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圣经”说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李申 选编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儒教问题正日益引起学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儒教问题不是一个学术观点问题,即不是可此可彼、可信可否的问题,因为儒教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有认识这个事实,纔有可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本来面貌,纔能正确继承和运用这笔遗产。  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非一日。最近二三十来就有两次较大的争论,其风波至今未息。虽然提出者和赞成者都尽其所能从各个方面试图向读者解释清楚,虽然经过争论能够接受儒教是教说的学者曰益增多,但是在整理古代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以前所未能发现的材料,感觉到有关论著难以充分释脱百多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性质认定的新传统所带给人们的种种疑惑。于是也就有了编纂《儒教数据类编》的想法。让资料,也就是让古人自己来向当代的人们说明和解释吧,说明在他们眼里, “儒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而他们又是如何地在信仰着儒教。  就笔者所知,目前在有关宗教和传统文化的许多最基本的问题上,包括专门研究传统文化和宗教问题的学术界,都有一系列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在被人们广泛地以讹传讹。比如儒教之教不是宗教之教,而“宗教”这个概念是从国外输入的“外来语”,上帝信仰是基督教的而中国古代的儒家是不信上帝的。至于“城隍神是道教的”, “‘圣经’指的是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则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常识。这些基本问题不清楚,要认清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本来面貌,是不可能的。而这些问题,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这套书里,都会用历史数据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历史的真象。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真象,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当代新文化的基础。

内容概要

儒教是不是宗教?它又具备什么性质?宗教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中国固有的?这些是哲学宗教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作为宗教的材料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李申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采掇大量原始材料,编撰出这套《儒教资料类编》,以揭示儒教的存在,有弄清历历本貌,进而正确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颇具开创性。     本书为大型资料汇编丛书《儒教资料类编》之第二辑。主要通过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大量资料,告诉读者“圣经”这个概念并非只指《新旧约全书》,其实在我国古代,“圣经”这个概念已广泛地被人们使用,而其内容,指的是儒经。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儒教是不是宗教,会有一定帮助。

作者简介

李申,河南省孟津县人,出生于1946年4月6日。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69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70年4月在抢救山林火灾时受重伤,立二等功。198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于该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均为任继愈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11月,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 
主要著作有:《中国儒教史》(上下卷)、《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宗教论》(第一、二卷)、《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隋唐三教哲学》等。曾任《中华大典·哲学典》(已出版)常务副主编兼儒家分典主编。现任《中华大典·宗教典》常务副主编兼儒教分典主编、《中华大藏经续编》副主编。

书籍目录

经部说 宋张拭《南轩易说》卷一 宋赵彦肃《复斋易说》卷四《解》 宋徐氏《易传灯》卷三《再扔后挂》 宋冯椅《厚斋易学附录一。焦赣易林六十四卦变》 宋潘桂《周易窥余原序》 宋税与权《易学启蒙小传·周易古经发题》 宋赵汝楳《易雅·图书释》 宋俞琰《周易集说》卷三一 元胡一桂《周易本义启蒙翼传》中篇 元胡震《周易衍义》卷一。 又卷二《太极图或问》 又卷三《上经》 又卷七 元田泽《续刊大易缉说始末》(《大易缉说》卷末) 明崔铣《读易余言》卷五《说卦训》 明熊过《周易象旨决录》卷七 明叶山《叶八白易传》卷二 明陈祖念《易用》卷一 清张次仲《周易玩辞·困学记》卷八 清刁包《易酌》卷一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卷一 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二二 又《周易寻门余论》卷上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八 清毛奇龄《仲氏易》卷四 清魏荔彤《大易通解》卷四 又《大易通解·附录》 清胡渭《易图明辨》卷一 清李塔《周易传注原序》 又《周易传注》卷二 又《周易传注》卷五 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卷五 又卷九 又《周易函书别集》卷三《易学须知》 又卷四《易解辨异》 清陈法《易笺》卷五 清王心敬《丰川易说》卷一 清惠栋《易例卷上·元亨利贞大义》 又《卦无先天》 清程廷祚《大易择言》卷一 又卷三六 清齐召南、陈浩《尚书注疏·卷一考证》 又《尚书注疏·考证跋语》一 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卷四 宋程大昌《禹贡论上·济》 又《禹贡论下·汉沔》 宋夏僎《尚书详解》卷二。 宋傅寅《禹贡说断》卷三《导沆辩》 宋陈经《尚书详解》卷二 又《尚书详解》卷二一 又《尚书详解》卷二四 宋钱时《融堂书解·宋进书原剳状》 又《融堂书解》卷二 又《融堂书解》卷三 又卷五 宋陈大猷《书集传或问卷下。康诰》 元董鼎《书传辑录纂注。卷首上》 元黄镇成《尚书通考》卷三 明梅鸶《尚书考异》卷一《古文二十五篇》 又《尚书考异》卷二《舜典》 又《大禹谟》 又《尚书考异》卷五 明马明衡《尚书疑义》卷二 明王樵《尚书日记》卷二 ……史部说子部说集部说附录

章节摘录

  又卷下  许世子止弑其君买。  许悼公疟,饮世子止之药,卒。书曰弒其君者,止不尝药也。或者顾以操刃而杀,与不躬进药,及进药而不尝,三者罪当殊科,疑于三传之说,则误矣。必若此言,夫人而能为《春秋》,奚待于圣笔乎。墨翟兼爱,岂其无父。杨朱为我,岂其无君。孟轲氏辟之,以为禽兽逼人,人将相食。知此说,则知止不当药,春秋以为弑君之意矣。  饮其药而卒,是进毒以杀父也。父死而奔晋,是避讨也。止之为弑君,亦较然明矣。三传以异说乱圣经,君子不忍恣也。是故赵盾许止之事,欧阳子之辨,圣人复起,不能易矣。若孟子之讥杨墨者,则岂其伦哉。孟子论理,而《春秋》纪事。论理贵尽,纪事贵实。  明高拱《春秋正旨》  若曰文成而麟至以为瑞应,则安知麟之所出瑞为己欤。且后世亦每有麟焉,岂亦皆圣经之应欤。固又知其不然也。[略] 曰,然则终于获麟谓何.曰,是时孔子年已七十一矣,阅岁而孔子殁,则鲁史之修宜止于此。麟,非常有之物。有之,即直书之而已,固非取义于麟也。圣人不语怪神,其言其事,如曰月之在天,而人无不仰之者,夫岂以茫昧不可知者而符己之事,为若是诞乎。且麟,一兽耳,与人理无与,亦何足为圣经轻重也。后人不知重圣人,而以圣人借重于麟。不知重圣人之《春秋》,而以《春秋》借重于麟至,亦惑矣。  明王樵《春秋辑传。春秋宗旨》  武进唐应德曰,《春秋》之难明也,其孰从而求之。曰,孔子尝自言之矣。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春秋》者,圣人有是非而无所毁誉之书也。直道之所是,《春秋》亦是之。直道之所非,《春秋》亦非之。《春秋》者,所以寄人直道之公心也。人人之心在焉,而谓其文有非人人之所与知者乎。儒者则以为圣经不如是之浅也,而往往谓之微辞,是以说之过详,而其义益蔽。  又《春秋辑传》卷三  纪侯大去其国。  大者,纪侯之名。齐灭不书,而以纪去为文,宗祀尚存也。以大去为义,皆凿说也。公羊复訾之说,无稽害教,致汉武穷兵匈奴,援以为说。公羊之得罪于圣经也,大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儒经“圣经”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