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欺诈分析与防范技巧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赵敏,马云,石庆年 主编  页数:378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财务欺诈是困扰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一大难题。毫不夸张的说,财务欺诈和造假舞弊问题是企业界、经济界乃至全社会的一大毒瘤,不持续有力打击,将会严重危害每一个企业、个人乃至全社会。  其实,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财务欺诈与反欺诈、造假与反造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经济斗争。其根源不仅来自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道义冲突,更是源于制度失范导致的诚信缺失,在这个意义上说财务欺诈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法制建设和诚信教育,更切实的就是提高大家对财务欺诈的识别水平和防范能力,进而提高企业防范欺诈的制度完善水平与识别能力。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颁布前后,我们认真编写修订了这本书,非常详实地介绍了财务欺诈的种种伎俩、破绽以及识别和防范的方法,以期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普通投资者、相关管理部门的同志们提供借鉴和帮助,使其能够识别较为常见的财务欺诈行为,维护企业、个人和国家的正当利益。  本书叙述详尽,一共列举了200多个财务欺诈识别技巧和线索,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叙述清晰易懂,并本书以大量典型案例,给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尽管财务欺诈问题大量存在,但是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狡猾的狐狸总会让有经验的老猎人寻到蜘丝马迹,希望广大读者读完此书能够迅速提高对财务欺诈的识别能力,果能此,我们也算不枉辛苦。本书是我们在多年的经验编写和大量相关资料搜集基础上认真编写总结而成,望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注意到财务制度变革的承续性并尊重其本来历史面目,但这不会影响对相关技巧的解读和掌握。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王露晓、鲁耘耕、方木黎、田良中、花永芳、汤玉升、黄宏深、孔会伯、姜本立、范宏喜、孙方圆、高克敏、沈冉由、华特欣、张宇、立勇、吕胜、孙清。张井莲、唐宇、陈其异、李向波、聂藻藻、师晡、郑肺、石小玉、徐若鸿、李江平、李天秫、宋炳日等,在此一并感谢!

内容概要

如何防范财务欺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财务管理难题,无论是对于各单位管理者、相关领导、财务一线人员,还是对经常和财务工作打交道的普通读者来说,学习相关知识都非常有必要。    本书为您介绍了220多个财务欺诈与防蔻的线索和技巧,汇聚多年财务实践经验和理论归纳。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本面分析 1  对企业本身进行分析 2  关注企业外部财务特征 3  学会阅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 4  关注企业的激励机制 5  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整体经济状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性质 6  明确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与监督机制 7  经营业务频繁变化特别是主营业务 8  无法理解公司所经营的业务 9  了解企业的供销渠道 10  初步估计可能影响到企业持续经营的事项 11  关注公司与其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 12  留意审计报告类型 13 公司无法按规定日期公布信息第二章  报表背后大有“名堂” 14  关注企业前期以及同行业的财务报告 15  关注企业的债务偿还情况和银行的授信情况 16  明确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基本状况 17  对那些拟进行重大操作的公司要特别留意 18  不能迷信业绩神话 19  关注关联方的财务状况 20  判断企业对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改变的解释的逻辑性 21  留意企业对于重大信息的披露是否符合规定 22  对公司生产能力进行分析 23  关注利润分配的合理性 24  关注发行可转债的公司第三章  截留收入、偷漏税伎俩详介 25  出租或出借账户,套取非法现金存入“小金库” 26  收款不开发票,款项进入“小金库” 27  多设银行账户,转入“小金库” 28  存款利息转入“小金库” 29  利用“其他应收款”,私设“小金库” 30  隐瞒销售收入 31  取得商业回扣计入“小金库” 32  截留出售资产收入 33  截留销售账外资产收入 34  截留劳务收入不入账 35  截留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36  截留投资收益 37  保险赔偿计入“小金库” 38  截留财政性罚没收入 39  乱收费纳入“小金库” 40  侵吞受赠资产 41  截留转回的已核销坏账损失 42  赠送货物不计入销售收入 43  以物抵债不提增值税 44  发生进货折让不冲减进项税额 45  发出商品长期挂账 46  进货不确认入库,直接转销 47  内外两套账隐瞒销售收入 48  假报来料加工偷逃增值税 49  关联企业压价销售偷逃增值税 50  隐藏真实账簿,隐瞒收入 51  变相购置固定资产抵扣税款 52  不结转进项税额,少交增值税 53  利用废品收购站虚报存货,抵减进项税额 54  减少出口销售收入,偷逃增值税 55  虚增出口销售收入,偷逃增值税 56  以旧换新销售,仅以差价计收入 57  利用虚假运输发票进行进项抵扣 58  购入资产计入原材料,偷逃税款 59  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 60  隐瞒投资收益,偷逃所得税 61  多提固定资产折旧挤占费用 62  收款项挂在往来账户偷逃所得税 63  金融企业虚设账户,重复列支利息,偷逃所得税 64  利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账户隐匿投资收益 65  向预付款单位发出产品不确认收入 66  销售原材料不计入收入 67  营业收入计为营业外收入 68  罚没损失计入期间费用 69  违规多摊费用 70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71  投资性支出计入期间费用 72  多列工资开支范围 73  大头小尾开具发票,偷逃营业税 74  利用高科技偷逃税款 75  委托代销商品售出后仍长期挂账 76  购买发票入账,增加成本 77  伪造职工数目,偷逃个人所得税 78  隐匿房屋租金收入,偷逃营业税 79  没收逾期包装物押金,不确认收入 80  假合资,骗取税收优惠政策 81  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增加成本 82  利用往来账多计提坏账准备 83  少结转在产品完工程度,增加销售成本 84  多列业务招待费,不进行纳税调整第四章  虚增收入、报表做假伎俩详介 85  年底虚增销售,年初转回 86  伪造合同,虚构业绩 87  提前确定不确定收入 88  提前确定销售收入 89  随意扩大完工程度 90  随意改变存货计价方法 91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 92  存货毁损不及时确认 93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少结转当期应确认成本 94  受托方将委托销售收入确认收入 95  将期间费用计入待摊费用 96  无法收回的坏账长期挂账 97  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制造潜亏 98  不按规定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99  少摊无形资产 100  投资损失不确认 101  虚造子公司利润 102  随意变更坏账计提方法 103  随意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04  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节收益 105  关联交易增加利润 106  关联交易转移费用 107  计受关联方资金占用费 108  向关联方出售不良资产 109  母公司大肆占用子公司资金 110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111  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112  不等价交换资产获得收益 113  购买业绩好的子公司提升利润 114  剥离亏损子公司减少亏损 115  通过评估增值资产 116  财务报表披露避重就轻第五章  财务分析的实用技巧 117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较 118  观察是否存在利息相对于长期负债比例下降的现象 119  分析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数额 120  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 121  不容忽视的无形资产 122  存货的增长背离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123  将应付账款的增长与存货进行比较 124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 125  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 126  分析其他应收款所占比例和时间 127  分析利用应收账款占压资金的可能性 128  明确应收与预付账款的关系 129  比较应收账款的增长与销售额增长的比例关系 130  分析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131  注意企业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方法 132  比较固定资产余额及年折旧额的变化 133  投资收益与企业财务预警 134  对补贴收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第六章  内部舞弊谋私方式 135  多次复写收据,贪污差额 136  支票使用职务不清,有机可乘 137  涂改凭证金额,从而贪污差额 138  以白条代替发票,收入不入账 139  盗用凭证  肆意贪污 140  伪造工资单,贪污公款 141  销毁票据,侵吞款项 142  内外勾结,虚开汇票 143  多报车票,冒领公款 144  出差人员涂改发票,贪污差额 145  以假单据报账,骗取采购款 146  销售人员伪造单据,虚假转款 147  利用假发票,挪用备用金 148  私自简化收款手续,截留公款 149  少付款多记账,侵吞差额 150  重复报账,骗取公款 151  篡改收账数额,贪污差额 152  公款私存,贪污利息 153  利用“其他应收款”,挪用公款 154  虚报坏账,贪污货款 155  少列总额,贪污现金 156  继续发放该核销工资,占为已有 157  虚报人数,骗取工资 158  伪造亏损,侵吞利润 159  大肆赊销,损公肥私 160  收款不及时入账,私自挪用 161  借款、收款不入账,私自侵吞 162  截留单位的各种罚没收入,中饱私囊 163  开设黑户,截留收入第七章  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164  审查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165  审查物资采购内部控制 166  审查是否建立了财务定期清点制度 167  审查会计核算体系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往来账款 168  管理建议书是企业高管的好帮手第八章  制度疏漏导致舞弊 169  财会人员不实行定期轮岗 170  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不分离 171  开票和收款职务不分离 172  业务的审批人员与经办人员不分离 173  业务的执行职务与审查核对职务不分离 174  业务执行职务与记录职务不分离 175  记录职务与保管职务不分离 176  财物保管职务、记录职务与账实核对职务不分设 177  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的职务和登记总账的职务不分设第九章  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审计 178  提高审计效率 179  将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放在首位 180  对期初余额进行审计 181  核对银行对账单 182  银行余额调节表的运用 183  注重对未达账项的审计 184  对银行存款账户的内部审计 185  关注发生频率低的项目现金是否正确入账 186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 187  识别和防范存货核算假账 188  盘点 189  关注低值易耗品或捐赠存货的账务处理 190  对固定资产的审计(上) 191  对固定资产的审计(下) 192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审计 193  在建工程的审计 194  对固定资产相关科目的审计 195  销售与收款的审计 196  留意对应收账款的函证是否被操纵 197  坏账准备审计以及账龄分析 198  对预付账款和应负票据进行实质性测试 199  明确哪些费用为待摊费用 200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 201  成本审计 202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和预提费用的审计 203  投资审计 204  无形资产审计(上)——常见的错误 205  无形资产审计(下)——审计方法 206  对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审计 207  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208  对现金流量表的审计 209  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是否合理 210  判断公司支付税金的多少并与收入进行比较 211  慎重考虑未决诉讼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212  重视期后事项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213  存在巨大风险的验资第十章  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的审计 214  对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 215  利用被审计单位的系统进行审计 216  自行编制软件或表格查账 217  采用普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业务样本 218  利用虚拟单位的数据测试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程序 219  利用成熟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 220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基本面分析  1 对企业本身进行分析  线索  我们要想发现企业是否有财务弄虚做假和欺诈舞弊的现象,第一步必须从企业本身着手,要对企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判断。许多著名的财务骗局,外人通过一些细节就能识破辨别,也是这个道理。  识别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于企业的财务问题越来越关注,企业做假的手法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揭露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杜绝企业的造假行为已成为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十分头疼的事情。  事实上,要想弄明白企业是否存在做假账的情况就一定要对企业本身有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企业做假的动机。这种分析的范围包括了对企业业务构成的分析,对其人力、物力、财力的分析,对其经营战略的分析,对企业文化的分析,以及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分析。  要点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形成任何文化,那么这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纰漏,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内部人员很可能利用这些不尽完美的地方做假。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其诚信是密切相关的。  要点二  经营战略是企业的另一个重点,它是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

编辑推荐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财务欺诈的种种伎俩、破绽以及识别和防范的方法,以期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普通投资者、相关管理部门的同志们提供借鉴和帮助,使其能够识别较为常见的财务欺诈行为,维护企业、个人和国家的正当利益。  本书叙述详尽,一共列举了200多个财务欺诈识别技巧和线索,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叙述清晰易懂,并本书以大量典型案例,给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务欺诈分析与防范技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摆在办公室桌子上半年,居然没看。太惭愧了。不过看目录还是不错的。
  •   新版的书用的还是02-03年的案例,也太水了,作者也不知道下点功夫,比较无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