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文集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王元基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王元基 编  页数:497  

内容概要

  《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文集》精选了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年召开的"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录用的文章81篇,从油藏描述、数值模拟、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井下作业等方面,较全面反映了我国目前在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方面的应用水平和主要进展,对我国今后该类油藏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海拉尔盆地致密裂缝性储层压裂增产技术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泥岩储层压裂增产技术探讨 贝尔油田凝灰质储层分布特征认识及压裂液的选择 受井筒热效应影响的深层火山岩气井试井评价方法 安塞超低渗油田利用试井曲线研究渗流规律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人工裂缝三维描述方法探讨 马岭地区长8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一马岭地区长7致密油藏描述技术浅谈 特低渗透裂缝油藏驱替压力系统评价 靖安油田五里湾长6油藏复合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数值模拟跟踪预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靖安油田三叠系油藏裂缝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 胡尖山油田长7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储层评价研究 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影响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体四维描述 车排子油田车67井区低渗透低饱和度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风城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实践 风城油田重检3井区齐古组低阻超稠油油藏稳产技术研究 重检3井区侏罗系低阻超稠油层的识别及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稳油控水研究 九8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二次开发研究 超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采油建议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与蒸汽驱联合开发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辽河油田多介质组合SAGD(SAGP)技术研究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措施在高3624块砂砾岩油藏的试验研究 杜66区块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实践 聚能冲击解堵技术在曙光超稠油区块的研究与应用 哈拉哈塘油田哈7试验区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轮古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轮古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轮古11井区为例 低渗透油田控制抽油技术研究 扶余油田类稠油提高多周期蒸汽吞吐效果助排试验研究 扶余油田蒸汽吞吐油层剖面吸汽规律认识 莫里青水敏性低渗透油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吉林油区致密油藏体积改造工艺及评价技术 HFE拓频与AIW反演技术在滨深8井区含油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大港低渗油田高压注水配套技术研究与实践 同心智能测调一体化分注技术在大港油田的研究与试验 塘沽油田非常规油藏油层改造技术探讨 裂缝型生物灰岩油藏储层研究技术与应用 枣35火成岩稠油油藏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北塘次凹致密油开发技术研究 歧口凹陷北部非常规油藏特征研究及技术探讨 周清庄油田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研究 埕海油田低孔低渗湖相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综合评价 不规则裂缝基岩系统分形油藏试井分析方法及应用 乌里雅斯太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研究 任丘雾迷山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储层特征研究 稠油油藏泽70断块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 普通稠油油藏赵108断块多轮次调驱实践 七个泉油田特低渗难采储量开发调整研究 牛东火山岩油藏地质模型刻画研究 超低渗储层分子膜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火山岩测试速率法解释模型建立与方法验证 XMAC资料在火山岩压裂井地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不同低渗级别储层的渗流规律研究 具有三次梯度项特征的超低渗油藏渗流模型研究 超低渗岩石非稳态法渗透率测试方法 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注汽井筒关键参数预测模型 化学强化冷采在深层低渗稠油中的研究与应用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乐安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式与效果对比评价 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潍北凹陷孔三段火成岩油藏一体化高效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超稠油混注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渗流机理数模研究 特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 义104区块砂砾岩储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411区块沙三1亚段特超稠油吞吐阶段汽窜的防治与利用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高产油井见水风险预警评价技术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大型复合酸压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锡林好来地区利用储层预测分析白云质泥岩裂缝发育展布 致密砂岩油藏多段压裂油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油藏数值模拟分析 坪北长9储层物性断裂对低渗油气藏开发的影响 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 地质条件多级约束下的碳酸盐岩储层建模 海上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策略 伊拉克A油田地质主控因素分析及对油田开发影响 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对策 重质稠油不同介质驱油效率实验研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摘要:吉林扶余类稠油油藏具有层薄、埋藏浅等特点,导致蒸汽吞吐的油层热效率较低,加热范围小,剩余油的流动性越来越差,多吞吐周期效果差等。研究表明,增加油层受热范围可以较大幅度提高产量,而在注入蒸汽中添加非凝析气(N2、CO2或烟道气)或混注发泡剂可以有效提高蒸汽吞吐的热效率,包括提高油层受热范围、抑制蒸汽窜流、增加返排效率、提高洗油程度等。文章通过对优选出的发泡剂性能评价及单管、双管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数模研究 成果优选出适合于各区块的最佳助排方式,并先后开展了在蒸汽中加入氮气、混合气泡沫、蒸 汽泡沫、氮气泡沫、二氧化碳泡沫等助排开发方式试验。通过20口井试验,累计增油9900多吨,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初步形成各区块不同特色的提高多周期热采效果的助排试验模式,为老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蒸汽吞吐多周期助排数模物模研究试验效果 蒸汽吞吐的开采机理和技术措施决定了蒸汽吞吐开采总的趋势是逐步衰减。一般蒸汽吞吐注入的热量仅使井筒周围一定范围的油层加热,加热半径一般为10~30m,很难超过50m;以原油加热降黏、改善油的流动性为主,强化了天然驱动能量的作用。针对扶余类稠油注蒸汽吞吐多周期热采效果变差的实际问题,近几年来,热采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应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果,包括注入蒸汽中加入天然气、高温泡沫剂等,注蒸汽前注入聚合物等技术措施。泡沫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人们很早就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国内外对泡沫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泡沫驱油机理的认识日益成熟,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建立了不同的泡沫驱数学模型。在机理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对泡沫在地层中的生成、运移、稳定性、泡沫体系评价、微观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在机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发泡剂的研制、泡沫封堵能力评价、调剖效果评价、驱油效果评价以及数学模型的改进等方面。 发泡剂性能评价与物模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评价发泡剂的发泡性能、稳定性能、抗油性能,以及与地层流体的配伍性能等。通过室温条件下pH值测定、表面张力的测定、溶液发泡体积测定实验以及高温条件的发泡剂发泡体积、发泡剂半衰期的实验研究,初步优选出适合扶余油田类稠油助排的最佳高温发泡剂。通过地层水配伍性实验以及发泡剂油敏性实验,最终优选出适合该油区不同区块的高温发泡剂。

编辑推荐

《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文集》可供从事油田开发工作的科研人员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专业类书籍很难买。能买到很不容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