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搜闻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英)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英)米怜(William Milne)主编  页数:1061  
Tag标签:无  

前言

  1817年5月,一份名为《印中搜闻》(The Indo—Chinese Gleaner)的英文季刊开始发行。这份刊物的发行地是远离中国的马六甲,其内容却主要与中国相关。一般讨论中国报刊史或新闻史的著作,均会提及同一时期在马六甲发行的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及同样由传教士所办、但在广州发行的英文月刊《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而对《印中搜闻》却鲜有专论者。近年,研究19世纪前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份刊物及其资料价值,但其原刊本在中国的图书馆或学术机构均无收藏。海外藏有该刊的图书馆也不多,而能保存完整者更少。此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尽力搜集该刊,将其影印出版,当可为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乃至社会文化史的学者提供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以下就笔者管见所及,对《印中搜闻》作些简要的介绍。  《印中搜闻》本无中文刊名,近年有人译为《印支搜闻》。这种译法或许是受到这份刊物名称中的“Indo-Chinese”这一单词的影响。这个词现在一般译作“印度支那”,简作“印支”。翻阅工具书,可知这个英文单词作为形容词,指的是与东南亚,精确一点说,是与中南半岛相关的事物。但如果我们对这份刊物稍加浏览,即可发现,有关现代意义上的印度支那这一地区的内容极少,大部分文章与中国相关。这就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份刊物发行的年代,Indo-Chinese这个词与这个词的现代含义是不同的。因此,将刊名译成“印支搜闻”不符合刊物内容。在该刊发刊词中,编者米怜(William Milne)强调该刊服务于“我们传教会在东方的布道团”,希望反映从印度到中国的地域的情形,Indo—Chinese这个词实际上是指“从印度到中国的”空间概念。

内容概要

《印中搜闻》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侧重对印度和中国传教情况的报导,介绍了中国的佛、道和一些民间信仰。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西交往阻断。在这种情况下,以英文出版的《印中搜闻》上刊载的有关中国方方面面的报导,便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现貌的主要资料来源。《印中搜闻》创办不久,便在欧美学术界和汉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至今仍得到当今汉学家的很高评价,成为最有价值的传教会历史记载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VolumeVol.I,No.1,May,1817Vol.I,No.2,August,1817Vol.I,No.3,Februar,1818Vol.I,No.4,May,1818Vol.I,No.5,August,1818Vol.I,No.6,October,1818Vol.II,No.7,January,1819Vol.II,No.8,April,1819Vol.II,No.9,July,1819Vol.II,No.10,October,1819Vol.II,No.11,January,1820Vol.II,No.12,April,1820Vol.II,No.13,July,1820Vol.II,No.14,October,1820Vol.III,No.15,January,1821Vol.III,No.16,April,1821Vol.III,No.17,July,1821Vol.III,No.18,October,1821Vol.III,No.19,January,1822Vol.III,No.20,April,182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印中搜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