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中国轻工  作者:邓肯  页数:290  译者:张怡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过去的创伤性经历和长期治疗让他们成为“心理治疗战场上的老兵”,被认为几乎不可能从治疗中有所改善。但何谓“不可能”?是什么造成了“不可能”?如果了解通往不可能性的种种路径我们可否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本书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    在对不可能进行思考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试图了解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积极治疗结果的“可能性”。因为词语实在是很重要,我们选择了一个看似难以处理但却有机会成功的情境的描述。这个词是“行不通”,在《韦氏大学词典》中,“行不通”被定义为“当前采用的方法不能取得成果”。这个词总结了我们对于不可能性的看法。来访者和他们的困难并不是不可能治疗的。他们看起来不可能治疗是因为出于好意的治疗过程却成为成功治疗的阻碍。当“当前采用的方法”从理论导向转向来访者导向之后,可能性就会出现。这本书详细叙述了如何在来访者导向下进行治疗。  《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清晰叙述了如何有效地治疗在过去的心理治疗中得到不良体验的来访者。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对棘手的案例进行工作,其理论概念在于将已知的治疗性因素有意扩大化,这些治疗性因素在《脱离巴比伦塔:走向心理治疗实践的整合语言》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我们把《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这本书看作《脱离巴比伦塔》的姊妹篇,同时充分认识到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特点。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经验的和实证的发现与建议第一章 改变不可能定律造成不可能性的途径摩莉:一个不可能案例高效的治疗作为“心理治疗战场老兵”的来访者改变规则:从不可能到不现实本书的组织第二章 使治疗适应每个来访者的主观框架调适治疗过程,以适应来访者的主观框架调整治疗过程,以适应来访者的资源调适治疗关系调适治疗,使之适应来访者的改变理论来访者的理论一治疗联盟结论第二部分 临床方法第三章 治疗不可能案例:治疗师的思考“给自己把脉”避免归因陷阱培养初学者之心不惜任何代价维持尊严总结第四章 与不可性的交谈:让不要能变可能探索来访者的世界:了解来访者的改变理论发现可能性:调整治疗以适应来访者的理论强化来访者第五章 探索、发现和强化:娜塔莉的案例第一次治疗第二次治疗讨论第三部分 临床应用第六章 案例: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障碍:治疗建议娜塔莉的案例第三次治疗第四次治疗第五次治疗第六次治疗第七次治疗]讨论第七章 案例:妄想性精神障碍妄想性精神障碍:治疗建议爱丽丝的案例第一次治疗第二次治疗第三次治疗第四次治疗第五次治疗第六次治疗讨论第八章 案例:边缘型人格障碍第四部分 尾声第九章 行不通:选择一条不同的途径参考文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咨询治疗中,何谓“不可能”?是什么造成了“不可能”?我们可否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本书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是一本好的让我惊讶的书。它在1997年出版之时就回答了许多今天我在困惑的问题。但非常可惜的是,书中提到的许多治疗错误直到今天还在心理咨询中每天不断上演。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普及率的问题,更多的是人们操作心理咨询背后的意识形态。
        
        和许多专业一样,在心理咨询行业中有许多所谓的专家。但这是何其的荒谬可笑。我们的工作是面对人心和痛苦,是帮助来访者去痊愈,然而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你见过有所谓人心的专家,痛苦的专家吗?面对痛苦,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痛苦之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意味着不同的东西,相同的痛苦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我们又怎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就真正了解了来访者的痛苦呢?在痛苦面前是没有专家的,只有自以为是的人。
        
        这本书中提到的,来访者的框架,不惜代价维护来访者的尊严,依靠来访者的已有的资源治疗,相信来访者健康成长的能力等等让我感触颇深。哪怕我们是身经百战的治疗师,但对于每一个初访的来访者,我们都必须承认自己对他和他的痛苦的一无所知。这时,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关于他们的痛苦的一切,这是我们工作的开始。然而,即使我们的治疗长期继续下去,我们也必须谦逊的认识到,面对这个痛苦,我们只是每周的一个小时,而他们却是365天,24小时的在与它共处,为自己的命运抗争。这一点本身就是值得人敬佩的,即,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而面对这样一个久经考验的战士,甚至一个老兵,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贴标签,下定义,做评判呢?
        
        身经痛苦的人往往在某些方面是特别成熟的人。也是勇敢而强大的人,无论他们自己目前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尊重他人心中的痛苦,尊重他们为这个痛苦所承受和付出的一切才有可能向真实的治疗前进。
      
  •     这是一本好的让我惊讶的书。它在1997年出版之时就回答了许多今天我在困惑的问题。但非常可惜的是,书中提到的许多治疗错误直到今天还在心理咨询中每天不断上演。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普及率的问题,更多的是人们操作心理咨询背后的意识形态。
      
      和许多专业一样,在心理咨询行业中有许多所谓的专家。但这是何其的荒谬可笑。我们的工作是面对人心和痛苦,是帮助来访者去痊愈,然而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你见过有所谓人心的专家,痛苦的专家吗?面对痛苦,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痛苦之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意味着不同的东西,相同的痛苦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我们又怎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就真正了解了来访者的痛苦呢?在痛苦面前是没有专家的,只有自以为是的人。
      
      这本书中提到的,来访者的框架,不惜代价维护来访者的尊严,依靠来访者的已有的资源治疗,相信来访者健康成长的能力等等让我感触颇深。哪怕我们是身经百战的治疗师,但对于每一个初访的来访者,我们都必须承认自己对他和他的痛苦的一无所知。这时,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关于他们的痛苦的一切,这是我们工作的开始。然而,即使我们的治疗长期继续下去,我们也必须谦逊的认识到,面对这个痛苦,我们只是每周的一个小时,而他们却是365天,24小时的在与它共处,为自己的命运抗争。这一点本身就是值得人敬佩的,即,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而面对这样一个久经考验的战士,甚至一个老兵,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贴标签,下定义,做评判呢?
      
      身经痛苦的人往往在某些方面是特别成熟的人。也是勇敢而强大的人,无论他们自己目前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尊重他人心中的痛苦,尊重他们为这个痛苦所承受和付出的一切才有可能向真实的治疗前进。
  •   痛苦这个东西怎么讲呢?总觉得有时好像不能有什么完全解决,完全想清楚的最终结果,往往越想就陷得越深,越来越爬不出来,有时放一放,过段时间想可能就过去这一段了;假如真的出不来,痛苦深渊之底往往是死亡(唉死亡真的很可怕很可怕),好像这样就该用药了吧,用了药似乎会有突然一下的药效开关时刻,一下就跳到痛苦的漩涡之外了。
    我没读过这本书本不该乱说,只是看到“痛苦”两个字就很感触。
    咨询师能够与之进行交流的往往是已经跳出痛苦漩涡的人,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痛苦一点从而进行客观的描述,依靠自己的毅力,或者依靠药物。而身处痛苦之中的人往往没办法真正地与咨询师互动。我很想说的是,每一个患者所遭受的痛苦折磨往往比咨询师能够理解的还要深。而这种痛苦能够被人了解及承认,也是对患者的莫大安慰了。
  •   恩,我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对患者和他们在面对的痛苦总是怀有敬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