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探秘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安作相,安力 著  页数:339  

前言

近年来,我国石油系统的安作相等同志热诚于思考研究古代科学家沈括先生的生平事迹。他们首先对《梦溪笔谈》展开研究,逐条列出与沈括生平相关的条目,整理出将近两百条,这就取得了《梦溪探秘——沈括自述生平钩沉》的阶段性成果。其后,他们随之发现沈括笔下还著有《良方》一书,由于其中编入了苏轼的医药作品而转化为《苏沈良方》。他们在2007年购得《苏沈良方》八卷本,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其后还叠加拾遗卷上、下两卷。他们把其中有关沈括生平自述故事的内容补充过来,丰富了《梦溪探秘——沈括自述生平钩沉》一书的内容。可以说,沈括是古代文入学士及清贫士者的代表。他的一生几经波折,不屈不挠,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在许多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们今入学习的典范。本书通过对他生平故事的钩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更为详实生动的沈括形象。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    2011.6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沈括的生平事迹。
  沈括是古代文入学士及清贫士者的代表。他的一生几经波折,不屈不挠,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在许多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们今入学习的典范。《梦溪探秘——沈括生平钩沉》通过对他生平故事的钩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更为详实生动的沈括形象。

作者简介

  安作相,1932年生,河北唐山丰润人。石油工业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师从陆相生油学说首倡者潘仲祥学习石油地质。研究生结业后调石油科学院地质所,任岩相古地理队队长,在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从事研究工作。首次提出陆相沉积的划分方案,提出深湖相生油的观点,发展了陆相生油学说。工作之余,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了沈括的事迹进行研究,先后发表了《中的汉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沈括评画》、《沈括的音乐理论》等介绍和研究沈括的文章,同时在《梦溪笔谈》和《苏沈良方》中发现沈括自述生平故事。

书籍目录


前言
一 沈括出生在平泉 幼时在蜀看鱼鹰
二 沈家出京赴江南 泉州沈括始延师
三 沈周在朝勤王事 沈括在学议春秋
四 金陵涉猎多收获 内心郁闷患眼疾
五 治愈眼疾取学籍 卢员外家见奇光
六 随父北上赴“南京” 友人家里闻共鸣
七 祖茔葬父知天蛇 西湖发地见古钟
八 沈括初仕在沭阳 治水得田七千顷
九 游宦出知宁国县 屡次上书议朝政
十 奋起进京取进士 又遇国丧到扬州
十一 治愈足疾勤王事 思得隙积解难题
十二 沈括继续显才能 预防风患立新功
十三 向母请示见陨石 回乡告祖有奇字
十四 沈括进京入昭文 议论修订三献礼
十五 习学象数是知新 皆因感激张□恩
十六 馆阁雅士谈诗文 英宗驾崩震朝纲
十七 奉旨修订南郊式 所省万计帝称善
十八 在乡得知家中事 回朝复职事更忙
十九 熙宁病患项筋痛 皆因刑房案头忙
二十 日月之蚀历不 准奉旨提举司天监
二一 重造三种观天仪 测定北极有发现
二二 为使汴渠水变清 先期需要测地形
二三 史馆检讨多建树 涉及丧服和雨晴
二四 朝廷新政两浙阻 沈括回乡救危局
二五 察完浙西察浙东 走遍沿海走内地
二六 临别赠诗非讪怼 苏沈升迁是明证
二七 奉旨部署北边防 心火赤目四十天
二八 部署防卫合平战 不露形迹是关键
二九 奉旨出使北辽国 神宗嘱咐要求高
三十 沈括遗奏被隐匿 神宗未见忠臣奏
三一 沈括晋见辽道宗 有理有节无虚气
三二 出使完成神宗旨 归国途中编图钞
三三 回朝只封又外 派八月大阅论兵阵
三四 南行咸平拜佛牙 一路救灾购古物
三五 沈括官运多乖舛 主计三司权发遣
三六 奉元小疵请卫朴 潜心研讨为理财
三七 沈括奉旨编地图 考证岳父光荣史
三八 执政更迭介甫罢 遗奏面圣神宗惊
三九 翰林新任始用乐 因去教坊问乐工
四十 三司扶正任务急 君王亲口许大用
四一 祸从天降实突然 存中应对欠思量
四二 沈括南去吐怨气 君王批他三误国
四三 沈括身体渐康复 为民操劳又萌生
四四 沈括闲暇玩古董 朝廷三调去延州
四五 辞别朝廷赴延州 一路观赏西北景
四六 沈括履职巡延城 考察练兵去丰林
四七 西府混乱因改制 沈括矫旨得放权
四八 伐夏宋军有五路 沈括奉旨守郫延
四九 五路大军东南西 误期制肘未会师
五十 有赏有罚图再举 沈种二人论乌延
五一 永乐战败谁之罪 代人受过沈存中
五二 天下州县认真编 漳水洛水仔细分
五三 沈括在随得息石 神宗在京侧金盏
五四 神宗驾崩震天下 州县地图成遗愿
五五 金陵丞相喜放生 介甫心歉赠乐谱
五六 积极筹备绘地图 奔丧初见梦溪园
五七 事非前定诚真理 章旬之学应讲求
五八 进图受赏有“圣谟” 潜心研究得“新历”
五九 落实“圣谟”写笔谈 留恋新政忆熙宁
六十 不幸染病体削瘦 思虑故人临终时
后记
附录一 中国石油报编者按:沈括自写生平被发现
附录二 《梦溪笔谈》隐藏着沈括生平
附录三 《梦溪笔谈》条目数及沈括自述分布一览表
附录四 《苏沈良方》条目数及沈括自述分布一览表
附录五 沈括自述事迹排序

章节摘录

沈周在泉州接到出任开封府判官时,他的心理状态应该是高兴的。“判官虽然是佐官,但因为是首都,这个职位的政治地位往往要超过一般的知州。”因此这是一项升迁的调动。另外,他年事已高,考虑幼子沈括在京城定会受到好的教育,以后前途宽广。他到开封府后的工作情况,王安石写道:“佐开封,讼数年不遣者以百数,公断治立尽。”可见他的前任是多么懒惰,这是沈周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到任后一段时间工作紧张的写照,虽说“断治立尽”,那是要花气力甚至要生气的。甚至勾起了他多年前因失去小女儿伤感哭泣而眼睛失明的病症,沈括写道:先君“因盛怒,呵一罪人,目复暝,逾年得此,服不尽一剂(乌头煎丸),目复如故。”就是这样拼命地勤于王事,还“尝代其尹争狱于上,大臣为公自绌。”可见宋廷的大臣们已经换了庆历新政时的范仲淹等人。范仲淹和韩琦调往陕西,处理因西夏分裂出去而发生的宋夏战事导致的宋朝西北边境的动荡。宋夏战争没有取胜,但西北边境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再说沈括在京城,自然去官学求学,十四五岁的他游历了许多地方,又处在北宋儒学思想分化的蓬勃繁荣期,所以讨论质疑的事情常常发生,于是就反映到他们这些年轻学子那里去。因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述了两则。    首先是周平王东迁的年代问题。他写道:“按《史记年表》:‘周平王东迁二年,鲁惠公方即位。’则《春秋》当始惠公而始隐?故诸儒之论纷然,乃《春秋》开卷第一义也。唯啖、赵都不解始隐之义,学者常疑之。唯于《纂例》隐公下注八字云:‘惠公二年,平王东迁。’若尔,则《春秋》自合始隐,更无可论,此啖、赵所以不论也。然与《史记》不同,不知啖、赵得于何书?又,尝见士人石端集一纪年书,考论诸家年统,极为详密。其叙平王东迁,亦在惠公二年,予得之甚喜,亟问石君,云‘出一史传中,遽捡未得。’终未见的。据《史记年表》注:‘东迁在平王元年辛未岁。’本纪中都无说,诸侯世家言东迁尽在庚午岁,《史记》亦自差缪,莫知其所的。”可见春秋开始的时间,与《史记》的记载自相矛盾,相差一年,被沈括他们发现了。文中的“啖”是唐代的啖助。后来沈括成为研究《春秋》的专家,著有《春秋机括》、《左氏纪传》均已逸失。我们从这个条目中看到沈括学习的深入,连一年也不放过,说儒学经典中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沈括只好表示:“亦自差谬,莫知其所的。”    其次是与朋友议论孟子因何见梁惠王的问题。他的朋友是王子韶,字圣美,太原(山西太原)人,也是他的侄女婿。我们判断沈括和王子韶既为亲戚可能也曾为同窗,王子韶对孟子的观点早就存在。沈括写的是王子韶在任县令时的一个故事,他写道:“王圣美为县令时,谒一达官,值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生平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这里又一次地指出了儒学经典中存在的自相矛盾之处,由此告诉人们,读书要分析,不能全盘照收,就连孟子本人也曾说过:  “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沈括成为研究孟子的专家,著有《孟子解》,收于他晚年的《长兴集》中。现代学者在比较了沈括的思想与当时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出:“沈括的思想虽与王氏之学、程氏洛学稍有差异,但基本上是一致的。”    除了以上在官学里与同窗辨析儒家的经典外,他们还在京城游玩。当然大相国寺是多次游玩的场所。现在河南开封还有相国寺,该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唐睿宗为纪念他由相王继位皇帝,改名相国寺。相国寺建筑宏伟,向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不过沈括他们去游玩的,不是现存的。因为原寺毁于明末大水,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重建的。那么沈括和同窗在相国寺看到什么?他写道:“相国寺旧壁画,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而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予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说明了十六七岁的一帮学子,不仅平时读经研讨,而且也注意音律的修养,因为那个时代,琴棋书画是每个士人(知识分子)必备的本领。也说明了沈括技高一筹。    到冬天,沈括他们又在寺庙中见到冰花,他写道:“宋次道《春明退朝录》言:‘天圣中,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此事五代时已尝有之,予亦自两见如此。庆历中,京师集禧观渠中冰纹皆成花果林木。”文中的宋次道为宋敏求(公元1019—1079年),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字次道。家藏书三万卷,著书甚多。可见沈括和同窗们在京师游玩的概况,这样无忧无虑的求学和与同窗悠游的生活,在庆历新政失败后无法继续了。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一说八年(公元1048年),沈周调任江南东路的按察使,原因是他的一则建议。据载:当时“三司使诸钱大钱,下其书议,议者无敢忤,公为其判官,独曰:‘坏四钱为之,可以当十,民盗旧钱且尽铸之,为诱民死耳。不如无铸。’议上,如公言。”这实际上因宋廷开支剧增,实行货币贬值的办法,把四文钱铸成十文的大钱,民间必然发生融旧钱铸新钱的违法犯罪行为。从治安角度,沈周一片忠心,提出“不如无铸”。其实要摆脱宋廷的财政困难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增加税收,而不是货币贬值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    真可谓:忠言反遭执政嫉,世事难料又南行。P11-13

编辑推荐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安作相、安力编写的《梦溪探秘——沈括生平钩沉》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梦溪探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