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周国烛,王文博,韩志伟 等 著  页数:238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生力军。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转向以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仍非优质教育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课程改革、课程设计、课程重构、课程开发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广泛传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包括高职教育领域,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仍未受到重视。实际上,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远比基础教育更为复杂,更需要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来谋划和设计,其中既有理念、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有极其复杂的实践问题。  本书正是根据这种需要,借鉴了国内外教育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高职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则深感欣慰。同时,借此书出版之际,向各参考文献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设计导论;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高职教育课程需要的信息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高职教育课程内容设计;高职教育课程学习活动方式设计;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设计;高职教育类学科课程设计;高职教育课程学习评价;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撰写规范与案例;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评价。共12章。内容丰富,体系严谨。理论、方法与案例相结合,实用性强。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阅读,也可供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参考,还可作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的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课程教学设计导论第一节 课程概论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第三节 教学概论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及设计概述与理念第二章 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哲学、社会学与课程第二节 心理学、学习理论与课程第三节 职业教育理论与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第四节 传播理论与教学系统理论第三章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第三节 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一体化模式第四章 高职教育课程需要的信息分析第一节 课程设计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第二节 高职生学情分析第五章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节 课程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 课程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具体化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来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第四节 课程目标设计的一般性程序与目标表述第六章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概念与发展趋势第二节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内涵第三节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与选择第四节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第七章 高职教育课程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第一节 学习方式概述第二节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第三节 独立学习与非独立学习第四节 高职教育课程学习方式的特点、过程和设计第八章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设计第一节 项目课程概述第二节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设计第三节 项目课程设计案例第四节 高职教育课程情境设计第九章 高职教育类学科课程设计第一节 类学科课程概述第二节 高职类学科课程的一般设计与学习化设计第三节 高职教育类学科课程的整合第四节 高职教育类学科课程设计案例第十章 高职教育课程学习评价第一节 学习评价结构与分类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功能和趋势第三节 学习评价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与基本原则第四节 学习评价的过程与测验考试评价方式第五节 真实性评估第十一章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撰写规范与案例第一节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课教学设计第二节 《CAD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第三节 《J2ME MIDP程序开发——手机游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第四节 《高职实用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第五节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第六节 《创业起步》课程教学设计第十二章 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评价第一节 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评价概述第二节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原则第三节 评价高职教育课程设计的指标体系与标准第四节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从强调课程目标、计划到关注课程过程的价值。过于强调课程的目标、计划,必然会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非预期性因素和教育价值排斥于课程之外。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是创造性。只有充分关注,并随时利用出现的创造性、非预期性因素的创造性价值,才能最佳地实现累积的育人价值。因此,应该把目标、计划整合到具体的、现实的教学情境中,以促进学习者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创造性的发挥。  (3)从强调教材为单一教学内容到注重师生、教材、媒体、环境多因素的整合。片面地强调教材作为课程唯一的内容,甚至目标、计划,会导致把教材等同于课程的曲解。注重把课程当做学习者的经验、经历,强调课程过程方面的价值,必然会把课程视为师生、教材、媒体、环境持续互动、互相作用的动态情境,从而使课程成为一种可变动的“生态系统”,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可持续性发展。  (4)从只重视显性课程,到显、隐性课程并重。所谓显性课程,即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指学生从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社会大环境和人文体系)中获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智慧、价值观念、情意和态度等。隐性课程是影响学习者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新型职业人才,必须谋求这两类课程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面的影响。  (5)从只重视校内课程,到注重校内外课程的整合。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发达畅通,使得社会变革速度空前加快。在这种背景下,课程的变革已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封闭式管理”显得苍白无力,只能谋求校内外课程的整合、互补。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职业领域密切相关,尤其要重视校内外课程的整合。  (6)课程的活动方式亦即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在课程教学中,师生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由单一的传授式变为生动活泼的互动式,从强迫的灌人式变为主动的内化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