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

出版时间:1998-1  出版社:孙川生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01出版)  作者:孙川生  页数:165  

内容概要

  《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克拉玛依九区热采稠油油藏中国油藏开发》是《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中分类模式部分“热采稠油油藏”的典型实例之一。  作者依据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侏罗系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采取油藏地质与工艺技术、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的成因、沉积、储层、岩石与流体热性质、渗流和开采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油田开发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浅层稠油油藏的精细描述、开发阶段划分、开发方案优化设计、开发动态分析与调整和工艺技术措施。该书为国内此类油藏的开发建立了科学模式。  《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克拉玛依九区热采稠油油藏中国油藏开发》可供从事石油地质、油田开发、数值模拟、矿场生产岗位的科研、技术人员和石油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油藏概述  第一节 稠油油藏分布及其特征    一、西北缘油气聚集特征    二、稠油油藏分布特征    三、稠油油藏基本类型  第二节 稠油油藏成因及化学性质    一、稠油油藏成因    二、稠油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三节 浅层稠油油藏地质模型    一、构造模式及地层    二、喾模式及成岩作用    三、储层描述    四、流体性质及其分布    五、地质模型  第四节 岩石和流体热性质    一、岩石热性质    二、温度对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影响第二章 浅层稠油油注蒸汽开采机理    一、降粘作用    二、热膨胀作用    三、岩石润湿性改变的作用    四、蒸汽的蒸馏作用    五、蒸汽春风得意物及孔隙结构影响    六、蒸汽使自渗吸作用加强是第三章 浅层稠油油藏开发模式优化  第一节 开发阶段的划分    一、驱动类型    二、开发阶段的划分及开发特征    三、主要开好人原矛盾及对策  第二节 开发方案优化设计    一、开发单元与层系    二、开发方式    三、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的时机    四、井网井距    五、注采参数    六、动态监测  第三节 开发动态跟踪研究    一、开发生间特征及变化规律    二、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    三、跟踪数值模拟研究    四、油藏热效率分析    五、油藏动用程度研究    六、储层及流体性质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 开发过程中的调整    一、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开发目标及策略    二、加密调整    三、提高剖面动用程度的调整    四、蒸汽驱开发分类及调整    五、提高高轮次井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    六、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措施  第五节 注蒸汽开发效果评价    一、采收率标定及分析    二、稠油单井经济极限产量与极限油汽比第四章 浅层稠油油藏钻井、完井和测井技术  第一节 井身结构和钻头选择    一、井身结构    二、钻头选择  第二节 钻井参数及油层保护    一、钻井参数    二、油层保护  第三节 取心技术    一、影响浅层稠油油藏取心收获率的因素    二、取心工具和钻头    三、施工措施  第四节 完井工艺    一、加砂水泥固井技术    二、预应力完井技术    三、先期防砂完井  第五节 砂岩稠油油藏测井系列及参数解释    一、稠油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二、测井系列    三、砂岩稠油油藏参数的解释方法  第六节 射孔技术    一、射孔枪的选择    二、射孔工艺的选择第五章 井下游采工艺  第一节 井筒隔热技术    一、耐温封隔器及隔热管    二、井筒热损分析  第二节 井下测试及示踪技术    一、井下测试    二、蒸汽示踪  第三节 汽窜封堵技术  第四节 稠油并抽油技术  第五节 井下砂控技术  第六节 修井作业技术  第七节 驱油助剂第六章 地采流程及工艺  第一节 注汽站技术  第二节 注汽管网技术  第三节 耐温井口装置  第四节 油区集输及毛油预处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节 稠油油藏颁及其特征一、西北缘油气聚集特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北边陲的大型盆地之一,周边为褶皱山系环绕,东北面为阿尔泰山脉,西北面为准噶尔界山,南面为天山山脉(见图1.1)。盆地面积约为13×104km2,沉积岩最大厚度为1.4×104m。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稠油资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在盆地西北缘和盆地东部发现了几亿吨的稠油储量,其中,大规模的地面油砂,天然沥青和浅层稠油油藏是西北缘油气富集区的重要特色。在分地的地史演化过程中,西北缘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逆掩断裂,形成延伸250km的推覆体构造带,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由红-车断裂带、克-乌断裂带和乌-夏断裂带组成,断面西北倾,断面倾角上陡下缓,由盆地西北缘向盆地中心呈叠瓦状推覆,海洋天然产推覆距离可达9~25km。主断裂两盘地层沉积厚度不同,表现了断理解的同沉积性,推覆体构造大体可分为五带:1)推覆体主部,多为石炭系苦岩组成;2)前缘断裂带,在推枯木逢春体前缘沿主断裂线被 次级断裂割的断块,由基岩、下二叠统以及上覆三叠-侏罗系组成;3)下盘掩伏带,即推覆体主断裂下盘掩伏部分,多呈单斜状构造,由二叠系、三叠系和部分侏罗系组成;4)白垩统(K1)组成,个别是地区有三叠系超覆;5)前沿外围带,在推枯木逢春体之外,沉积层受推覆挤压而形成舒缓状褶斜构造,平行于主断裂走向展布。

编辑推荐

《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克拉玛依九区热采稠油油藏中国油藏开发》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