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花事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周伟潮  页数:286  字数:270000  

前言

  浙商文人周伟潮  杨牧之  散文若要写得好,我以为少不得三个先决条件。  其一,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或少有体验,纵使语言表达再好,躲在花房里也写不出春天,描不出大自然。若硬要写,或随性儿描,文字往往言下无物,终了流入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窠臼。反之,作者到了“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时,文笔可能就精练了,见地也深远宏大起来,文章质量就是上乘的;区别只在题材不同。  散文,虽为一己之言,然道出的却是世声。  其二,要有描绘生活、抒发情感的好文字。  我们看一篇好散文,文字好,读了如沐春风;文字呆滞,读来味如嚼蜡。好文字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从书本中汲取来的,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用之于散文的叙述描写及刻画,文章一定会生动、翔实且动人!  其三,要有一个良好的写作心态。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要解决创作态度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写作,你为谁而写作?  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就有过充分的论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艺工作者要为社会主义建设鼓与呼!  这个提法直到现在,乃至今后我认为都不会过时。因为你记录的是当下的生活,是真实的感受;你的感受便是诠释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存状态最好的钥匙。这样的文字才是留存长久的,予人教益的,娱人心性的,发人深省的。  真感受真性情的文字才会诞生出大爱大美大气的作品。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关于散文欣赏的法度(一己之见,见谅),回头来看周伟潮的散文,就容易得多了。  伟潮这本散文集主要写了自己人生中几个不同的阶段:往事的追忆,现事的描写;亲情、友情、商情;家事国事天下事。他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沧桑人事、莲居随想、花草逸情、痴人说书、行旅思絮。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视野是全方位的,涉猎面是极其宽广的。他描写的生活是他经历过的,一路读来,你有了置身生活、品味生活的真实感受,你一直被他的温暖与真诚包围着,就像面对面地同他交谈。  他的形象树立在你的面前,他长的什么模样已无须探查,但你能肯定他厚道实在。  他善于叙述,且叙述忠实于生活;他并不曲意迎合世人的口味,却紧扣时代的脉搏;这样的叙述似乎从文章的第一篇起,到文章的最后一篇结束,贯穿始终。作品的可信度已经不容置疑,而我们透过作品所感受到的那份热情、友情与沉甸甸的悲情,不但让你快乐地接受他,甚至被震撼得流泪。  伟潮自小弃学务农不是他的错,他是渴望学习的,然而一个渴望学习却得不到学习机会的孩子只能在亲友的同情下做个旁听生。错在哪里呢?依我说,错在他投错了娘胎。他的家庭成分不好。他挨过饿,为了家人他去捡拾漏挖的红薯挨人打,他去钓鱼,他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一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吃饱肚子。  当时我父亲病重,母亲童工开始便在上海打工,1962年下放回村以后,不会下地干农活,只会干干晒谷等活,工分赚得很少。我们兄妹四个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个人胃口都大得惊人,所以,生产队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番薯收获季节,生产队收获后的空地上,掏薯脚成了我周末和放学后的主要任务。  这天,也是天可怜见,一个下午,我竟满满地掘了一鱼篓,最后装不下,我脱下自己的长裤,用桑条皮扎上两个裤脚管,满满地又装了两裤筒。  上得堤埂,忽听躲在暗处的新桥瘸子一声大喝,将我连鱼篓一起按倒在地,口中大骂:“是你爸叫你来偷番薯的吗?”(当年我爸是常常被拉去批斗的)我急忙争辩说:“我掘的是薯脚!”他哪里肯听,把我拳打脚踢一顿以后,拎起鱼篓,一瘸一拐、摇摇摆摆地消失在夜幕中。(《又到番薯收获时》)  他的童年是灰色的。读到这里我几次流下泪来,因为他所经历的时代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共同经历过的。所以他把这种情结写在他所种植的花木中。  凌霄,不要看它是一棵柔弱的藤萝,其实它的内心也时时怀着凌云的壮志。只是它未曾找到知己,未曾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可以依靠的肩膀。(《凌霄花开》)  这样一来,这些花儿呀草儿呀树木呀都有了生命的寄托和价值了。这份“人”与“物”的情感互动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目中。这时的文字并没有刻意的夸张和虚构,一直是直抒胸臆,敞开胸怀在说在谈,如同一位父亲在向朋友介绍他一一抚养起来的“孩子”,讲他童年的故事,讲他现在花开富贵,硕果“蕾蕾”!  而在这讲述中,他仍没有忘掉这棵树上的伤痕。  手抚伤痕累累的凌霄的腰杆,手抚被巨雷劈为两半的汉柏的身躯,目睹一处处被烧焦的皮肤,它们是怎样艰难地相护着走过一个又一个的世纪?(《凌霄花开》)  让青春落成回忆,让痛苦化为歌曲,春天永远是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季节,我是否该去寻回我的青春,去寻回我的激情,去一路放歌?(《青春有约》)  可岁月的风刀霜剑,已刻蚀得我的心伤痕累累,世事的沉浮又将我冲回了起航的港湾,看来我还是先歇一歇吧。该感谢这一亩三分地,让我静静地播下种子,等它发芽,我将精心地呵护,等待秋后的丰收景象。(《我的一亩三分地》)  这让读者于欢喜中又多了一份怜惜与珍爱。同时能够感受到他孩提时代的隐伤,知道他是一位有情有义不忘根本的男人。  说到行旅。伟潮所到的地方真是不少啊!从经营缅甸翡翠的瑞丽到东北的长白山,从国内到国外都有他的朋友。  他们三五结伴上山寻芳品茗,他随商团去东北欣赏景色。  远山如黛,近处,间或闪过的几个土丘,也是郁郁葱葱。扑入眼帘的,更多的是连绵起伏如墨玉般润泽的玉米,如翡翠般嫩绿可爱的水稻。瓦蓝的天,洁白的云,仿佛置身高原。车近辽源,渐渐西沉的太阳,由浅黄、桔黄、浅红、而火红,绚丽无比的晚霞燃红了半壁天空。暮色渐浓,大地如有一双神奇的手,缓缓地扯起一席巨大的薄如蝉翼的乳白色雾霭,炊烟袅袅,似梦似幻,我们仿佛如船行于飘缈仙境之中。(《黑土地的胸怀》)  领略东北人的热情与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已是晚上九时多了,这么多的领导饿着肚子在等待我们一起就餐,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而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放下架子,这么热忱地,真心诚意地来迎接我们一个县级市副市长带队的企业家考察团,足见他们的博大的胸怀,足见他们的真诚与热情。而这种真诚与热情更被席间的一曲曲满族歌舞、琵琶演奏,席后的东北二人转表演烘托得淋漓尽致。(《黑土地的胸怀》)  其场面描绘之精细,有时真的因为让人眼馋而怪他“啰嗦”。可正因为这个细致,最终使读者领略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乃至生活。  奇迹终于出现了,只几分钟,美女头上的纱巾全掀起来了。有人在胸前画着十字。有一对情侣激动得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有几个不知是日本的还是韩国的游客,面向天池,慢慢地跪了下去。有一个韩国的旅游团队,飞快地在池边排成两排,口中念念有词,翻译飞怏地按着快门。一对看上去有80多岁的头发全白的老夫妻,紧紧地搀扶着挤在人群中。一位壮实帅气的小伙,背上背着一位漂亮的似乎双腿残疾的姑娘,站在人群后,姑娘不停地在小伙的肩上使劲按着快门,那神情,似乎她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更多的游客是拿着相机,在不断地寻找着角度,一次次地按着快门,拍下这迷人的一幕。(《掀起盖头的长白天池》)  浣江平时清澈见底,而一遇汛期,则江水泛滥。洪水中如金伯坐船尾撑船,如祥叔站在两头尖的柳叶舟船头,拢好网,一扭腰身,一发力,一张圆圆的大网便撒向江中,随后便是慢慢地收网。那时打上来最多的是黄明鱼。这种鱼品质高贵,味道极其鲜美,那时数量奇多。后来因东海不加节制的滥捕加上浦阳江多处筑坝灌溉,高高的堰坝落差,拦断了鱼儿上游的河道,现在浣江上黄明鱼几乎已经绝迹。(《浣江渔趣一》)  1977年下半年的一天,村支书忽然找到我,很着急的样子:潮,你仔细想想,你在外面闯了什么祸?潮是我的小名,村支书和我爸同岁,憨厚正直,“文革”时我爸为保护他,被作为保皇派,多挨了许多次的批斗。所以他对我家常常暗中关照。他怕我在外面写反动标语,那是要坐牢的啊。(《你给了我一支寻梦的长蒿》)  我用了整整三天时间,坐在电脑前看完他这86篇文章。我学中文的女儿问我有什么感觉?  我说,我真服了这个周伟潮了!他真能写,他真不怕累;他真老实,他真敢写!  此书的真正价值在于:他是文学青年必读的一本“教科书”。因为他不但解决了前面言及的“三个先决条件”,还教人们懂得什么叫诚实,什么叫人生。  2012年4月11日于西安  杨牧之,编辑、记者、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作品:中篇小说《鸟人》《鸟话》《落口》《青草滩、响马滩》《龙门》《私奔》《白桑椹、红桑椹》,等等,分别发表于《延河》《红岩》《飞天》《五月》等杂志。报告文学《三线忧思录》《终南山作证》,分别发表于《军工报》《铁道报》。长篇小说《世相》(作家出版社)。电视剧《圣水观》。电视剧《遭遇昨天》策划者之一。剧本《青草滩》《我的工人兄弟》及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计300万字。

内容概要

  《暮春花事:周伟潮散文选》以饱含真情、优美感人、富有个性的文字叙写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最初十年以浙江诸暨为代表的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文化传承、景物雕画,给人原生态、文学性、紧扣时代脉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物阅读感。

作者简介

  周伟潮,生于1957年9月。浙江诸暨人。
  因家庭的海外关系和父亲的历史问题,经历坎坷。
  以非正式生身份读完两年初中后在家务农。1980年进乡政府任文化宣传员,后经考核成为正式国家干部。
  1984年因故辞职下海经商。摆过地摊,开过商场,搞过运输,办过工厂,做过房地产,炒过股票期货。曾在俄罗斯经商。
  现为两家工厂和两家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法人代表。
  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在《诸暨日报》《钱江晚报》《浣纱》《浙江作家》《文学与生活》《诸暨作家》《散文选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词、小说,有散文获得《散文选刊》2012年全国散文精锐奖。
  2011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爱恨俄罗斯》(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

书籍目录

浙商文人周伟潮杨牧之
自序
沧桑人事
难忘那一片乌桕林
除夕
春天的父亲秋天的瓜
从历史中走来的先祖
荷香脉远
怀念父亲
父亲的比恩纳手表
舞动的渔火
母亲的笔记本
怀念祖母
我把女儿嫁了
奶妈
远去的箫声
你给了我一支寻梦的长篙
青春有约
大闸蟹
电话与电报的故事
江南夏至
兰舫和尚
老屋菊香
那年那场雪
楠木祭
牛的故事
山村重游
逝去的乐手
朔风怒吼西炮台
又到番薯收获时
最是率真似璞玉
午夜枪声
折翅的鹰
莲居随想
心灵的乐园
中国失地农民的思考
农民们在想些什么
浅论乡村传统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利用
想起彩虹
沉重的爱心
放下你的枪
访长城影视集团
爱犬祭
神猫“咪咪”
浣江渔趣一
浣江渔趣二
花草逸情
暮春花事
冬日里的幽香
凌霄花开
林幽鸟筑巢
我的一亩三分地
香樟
老屋的小花坛
蝴蝶鸢尾开
榧林听雨
后窗外的凤尾竹
花韵
花意
花情
花理
痴人说书
西安访师记
依依灞桥柳
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一次文化的盛典
怀念仲明
背时
看《中国青年报》驻俄首席记者关健斌博客有感
旅俄笔记:金融危机下的莫斯科华商
浅谈海飞小说的语言特色
又到红瘦绿肥时
行旅思絮
南国夜雨
我愿做玉泉河里的一棵水草
羊城记忆
益行十里坪
宝掌山记游
敢于拿空气做品牌
大等喊过“进洼节”
带着任务游台湾
从一杯木瓜牛乳看台湾的民主政治
另一只眼看台湾
历史的轮回
防滑链
湖畔晨思
也谈西湖
惊心动魄雪峰山
那一轮耀眼的皓月啊
天孕、
掀起盖头的长白天池
黑土地的胸怀
加拿大钓鱼
……

章节摘录

  难忘那一片乌桕林   儿时住在一个大宅院,紧挨着浣江。浣江在这里拐了个美丽的大弯。因这一弯二弯,弯出了江两边至青山之间一片片的冲积平原,我们这里叫畈。江两边地势较低处,是成片的江滩旱地。很久以前,先祖就在地上种上乌桕树。这种树树干高,又不怕淹,记得那时,许多大的乌桕树需我们几个小孩拉手才能合围。   江边乌桕林,留下了许许多多儿时的记忆。每逢春夏之时,树林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鸟巢。小伙伴们不读书时,不是去玩水就是去掏鸟巢。那时浣江清澈透明,江底卵石上,游鱼可数。两岸是金色的沙滩。每逢夏季,江里就是我们的天堂。捕鱼摸虾,戏水打仗。而最刺激的是爬上那几棵临江的歪脖子乌桕树,在上面纵身往下跳,还比赛谁跳得花样好看。往往不玩到父母追到江边叫吃晚饭,绝不肯罢休。  到了秋冬的晚上,小伙伴们就会拿着各自自制的刀啊枪啊的“武器”,以一个个竖起的高粱秆堆成的柴堆为据点,或爬上一棵棵或高或低的乌桕树玩捉迷藏,玩打仗。直玩得天昏地暗,一个个灰头土脸。  也是在秋冬的晚上,有时,我会静静地坐在高大的乌桕树下高粱秆搭成的晒棚内,一边数星星,一边看父亲在江里捉鱼。秋冬季的江水很浅,在捕鱼的间隙,父亲一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一边耳朵听着江面的动静。在欢快的哗哗流水声中,父亲能准确地捕捉到鱼上水时的细微异响。一听到动静,他即丢掉香烟,一跃而起,一手拿一个叫“龙刀”的渔具,一手拿一个用竹竿挑着的铁丝笼,笼内装着燃烧的松明的“火斗”。  入秋后的浣江,早晨,常常弥漫着蝉翼似的晨雾,江边荒芜滩地上片片草地,草尖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浣江舒展着身子,泛着清清冽冽的波光,似一条巨龙,畅游于两岸绵延数十里、成千上万亩的乌桕林之间。我曾为生产队放过牛,在浣江边的乌桕树林下,在晨雾暮霭里,看那两头牛悠闲地吃草。听繁茂异常的乌桕林里百鸟啁啾。每年入冬以后,乌桕林下的大片江边滩地,都会种上冬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  乌桕树春天抽芽长叶比一般树略迟,夏天开一种淡黄色的一寸多长的束花,无香味,人们不注意,几乎觉察不到它的盛开。进入晚秋,特别是入冬后,你只要留意,它似乎天天如魔术师般变幻着色彩。最初,它只在苍翠浓绿中出现几点淡黄微红,继而淡黄变嫩黄、透黄、金黄;微红变浅紫、深紫、玫红、艳红。而此时,你会惊异于大自然这一丹青妙手,将这连绵数十里的乌桕林,描绘得如此的万紫千红,色彩纷呈。及至最壮丽时,在碧绿的江水的映衬下,那大片大片的乌桕林,如匹匹点缀着点点墨绿、点点金黄、点点银白的火红锦缎,也似片片烈焰般燃烧的晚霞。  及至成年后,我浪迹天下,每每欲找一片与其可有一比的林地,总成憾事。因为纵是香山红叶,也没有这般的丰富;三峡秋景,也无此等的浓烈;而号称天下最美秋色的加拿大枫林,也绝无乌桕林这般的多彩多姿。  桕树林,在大锅饭年代,是附近沿江十里八村重要的经济来源。乌桕树冬天结的是一种白色的叫桕籽的果子,可以榨油,旧时的乡下用它点灯,记得小时候的灶台上还有这样的灯盏。桕籽还可以做肥皂,是一种很好的经济树种。  就是这样一项非常稳定的经济收入,后来竟被彻底地毁了。当时,穷怕了的村民,发现桕树板可以做优质的木箱,而且大的一棵可以做十几只箱子。当时的浙江农村有嫁女儿要陪嫁一两对箱子的风俗,有钱人家还要陪嫁樟木箱。与一年收下来的桕籽的收入比,一棵树变成箱子的收入,那是不知要大多少倍的。在那时做一天活分红几毛钱的年代,能卖几十元一只的箱子,其诱惑力是何等的大啊。于是乎,砍伐成风,一年年,刀斧齐下。人们看到长在那里的是可爱的人民币,哪里还能顾及先辈一代代的培植,哪里还能顾及以后的这些树每年都有的收成。  也就不到十年时间,浣江两岸的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几乎消失殆尽。现在,漫步浣江边,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美景了。  ……

编辑推荐

  我确实被这部散文集深深吸引了,才决定当这部书的责任编辑。作者的坎坷经历、真诚信念、执着追求、勤奋努力凸显了我们这代人的时代、我们这代人的追求、我们这代人的理想、我们这代人的价值。我相信,对所有人都有启迪。作者灵动清丽,酣畅怡人的文笔和叙述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享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暮春花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