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化学工业  作者:袁宜芝  页数:295  

前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育部2001年8月《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的教学的通知》、教育部2002年《关于高职高专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与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置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高职高专的特点编写的。  本书适应高职教育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要求,注重理论应用,淡化理论本身的推演、论证,以生动准确的事实阐述基本观点,并落实到高职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行为选择上,努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书针对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年龄特点,内容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其生活,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书形式新颖活泼,列举了大量的例证,用事实来说明问题,寓教于乐,便于学生接受。每节都有“内容提示”,给学生指出了要掌握的内容,并留有思考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形式灵活;本书全面渗透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本书理论观点正确,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并贯穿本书始终。本书所引用的数据、材料比较新,具有实效性、政策性强的特点。

内容概要

  《思想道德修养》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针对其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成才等实际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职业道德观教育作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内容包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目标、树立新形象;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保持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作用,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和爱情观;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作用以及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科学地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职业与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要求,人全面发展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是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成才的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广大青年自身修养的普及读物。

书籍目录

绪论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时代特征与历史使命第一节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三、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国情一、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当前我国的根本任务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第三节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推进现代化建设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章适应环境与确立目标第一节适应大学生活一、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二、大学生身心发展及其特点三、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特点四、大学生学习方式及其特点五、大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六、适应新环境第二节确立新目标、树立新形象一、确立新的人生目标二、树立新形象第三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与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第三节保持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一、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意义二、做好心理调适第四章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第一节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一、道德的起源二、道德的本质三、道德的作用第二节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作用一、道德品质的基本含义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三、道德品质在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四、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第三节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一、道德修养的意义二、提高道德认识三、增强道德责任四、遵守道德规范五、养成道德习惯第五章道德建设与道德规范第一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节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二、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提出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意义第四节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公德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二、社会公德第六章人际关系与友谊爱情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人际交往及其作用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影响因素三、正确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一、友谊及其发展二、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三、异性间的交往与友谊第三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一、爱情的人生意义二、正确对待情感与学业的关系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七章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第一节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三、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优秀道德传统第二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一、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作用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三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二、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第八章人生目的与人生价值第一节个人与社会一、人的本质二、社会的本质和功能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概念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三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人生价值的意义二、人生价值的内容三、人生价值的评价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一、理想的含义、特征和作用二、信念的含义、特征和作用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第九章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第一节职业与职业道德一、职业及其发展趋势二、职业道德及其特点、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节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二、规划职业生涯第十章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要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二、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标志三、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一、政治思想素质二、科学文化素质三、身心素质四、审美素质五、品德素质六、创新素质七、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是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因素构成。认识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肯定还是否定;情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因素,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喜欢还是厌恶;行为是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的具体体现。  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般要经历相互察觉阶段、表面接触阶段、关系建立阶段、亲密互惠阶段。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的过程。人际关系的建立必须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认识其中的各个要素,即:交往活动、满足感、交往原则及交往技巧。交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外同学之间的文娱活动、聚会联谊、聊天上网、学习讨论、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交往,更谈不上建立人际关系。因此,作为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班集体、校系乃至社会性活动,才能与他人进行接触进而交往、交流,建立一定的关系。满足感来自于交往过程中情感和信息的对等交流,双方的理解和尊重,彼此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使双方心理上相互接近,为人际关系的建立打下牢固的基础。交往原则是在交往过程中双方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上对人们的交往行为给予限定或指导。交往技巧则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环节。它通过机会的选择与把握、适当的场合环境与氛围确定、语言表达与节奏快慢、仪表服饰与态度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交往技巧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去掌握。  人际关系的建立,特别是亲密、互惠、牢固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除了掌握人际交往的要素外,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有效的方法,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才能在生活学习中建立健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