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韵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作者:霍建瀛  页数:170  字数:95000  

前言

差不多是在十几年前,老霍和我供职于一家杂志社。那个时候,北京的几处 贩卖古董的旧货市场办得风声水起,其中名声大的有潘家园、报国寺、玉泉路等,老霍是这些旧货市场的常客。    每逢星期一,编辑部的年轻人便可以在老霍的办公室里观赏他周末的收获——有时候是一尊古灯,有时候是一只旧瓷碗,有时候是一方旧木雕。虽然年轻人对古董收藏都是外行,却也看得出老霍展示的那些“宝贝”并非价值连城的“古董”,更不大可能潜藏着在未来被拍出天价的前景。但他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中国古代正史、野史的熟悉,几句话就能把那些过去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的旧物描述得价值非凡——文化与精神的价值而非人民币的价值。记得他淘换到一只陶灯,样貌颇似长信官灯——当然不是,他就借着那只破旧油灯,为我们讲述了古代灯具和长信官灯的历史;有一些残破的民用瓷器,在老霍的猜想中。可以从宋代的汝窑讲到明清时期的宫窑。最终,这些旧物件的身价时我们已经不重要,大家享受着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独有韵味,对中国古老的过去平添了一份珍视的情怀。后来,我便撺掇老霍开个专栏,介绍中国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老霍并不推辞,这对他不是件难事——他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像他那一代的大学生一样,文字功底很是了得;作为资深的摄影记者,给他的“宝贝”和各地的文物古迹拍照留影,早已习惯成自然,栏目的文字和图片就都有了着落。我们商量着,栏目的名称就叫《尚古情怀》,借古物、古人、古旧之事探寻中国人精神与情怀的特点。中华文明浩如烟海,体大思精,又需包罗贯穿,就这样,《尚古情怀》一直写了下来。    十年来的《尚古情怀》栏目,以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为主导,也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个栏目一直颇受海外读者和传媒的青睐。这也难怪,从一个小物件或追寻着古人的足迹入手,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旧时的故事,有情节、有细节,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独有的历史、生活状态和品性,这是人们普遍乐见的方武和视角。     这些年,中国人收藏的热度不断高涨,但是对所藏古董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的价值有多少热衷却成了问号。而老霍还是沉浸在他收集的那些旧物和曾经走访过的文物古迹,及其所承载的独特人性和事件之中,为它们撰写文字、拍照、配图。他希望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旧事旧物所承载的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痕迹。    有一天,一位台湾的小女孩在网上看到了老霍的博客——那些旧物件和那些有历史感的文字。女孩子仿佛遇到了知音,她给老霍留言说:“曾看见京杭大运河,今天读到这篇文章,感觉超棒,收获丰富。读文章可以看见人的心思意念,看今天不似隋炀帝那时美的大运河的残缺美也是种美丽,那是历尽沧桑的美,历史巨轮辗过去的美。大运河无论在哪个年代,它永远都是最美丽的,千古赞颂的大运河是N多人记忆中最美的回忆”。我相信台湾小女孩的留言会令老霍欣慰,因为这又一次让人感到:总有人超越金钱的价值而珍视我们文明的过往。    这次中国地图出版社以敏锐的跟光,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把《尚古情怀》编辑成书出版,又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回应。    过往的人与事、物与情不仅仅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将往哪里去,这便是《尚古情怀》的价值所在。差不多是在十几年前,老霍和我供职于一家杂志社。那个时候,北京的几处贩卖古董的旧货市场办得风声水起,其中名声大的有潘家园、报国寺、玉泉路等,老霍是这些旧货市场的常客。    每逢星期一,编辑部的年轻人便可以在老霍的办公室里观赏他周末的收获——有时候是一尊古灯,有时候是一只旧瓷碗,有时候是一方旧木雕。虽然年轻人对古董收藏都是外行,却也看得出老霍展示的那些“宝贝”并非价值连城的“古董”,更不大可能潜藏着在未来被拍出天价的前景。但他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中国古代正史、野史的熟悉,几句话就能把那些过去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的旧物描述得价值非凡——文化与精神的价值而非人民币的价值。记得他淘换到一只陶灯,样貌颇似长信官灯——当然不是,他就借着那只破旧油灯,为我们讲述了古代灯具和长信官灯的历史;有一些残破的民用瓷器,在老霍的猜想中。可以从宋代的汝窑讲到明清时期的宫窑。最终,这些旧物件的身价时我们已经不重要,大家享受着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独有韵味,对中国古老的过去平添了一份珍视的情怀。    后来,我便撺掇老霍开个专栏,介绍中国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文化。老霍并不推辞,这对他不是件难事——他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像他那一代的大学生一样,文字功底很是了得;作为资深的摄影记者,给他的“宝贝”和各地的文物古迹拍照留影,早已习惯成自然,栏目的文字和图片就都有了着落。我们商量着,栏目的名称就叫《尚古情怀》,借古物、古人、古旧之事探寻中国人精神与情怀的特点。中华文明浩如烟海,体大思精,又需包罗贯穿,就这样,《尚古情怀》一直写了下来。    十年来的《尚古情怀》栏目,以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为主导,也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个栏目一直颇受海外读者和传媒的青睐。这也难怪,从一个小物件或追寻着古人的足迹入手,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旧时的故事,有情节、有细节,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独有的历史、生活状态和品性,这是人们普遍乐见的方武和视角。    这些年,中国人收藏的热度不断高涨,但是对所藏古董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的价值有多少热衷却成了问号。而老霍还是沉浸在他收集的那些旧物和曾经走访过的文物古迹,及其所承载的独特人性和事件之中,为它们撰写文字、拍照、配图。他希望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旧事旧物所承载的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痕迹。    有一天,一位台湾的小女孩在网上看到了老霍的博客——那些旧物件和那些有历史感的文字。女孩子仿佛遇到了知音,她给老霍留言说:“曾看见京杭大运河,今天读到这篇文章,感觉超棒,收获丰富。读文章可以看见人的心思意念,看今天不似隋炀帝那时美的大运河的残缺美也是种美丽,那是历尽沧桑的美,历史巨轮辗过去的美。大运河无论在哪个年代,它永远都是最美丽的,千古赞颂的大运河是N多人记忆中最美的回忆”。我相信台湾小女孩的留言会令老霍欣慰,因为这又一次让人感到:总有人超越金钱的价值而珍视我们文明的过往。    这次中国地图出版社以敏锐的跟光,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把《尚古情怀》编辑成书出版,又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回应。    过往的人与事、物与情不仅仅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将往哪里去,这便是《尚古情怀》的价值所在。

内容概要

霍建瀛主编的《文化遗产/尚古情怀书系》主要内容:《周礼》将玉礼器分为六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官窑、民窑在分家之初,界限并不十分严格,差异是逐渐拉开的等等内容,《生活情韵/尚古情怀书系》将一一为您呈现。

书籍目录

古玉传奇
瓷器名窑
独秀宋瓷
神秘哥窑
青花漫话
酒具演义
镜里乾坤
斗室灯影
剑舞千年
车马春秋
桥与爱情
古代体育
粉黛留香
闺中女红
头发风习
玩在民间
吃在中国
宴饮之礼
茶的情趣
花中仙子
竹与君子
人与自然

章节摘录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前),人们发现了一些颜色美观、质地细腻、坚韧润泽的石料。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磨制石刀、箭头等工具,还可以制成饰物。这些石料包括角闪石(软玉)、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中国古人把这些。美石。统称为玉,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注:“玉,石之美者。”    尽管古人无法分辨玉与其他材质在物理及光学特征上的区别,但令人感到惊异的是,从大量出土文物证实,古人制作各种饰物、礼器所用的“美石”绝大多数都是真材实料的玉。    中国古代视玉之重,几无物可与之抗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与之比拟。在各种玉器中,礼器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人认为玉是山川赋予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神鬼的灵性。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大量的玉礼器,如玉壁,玉琮等。比较著名的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和各种柱型器,以及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这些玉礼器大多都是当时部落族权的图腾。    黄帝时期,玉器的使用制度得以颁布并规范。凡国家之重要典信,如王者的玉玺、信物等无不以玉制成。重大庆典活动中更离不开玉制礼器,如礼天之器为璧、礼地之器为琮。至于象征身份地位的饰物更是不计其数,自王侯至庶民无不以玉为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青铜器出现以前的社会生活中,玉乃各种器物的王者。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玉圭、玉璜、玉璋、玉瑁等礼器。随着国家各种礼节礼仪的不断完善,还出现了祭祀不同对象以及区分身份贵贱的专用札器。    《周礼》将玉礼器分为六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札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而古人对礼器使用者的等级要求十分讲究,也有严格的次序,可见玉作为礼器,在古代中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素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将玉视为财富的象征。尤其在古代,由于开采条件有限,玉的身价更是不菲。    历史上,价位最高的玉器当属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476年)的“和氏璧”。此壁大名鼎鼎,除了玉质好以外,还因为它的传奇来历:楚国人卞和得璞玉(外包石质皮层的玉)于荆山(今湖北省境内)。献厉王,王以为诳,砍其左足。武王即位复献之,又以为诳,砍其右足,及文王立,乃抱璞玉泣于荆山下,王使人理其璞果得宝玉,遂命日:“和氏之璧”,据《史记》记载,后来此璧又落到了赵国君王的手里。秦王知道后说要拿十五座秦国的城市交换。赵国使臣蔺相如将璧送至秦国,当时秦强赵弱,秦王并不是真想花如此代价换壁,蔺相如拼着性命保住了和氏璧,并送回了赵国。然赵终为秦所灭,此后和氏璧再也没有出现过。后人再也无法一睹这块千古名玉的“庐山真面目”了。不过由此而来的两个成语“完璧归赵。和“价值连城”却沿用至今,古代玉器身价之高。可见一斑。    玉有许多优良的自然属性:坚实、温润、色美,敲击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些恰与古代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标准相近,因此它被人格化地赋予了许多美德。孔子认为玉有仁(光洁润泽)、义(不伤肌肤)、礼(佩挂有序)、乐(击之声美)、忠  (瑕瑜分明)、道(得人喜爱)等11种美德。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便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并且还有过。君子无敌,玉不去身。的官方规定。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尚玉之风中还包涵着深刻的思想。    佩玉作为一种时尚贯穿中国历史,人们借助佩玉来显示身份、地位和品格。玉佩有单个的,也有成组的“套件”,多者可达九件一组。玉佩上刻有各种儒雅,吉祥的图纹和字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此风到了清代可谓登峰造极,那时在中上层社会,不佩玉者被视为衣冠不整,府中无玉不成宅第。    玉佩对下层百姓来说是无法企及的,但他们对玉的崇尚和喜爱毫不逊色。目前在旧货市场上,能见到的旧玉器中,最多的是烟袋嘴。这种陈旧的玉质小物件,尽管价格低廉,也少有人问津,但对那时的贫苦百姓来说,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物件。有的烟嘴上留有几毫米的凹痕,对于硬度很高的玉石来说,没有几代人的工夫,不可能磨出这样的深痕。他们视玉为宝,一个小烟嘴也要代代相传。他们对玉知之不多,但从心底爱它,因为“这东西金贵,不硌牙”。对他们来说,咬着玉质烟嘴抽袋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对于过去的妇女来说,玉镯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首饰,它是定情的信物和结婚时的“钻石戒指”,人们因此称美满的婚姻为“金玉良缘”。    玉在被推崇、美化的同时也被神化,尤其是在远古时代,人们在祭典活动中大量使用玉制礼器和神器,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古人认为玉出自凤凰落脚之处。乃阳精至纯之品。采撷时必须在月明之夜,以裸女入水捞取。以阴吸阳才能采到这天地之精的玉石。这种说法对后代影响深远,明末记叙古代生产技术的书籍《天工开物》中仍有此记载。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即使在古代也有人不相信,清代乾隆皇帝不仅不信,还命人特制两件“采玉图”玉器。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两个采玉男工推运玉石的工作情景,并在背面刻上他的诗文,以正视听。他认为在河中捞取玉石即便是月明之夜也看不清,当在秋天河中水涸之时。    古人还认为玉石有防腐、辟邪的灵性。自周代开始,就有大量玉器随葬品出现,并开始用玉璧覆盖遗体。这种习俗到汉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帝王葬殓时开始使用“金缕玉衣”(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起来的殓服)将全身用玉衣包裹起来,以求与世长存。1971年,在河北满城县的陵山发掘出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的陵墓,二人均着金缕玉衣。但除玉衣和各种铜制、金银制及陶制等随葬品保存完好外,两位显贵的躯体早已荡然无存。    神话终究只是神话,不过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佩带玉饰对人有益,用于美容的玉制脸部按摩器,从清代至今一直在使用,还出现了玉枕垫、玉坐垫等新品种。一种产于河南的特有玉种——梅花玉,体呈黑色,上布蓝、红、白、黄、绿等斑斓纹点,颇似朵朵梅花,十分别致,曾被汉代的光武帝刘秀封为“国宝”。据说经分析检测。其中确食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制作妆饰品及实用器物的好材料。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进程中,玉器始终相伴相随。它曾是原始先民在渔猎时期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曾是神明和权利的象征,是人们行为的楷模,美的化身。如今它已揭去神秘面纱,走下尊贵坛台,自然地融八当今的社会生活。不变的是人们对它的喜爱。P2-8

编辑推荐

十年来的《尚古情怀》栏目,以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为主导,也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个栏目一直颇受海外读者和传媒的青睐。这也难怪,从一个小物件或追寻着古人的足迹入手,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旧时的故事,有情节、有细节,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独有的历史、生活状态和品性,这是人们普遍乐见的方武和视角。霍建瀛主编的《生活情韵/尚古情怀书系》一书即是其中介绍历代生活情韵的一片著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活情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错,内容很清新,跟封面一样,虽然只是浅尝辄止的介绍,有空看看,又轻松还张知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