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海洋  作者:张伟主编  页数:223  

内容概要

2006年3月,作为浙江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础之一,“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在宁波大学正式成立。中心的主要任务,便是围绕浙江海洋经济与管理、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海洋文化与区域社会变迁三个研究方向,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跨单位联合攻关,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对策性应用成果。本书所辑录的论文,除收录部分外稿,基本为中心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的前期成果,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海洋亚洲史的“海事中国”探讨海洋生态安全问题的法律思考贸易对海洋资源环境影响研究综述SPS和TBT对我国海产品出口影响分析近海养殖对海洋渔业环境的影响分析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人文因素分析海水产品贸易对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临海工业发展与城市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转换对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国外海洋农业发展状况及其经验借鉴沿海渔业劳动力转移困难的症结和对策研究殷文伟李隆华海洋背景下的近代宁波农业——20世纪30年代宁波农业经济商品化探赜9世纪以张保皋商团为中心的唐、罗、日贸易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终点——平泉的交流从“四明六志”看宋代明州海交及其管理试论明代海洋政策对宁波海外贸易的影响明代朱纨海禁政策研究宁波争贡事件及双屿之战与“嘉靖大倭寇”浅论双屿之役的原因与影响明代宁波双屿港区规模的重新解读浅论乍浦一舟山港口统合的历史过程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个案研究——黄宗羲与西方自然科学的关系戴德生早期在华活动研究王国维翻译思想探究董乐山译学思想述评陈望道的修辞成就及翻译活动李善兰对近代中国科学译介的贡献翻译家周作人的翻译实践及思想探究莎剧翻译家朱生豪的译介思想

章节摘录

  海洋亚洲史的“海事中国”探讨  当我们用“海洋亚洲史=海事亚洲史”的观点,来理解和思考由海洋联结而成的亚洲各国乃至地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以及“历史现象的共生性”时,发现它至少在9-10世纪时就已经产生,之后未曾中断。可以说,它其实是不断发展亲且延续到现代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顺此思路同样可以说,“海洋中国=海事中国”。因为在海洋亚洲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都是非常重要而巨大的。  早在以“马可波罗学”为代表的西欧汉学研究时代,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尝试挖掘这一重要史实。之后,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出现的“传教士报告”,以及19-21世纪出现的亚洲探索热潮中,“海事中国”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你国学者中的桑原骘藏、藤田丰八、小叶田淳、岩生成一、山肋悌二郎、田中健夫和永积洋子等和中国学者中的冯承钧、田汝康和曹永和等,都在这一领域里做出重大贡献。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并非都已达成共识并且符合中国史和日本史。有鉴于此,以下笔者就“海洋亚洲史”中“中国海事史’的历史进程这一问题,就其中的社会历史变迁、“戎克”的航海及其制造技术、“戎克”的商人及其商业经营方式等重要事项作一轮廓性的论述。但首先有必要先探明阻碍“中国海事史”的体系形成和史实揭晓的真正原因。  一、有关“常规解释”的若干问题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海事史的研究是作为“周边”或“边沿”问题被理解和看待的。如果有人想要了解或探明“海事”的历史真相,就只能依靠“朝贡制”、“海禁制”(包括其中的“海盗”和走私活动)和海上军事史的相关记载,以及“拾落地麦穗”似地收集一些残存的有关航海和海外记载,并且也依靠商品和货币进出口等史料片段来进行研究。另外也按朝代顺序求助于日本、朝鲜、琉球、东南亚和西欧等国的一些历史记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