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化学工业  作者:张建强 编  页数:191  字数:254000  

前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加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激化,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规律、危害,寻求解决其问题的途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多学科交叉综合而成的新兴学科,涉及面广。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特别是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生态环境理论更加完善,方法、技术也更加先进、实效,这些都使生态环境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本书以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阐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环境污染与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管理模式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理论的应用。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第二章概述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第四章介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五章专门论述环境污染,揭示环境污染的形成、变化、危害及其控制;第六章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第七章概述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介绍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第九章介绍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思想;第十章是生态理论的应用。本书由张建强教授主编,并负责总体设计和统稿,由刘丹教授主审,刘颖副教授为副主编,由张建强、刘颖、吴文娟、李勇、龚志莲、刘洋、许文来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二节以及附录由张建强编写,第三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一节、第三节以及第四节由吴文娟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由李勇和龚志莲编写,第四章由刘洋编写,第五章由刘颖编写,许文来参与本书的编写和校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在此对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本书内容广泛,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疏漏和不足,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以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介绍了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污染,揭示环境污染的形成、变化、危害及其控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生态理论的应用。     本书既可作为环境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辅导书,又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与环境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三、生态平衡的调节 机制   四、生态破坏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二、退化生态系统及脆弱生态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的发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的发展   二、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   二、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酸雨   一、酸雨的概念及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危害   三、酸雨的控制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   一、臭氧层破坏的现状及原因   二、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三、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技术对策  第三节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温室效应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二、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森林与温室效应   四、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  第四节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第五节 荒漠化与沙尘暴   一、荒漠化的现状和危害   二、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三、沙尘暴成因及防治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控制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 第七章 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 第九章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第十章 生态理论的应用 附录  附录1 环境节日  附录2 “世界环境日”主题  附录3 有关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世界公约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环境科学中的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的生态环境,它是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无不体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与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大系统。在系统中,人类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的生物属性表现为:人类作为食物链的一节,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人类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人类是群居的社会性的人,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干预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通过影响生态环境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见人类的生态环境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生态环境应当是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共同组成的统一体。(一)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1.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以外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因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综合性。在不同区域,这些因子的组合表现为不同的综合特征,决定着不同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稳定性与脆弱性的程度。

编辑推荐

《生态与环境》既可作为环境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辅导书,又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与环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