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丕龙  页数:426  

内容概要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以济阳坳陷为例》以济阳坳陷为例,系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陆相断陷盆地“断坡控砂”、“复式输导”及“相势控藏”三大核心理论为主线,从构造特征、沉积特征、成岩作用三方面阐述了隐蔽圈闭发育模式,从有效烃源岩、油气输导体系、温压场三方面阐述了隐蔽圈闭的油气运聚条件,通过大量的岩石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论证了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聚油气机理,提出了岩性油气藏的三元成藏模式及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藏模式,并通过油气发现过程模型的建立和油气成藏门限的研究,对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以济阳坳陷为例》可供从事油气勘探的科研工作者、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分类    一、 隐蔽油气藏概念    二、 隐蔽油气藏分类    三、 隐蔽油气藏地质特征  第二节 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展    一、 勘探理论进展    二、 主要勘探成果第二章 济阳坳陷隐蔽圈闭发育模式  第一节 构造作用与隐蔽圈闭的形成发育    一、 构造活动的阶段性与层序的发育    二、 主控断层的幕式活动与生长断层的发育    三、 断坡控砂模式与隐蔽圈闭的形成发育  第二节 沉积作用与隐蔽圈闭的形成发育    一、 沉积相类型    二、 沉积体系分布    三、 沉积充填模式    四、 沉积特征对隐蔽圈闭形成发育的控制  第三节 成岩作用与隐蔽圈闭的形成发育    一、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二、 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控制    三、 次生孔隙发育规律    四、 成岩作用与隐蔽圈闭第三章 济阳坳陷油气运聚条件  第一节 排烃门限的概念及应用    一、 排烃门限的概念    二、 生排烃潜力法的基本原理    三、 生排烃潜力法应用实例  第二节 油气输导体系与评价    一、 输导体系类型    二、 输导体系识别    三、 复式输导体系    四、 输导体系评价  第三节 温—压场与油气运聚    一、 温—压场的耦合    二、 典型凹陷温—压场特征    三、 温—压场控制下的油气运聚第四章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聚油气机理  第一节 岩性圈闭含油气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一、 岩性圈闭含油气特征    二、 岩性圈闭油气充满度主控因素  第二节 砂岩透镜体聚油机理模拟    一、 聚油机理物理模拟    二、 成藏动力学机制第五章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聚油气机理  第一节 地层圈闭含油气特征分析    一、地层圈闭含油气特征分析    二、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  第二节 地层超覆圈闭聚油气机理模拟    一、 数值模拟过程    二、 成藏动力学机制  第三节 “T—S”成藏模式及应用    一、“T—S”成藏模式的建立    二、“T—S”成藏模式的应用第六章 济阳坳陷资源潜力评价  第一节 油气发现过程模型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一、 油气发现过程模型的建立    二、 勘探效益仿真预测原理和方法    三、 济阳坳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效益预测    四、 基于发现过程模型的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资源潜力预测  第二节 油气成藏门限控烃作用与资源潜力预测    一、 成藏门限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二、 油气成藏门限存在的地质证据    三、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方法与原理    四、 济阳坳陷油气资源潜力预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从显型的构造圈闭开始向隐型的隐蔽圈闭发展,这是世界油气勘探的一般规律。在油气藏系列中,隐蔽油气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沉积盆地中隐蔽圈闭广泛分布、类型众多。自1966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笔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Subtle trap)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随着我国东部老油区勘探进入中晚期,油气勘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时代,世界油气勘探的经验表明,在高勘探程度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储量高者可占总地质储量的65%以上,同时往往易于形成大型和超大型油气田,因此尽管隐蔽油气藏勘探难度很大,但勘探意义更大,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也有一定的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但随着勘探技术和地质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

编辑推荐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以济阳坳陷为例》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