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何干强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2出版)  作者:何干强 编  页数:446  

前言

本书贯彻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力图实事求是地从理论上再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形态;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突出自主联合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主动轮”,把实现广大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践过程作为全书的主线,构建起反映这种实践过程的理论逻辑体系。这些理论特色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高校读者的重视。2004年1月出版以来,已经过6次印刷,发行23000册。除编者所在高校作为本科教材外,已有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把本书列为有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近年来,本书作为普通高校教材获得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教材)二等奖;使用本教材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课程也获得江苏省优秀课程建设二类奖。从使用本书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本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逻辑性,关注改革和发展热点,有新意,有吸引力;读后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学的改革观、开放观和发展观,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相比所具有的特征和优势,增强维护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经济利益的自觉性。同学们的这些评价对于本书第一版作者集体是最好的回报。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2版)》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反映当代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独立自主的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作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等时代特征;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广大劳动者实现自身利益为主线,再现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过程;力求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在理论逻辑上,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顺序,在经济运行的环节中展开经济关系的分析;并分析、借鉴了国内外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新成果。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第一节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的抉择二、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含义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形成三、区分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第三节 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二、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重要的历史经验:必须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走出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误区一、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缺陷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成因三、计划产品经济体制不等于社会主义四、批判传统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不同立场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践的必然选择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二、在改革的实践中确定经济体制目标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的共性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的特征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第一节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性和长期性三、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第三节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科学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三、科学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二篇 利益主体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的社会性质一、经济利益主体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二、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经济利益主体在社会性质上的比较三、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一、市场经济和中国国情对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要求二、公有制经济的利益主体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可能性三、区分两种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国有经济利益主体四、国有独资企业利益主体的双重性第三节 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基本结构一、公有资本利益主体内部组织层级的划分二、国有资本利益主体的组织机构三、集体资本利益主体的组织结构四、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广大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和实质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内容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的原因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辩证关系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特征和作用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第三节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价值目标二、支持、鼓励与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四节 重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渡性经济形式一、过渡性经济形式二、过渡性经济形式的类型三、用劳动二重性的观点认识混合所有制第六章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一节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合理性的判断标准一、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二、判斯公有制实现形式合理性的标准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二、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三、公有制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公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一、公有资本的概念及其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二、公有资本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的原因三、集体资本参与的股份合作制形式第四节 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土地国有制的实现形式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第七章 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与劳动者的经济权益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经济权益二、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基本含义三、苈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第二节 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现过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实现的特征二、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实现经济权益的主要环节三、社会主义会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四、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经济权益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完善三、重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第三篇 市场环境第八章 现代市场体系第一节 市场和市场机制一、市场的基本概念二、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三、市场机制及其运行第九章 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第一节 培育现代市场体系第二节 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第三节 市场管理第十章 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第一节 国内市场国际化第二节 当代国际市场第三节 国际价值规律与国际竞争第四篇 增长与发展第十—章 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第二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化第三节 影响经济科学发展的因素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第十二章 推进经济现代化第一节 从国力出发推进经济现代化第二节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第三节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四节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十三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第二节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第十四章 经济国际化第一节 经济国际化战略及其价值目标第二节 合理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中国的发展第十五章 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第一节 公有制企业应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第二节 培育企业竞争优势第三节 重视发挥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第十六章 繁荣农村经济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中繁荣农村经济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第四节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第五篇 分配与消费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与特点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十八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多种形式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按要素分配”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按要素分配”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个人“按要素分配”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第一节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居民的消费第三节 政府的消费第六篇 宏观调控第二十—章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包含宏观调控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对象与目标第三节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二十二章 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主体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配套运用第二十三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第一节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二节 科学地对待商品拜物教第三节 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公有制经济第七篇 前景第二十四章 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第一节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第二节 居安思危,坚定信念第三节 发挥自身优势第一版后记

章节摘录

坚定不移地改革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固然要有助于国有经济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要促使整个国有经济运行适应市场经济,促使国有资产不断壮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是服从于资本家阶级的整体利益的,是服从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所以,在这种需要强烈时,国有经济的比重可以适当增大,一旦这种需要减弱,国有经济比重就可以减少,国有经济比重,是按资本家整体利益的需要来调节的。中国国有经济的这些特征,是由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本质决定的,是因为其利益主体本质上是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四、国有独资企业利益主体的双重性研究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时,有必要把国有经济利益主体、集体经济利益主体同企业法人利益主体在概念上区分开来。①本书后面的章节,将阐述股份制企业或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法人,它可以由多种所有制经济按一定规则混合构成,因此,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利益主体构成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法人,它有自身独立的法人利益,因而也就有一个法人利益主体,这个法人利益主体就是全体向企业投资的股东,而股东大会选出的董事会则是法人利益主体的代表机构。我们所说的国有经济利益主体、集体经济利益主体,指的是一个特定所有制经济的利益主体,是单一的,没有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在明确概念的前提下,这里有必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独资企业的利益主体双重性。撇开市场经济关系,国有独资企业法人的利益主体就是国有经济的利益主体,因为国有独资企业是单一所有制的经济单位。但是,一旦引入市场经济关系,国有独资企业尽管仍然是独资企业,但是实际上法人利益主体已不应再是单一所有制的主体了,而具有了国有经济利益主体和企业中自然人构成的集体利益主体的双重性。这是因为,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国有独资企业作为法人,也必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独立决策,企业的成员就不能不承担决策责任。

后记

本书2000年开始组织力量撰写;2001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报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新出图2001-597号);2002年又被教育部批准,纳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高函[2002]17号)。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这部集学术著作和教材于一身的书终于交付出版社。在本书创作期间,作者们所在的原南京经济学院,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上下齐心协力,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起具有现代化设施的“仙林”新校区;同时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创建起一批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学专业;200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正是在这样一种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氛围中,我们决心完成本书,为学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添砖加瓦。高质量的理论著作要求在思想方法上富有科学性,内容上富有真实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结构上富有逻辑性。为了努力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不得不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加强学习、了解实际、深入研讨,这是本书历时较长的主要原因。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主编何干强提出了全书的指导思想、逻辑思路和写作纲要,确定了各篇、章、节、目和应重视的观点;对自己独立写作之外的各章初稿,都在与有关作者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或直接进行修改,把写作过程作为相互切磋学术、深化认识和提高知识水平的过程;最后,负责了全书的统稿和定稿。副主编冯泓作为原经济学系主任,除承担部分写作任务之外,认真组织师资力量,协助主编审阅全书,提出了积极的修改建议。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2版)》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研究和关心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