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作者:刘纪远  页数:845  

内容概要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参照国际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MA)的概念框架,采用系统模拟和地球信息科学方法体系,评价了中国西部各类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包括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剖析了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计的定量关系,模拟分析了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的未来情景,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关于中国西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政策建议。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对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研究者,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序Preface前言第一章  中国西部地区与西部大开发1.1 中国概况1.2 西部概况1.3 中国西部大开发参考文献第二章  评估方法2.1 千年生态系统综合评估2.2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系统2.3 生态分区2.4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数据库集成2.5 专业模型构建2.6 模型库系统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现状3.1 生态系统基本状况3.2 HLz生态系统变化趋势3.3 农田生态系统现状3.4 森林生态系统现状3.5 草原生态系统现状3.6 湿地生态系统现状3.7 水资源问题3.8 荒漠化问题3.9 生物多样性问题3.1 0人口承载力分析参考文献附录第四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的典型区研究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的主要冲突4.2 传统生态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4.3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4 黄土沟壑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5 陕北风沙黄土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6 内蒙古高原中南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7 云贵高原澜沧江下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8 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9 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4.1 0贵州金竹生态示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参考文献第五章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的未来情景分析5.1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未来情景综述5.2 中国西部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分析5.3 中国西部HLz生态系统的未来情景分析5.4 中国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的未来情景分析5.5 中国西部人口空间分布的未来情景分析5.6 中国西部人口承载力的未来情景分析5.7 中国西部基于不同发展策略的未来情景分析参考文献第六章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政策分析6.1 中国西部发展的区域生态问题6.2 直接政策驱动6.3 间接政策驱动6.4 响应对策研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土壤多由颗粒组成,由东向西逐渐变粗,显示了土壤质地由壤质一沙质一砾质的变化规律。由于从东部至西部降水量逐步递减,温度增高,空气湿度降低,蒸发量增强,因此,土壤的淋溶作用显示了一个从强到弱,钙化作用由弱到强的过程。由于从东部到西部降水量逐渐变少,土壤蒸发加强,因此,土壤盐分的淋洗与地表盐分积累的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东部区一般土壤表层无盐渍化或呈极弱盐渍化。至中部地区,地下水潜水位较高处出现盐渍化现象,通常形成盐化草甸土,成分多为硫酸盐。西部区凡地下水位较高处,普遍呈现严重的盐渍化,以氯化物为主,呈现块状式条带状分布,改造利用困难。  (3)土地利用结构  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中各类土地利用比重顺序与全国土地利用结构比重顺序基本相同,依次为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耕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全区土地利用类型中,用于牧草地的土地比重最大,达到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3%。各盟市畜牧业用地都接近或超过盟市面积的半数。著名牧草地集中区主要有呼伦贝尔高原牧区、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牧区、锡林郭勒高原西部牧区、乌兰察布高原牧区、阿拉善高原牧区、鄂尔多斯高原牧区、毛乌素沙地牧区和乌海牧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牧草地本身存在很大差异。全区林地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林地主要包括原始林区和次生林区,原始林区位于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的大兴安岭林区,次生林区主要有宝格达山林区、迪彦庙林区、克什克腾林区、罕山林区、茅荆大坝林区、大青山林区、蛮汉山林区、贺兰山临泉和额济纳林区。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从东到西,由南往北,山地、丘陵、平原、沙地等多种地质类型中都有耕地散布其间,其中以农为主,耕地集中地区有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这是全区三大商品粮、油、糖及蔬菜生产基地。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和乌海市,其中阿拉善盟为最多。  (4)土地资源评价  由于内蒙古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地形条件错综复杂,因此,有必要按照一定的特性划分不同的自然区,然后根据各个自然区范围土地质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内蒙古的光热条件、降水条件、土地和植被条件及其他地理因素,可以划分为三个自然区,即东部温带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区,中部温带、半干旱区和西部温带、暖温带干旱区。现分述如下:  东部温带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区,水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全年有效积温低,宜优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在一些坡度较缓,排水良好,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良好的地区可适当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对一些沼泽地不宜盲目开发,以使其起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中部温带、半干旱区,光热条件较好,全年有效积温高,土地较肥沃,水分条件一般,宜发展牧草业和林业。在一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水条件良好,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由于本地区荒漠化特征已十分明显,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特别是一些效益低下的旱作农业区,更是如此。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加大改良草地的比例,改变牧业生产粗放式经营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草场退化的问题。  西部温带、暖温带干旱区,光热条件较好,地域辽阔,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沙漠、戈壁裸岩广布。本区水热土条件极不协调,可利用土地很少,沙漠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加大政策调节、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着力解决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的问题,尤其应加大禁牧、禁垦力度,以恢复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方,应发展节水农业和畜牧业,并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