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索马里海盗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何学明,逄金雷 编著  页数:157  字数:179000  

前言

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海盗”曾是个陌生的词汇。人们以往仅有的一些关于海盗的印象或者来自于文学作品,如《金银岛》;或者是来自电影,如《加勒比海盗》;抑或是一些电子游戏,如《大航海时代》等。即便是海员,航行中碰上海盗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海盗肆虐的时代似乎已经远去了很久。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一艘满帆航行,却不回答任何信号的帆船在巴拿马群岛附近被发现时,船舷上的累累弹洞、甲板上遍布的血迹使人们惊恐地意识到:消失了近两个世纪的海盗又出现在了现实世界中。此后,海盗案件层出不穷。从1984年起到1999年间,世界范围内报告到国际海事局的海盗案件平均每年有100多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发生在国际海域的海盗案件急剧增长,从2000-2008年的9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海盗案件高达180余起。这一情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现代海盗已不再像电影或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驾驶帆船、高挂骷髅旗、明目张胆地袭击过往船只,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极快的快艇,并装备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以及先进的攻击性武器,且行动诡异、来去无踪。他们不仅洗劫海员财物和变卖船载货物,而且还将船只劫持到某一地点等待赎金,或将它们变成“幽灵船”后再行变卖。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海盗行为也日益国际化,即使犯罪行为本身不需要跨国,但是其销赃途径往往是跨国的。

内容概要

索马里海盗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对国际航运、海上贸易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也是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受害者之一。仅2008年就有7艘中国籍或中方租用船只在索马里海域被海盗劫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世界性的海盗问题不可能袖手旁观,必然会与国际社会一起为遏止海盗事件的发生,并最终解决海盗问题贡献一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中国政府已经展开了积极的国际斡旋和提供国际援助,并于2008年12月26日派出海军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远洋护航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海盗及海上武装劫船行为,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对世界性的海盗历史、海盗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与国际社会一起找到治理海盗和海上武装劫船行为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立足于预防和治理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实际,从海盗历史、海盗罪的定义与惩治、索马里海盗猖獗的根源和背景、国际社会针对索马里海盗的对策、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可能出路以及中国政府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以期对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历史根源、现状以及国际社会对治理相关问题的总体措施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并提出卓有成效的、具有中国特色、区域性的治理海盗和海上武装劫船行为的方案。

作者简介

何学明,男,1966年8月出生,博士,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海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海岸警卫理论与自动化装备技术、流体力学、机电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装备自动控制等研究。
曾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地面设备总体技术,主持完成了航天发射场瞄准间的改造、勤务塔的检修与改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海盗的历史 1.1 海盗的形成期 1.2 北欧海盗——维京人 1.3 海盗的黄金时代 1.4 海盗活动的相对平静期 1.5 现代海盗盛行第二章 严峻的索马里海盗形势 2.1 地理特征滋生了海盗 2.2 发生在索马里的海盗事件 2.3 阿巴迪·埃弗亚海盗集团 2.4 “海盗业”在当地兴起第三章 索马里:一个失控的国家  3.1  殖民遗留问题导致地区战争爆发  3.2  以武维和加剧了索马里的动荡局势  3.3 索马里冲突至今不断  3.4 外国势力介入索马里内战第四章 索马里海盗猖獗的根源分析  4.1 海盗之祸源于失控的政局  4.2 战乱纷争铸就了索马里的海盗天堂  4.3 难民激增扩充海盗队伍  4.4 高额回报是海盗猖獗的主要经济诱因  4.5 现代化装备为海盗作案提供了便利  4.6 国际社会未能予以有效打击  4.7 船主的侥幸心理使海盗更易得手  4.8 治理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可能对策  4.9  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对策第五章 海盗罪的管辖与惩治  5.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海盗罪  5.2 打击海盗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5.3 海盗罪的管辖与惩治  5.4 惩治海盗罪的国内立法  5.5 我国惩治海盗及其他海上犯罪的概况第六章 国际社会对索马里海盗的反应  6.1 联合国积极应对  6.2 各国军舰云集索马里海域  6.3 外国军舰打击索马里海盗收效有限  6.4 进一步措施和展望  6.5  结束内战是清除索马里海盗的根本对策第七章  以“马六甲经验”应对索马里海盗  7.1 船运公司加强应对海盗的措施  7.2 滨海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7.3 海域有限主权下的国际合作第八章 国际海上通道安全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8.1  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问题 8.2 中国海上通道的现状分析 8.3  中国海上通道安全面临的挑战   8.4 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可能方法第九章  中国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研究  9.1  中国海上力量参与区域合作打击海盗  9.2  中国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所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中国军舰远洋护航索马里海域和亚丁湾  10.1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出兵始末  10.2 中国军舰远洋护航的意义和依据  10.3  中国军舰远洋护航的任务和权利第十一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A 联合国安理会第1816(2008)号决议附录B 联合国安理会第1838(2008)号决议附录C 联合国安理会第1846(2008)号决议附录D 联合国安理会第1851(2008)号决议附录E 预防和制止海盗和海上武装劫船行为的指南后记

章节摘录

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是海盗的黄金时代。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道的开辟以及海外殖民地的不断扩张,海上贸易产业逐渐繁荣起来,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在世界各主要海域往来不断,而各国的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成为诱发海盗活动最大的温床。海盗活动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海盗主要聚集在通往“新大陆”的加勒比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和西非海岸等地。随着私掠许可证的出现,海盗活动甚至开始“合法化”了。私掠许可证听起来有点强盗逻辑,例如:一个法国商人的货物在英国被偷,他虽然不能通过合法或外交手段来获得对于他损失的补偿,但是能得到一封法国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允许他可以俘获英国商船来弥补损失。后来私掠许可证模式为当时西方各主要国家政府所采用,这些私掠船被作为国家工具来加强其海上力量,可以使本国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凭空多出一支能够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武装。后来的海上霸主英国很大程度是得益于这种私掠许可证制度。在那个自由与荣誉共重、炮声伴随海风齐飘的海盗黄金岁月,一批著名的海盗头子涌现出来,基德船长、“黑胡子”蒂奇、“黑色准男爵”罗伯茨等都成了海盗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一时期海盗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短火枪和水手弯刀。短火枪的携带和使用都非常方便,是海盗的最爱;水手弯刀比一般的刀剑略短,刀身呈弧状,利于近战劈砍,是海盗们的主要武器。除此之外,他们还配有利于狭小空间作战的匕首,登船时用来砍断索具和网的登船斧,以及比短火枪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长火枪。海盗船上则装备了大炮,可以发射单颗球形弹丸,也可以发射霰弹,另外还可以发射用来摧毁敌船桅杆的铁链弹——用长铁链连接的两颗大铁球,专门用于对付那些具有高大桅杆的海船。

后记

研究海盗及海上劫船问题,首先是因为工作的需要。笔者所在的单位是公安部乃至全国的唯一一个海警研究所,是从事国际国内海上勤务和海上执法相关问题研究的专门机构。出于工作的需要,笔者先后开展了美国海上警卫战略的研究、中国海上力量未来走向的研究、公安边防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中国海上执法体制的研究、中国特色海警培训体系建设研究等多个相关涉海专业课题的研究。海盗及海上劫船问题作为海上治安的一个重大问题,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笔者研究的重点范围。其次是因为业务的需要。笔者在开展海上勤务和海上执法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而授课的对象是一群即将从事海运业务的学生。这些学生们在完成了航海和轮机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后将充实到我国的海运一线,未来将可能航经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尼日利亚海域、索马里海域和亚丁湾等海盗和海上劫船事件多发的地区和海域,他们将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和机会直接面对形形色色的海盗们。出于对自己的学生们的爱护,更是出于对他们未来的担忧和关心,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自己所掌握和研究的相关海域的海盗和海上劫船形势、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进行认真总结和归纳,并及时传授给他们,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以及他们反制海盗的能力。再次是因为海上反恐和反海盗国际交流的需要。由于国际海上反恐和反海盗形势的日益严峻,特别是2001年“9·ll”事件后,世界各国陆上和空中反恐力量得到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未来恐怖事件发生在海上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海盗和海上劫船事件的日益增多,不仅影响了海上航行安全和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而且这种行为一旦和海上恐怖主义结合起来将产生更大的破坏性。相关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也许这也正是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出兵云集索马里海域,共同协调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下共同制定措施,以打击人类的共同敌人——海盗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反海盗和海上劫船行为的国际交流和培训。

编辑推荐

《透视索马里海盗》是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透视索马里海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本细腻的书籍,可睥睨亲临其下而探之。
  •   这本书还不错,儿子喜欢,还算满意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