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庄村调查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王文录 编  页数:341  

前言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中国的民族经济,包括以下层次:一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经济,二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支民族的经济,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从哪个层次的研究,都必须涉及村庄这个基本单位。以往的民族经济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对于村庄的关注,主要是在总体性的统计及对策方面,鲜有对某一村庄的专注系统调查。这种情况使我们所从事的理论探讨总显得有些飘浮,言不及意,大而不当。反思许久,不能不下决心从小处做起,将村庄调查作为根基,扎实做去。恰“九八五”项目实施,经费有所保障,故组织本创新基地近百名教师带二百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结十五调查组,计划用六七年的暑、寒假,从五十六个支民族中各选一二个典型村庄,深入调查,总百余村,每村一书,为中国民族经济三个层次研究,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概要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本书是“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主要对刘李庄村作了调查,具体内容包括村庄概况、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以种植业为主业的家庭、调查问卷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村庄概况    (一)产值与分类    (二)资源与环境    (三)来源与变迁  二、种植业——粮食作物    (一)种植变迁    (二)玉米    (三)“三种三收”种植模式  三、种植业——经济作物    (一)蔬菜    (二)水果    (三)生产工具和技术  四、养殖业    (一)历史发展阶段    (二)生猪养殖    (三)肉羊养殖    (四)奶牛养殖    (五)貉、狐养殖  五、商业和服务业    (一)商业    (二)服务业  六、交通运输业及其他    (一)交通运输业    (二)建筑业    (三)加工制造业  七、经济制度及政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经济组织    (三)经济帮扶政策第二部分  农户  八、以种植业为主业的家庭    (一)马银图家    (二)王来义家    (三)代晓红家    (四)龙庆生家    (五)代学奎家    (六)尹爱忠家    (七)李会臣家  九、以养殖业为主业的家庭    (一)郭大伟家    (二)周志民家    (三)王怀谦家    (四)王希民家  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业的家庭    (一)刘春玲家    (二)郭树发家    (三)王晓江家    (四)龙娜家  十一、退休老人家庭    (一)郭士信家    (二)王耀庭家    (三)石砚琴家    (四)王翰东家    (五)马艳敏家  十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被调查者个人和家庭特征    (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三)家庭农业生产情况    (四)家庭支出情况    (五)家庭生活情况    (六)公共管理和公共参与情况第三部分  农民  十三、党的好干部    (一)能干敢干的新书记——石春和    (二)廉政奉公的好书记——石建国    (三)呕心沥血的经联社主任——苏义田    (四)默默的奉献者——龙铁权    (五)带头发展经济的村主任——龙庆昌    (六)兢兢业业的村会计——王爱民  十四、模范带头人    (一)模范科技带头人——马恩泉    (二)刘李庄村的火炬手——马英霞    (三)敢闯敢干的妇女劳动模范——刘凤莲    (四)辛勤的育人园丁——王耀恒  -    (五)前卫的医疗工作者——常虹    (六)小商业带头人——苗景生  十五、各行业村民代表    (一)热情无私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王耀良    (二)平凡的维修人——石砚蒙    (三)自行车修理专家——王向玲    (四)老实本分的群众代表——石永柱    (五)从事大棚种植的村民代表——龙建昌    (六)认真负责的村庄医生——马恩年    (七)农用物资经销商——石砚成附录:刘李庄经济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007年刘李庄村全村总收入①2072万元,占城郊区总收入的6%,在28个区属村庄中排名第六位。其中,种植业总收入达到了1911万元,占到全区种植业收入的19%,而全区种植业收入排名第二的马铁庄,总收入仅730万元。  种植业的发展惠及了所有的村民。伴随着蔬菜果树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服务于种植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完善。传统的零售商业,从单纯的日用品销售杂货店发展为提供吃穿住行用多种物品的小型超市。而且,该村的一家超市是秦皇岛市某超市的连锁机构,这种现代形式的供货销货方式,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进货渠道。  除了超市销售部分农用物资外,各个小型的专业化的化肥和农药销售点,更是遍及村庄的大街小巷,为村庄种植业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保障。  餐饮业随着种植业的发展也繁荣起来。刘李庄村村民一年四季没有多少清闲的日子,平时很多村民饭菜的主食来源于村庄的馒头、包子等小卖点。每当蔬菜瓜果的收购高峰时节到来时,客商、各类经纪人和农忙的村民,以及从外村雇来的短工,几乎所有在村庄工作的人的饮食更加依赖于餐馆,或者馒头、包子等食品的小卖点。农忙季节也正是刘李庄村的餐馆、食品小卖点生意最兴隆最赚钱的时候。2007年全村批发零售和餐饮等服务业带来的年收入有15万元之多。  刘李庄村种植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菜花、甘蓝、草莓、油桃等果蔬产品保质期较短,需要及时的销售或者进行深加工。每逢蔬菜收获季节,大量的农作物产品需要在短时期内运输到外地,村民自己的农用车满足不了需求。外地客商和本村经纪人合作,配备大型卡车进入村庄收购农产品,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高额利润刺激了一些村民购买大卡车专门从事运输。收获季节他们运输蔬菜,其他季节做些其他产品的运输。2007年,刘李庄村运输业的年收入有4万多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李庄村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