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护研究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王静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王静  

内容概要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护研究》是一本关于喀斯特洞穴研究的旅游理论专著,从旅游开发和景观保护的角度对喀斯特洞穴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在对洞穴类型、洞穴环境和洞穴景观分类进行综合性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证分析结合,系统分析了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的相关问题,基于洞穴景观复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实验对洞穴旅游景观保护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王静,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国家一级市场营销师;同时担任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旅游学刊》编委,北京联合大学科学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喀斯特地貌与旅游地学;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建设;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全文检索期刊论文1篇;参编多部教材;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30多项。

书籍目录

写在出版之前 序言 第一章旅游洞穴的概述 1.1洞穴与旅游洞穴定义 1.2洞穴分类 1.2.1根据洞穴的大小分类 1.2.2根据洞穴形态结构分类 1.2.3根据洞穴水文地质特性分类 1.2.4根据洞穴发育所在基岩特性分类 1.2.5根据洞穴发育的营力划分 1.2.6按照洞穴的活性能量划分 1.3喀斯特洞穴 1.3.1喀斯特洞穴特点 1.3.2喀斯特旅游洞穴分类 第二章喀斯特洞穴环境分析 2.1天然洞穴的环境 2.2洞穴气候 2.3洞穴空气化学组分 2.4洞穴生态 2.5洞穴环境类型 2.6旅游洞穴的环境 第三章喀斯特洞穴水文化学沉积景观分类 3.1滴石类沉积景观 3.2流石类沉积景观 3.3毛细水洞石类沉积景观 3.4池石类沉积景观 3.5其他成因形成的沉积景观 第四章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理论 4.1可持续发展理论 4.2系统论 4.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4.4生命周期理论 4.5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类型 4.6喀斯特洞穴开发的基本方法 4.6.1资源调查 4.6.2资源评估 4.6.3市场分析 4.6.4技术支持 第五章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案例分析——以兴隆溶洞景区为例 5.1研究区概况 5.1.1研究区位置、交通与历史沿革 5.1.2自然环境 5.1.3社会经济现状 5.2兴隆溶洞形成的地质背景 5.2.1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发展 5.2.2地层与岩性 5.2.3构造 5.3兴隆溶洞碳酸钙景观形成的原因 5.4兴隆溶洞景观特征与评价 5.4.1兴隆溶洞分区 5.4.2兴隆溶洞其他特色景观 5.4.3旅游资源评价 5.4.4兴隆溶洞旅游发展SWOT分析 5.5兴隆溶洞景区旅游开发 5.5.1客源市场特征 5.5.2景区旅游发展战略 5.5.3旅游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5.5.4旅游形象策划和市场营销 5.5.5主要客源目标市场开发时序及策略 5.5.6环境容量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 5.5.7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设计 5.6景区的信息化建设 第六章洞穴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6.1洞穴景观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 6.2旅游活动对洞穴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6.3旅游活动对洞穴景观影响的案例分析 6.3.1白龙洞洞穴环境背景值 6.3.2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 6.3.3旅游活动对洞穴空气温度的影响 6.3.4旅游活动对洞穴空气CO2浓度的影响 6.3.5旅游活动的其他影响 6.4地表因素对洞穴景观的影响 6.4.1土壤CO2浓度对洞穴景观的直接影响 6.4.2土—岩系统对洞穴景观形成的影响 6.4.3洞穴滴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分析 第七章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研究综述 7.1表层喀斯特带喀斯特动力系统驱动作用 7.2钟乳石沉积过程的模型研究 7.3钟乳石沉积环境与形态研究 7.4洞穴景观与环境变化研究 7.5旅游洞穴资源与保护研究 7.6景观保护研究原理与实践框架 第八章洞穴景观保护研究——以弥勒白龙洞为例 8.1洞穴滴水概况 8.2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性质 8.2.1不同滴水点滴水水化学性质 8.2.2洞穴滴水水化学性质与滴速、流量关系 8.2.3洞穴滴水水化学性质与水温关系 8.2.4洞穴滴水的其他性质 第九章洞穴景观人工促进实验研究 9.1原理分析 9.2滴水点的选择 9.3实验目的和方法 9.4实验结论 9.5存在问题及对以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化学堆积景观洞。千姿百态的各种钙质沉积物使得喀斯特洞穴与“极为神秘的世界”和“珍贵的天然地下艺术宫”融为一体用于旅游洞穴的市场营销。如贵州织金洞内100多座高度超过40 m的石笋组成雄伟壮观的地下石林,湖南武陵源黄龙洞龙宫中1700多个大小不同洁白如玉的石笋、石柱,云南弥勒白龙洞中形态奇特的洞壁浮雕,贵州绥阳双河洞中长达700 m的大型石膏晶花洞和500 m长的卷曲石洞,四川武陵芙蓉洞和河北临城白云洞内的晶石晶花、卷曲石、石针、石幔,北京石花洞的月奶石、石盾和石瀑布,北京银狐洞的银狐石针等都是以化学沉积景观为主导的旅游洞穴,人文文化内容非常少。 (3)文化旅游洞。以古人文化遗物为洞穴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桂林象鼻山的水月洞洞壁上宋朝的60余件石刻诗文,芦笛岩中70余则唐宋以来的壁书,龙隐洞内的210件碑林和摩崖石刻等都是喀斯特旅游洞穴文化内涵挖掘的重点。 (4)宗教旅游洞。幽静神奇的洞穴往往成为佛教、道教的圣地。如昆明观音洞,把高达10多米的石笋改建成观音菩萨。云南文山三元洞、建水燕子洞、贵州镇远清源洞、广西凌云水源洞、北京石花洞等曾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直到现在它们都是宗教僧侣和人民群众朝拜之处。如云南燕子洞前厅每天香火不断。 (5)古人类文明旅游洞穴。洞穴曾是古人类生活居住的场所,在洞穴中遗留和保存了大量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物件。如北京猿人洞、新洞、山顶洞分别保存了五六十万年、十余万年和一万多年以前古人类的完整头骨和其他碎骨、各种骨器、石器、动物化石及取火的器具等。古人类文明旅游洞穴以古人类化石、首饰和文化层为特色。桂林甑皮岩存有8000~10000年前母系社会晚期的火塘、灰坑、亚洲象、漓江鹿、石斧、石矛、蚌饰、陶器和30余具男女老幼人骨。柳州白莲洞内保存了距今30000~3500年的动物骨骼化石、人类牙齿和石斧等。贵州穿洞、云南西畴神仙洞、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等均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新石器及各种动物化石。 近年来,许多旅游洞穴内建了洞穴博物馆,如云南宜良九乡白象洞将洞内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大厅用作洞穴奇石展览,九乡张口洞建成了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新石器的博物馆,向游客传播古人类进化的科学普及知识。福建将乐县于1992年在岩仔洞建立了洞穴博物馆,向游客全面介绍了从岩仔洞考古发掘出来的十余万年前在这里生存的熊猫、东方剑齿象等数十种动物化石和4000多年前的陶片和石器,展示了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的演变、人类社会的进步等。 (6)观赏生物旅游洞。这类洞穴以洞穴生物为旅游特色。如建水燕子洞栖居的数万只白腰燕。春夏之时,它们晨出晚归,十分壮观。深秋季节,当地居民徒手采集悬空50米处的燕窝,十分惊险。游客可观赏和参与燕窝的加工,品尝燕窝粥,这些成为独特的旅游内容。 (7)医疗与娱乐旅游洞穴。随着洞穴旅游业和洞穴环境研究的发展,部分地区逐步发展了洞穴医疗旅游业。柳州响水岩开始兴办洞穴医疗,报名者络绎不绝,显示出医疗与娱乐旅游洞穴的生命力(汪训一等,1994);云南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和湖南郴州万华岩,举办了当地传统民族歌舞表演;江西彭泽县龙宫内曾经举办过篮球比赛;广西马山县古陵乡利用金钱洞的大厅放映电影,使当地农民既能观赏洞穴奇观,又能观赏电影。

编辑推荐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护研究》既有以旅游发展为切入点、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开发措施。也有以地貌学和地质学为基础魏景观保护措施。对喀斯特洞穴旅游发展具有较深刻的指导意义。《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护研究》可以供洞穴旅游开发者、旅游研究者、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者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护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