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7-1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朱晓平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你也可以拥有医生一样的智慧养生祛病,没病防病,有病自己搞定,不去医院排长队看医生、护士乃至挂号员的脸色,尽量不让自己的血汗钱花在医院里,我想这是每个人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不外乎是几个途径:要么你自己是个医生,那不用说,包解决了。要么呢,你的亲戚,比如儿子、女儿是医生——我的父母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了这个主意,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当临床医生的儿子。第三条路呢,则是自己学习,自己看医书,自己成为一个医生,或者说接近一个职业医生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万的人民群众开始阅读各种流行健康书籍,读得多了,他们也意识到书中有不少不足,于是自己购买了医学院里的教材,希望能够从头学起,真正达到医生的水平。可是,他们肯定马上又会发现:医学教材太难读了,太复杂了,于是心灰意冷,失去了信心——也是,要成为医生,得上好多年学,读好多本书,一般人又怎么可能达到他们的水平?一般人可能并不知道,尽管一位医生在受教育的时候,读了大量的书籍,学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当他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这些知识真正能够应用的,其实并不多。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结合每个人自己上学的经历来加以理解:每个人上学的时候,都学了很多知识,但当你工作之后,你想想,当年学的知识,有多少是会在你每天的工作中使用上的?回想一下,当年背得滚瓜烂熟的政治课、语文课内容,你现在可曾用过?当年能够轻松做出的奥数题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理定律试题,你可曾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过?医生也是这样,在学校里读了许多厚厚的医学书,学习了几百种疾病、症状、治疗方法,但当他步入临床后,经常遇到的疾病,却是那么可怜的十几种、几十种。其他很多种,只能停留于书本上留下的印象,极难见一面。神经科的医生,每天看的大部分都是中风病。骨科的医生,每天看的大部分都是颈椎、腰椎疾病。消化科的医生,每天看的大部分都是拉肚子、便秘等不适。我的一位师弟,学的是儿科,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被分配到门诊坐诊,过了几个月见面闲聊,问起他的工作感受,这位师弟开口就发牢骚:“太没意思了,整天都是在看小孩的发烧、咳嗽、感冒、拉肚子什么的,重复来重复去的,了无新意!”没办法,现实就是如此!毕竟我们一般人所患的疾病,都是些常见病、多发病,像头痛、感冒、颈腰椎病、便秘、肥胖、高血压等几十种而已。一位临床医生,80%的时间都用于看这些病上。而罕见病、疑难病,并不是容易见到的。所以一般有这样的说法:医生越老,就越有水平。这句话应该这样来理解:他只有够老,才能够有时间等到那些罕见病的出现;越老,见到这些罕见病、疑难病的机会就越多,水平才会越高。顺带说一句,一位老医生,即使等他成名之后,一样是一天到晚就看若干种常见病,只不过他名气够大,看的病人档次会明显不同,比如大款富豪,他们得了常见病,肯定会找个名医来看,断断不会光顾刚毕业的小毛孩医生的。从医这么多年,有时候回顾一下,我会有一种感觉,自己从事的工作,其实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太大区别,他们每天从事的,就是对流水线传过来的零件进行简单的几项加工。而临床医生也是这样,一天下来,看的病人不少,但回想一下,看到的症状、疾病,十个手指就可以数出来,而且基本上天天如是。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算是一位真正的专业医生,他平常接触的、应用的,也就是若干种常见疾病,数量不多,知识量也不大,即便对于一位普通人来说,掌握起来也并不会有多大难度。在这本书里,我就把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些疾病、症状给挑了出来,看完了这些知识,我相信你完全可以成为半个医生,甚至比许多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庸医还高明不少。学习医生的智慧,我想,这才是通往“求医不如求己”目标的真正坦途!
内容概要
本书的作者为知名医院副主任医师,他在繁忙的医务工作之余,根据自己多年来临床行医的丰富经验,亲笔撰写此书。本书囊括感冒、痛风、哮喘、偏头痛、胃溃疡等内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痔疮、腰椎间盘突出等外科疾病,以及口臭、失眠、便秘、关节疼痛、手颤等其他生活常见疾病,共计36种,每一种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每一种都看似可大可小,但足以影响您的健康,不容忽视。
针对每种病症,作者都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向你娓娓道来发病机理、如何迅速辨认、如何高效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在传递医学常识,讲述独到经验的同时,作者还从中医、西医的不同角度,提供了便捷、实用的自我治愈建议,使得本书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更为显著。
作者简介
朱晓平,医学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编号:141440000301972。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医、中西医)广州地区主考官,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科技标兵,广东省中医院朝阳计划人才。先后在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接受系统的中西医教育。长期从事中医现代化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发表专业论文60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在多家医学刊物上发表科普文章三十余万字,长期担任《家庭医学》杂志专栏作家。
书籍目录
前言 你也可以拥有医生一样的智慧 001第一章 内科常见病,治愈一身轻 0051.中医治感冒,疗效就是好 0062.偏头痛也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0203.巧用食材与穴位,轻松治愈胃溃疡 0304.乙肝最常见,不折腾是“妙方” 0395.中西药结合治哮喘 0526.减肥的关键,是减少能量摄入、加强能量消耗 0637.预防、控制多管齐下,迅速解决高血压 0738.糖尿病分两种,治疗手段大不同 0849.动脉硬化早干预,九成都能得避免 09310.遇到脑梗死,针灸治疗不宜迟 10311.无须动脉搭桥,冠心病也能得治疗 11612.慢性心衰不用怕,穴位疗法赶走它 12613.戒烟、避寒、练气功,打走慢性阻塞性肺病 13614.痛风痛风,痛得发疯 148第二章 外科常见病,轻松就搞定 15915.颈椎病有七种,经络按摩除病痛 16016.“绿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17417.克服肩周炎有新招,针刺疗法见效高 18218.针刺与激素,都能治疗“网球肘” 19019.面瘫影响形象,除水肿是关键 19620.刺激穴位疗法,搞定突发性耳聋 20521.一双袜子,就能治好下肢静脉曲张 21322.温水洗浴,轻松治好痔疮 220第三章 解决生活常见病,让你生活更方便 22723.治疗热气与上火,不能只靠“凉茶” 22824.拔罐也能克服湿气太重 23325.“肾虚”有多样,如何确认是关键 23926.失眠原因各不同,找对病因治好病 24627.发热不能乱吃抗生素 25528.气促有三大病因 26329.口臭,原产地口腔、胃或者其他 26830.便秘,通便还是其次的 27331.告诉你快速抑止打嗝的妙法 28132.胸痛——多多考虑,未必就是冠心病 28633.腰酸背痛腿抽筋,不一定要补钙 29634.膝关节疼痛——真的,还是假的? 29935.麻木——出现麻木,肯定是神经受伤了 30436.经常出现手颤抖,绝对有病! 310
章节摘录
3.巧用食材与穴位,轻松治愈胃溃疡我遇到过一个胃溃疡病人。这位是个女性,在来医院前半年,她已经开始感觉到胃不舒服,自己也考虑过可能有胃溃疡,但并没有去看过,也没有仔细确诊过。然后她根据别人告诉她的一个偏方进行治疗:喝白开水!每天喝大量的白开水。据她转述,这个方法是一位美国神医的偏方,这位神医曾经因为支持伊斯兰革命在伊朗蹲了多年监狱。坐牢的时候,他采用单纯喝白开水的方法治好了监狱里的1000多位狱友的胃溃疡,立下了大功,后来法官因为这个原因,免除了其死刑,将其提前释放。这个故事令她对这个方法笃信不疑,于是就一直坚持了半年。直到最后某一天,她因为胃溃疡穿孔被送进我所在的医院,紧急做了手术,几天内就花了一万多元,再次造就了一个“看病贵”的案例。其实,按照正规的胃溃疡治疗,只需要花费很少的费用就可以治好。为什么放着正路不走,非要摸着石头过河呢?倘若吃一块肉进肚子,它首先会掉进胃里,被胃液浸泡,待消化到一定程度后,再被传送到肠道进行更深入的消化吸收。我们的胃肠道也是肉做的,胃液能够消化外面进来的肉,在某种情况下,也能够消化自己的肉,也就是对胃肠道进行“消化”,结果就是在胃肠道壁上产生一个小洞,这就叫“消化性溃疡”。由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在胃、十二指肠处发生,所以一般讲起消化性溃疡,指的就是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这两个病在现代社会里极为常见,其主要症状是胃痛。根据我多年看电视的经验,在电视医药广告中,胃药的广告总是名列前五左右。靠治疗这两个病,养活了一大批药厂、医院,为国家的GDP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这病的,其实主要是工作紧张的人士,像各种白领、金领、司机等,真正生活安逸的人,倒还真没几个与此“有染”。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病似乎应该归为“工伤”的范畴,得上的人也颇有成为劳模、先进工作者的资本。不过我这想法估计忒不可行,因为得这病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么多候选者,评先进时估计只好按照溃疡的大小、严重程度来排名先后了。区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没你想得难1.症状在早期,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主要是胃痛、反酸、嗳气,或者只是感到胃部不舒服却又无法描述到底是怎么不舒服。根据胃痛与吃饭的关系,可以大概判断出到底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引起的胃痛,一般是在吃完饭后一个小时内出现,这时候食物还在你的胃里,你还有吃饱的感觉,所以可以叫作“饱痛”。这种胃痛可以持续一两个小时,过后会自行消失掉,所以对于饱痛,只要你顶得住,能够等一等,那么即使不吃任何药物,也总可以等到不痛的时候来临。而十二指肠溃疡就不同了,吃完一顿饭后,大概要过三个小时以上才会出现胃痛,这时候食物已经基本从胃里全部排到小肠里了,你也差不多有饿的感觉,想吃下一顿饭了,所以叫作“饿痛”。“饿痛”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会消失,直到你吃点胃药或者吃一顿饭才会缓解。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人和中年人如果有此病的话,一般都会有胃痛的感觉,但老年人由于对疼痛并没有那么敏感,所以可能一直都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这是一定要注意的,因为如果不注意的话,随着溃疡不断加大,病情不断加重,在疾病的后期,将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黑便,或者呕血。黑便的原因是胃溃疡处出来的鲜红血液,在经过肠道时由红色转化成了黑色。而呕出的血却没有这个过程,仍然“原汁原味”地保持着红色。2.检查要确诊消化性溃疡,必须要进行胃镜或者消化道钡餐的检查,一旦在检查中清楚地看到胃或者十二指肠上有溃疡,那么就可以板上钉钉地确诊了。要说看得清楚,那肯定是胃镜更好,但传统的胃镜是将一根管子从鼻孔插进去,滋味相当不好受,许多人对此避之则吉。幸好现在有胶囊胃镜了,只需要像吃药一样把一个微型照相机吞进去就行,方便了许多,很多大医院现在都能开展这项先进的检查了。不过胶囊胃镜倒还是有点儿缺陷:吞进去的胶囊在胃肠道里拍完照后将从大便里排出来,所以病人得忍着臭气自己从马桶里把它捞出来,倘若一个不小心把它冲了下去,那就更麻烦了,虽然只是个照相机,但这东西的价格可比一台佳能单反机贵不少。肠胃保卫战!我们的胃里,其实长期都在进行着一场战争。进攻方是胃液,防守方是“碱果冻”。1.进攻方为了消化食物,胃能够分泌盐酸,还能够分泌胃蛋白酶,这两者混合起来就是胃液。胃分泌的这两样东西中,盐酸是最重要的,一来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二来胃蛋白酶刚从胃里分泌出来时还没有消化能力,此时它被称为“胃蛋白酶原”,要在盐酸的激活下才能转化为胃蛋白酶。所以胃液的关键就是盐酸,没有酸,胃液就没有消化的本事了。胃液主要存在于胃中,由于十二指肠紧挨着胃,所以也会有一部分胃液流进这里。再往下面的肠道里由于分泌大量碱性物质,所以胃液基本上就不在那里存在。因此十二指肠以下的部分,是不会出现消化性溃疡的。吃下去的肉块,胃液能够对之“进攻”,将之消化掉大部分,那胃肠道也是肉做的,而胃液可是不长眼睛的,认不出哪些肉是“自己人”,哪些是“外来品”,所以同样会对胃肠道进行攻击,同样会将之消化。2.防守方为了抵挡不长眼睛的胃液的攻击,我们的胃黏膜上的细胞会分泌一层黏糊糊的东西把胃壁给涂抹起来。这层黏糊糊的东西我喜欢称之为“碱果冻”,因为其成分主要是碳酸氢盐和糖蛋白凝胶,碳酸氢盐是碱,能够中和盐酸,而糖蛋白凝胶就像果冻一样,盐酸要穿过它并渗透过去得费上老大的劲。十二指肠壁上也有这样的“碱果冻”,有了它,正常情况下胃液根本无法接触到胃肠道这块“肉”,也就根本不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一般情况下,进攻方和防守方处于完全平衡的状态:胃液不断地分泌出来,“碱果冻”也不断分泌出来以抵消胃液对消化道的侵蚀。攻方的攻势不会太猛烈,守方亦可以轻松地防得固若金汤。破坏了攻守方的平衡,溃疡就这样出现了如果由于什么原因破坏了攻守方的平衡,那结果自然就是胃液突破“碱果冻”的防守,消化起胃肠道这块大肉,溃疡就这样出现了。目前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1.攻击方获得HP的增援HP,这可不是惠普电脑的缩写,而是幽门螺旋杆菌的简称,由两位外国科学家Warren(沃伦)和Manshall(马歇尔)于1983年首次发现,他们也因此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以把HP看作是一支攻击方的援军,它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强攻击方的力量,同时还能够破坏胃黏膜的细胞,从而减少碳酸氢盐和糖蛋白凝胶的分泌,也就是说削弱防守方的实力。HP的发现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机制上的一大标志性突破,因为研究发现,有80%以上的病人都有HP的感染,而通过抗生素将HP杀灭后,溃疡的愈合速度、疾病的复发率都会比不用抗生素要理想许多。HP的发现一度让医学界认为:只要搞定了HP,就能够轻松搞定消化性溃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不少患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并没有HP感染,也就是说不能用HP感染来解释;其次,大多数有HP感染的人并不会得病,有人专门做过研究,对233例HP感染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只有52例(22.3%)有十二指肠溃疡;再次,即便把HP杀灭得干干净净、鸡犬不留,还是有不少病人会再次患病,而不是永久太平。这说明HP只是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而绝非全部,即便对它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2.防守方兵力削弱对于HP似乎应该这样看待,它只是攻击方的援军而已,倘若防守方的力量足够强,那么即使加上这支援军,攻击方的攻击力仍然无法突破“碱果冻”的屏障,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感染了HP却不会患上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但如果防守方的兵力本身已经削弱,那么可以想象,即便是进攻方没有什么援军,只靠原先胃液那班兵马也可能足以把“碱果冻”搞定。在本节的一开头我就说过,许多溃疡病患者都是工作紧张的人士,这些人由于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体的能量、血液主要用于供给大脑这些重要器官,胃肠道在此时将分不到太多的血液与能量。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要把更多的能量用于脑细胞,以便其能更好地工作,至于吃饭这事,纯属浪费时间,等大脑把事情忙完再说吧。在这种情况下,胃肠道黏膜下的血管就会收缩,以减少对胃肠道血液的供应,胃黏膜细胞供血一减少,也就意味着碳酸氢盐和糖蛋白凝胶,亦即“碱果冻”的生成减少。同时,精神紧张的人还会经常吸烟以求提神,经常喝咖啡以求保持良好状态,经常喝酒以求和客户保持良好联系。烟、咖啡、酒,这些均能直接损伤胃肠道黏膜,直接收缩胃肠道黏膜下的血管,进而使“碱果冻”的产量减少。此外,这类人还经常会头痛,因此他们经常会自己服用些如必理痛等止痛药,这类止痛药在医学上称为NSAID类药物,长期服用,同样会减少胃肠道黏膜的血液供应,进而使“碱果冻”的产量减少。总之,应激状态、烟、酒、咖啡、止痛药,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削弱“碱果冻”这个防守方的“兵力”,更何况这些压力大的人还是兼而有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受空袭的过程中,伦敦医院收治的胃溃疡病人明显要比之前增加,而当空袭结束,尤其是德军连连败退之后,胃溃疡的发生率也就一路下降。这个例子充分说明防守方的力量减弱同样是溃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毕竟德国佬的飞机扔下的是炸弹,可不是HP。如果不是空袭使得伦敦人民非常紧张,从而使他们体内的“碱果冻”力量下降,那断断不会一空袭发病率就突然升高的。看完了发病机制,治疗的思路应该是水到渠成、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削弱攻击,加强防守,则溃疡病自然就可以好转。削弱攻击不外乎是针对两方面:胃酸、HP。减少胃酸分泌的药有替丁类(如雷尼替丁)、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唑),这些药能有效地使胃酸分泌降低。至于对付HP,就是用抗生素的问题了,可用的抗生素有许多,这里就不细说了。加强防守也并不复杂,一则要注意用碱把胃酸给中和掉,比如以前就常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不过由于副作用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了,现在常见的是氢氧化铝,像电视广告中常出现的“达喜”牌胃片,其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二则是多加一层屏障,常用的药有CBS、硫糖铝等,这些药能够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就跟我们擦伤了皮肤在伤口处粘个创可贴一样。要增强防守能力,病人自己还要注意避免那些会削弱防守力的因素,如上面所说的精神紧张、烟、酒、咖啡、止痛药,它们有什么危害,上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运用经络穴位,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此外,以下的一些穴位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作用:中脘、胃腧、脾腧、足三里。从中医学来说,这几个穴位中,中脘是胃的蓦穴,胃腧是胃的腧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这些穴位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胃的防守能力,虽然它们不可能像小苏打一样把胃酸给中和掉,也没办法像硫糖铝那样在溃疡伤口上粘个创可贴,但是现代研究却发现,刺激这些穴位,能够扩张胃肠道黏膜下的血管,从而增强胃肠道的供血。这就很有意义了,从上面的发病机制中我们知道,很多病人就是因为胃肠道黏膜下血管收缩,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才使得“碱果冻”产量不足,防守力量下降的,刺激这些穴位,正好能够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过说老实话,要经常按摩这些穴位的话,中脘由于就在肚子上,按起来并不难,可脾腧、胃腧还有足三里就有些麻烦了。想省事的话,可以剪块膏药,比如风湿膏药(但要注意,是那种不含止痛药的风湿膏药),然后将一粒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这样的话,这粒王不留行籽就会长期地刺激着穴位,虽然刺激量很小,但是由于不分昼夜,这样积土成山,还是会有效果的。如果没有王不留行籽,那也无所谓,可以找颗藿香正气丸、保济丸之类的小药丸,这些药丸唯一的缺点就是碰到汗水会溶化开来。除了以上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患有消化性溃疡病的人有不少会同时伴有抑郁症、焦虑症。这倒也不奇怪,长期的紧张能造成他们的胃病,也一样会造成他们的精神疾病。所以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往往要同时对患者的精神紧张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否则的话,再怎么使胃肠道黏膜下血管扩张,病人只要精神紧张一下,这些血管就又会收缩回去,使治疗的效果事倍功半。消除精神紧张的最好方式,首先还是自己想办法把心情放松下来,毕竟心病还须心药医。另外也可以采用一些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把心情稳定下来。自己也可以经常按摩一下合谷穴,这个穴位与脚上的太冲穴合称为“四关穴”,从中医来讲,按摩合谷穴具有疏肝解郁、舒缓精神紧张的功效,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你还会看到这“四关穴”的“身影”。其实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并不算太困难,很多人治不好,其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能够坚持治疗,一般来说,没有一个月以上的疗程,这病是很难好的。毕竟要那个溃疡长好,没那么快,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且想想,公路上如果哪块路面坑坑洼洼,你要等公路局派人来修,那起码得花几个月时间,再慢点的话,几年都毫不出奇。我数年前开车去湖南,走的国道坑坑洼洼,大坑接小坑地颠簸了一路,去年又走了一次,很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那些之前坑洼的地方,现在依然容颜不改,青春常驻。食疗养胃、自我放松要预防消化性溃疡,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加强防守能力,凡是有可能降低胃肠防守能力的,如精神紧张、烟、酒、咖啡、止痛药都应该尽量避免。不过说得容易,实际上这些因素确实很难全部避免,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那么,请注意经常自己按摩,或者刺激一下中脘穴,以增强你的胃部防守力。还有,请经常按摩一下合谷穴,以舒缓精神紧张。这样做起码可以抵消以上几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朱大夫掏心话我看过不少卖胃药的广告,它们危言耸听地说如果胃病不快点治,就很有可能演化为癌症,以此来鼓动病人们快点掏钱买药。其实大可不必太担心,消化性溃疡的癌变率很低,如果是胃溃疡,癌变的可能是1%~3%,倘若是十二指肠溃疡,那就根本不必担心癌变的可能。一般仅在这种情况下才须考虑癌变:经8周治疗而完全无效,且大便检查一直是血阳性,那就要考虑有癌变的可能了。溃疡病如果不经处理,而任由其越来越大、越来越深,那最终有一天就可能会突然引起大出血,或者导致穿孔。大出血的危险性就不用说了,一旦穿孔,胃肠里的东西全跑到肚子里,那也是要出人命的。大出血和穿孔,这才是消化性溃疡最可怕的结局,随时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毕竟就算是胃癌,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人的。
编辑推荐
养生祛病,没病防病,有病自己搞定,不去医院排长队看医生、护士乃至挂号员的脸色,尽量不让自己的血汗钱花在医院里,我想这是每个人的梦想。 要实现这个梦想,不外乎是几个途径: 要么你自己是个医生,那不用说,包解决了。 要么呢,你的亲戚,比如儿子、女儿是医生——我的父母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了这个主意,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当临床医生的儿子。 第三条路呢,则是自己学习,自己看医书,自己成为一个医生,或者说接近一个职业医生的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万的人民群众开始阅读各种流行健康书籍,读得多了,他们也意识到书中有不少不足,于是自己购买了医学院里的教材,希望能够从头学起,真正达到医生的水平。 在《可大可小的常见病轻松就搞定》里,作者朱晓平就把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些疾病、症状给挑了出来,看完了这些知识,他相信你完全可以成为半个医生,甚至比许多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庸医还高明不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