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访谈录

出版时间:2001-3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舒衡哲  译者:李绍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写的是一个真实、全面的“人”。这也是张申府的愿望。这本书的写法也充满“旁支”,甚至给人散乱交错的感觉。作者“宁愿紧握着零散的线索”走进历史的迷宫,各章并不完全依时间顺序,只是按张的早期、感情经历、政治活动、学术思想、后半生、晚年作了粗略划分,便归拢材料穿插展开,内容一如张“像被历史割裂的生命一样,没有一个中心”的谈话风格,也一如张由“片段与整体”构成的人生和写作——它“不是标准的历史著作,也不是传统式的传记,而是透过迂回曲折、前后比照的对谈反映张申府一生。本书没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或意念,它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网,一层层、一页页地把它的主人包围在中心,作者让读者自行体味、判断以及重组故事的片段。”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舒衡哲 译者:李绍明

书籍目录

中序本序中译序:造成新世界的文字原序:历史这路,有时而穷导论:张申府带笑的声音第一章  书生论政  献县传统家庭的童年  婚姻和革命  危机和承担:两个朋友,两条道路  危机和恢复  在北京大学  在风眼的边沿第二章  浪子和解放主义者  决定命运的见面  女战士  隐蔽的好斗者  爱情的反对者  标榜女权主义风流人物第三章  早期共产主义活动  中共小组,毛以前的世界  欧洲的小组合  小团体学术生活  结束的开始  党政治的再见第四章  在罗素和孔子之间  罗素的仰慕者  罗素专家的由来  中国根源  大客观第五章  红尘世事  对历史的回位  付出代价  战争:哲学的机会?  未完成的事业:民主第六章  最后的尾悔,最后的回答  张申府的狐狸尾巴  百分之九十五站得稳  实、活、中谜样的生命结束语译后感

章节摘录

书摘    1981年6月l0日   张申府今天和我逐一检讨他的读书年代。没审阅完一阶段,他部报以一个无可余何、们又带有傲意的微笑。在午后的阳光中。张眼中发出调皮的光彩:“不知道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正式完成我的学业。我总是跳班,或是从一所学校跳到另一所学校。在进入北大预科学院之前。我从未中学毕业。在我做逻辑学副教授之前。我也未完成我的大学本科教育。我由一级跳到另一级,由一科跳向另一科,由数学跳到哲学,又由逻辑跳至唯物辩证论。”    这个下午,一位疲劳而带感伤的老者,在细细分析他零碎的、但充满新意的生平故事。他尝试评估他给北京大学——这处于急风骤雨下的中国最高学府,带来什么意义。在风眼的边沿    1919年春天    这是梁漱溟和张申府一起在北大时的照片。张的社交圈子扩大了。这两位年轻人在照片中所占的位置,无论是空间或意识形态,都从此就固定了。正如那帧在朱德侬逝世后不久张申府和朱羲胄所拍的照片一样,场地是北京一个公园,张正结伴同游。他高高站在一块石头上,斜斜向着镜头,穿着一件白丝绵袍,戴着一副西式眼镜,他比其余三位同游者都站得高。    这位西化的哥儿和蹲坐着的梁漱溟有很大的对比。无论是姿态或在图中所占的高度,他们都有很突出的不同。梁剪一个很短的平头装,也是穿上一件白长袍,但他的神态是谦逊的、内向的和低调的。这位年轻的哲学教授对儒家的遗产已产生了深深的兴趣。他和长发、神采飞扬的张申府是这样的不同!张在他们之中是个“专家”——西方杂志的专家,就这方面他刚刚写了篇文章《劝读杂志》。然而,像自然界的共生现象一样,张梁竟成了莫逆之交,在以后好长的一段日子里互相扶持。    在张梁的左边,是另外两个人。他们不同之处,是除了穿着深色的丝短袄之外,还在政治上也较为活跃。站在前面的是李大钊。北大图书馆主任。他比其他的人年纪大,经验也较丰富。他在日本留学,1916年返回中国,先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李大钊后面,站着雷国能,北大政治系学生,与张申府和梁漱溟稔熟。在1919年初,雷已是学生运动的老手,一年前曾动员北大同学抗议日本侵略。    雷国能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也是中坚分子。对于照片中的四个人来说,五四运动全都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对这运动各有理解,也各用自己的方法去承担这个运动的任务,其中李大钊和张申府逐渐接近,并于1920—1921年间共同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虽然五四运动和创建共产党还是将来的事,但在照片中他们脸上都刻划着程度不同但持久的政治热情。他们都严肃地注视着镜头。就在他们郊游的当儿,中国正陷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几个人已下了决心要奋身报国了。    1979年11月12日    我和张申府在北京图书馆初次见面,张选择跟我谈些不痛不痒的五四运动当日发生的琐碎情节。无疑,谈这段历史比较安全。五四运动,就如一场风暴,把他的许多朋友和同僚都卷进去了,但他却把自己说成是这运动的旁观者。    “我记得是知道有5月3日的集会——就是愤激的山东学生刺腕写血书抗议日本意图侵占他们家乡的那个集会。在游行的当日,我回到北大图书馆采购科——这是我常到的地方,因为我爱书。……在下午接近下班时,我经过李大钊的办公室。想知道天安门发生什么事。……不久,我记得很清楚,罗家伦,游行的学生领袖之一,闯入李的办公室。他的衣服破烂不堪,头发蓬乱,眼睛瞪得大大。他述说学生被捕前的经过。我和李大钊静静地听,心急如焚,意想不到这短短的时候竟然发生这么多的事。在下午1点到4点之间,几千名学生游行到北京使馆区,接着他们再到外长曹汝霖公馆,破门而入,纵火焚烧。”   1979年12月置0日    我现在是在张申府的家里,他给我另一个版本的五四运动,或者是另一个收场白:“我总是接近事件的中心,但又从来没有全面卷进去,正如您所说,我可算是革命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在1919年5月4日,一如1911年10月,张申府是接近。而非处于政治事件的中心.在1911年,当中国的少壮军人起义,首次引入共和政治时,当梁漱溟积极为革命军运输军火时;……张正在直隶省他的家乡筹办婚事。听到革命的消息,张不由自己地立即执笔支持革命.八年之后的1919年,同样的情景又再出现。“我不会淹没在群众情绪里。在这方面,我很像罗素:支持正义.但同时不偏不倚。保持逻辑头脑.”    在他的自述里.张申府似乎是个革命者。但又总是若即若离,有所保留。一些小小的事情.就足以引起他的怀疑。当其他的政治行动派为革命舍身的时候.这些怀疑使张三心二意,最终只能成为革命的同路人而已。    1919年5月3日学生写血书抗议巴黎和会,张申府当时并不在场。他知道学生因不满和会出卖中国利益而感到愤怒。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让日本承接前德国在山东殖民地的特殊利益。中国代表团正准备在上面字,学生对此大力反对。    但张对此似乎置身事外,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他和李人钊、陈独秀刚出版一份新杂志《每周评论》。他无疑喜欢这杂志的业务多于和学牛圩通宵会议:    “我最喜欢学术时沦,……是的,这便是我为什么参加新潮社的原因(北大学生组织。活动包括出版刊物)。这个组织由文化激进的青年组成,……都是那些没有参加共产革命的人,例如罗家伦和傅斯年。这两个人在‘五四’当天带领队伍冲破警察的路障,进入使馆区。我没有和他们一起行动,但我却实实在在替他们的杂志写过几篇文章,这都是我当时有兴趣的题目:数学的历史、科学的哲学、现代心理学等。    “至于雷国能,他不同。他是我北大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时常都是在风暴的中心。1918年他领导爱国运动,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少年中国学会也是成立于1918年,目的是鼓动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救国运动)。我也曾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但这是‘五四’以后的事。……对于民族主义。我总是有哲学上的保留。也许这是罗素的影响.他反对所有的地方主义。又也许是看在陈独秀的友谊份上,我有些拘束。因为陈也是极端反对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的。”    1919年6月9日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五四运动的最坚决支持者之一,发表文章竭力反对民族主义。三天后他因派发反政府传单而被捕和监禁。便在此文中,他劝勉学生如下:爱国大部分是感情产物。    ……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译本序吾兄申府,原名崧年,以字行,在20年代初,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介绍罗素哲学而知名;和李大钊、陈独秀有较多联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曾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在参加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时,因与一些人的意见不合而退党。30年代初,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讲课,在学术界有较高声誉。因参加“一二·九”运动任游行总指挥而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后由冯玉祥将军保释出狱。之后仍积极参加救国民主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在武汉、重庆参加救国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回到北平。国内战争时期,因昧于战争形势,应《观察》杂志之邀,发表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受到严厉的批判,致以后多年不能发表文章。5O年代,由周恩来总理安排,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晚年任全国政协委员。于1986年病逝,享年93岁。    申府在哲学上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西方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认为“解析”与“唯物”是20世纪哲学的两大主潮,同时又赞扬孔子“仁”的学说,提出“列宁、  罗素、孔子,三流合一”的观点。因参加早期建党活动及民主救国运动,对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情况有较多了解,因而7O年代末、80年代初,有许多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学者经常访问申府,藉以了解中国近现代的一些历史事实。著名美国学者舒衡哲教授是研究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史的专家,曾对申府进行多次访问,申府亦敞开胸怀,有问必答。舒衡哲教授将多次访问的记录汇集整理编为一本专著,题为“Time for TeIIing Truth iS unning()ut”,副题“张申府谈话录”。舒衡哲教授是研究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史的专家,曾发表《中国启蒙运动》专著,受到学术界的赞誉。现在又撰成此书,对于张申府的思想行动以及有关的历史事迹做了详细的论述,内容充实,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绍明先生将此书译成中文,将此书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是值得赞佩的。李绍明先生邀我写一篇序文,于是略表此书的价值,谨向读者推荐。                                                   l997年5月,张岱年于北京大学

编辑推荐

著名美国学者舒衡哲教授是研究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史的专家。1979年,张申府先生,中共建党的幸存者之一,接受了她的访问。张申府先生,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一个介绍中国广受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人,他应该是一个为人熟知的公众人物。这本访谈录,舒衡哲越过了20世纪的著名的革命事迹,到那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角落里寻找张的生平故事,打开一个不知的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申府访谈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说到张申府这个人,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也许大家最多也就知道他曾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可是本书中提到的张申府,我认为它是一个特立独行而又不失优雅与傲气的人,这里的张申府才是真实的。我想说,张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只是这个时代不欢迎他,但是他是一个值得铭记与尊敬的人,他是真实的也是可爱的。我们不应该忘记。
  •   象张申府这样的党史中的边缘人物还有沈玄庐、施存统、李季等,可能以前存在禁区,国内党史工作者对他们研究较少,倒是国外学者对他们研究较多,如沈玄庐也有美国学者萧邦奇著有《血路——苦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现在国内党史工作者也开始重视,如宋亚文著有《施复亮政治思想研究1918-1949》。希望党史工作者解放思想,不仅写出边缘人物的传记,还能写出走向反面的党史人物,如高饶、康生等客观、真实的传记。
  •   张申府访谈录
  •   了解近代史必读张申府。
  •   是史实之书,值得不一读。历史不应被人轻易忘记才好。
  •   看看亲历者的叙述,了解更多一些历史。喜欢党史研究的不妨看看。
  •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无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甚至从人物传记角度都应给好好读读。
  •   是革命和文化老前辈,他的思想深刻,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敬佩。
  •   千辛万苦买回来的,因为区域限购,特意委托朋友外地收货在顺风快递邮寄给我,成本无所谓,重要的是终于读到这本书。
  •   商品不错 值得购买,以后买书都在这里买了s
  •   快递发货及时,书初看不错。
  •   广东仓库没货,我帮忙买的,再用顺丰寄回去,成本略高了!
  •   该书是访谈,有助于了解张申府的个人生活和性情,是研究他思想的必备。
  •   张先生是智者,不是一般地粗俗政客。
    历经时间沉淀,大道之文。
  •   书不错,就是纸张太差了吧
  •   几年前就放在篮子里了,要不就是没货,要不就是没下单,一直到今天才买回来,居然还是一版一印,很是惊喜,毕竟十年前的书了,所以很便宜。
  •   人物内容比较丰满,对中共历史有贡献的人物,值得一读,从其人格来讲却缺少中国传统文士之气质,但其追求真理的决心和信念还是值得称赞的。解放后就等同于消声了,可惜!
    不过文字的组织太差了,中文口述-》英文整理-》中文翻译,搞得内容支离破碎。
  •   如果研究张申府,这是一本必备的书。
  •   研究用,此书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张先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