,他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因为最初被封在周地(就是周人打天下时的根据地),所以人称周公。周公貌不惊人,而且还有点身体上的缺陷,是个驼背;但是他非常贤能,先后辅佐过父亲文王、哥哥武王、侄子成王,为周朝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编辑推荐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章诒和 黎鸣 王文元 李建军 周非 贺雄飞五位著名学者对《中国不高兴》联手说不,探寻中国兴衰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给这本书评五星,并不是因为太好,而是现在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的书太少了.想当年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出版,也是引来骂声一片,某些"爱国者"恨不能杀了柏杨先生以解其心头之恨.而现在,柏杨已驾鹤西去,他的铮铮铁骨,他的史学理念和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已被大家所熟知,包括大陆人士,当年攻击他最厉害的,也被他所折服.看了中国不高兴,我感觉又回到文革,超英赶美,苏修美帝,嘴上过瘾啊.可现在不是人有多大胆,中国就有多强大了.要论吹牛说大话,现在这些愤青和当年的写作小组比起来,估计只有扫厕所的份.不要再当阿q了,明明头顶有块疤,还就不许别人说,明明打不过,只好私下里,嚷嚷,唉,这年头,儿子打老子,声音还不敢大了,怕真有人听见,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一个小孩,第一次装大人样,挺有意思,时间长了,谁也不会把他当大人看,只觉得这小孩不正常,赶紧!
  •   看了前半部分,可以作为一本历史教辅书来读,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理得比较清爽。还没有看到中国不高兴的答案。总之是一本好书。
  •   看了这本书,我又一次觉得自己真是才疏学浅,又一次看到天外高人的风采。是啊,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一颗本性不变的心不被外部的纷纷扰扰迷惑呢?我们需要思考,我还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中国不高兴》这本书,但是仅仅看完《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后,我就已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为祖国沾沾自喜的地方了,毕竟,我们欠缺的东西还是在很多。
  •   代一位老同事买的,我是没看啊
  •   中国人应该好好看看 看清自己
  •   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表扬,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抨击,能看到两方面的观点,很有启发。
  •   不错,很喜欢,受益匪浅
  •   看完了,好书好好
  •   指出很多现实问题
    十分有用

    大家可以买来看看长长见识

    也会改变一些你的观念
  •   老人喜欢的书。
  •   看在贺雄飞的面子上,买了一本;还可以,不及贺先生以前做的书;他自己也说自己首先是个商人,然后才是文人。嘿嘿!商人和文人可以融合在一个人身上么?
  •   书本中的很多观点,我表示赞同,也许中国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让人看不懂了,很多的观念和思想,不知道如何发展和变化,跟随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当物质文明发展强大的时候,我们发现精神文明几乎没有跟随发展,二十大大落后,或者说是乱七八糟,没有系统和中心,基本的道德已经抛弃,剩下的只是拜金主义。
  •   这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家中老人都愿意看。
  •   书本质量还行!
  •   书写得挺好的
  •   其实在看完<中国人不高兴>及其相关的评论后,对这本书是很期待的,但阅后总体感觉是:作者好像是匆匆披甲上阵的,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而且给人有种堆砌的印象,只能说这本书还不如前一本书含金量多,有些纯粹是些文章评论和主题是风牛马不及!!!!!!
  •   看了这本书,能够比较真确的给中国一个定位!自我的骄狂和外人的吹捧或是自我的贬低和外人的瞧不起都是不正确的。看完这本书我们大概能知道什么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什么是值得反思的。不过,一面有一些观点呢的确是有一些偏激的
  •   个人认为,书没有名字吸引人
  •   這本書對于要寫著方面論文的人很有幫助
  •   送人了~
  •   打着对《中国不高兴》说不的幌子,拼凑字数。除了第二章外,其它都是增加字数罢了。竟然一本书里有观点不一致的章节,搞笑!经济动物!
  •   此书不过是一些文痞借《中国人不高兴》炒作自己而东拼西凑乱写出的一本书,不仅文笔极差,而且毫无新意,观点前后矛盾,不知所谓。简直是寡廉鲜耻,卑鄙至极!!
  •   说是要多中国不高兴说不,又不承认是跟风之作,看了遍书目,严重文不对题,扯得很远。看来这6位自封的知名学者不高兴了。呵呵。另外======================================编辑推荐章诒和 黎鸣 王文元 李建军 周非 贺雄飞五位著名学者对《中国不高兴》联手说不,探寻中国兴衰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明明六位,却写成五位,请问其中哪位是非著名学者?编辑也够水的了。
  •   这根本就是几个所谓的专家搞出的一台戏,而且前后逻辑矛盾,不符合辩证统一的论断,且滥竽充数,可笑之极!!
  •   这个名字很明显有跟风嫌疑,章诒和的东西,这几年可是很少见,她出书,几乎是出一本查一本,不知道这本还让公开卖多久,让我们拭目以待!!!!!!!!!!!
  •   目的是一样的,方式可能不铜
  •   质量挺好,快递神速,谢谢,满意。
  •   几位作家的确名不虚传,写得都很透彻、尖锐,比《中国不高兴》在理多了。
  •   纯粹的炒作图书,不过还是有一些看头的,毕竟各人有各人的观点。
  •   感觉有点盲目的乐观主义,有点自大情绪在里面。。。
  •   我喜欢这本书(除对王文元先生的某些观点不赞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我们的资讯是不全面的,这也出现许多中国特色的愤青。我希望:我们的民族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受世人尊重的民族。
  •   跟风之作,虽然几位作者之间的观点根本就未统一,写出的东西前后矛盾,不堪入目!后悔买了这本书,6月23日买的,16.9元
  •   有几篇文风不错,打的比喻笑人。
  •   很不喜欢这本书,感觉是一帮汉奸在起轰.章诒和之流除了整天骂街暴共产党的丑闻(全都是陈芝麻烂谷子),还会干什么?仇恨把她的心灵都扭曲了.你们就是再怎么闹,怎么贬低唱衰中国也没用,谁也阻挡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中国正在一天天以百米冲刺速度强大!
  •   部分章节比较精彩,部分章节的观点有些太偏执了一些,书中有些观点章节之间矛盾,叫人读了不知主编的意图。
  •   当市面上出现一本书红透半边天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柜桶底的若干文章翻出来凑在一起,然后起一个和当红那本书相关的名字,一样赚钱。我是一时看走了眼,买错了。本想买《中国不高兴》。《中国不高兴》是在网上看完了,觉得好,才准备买来放在自己家里书架上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