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作者:[哥伦比亚] 达索·萨尔迪瓦尔  页数:429  字数:360000  译者:卞又成,胡真才  
Tag标签:无  

前言

  马尔克斯:一个人神话般的历史 / 瘦谷  3月6日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74岁生日。日前,由哥伦比亚知名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写作的马尔克斯传《回归本源》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汉语本。这天,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格鲁宾先生在大使馆主持了庆祝马尔克斯生日及《回归本源》一书在中国出版的聚会。  《回归本源》被马尔克斯本人认为是迄今为止写他的所有传记中最好的一部,该书的中文翻译是我国多年研究马尔克斯文学成就的西班牙语专家卞双成和胡真才;该书的前言则由作家格非精心撰写——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职的格非在完成博士学位后移居北京,成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师。他说,中国有着无数的马尔克斯的崇敬者,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写作。前些年,《百年孤独》的开篇,“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竟成为许多中国作家竞相仿效的小说开头。  该书写道:1952年3月初,25岁的作家马尔克斯同母亲一道去老家变卖外祖父母的宅院。这次故乡之行激发了他继续旅行的欲望,他要寻根,要回到外祖父母的出生地去,因为早在他出生前19年的1908年10月19日,他外祖父与一个朋友决斗,这次决斗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从而也预先决定了他本人的人生命运和文学命运。本书详尽论述了马尔克斯的生活背景、文学训练、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并圆满回答了萦绕于作者脑际达20年之久的两个问题:能写出《百年孤独》一书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产生这部奇特小说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的底蕴究竟是什么?  作为长久以来对马尔克斯的小说尊崇有加的记者及喜爱马尔克斯小说的广大读者对马尔克斯的现状也颇为关心,为此,记者采访了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的有关人员。  大使格鲁宾先生是马尔克斯的世交、挚友,也是作家作品的忠实读者。记者看到在大使办公室的书柜里,就摆放着马尔克斯已经出版的全部作品。格鲁宾先生和他的同胞一样,为哥伦比亚拥有这样一位世界性的伟大作家而感到无上光荣和无比自豪。他说,他每次回国,都要抽出时间去看望这位他心目中的文学英雄。还说,中国读者,甚至中国的国家领导人都高度评价马尔克斯。对此,大使感到由衷的高兴。  大使先生说,马尔克斯已经74岁,虽身患重病,现在洛杉矶静养治疗,但仍然笔耕不辍。对于这种忘我的文学献身精神,大使特别敬佩。格鲁宾先生说,马尔克斯告诉他,马尔克斯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写完他的五卷本长篇回忆录《沧桑历尽话人生》(Vivir para contarlo),这部回忆录已完成三卷并已开始陆续出版。  现在,马尔克斯由于害怕没有时间完成他的五卷回忆录和另外两部短篇小说集,他将自己与朋友们的联系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拔了电话,取消了旅行,把自己锁起来每天从早上7点直到下午2点不停地写。  在回忆录的第一卷中,马尔克斯讲述了有关他父母的故事,并以1955年第一本小说《枯枝败叶》的出版而告一段落。第二卷的内容是他直至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之前的作家生活,第三卷则是他与世界领袖们的故事,其中包括菲德尔·卡斯特罗,马尔克斯一度与他过从甚密,另一位便是克林顿,当莱温斯基案闹得不可开交时,马尔克斯还专门写文章为这位倒霉的总统开脱。  前年,已有多种传闻说马尔克斯已经病逝,更有甚者,网上还出现了一首据称为作家遗作的诗并广为流传,诗的题目叫《木偶》(LaMarioneta),假马尔克斯在诗中写道:“我要小睡片刻,以求梦见更多,因为我知道,我们每次合眼一分钟,就要失去光明六十秒。”马尔克斯本人也从报上看到了这首被称为“马尔克斯生命之歌”的伪作,他半开玩笑地对人说:“惟一困扰我的便是我要带着恶名死去,因为人们相信是我写了如此没有品位的东西。”三年的时间里,马尔克斯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失去了原来的样貌,现在他面容憔悴,骨瘦如柴,从照片上看,比一个74岁的老人还要不堪,仿佛一枚树叶便能像风暴一般将他击倒。听着大使的叙述,记者默默地为马尔克斯祈祷,让他能得偿所愿,写作不息,生命不止。  随后,记者还采访了该书责任编辑王涛。王涛毕业于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她说: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的神话般的历史。为此,在国外已有了多部马尔克斯传记出版,王涛对自己能够成为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马尔克斯传纪的责编感到欣慰;同时对于王涛对该书的精益求精的编辑和校对,一些专家和同行表达了他们的称誉。

内容概要

一九五二年三月初,二十五岁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母亲一道去老家变卖外祖父母的宅院。这次故乡之行激发了他继续旅行的欲望,他要寻根,要回到外祖父母的出生地去,因为早在他出生前十九年的一九○八年十月十九日,他外祖父与一个朋友的决斗,即改变了这个家族的生活轨迹,从而也预先决定了他本人的人生命运和文学命运。本书详尽论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活背景、文学训练、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并圆满回答了萦绕于作者脑际达二十年之久的两个问题:能写出《百年孤独》一书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产生这部奇特小说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的底蕴究竟是什么?  本书是《百年孤独》之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最为满意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书中详尽论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活背景、文学训练、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并圆满回答了萦绕于作者脑际达二十年之久的两个问题:能写出《百年孤独》一书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产生这部奇特小说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的底蕴究竟是什么?书中附有珍贵图片七十余幅,多为首次发表!

作者简介

达索·萨尔迪瓦尔,哥伦比亚作家,一九五一年七月生于安蒂奥基亚省圣胡安市。在麦德林市读完中学和大学,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学习政治法律学,并于一九七五年定居马德里。先后担任《国民报》、《观察家报》、《美洲札记》以及《非洲-亚洲》等欧洲和美洲多种报刊杂志的评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重返根源巴兰卡斯县:根源之根源来自西班牙的马尔亚斯·埃尔南德斯一家和气的银匠尼古拉斯·马尔克斯千日战争没有人给他们写信的上校们尼古拉斯·马尔克斯与梅达多·帕切科的决斗马尔克斯和伊瓜兰夫妇一家的迁徙第二章在上帝许诺的土地上阿拉卡塔卡村与奇米拉人豪尔赫·伊萨克斯的开发香蕉带来的金钱联合果品公司火车和“枯枝败叶”又一个所多玛阿拉卡诺卡镇之夜蝗灾及其他灾害香蕉园的大屠杀一九三二年的暴雨第三章报务员和上校之女小说般的恋爱事先张扬的诞生玻利瓦尔在巴兰基亚市第一次和母亲会面出生的宅院在外祖母特兰基丽娜的照管下韦内弗里达姑姥姥、埃尔维拉姨和弗朗西斯卡姑姥姥加比托和外公尼古拉斯镇上的人们:从“死人”到精灵古老的鬼怪马孔多从图画到字母表罗莎·埃菜娜·费古松与蒙特索里学校《一千零一夜》加西亚与马尔克斯夫妇的“游牧”生活外祖父尼古拉斯的逝世离别阿拉卡塔卡镇接撞而至的传说第四章加比托第一笔丰厚的工钱小学毕业从巴兰基亚尔到苏克雷镇跟父亲心存芥蒂落入妓女之手童年的终结第一次返回阿拉卡诺卡镇在圣约瑟教会学校开始读中学十三岁的“老头”第二大队《青年》杂志最早的报道和诗句一个小心翼翼的“舔头鸡主义者”第五章初识寒冷“生命之河”学着在波哥大睡觉有生以来最严重的时刻一首博莱罗歌词换来一份奖学金锡帕基腊市国立男子中学摸彩摸来的老虎文学麻疹石头与天空校长卡洛斯·马丁十三人小组办报的第一步:《文学报》卡洛斯·胡利奥·卡尔德隆老师作诗的人第一部短篇小说一个非凡的作画者第六章法学系学生南美洲的雅典酒吧和咖啡馆里一个逍遥自在的学生波哥大朋友“大学生活”“不可救药者”诗的电车电车上的一个法翁读卡夫卡读了一个通宵《第三次无奈》尤利西斯的预言沿着山鲁佐德、卡夫卡和特兰基丽娜的脉络第七章盖坦与“四月九日”波哥大一片火海面对历史之火的作家菲德尔上战场返回加勒比地区《宇宙报》和“卡塔赫纳小组”《家》及在“鬼岭”田庄读稿枯枝败叶》与马孔多镇的诞生苏克雷镇芒果树的浓荫下遇到索福克勒斯永别了,法学系卡塔赫纳--永不枯竭的源泉阿尔瓦罗·穆蒂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麻烦的事情”第八章巴兰基亚--大西洋省的繁华都币在出租汽车司机、妓女和渔夫之间“哥伦比亚咖啡馆”与“世界书屋”“拉奎瓦酒吧的舔斗鸡者们”加泰罗尼亚智者的顺境与逆境《呼唤》《先驱报》的专栏作家“摩天大楼”的房客十分符合福克纳见解的妓院在电传机的伴奏下没有人给他出版的《枯枝败叶》《报道》周刊打赌之作《六点钟到达的女人》“黑埃乌费米亚”的石鸻鸟现实、文学与新闻第九章当圣地亚哥·纳萨尔还是卡耶塔诺·亨蒂来的时候苏克雷镇的兴盛与衰落格兰德大妈们的故事纯真的女孩和她残忍的祖母马丽亚·阿莱汉德里娜·塞尔万特斯卡耶塔诺·亨蒂莱之死从苏克雪镇到卡塔赫纳市巴拉诺阿狂欢节的选美《微缩报》相遇拉斐尔·埃斯卡洛纳唱不尽的源泉巴耶纳托歌曲寻找流逝的时光回到根源药店马孔多的确定巴耶杜帕尔和瓜希拉省的售书人与海明威、弗吉尼亚·吴尔夫.拉斐尔·埃斯卡洛纳、利桑德罗·帕切科同在根源的根源找回的时间第十章重返波哥大月薪九百比索的编内编辑《观察家报》社的伙伴们康拉德、贝德福德和麻烦事罗哈斯·皮尼利亚与救世主式的独裁政权在共严党的一个支部电影评论家《周末后的一天》长篇报道《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暴力、独裁、报业《枯枝败叶》的出版预先料到的一则赠书题词第十一章前往欧洲从事“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日内瓦与阿拉卡塔卡镇的火车四国首脑会议在罗马和威尼斯采访经由维也纳去布拉格和华沙在电影实验中心的向导费尔南多·比里普利尼奥·门多萨与白雪的奇迹在佛兰德旅馆的阁楼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巴黎是一头猛兽“铁幕”背后吉列尔莫·安古洛和西绪福斯式的寻找在伦敦和告别欧洲第十二章在玻利瓦尔不幸的加拉加斯与胡安娜·德·弗雷特斯幸福的加拉加斯之间马科斯·佩雷斯·希门内斯的垮台和逃亡《家长的没落》的最初构想药店里的未婚妻海塞德斯《礼拜二午睡时刻》尼克松在加拉加斯菲德尔此时获胜“真相行动”及作家的真相拉丁社的先驱卡光洛·托雷斯及小偷的故事《格兰德大妈的彝礼》《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出版咱们的作家在哈瓦那驻纽约的记者第十三章阿尔瓦罗·穆蒂斯和“母狮的分娩”墨西哥--上帝许诺的土地寻找番石榴的香味《家庭》与《事件》--为糊口而办刊物入住科马拉镇《虚度年华的海洋》埃索奖与《恶时辰》电影和广告同卡洛斯·富恩特斯写电影剧本和参加他的星期日茶会《百年孤独》与路易斯·哈斯的会晤卡门·巴尔塞俄丝的造访杰作献给马丽娜·路易莎·埃利奥黑窝典当到最后一件家当圣安赫尔因小区的夜晚帕科·波鲁阿或曰“陌生编审”维森特·罗霍设计的封面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庆祝投向时间的瓶子与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一起在加拉加斯、利马和波哥大旅行与寻根旧来加西亚·马尔克斯大事记译后记

章节摘录

  由派国会议员豪尔赫·埃列塞尔·盖坦。 “死人之家”对面即加比托家斜对面的街角居住的一个人也给加比托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就是委内瑞拉医生安东尼奥·巴尔博萨。他被胡安·维森特·戈麦斯的独裁统治逼迫流亡国外,二十年代初来到阿拉卡塔卡,成了镇上的医生和药剂师。时间一长,他慢慢地放弃了这个职业,懒洋洋地躺到了家里的吊床上。巴尔博萨配制洗液和各种混合药水;他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跟马尔克斯与伊瓜兰一家关系很好。他有神经衰弱症,几乎见不得孩子,但跟加比托与路易斯·科雷阿·加西亚却玩得十分开心,这两个孩子使他成为游戏中的绝妙搭档,和他比赛看谁先辨认出药房架板上的可拉果颗粒、斯考特乳剂和巴里药粉,这几样药品巴尔博萨可是天天移换位置的。这种玩耍并非完全天真无邪,因为借助它们这位大夫的药房将被搬进未来作家的几本书里;大夫的家就是从前加比托的父母恋爱遭到禁止时交换信件的地方,这个家如今将要成为《枯枝败叶》中那位神秘的吃素的法国医生的宅第,他在此生活和上吊,人们在此为他守灵。巴尔博萨大夫本人将会是这个人物的一半原型,仅仅是一半,另一半原型是欧洲移民潮送来的一个人,比利时人埃米利奥先生。 人送绰号“法国人”的埃米利奥于二十年代末从安的列斯群岛①来到这里的时候,架着双拐,一条腿带着枪伤——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从可怕的战争中逃出时的样子。他是首饰匠,还会做牌戏桌子;跟加比托的外公外婆过从甚密,常与上校在黄昏时分下跳棋,二人都沾染了手工业匠人常有的一些坏毛病。远离欧洲那些野蛮人,阿拉卡塔卡这个“穷人的死地”为他提供了平静与安宁。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埃米利奥犯了一个错误——去看了《前线无战事》这部电影。影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逼……  ……

编辑推荐

  《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是《百年孤独》之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最为满意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书中详尽论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活背景、文学训练、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并圆满回答了萦绕于作者脑际达二十年之久的两个问题:能写出《百年孤独》一书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产生这部奇特小说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的底蕴究竟是什么?书中附有珍贵图片七十余幅,多为首次发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回归本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很好,让我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加西亚马尔克思
  •   看完了《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这是我第三次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第一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传》(陈众议,新世界出版社,2003-10),第二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朱景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8),《回归本源》是唯一一部翻译作品,作者并非中国人。《回归本源》是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讲得最详细的,也是看得我最郁闷的,感觉就如看《生活在迷宫中——博尔赫斯传记》,里面有好多的引用,很多的各种作品,很多的我听都没听过的著名作家,无数那么多的“**报”,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除了是个作家以外还是个很出色的记者,他写了好多好多的社论和新闻稿。与博尔赫斯相比,我觉得马尔克斯的路更为坎坷,我觉得更可以理解。看过这本书,觉得自己真的很不会欣赏作家们的非一般的忍耐力,为了写作不顾一切,过得可以说完全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他认为写作就是他的全部,但我却觉得他似乎错过了这个世界的很多。他对写作的沉迷就如我对网络的沉迷,但我还知道我要在现实生活中活下去,而他,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了。这就是他对文学所做的付出,对我来说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出生在阿拉卡塔卡的加西亚,生活在祖父的大宅院里,有木头祖母的各种离奇的故事,有祖父那些奇怪的上校日子……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的写作都是围绕他童年不可思议的记忆展开的。那些神怪,那些对死的各种看法,那些男女关系。看不明白博尔赫斯的作品,看加西亚的时候会让我幻想起来,需要有很好的想像力看那些东西才会好玩,有时我甚至搞不清那些是事实那些是作者的夸张,但无论怎样,他的作品让我可以从脑海中生成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很热很热的马孔多形象。记得第一次看到差不多那个地区的照片时觉得自己之前似乎真的看过,但原来只是想像过,十分真实,我仿佛真的到过《百年孤独》发生的马孔多。加西亚的朋友也很伟大,他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好朋友会不惜一切帮助加西亚,若没有好朋友两肋插刀的帮助,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加西亚。这也是特定时期特定的确发生的特殊事情,若加西亚生在冷冰冰的波哥大而不是阿拉卡塔卡我就肯定不会知道世界上有个叫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并不顾一切找他的作品看。200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80岁了,他来过一次中国,但发现中国到处都有他的书买,但从来没有中国出版社买过他的版权,于是他万分生气,说绝对不会把版权卖给中国。于是中国现在市面上的作者写着“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的书都是盗版,挺烦的。真希望有个中国人能改变作家的决定,又或许我们必须要等到作家去世后才有机会在中国发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正版书。又或者,我得看其它外语版本,矛盾啊!
  •   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那些作品绝非只是凭空而来的想象,其中包含了太多他或他的家族朋友乃至整个美洲所经历的苦难。
  •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作者叫萨尔迪瓦尔,是马尔克斯当年圈子里的一个小厮。是富恩特斯还是略萨,我忘了,曾把马尔克斯叫作“拉丁美洲的弑神者”。我觉得这个说法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百年孤独》我在不同的年龄看过四、五遍,第一遍觉得倍儿棒,第二遍觉得太牛了,到最后一遍就觉得不可思议。这TMD是人写的小说吗?一本小说中容纳20个经典故事,逻辑通畅处处妥帖,这难度跟连过对方20名球员射门得分差不多。因此量化之,马尔克斯的神奇是马拉多纳的神奇的4倍。
      
        有句东北话,叫“把不住麻”,指手忙脚乱,对自己或事物失去控制能力。某些人,写2000字就把不住麻了;我们一般人,写5000字就把不住麻了;《追风筝的人》,写2万字就把不住麻了;福克纳——单说比如《我弥留之际》等有时候——写5万字就把不住麻了。寻常所见也有把得住麻的,更糟,压根儿就是些低水准的信息,把得再好,上不了台面儿。这还都是现实主义。《百年孤独》,现实主义是极品的现实主义,魔幻是极品的魔幻,两部分的融合是极品的融合,全长有30多万字吧,浑然天成。
      
        我就这么悍然说了:你觉得没那么神,那是你没看明白;你觉得我夸张,那是你没想明白。想一想马尔克斯的别的作品,虽然都没《百年孤独》那么神,但是都有一种只能叫作巨星风采的东东贯彻其中。
      
        海子有句诗: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有个朋友给改了一下:黄色的尿比黄色更黄。我不改诗,但为了表示对马尔克斯的钦佩,不得不说一句类似的话:丫的一根寒毛之不巨,都比整个的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的腰之巨更巨。
      
        SO,即使这本传记是垃圾,我也得看呀。还行,不是垃圾。一句话简述本书内容: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     哥伦比亚传记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的《马尔克斯传》的中文版序言出自作家格非先生的手笔。在我看来,这一洋洋洒洒的长文并非偶然为之,其中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一篇简单序文的意义。我们不妨把此文看作是一种向前辈作家致敬的方式,或者看作一直在影响的焦虑下生活的中国作家们面对前辈作家时候欲拒还迎百感交集的心态纠结。无论如何,马尔克斯现象或者说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与中国作家之间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也许我们该问,为什么非要是马尔克斯?为什么是《百年孤独》?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各种文学流派蜂拥而至进入国内,打破了单一主旋律的现实主义创作,丰富了我们的写作技巧,但为什么只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成为一种让中国作家不断提起并重复模仿的奇特景观?现在读《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样的开篇在我们现今的阅读体验中已经是习以为常处处可见了。但是对于当时一直处在机械的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中国作家来说,这样的一个句子显得如此的新鲜和玄妙。著名评论家朱大可曾分析说,这样的一个句子使时间和空间互相移植,有一种显明的他者化效应,进而制造了作者和叙事对象的疏隔,由此跟此前的以“我”为主语的伤痕文学和朦胧诗划清界限。这个《百年孤独》的开卷句式,曾出现在众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从马原的《虚构》、莫言的《红高粱》、韩少功的《雷祸》、洪峰的《和平年代》、刘恒的《虚证》、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到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等等。甚至在余华2007年的新作《兄弟》的开篇中,余华也一直重复这样的马尔克斯式的句子。也许不仅仅是开篇的写法上有如此多的痕迹模仿,陈忠实的《白鹿原》某种程度上就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中国版。《白鹿原》的扉页上是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对应起的就是《百年孤独》!博尔赫斯曾言,每一位作家事实上都创造了自己的先驱者。换句话说,作家的创作总会让我们想起某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重新复活自然会对作家现在和将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百年孤独》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更是一个伟大的传统在中国化语境中复苏。
      
      当然,面对传统的时候,影响的焦虑在所难免。也许我们一生都生活在传统的阴影下,也许某个时刻灵光乍现,我们能面对传统突围而出,谁知道呢。面对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写作的影响,中国作家坦然承认者有之,矢口否认者亦有之。这种百感纠结的矛盾心态其实都是正常反应。但无论如何,一个作家影响另一个作家的写作是文学发展史上的常态。我们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正如马尔克斯同样受其他作家的影响一样:从马尔克斯九岁那年在阿拉卡塔卡偶尔看到了《一千零一夜》开始,二十岁在波哥大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二十二岁看到了索福克勒斯的著作,搬到墨西哥定居时读到了胡安·鲁尔弗的《佩德罗·帕拉莫》,等等。尤其是最后一位,马尔克斯曾在他那篇令人感动的文章《回忆胡安·鲁尔弗》里这样写道:“对于胡安·鲁尔弗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马尔克斯所言的“写我的书”的书正是1967年出版旋即畅销而后成为传世名著的《百年孤独》。
      
      也许除了达索的《马尔克斯传》我们应该提到另外一本关于马尔克斯的传记:巴尔加斯·略萨的《马尔克斯·一个弑神者的故事》。之所以说到这本书不是因为这两位作家曾因政治左右分歧而大打出手的八卦新闻,而是因为略萨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他认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在其他作家笔下会成为一个超现实的问题,而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其实是拉丁美洲活生生的“现实主义”,除了神秘的鬼怪传说,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诡奇的原始丛林,奇异的飞毯,还有少年时候从外祖父母听来的故事:“外公讲的故事是现实主义的,充斥其间的死人是真实死亡的人;而外婆故事里的死人活着,并且寻找活人以消除自己的孤独。”当这种恐惧而且奇异的记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模糊反而日渐清晰的时候,除了写作的引流和宣泄,似乎别无他法。
      
      也许终于到解答那个开篇被我们悬置问题的时刻了:为什么马尔克斯会成为中国作家不断重复模仿的奇特景观?也许你猜出了我的答案:因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各种文学流派的大量引介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作家自身的心理慌乱和自卑,面对众多现代主义流派手足无措眼花缭乱。而从一贯的现实主义跨越到现代主义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胆识和学识的,因此他们一般会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法,在原来的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尝试。“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而言首先是现实主义的,然后才可能在现实的土地上,魔幻就如同《百年孤独》中的魔毯一样的腾空而起。而且魔幻所产生的荒谬的现实感也与刚走出文革不久的中国作家有一定的亲缘性,这些都比较容易消除他们的心理暗示的阴影。另外,我猜想,马尔克斯一贯的左翼政治态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领导者卡斯特罗的亲密的朋友关系也是中国作家亲近他的一个政治上的理由。
      
      但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模仿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并非如此简单。魔幻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坚实的写作风格。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写作的技巧而言,不免流于表面和形式化。格非写给《马尔克斯传》的序文的题目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归种子的道路》,他表达的意思是说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是寻家族的根,而达索写《马尔克斯传》是寻找马尔克斯的根,马尔克斯无论如何魔幻,其实都是站在现实主义的大地上,都有一个家族的文化的根源所在。中国作家如果仅仅学会技巧,而没有把它内化为一种自我的民族的原始的文化血液,只能是一句空谈。
      
      《马尔克斯传》有一个我不满意的地方:达索只是讲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前半生,写到了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他的声誉正如日中天时就草草结束了。而他的后半生诚如博尔赫斯所言是在“荣誉的强光”照射下生活的,他的名字频现报端,他奔走于各国首脑之间,他出席各种仪式,他的创作生涯已经告一段落。我们很难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的后半生,他有权利享受荣耀带来的一切,我们只能遗憾。也许我们还应该遗憾那些曾经在马尔克斯“影响的焦虑”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格非成教授了,余华与商业妥协了,马原是院长了,陈忠实当主席了……他们也都站在了荣耀的聚光灯下。可惜,荣耀很多时候都与作家的创作能力成反比。
      
      思郁
      
      2008-11-26书
      
      马尔克斯传,【哥伦比亚】达索·萨尔迪瓦尔著,卞双成 胡真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定价:58.00元
      
      
      
  •     看完了《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这是我第三次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第一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传》(陈众议,新世界出版社,2003-10),第二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朱景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8),《回归本源》是唯一一部翻译作品,作者并非中国人。
      
      《回归本源》是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讲得最详细的,也是看得我最郁闷的,感觉就如看《生活在迷宫中——博尔赫斯传记》,里面有好多的引用,很多的各种作品,很多的我听都没听过的著名作家,无数那么多的“**报”,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除了是个作家以外还是个很出色的记者,他写了好多好多的社论和新闻稿。与博尔赫斯相比,我觉得马尔克斯的路更为坎坷,我觉得更可以理解。看过这本书,觉得自己真的很不会欣赏作家们的非一般的忍耐力,为了写作不顾一切,过得可以说完全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他认为写作就是他的全部,但我却觉得他似乎错过了这个世界的很多。他对写作的沉迷就如我对网络的沉迷,但我还知道我要在现实生活中活下去,而他,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了。这就是他对文学所做的付出,对我来说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
      
      出生在阿拉卡塔卡的加西亚,生活在祖父的大宅院里,有木头祖母的各种离奇的故事,有祖父那些奇怪的上校日子……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的写作都是围绕他童年不可思议的记忆展开的。那些神怪,那些对死的各种看法,那些男女关系。看不明白博尔赫斯的作品,看加西亚的时候会让我幻想起来,需要有很好的想像力看那些东西才会好玩,有时我甚至搞不清那些是事实那些是作者的夸张,但无论怎样,他的作品让我可以从脑海中生成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很热很热的马孔多形象。记得第一次看到差不多那个地区的照片时觉得自己之前似乎真的看过,但原来只是想像过,十分真实,我仿佛真的到过《百年孤独》发生的马孔多。
      
      加西亚的朋友也很伟大,他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好朋友会不惜一切帮助加西亚,若没有好朋友两肋插刀的帮助,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加西亚。这也是特定时期特定的确发生的特殊事情,若加西亚生在冷冰冰的波哥大而不是阿拉卡塔卡我就肯定不会知道世界上有个叫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并不顾一切找他的作品看。
      
      作家成长的路非一般的坎坷,不可思议的困难,但他还是克服了一切,实在厉害。现在的年轻人太理想主义了,想到的就是不劳而获,经常想入非非,有这样那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看书太少了,他们似乎不知道生活必须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生活是很难的,活下去就是个很不容易的事。而人却十分的神,能跟生活战斗,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200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80岁了,他来过一次中国,但发现中国到处都有他的书买,但从来没有中国出版社买过他的版权,于是他万分生气,说绝对不会把版权卖给中国。于是中国现在市面上的作者写着“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的书都是盗版,挺烦的。真希望有个中国人能改变作家的决定,又或许我们必须要等到作家去世后才有机会在中国发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正版书。又或者,我得看其它外语版本,矛盾啊!
  •   楼上的回应,唉……
    少数不代表多数,是有很多人看书,我朋友每月都看N本网络小说或者发财指南
    我也是80年代的人,我有近千册的藏书,酷爱文学,但我周围的朋友怎么就2、3个平时还看点书的人?
  •   楼上的别哀叹了,咱们不是正上着豆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