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批评学研究(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内容概要

舞蹈批评学研究,ISBN:9787552300666,作者:吕艺生主编

作者简介

吕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文联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论著有《舞论》《舞蹈教育学》《舞蹈学导论》《舞蹈学研究》 (与毛毳合作)、《舞蹈美学》《艺术管理学》《不二——从艺60年文本选》《艺术哲学》(译丛主编共10本)等。担任大型晚会总编导作品有: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爱我中华》、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NGO在北京》、首都各界欢庆香港回归大型晚会《欢庆香港回归》、澳门各界欢庆澳门回归大型晚会《濠江欢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锦诱中华》、第十届电影百花奖开幕式《启航》、上海第六届国际广播音乐节开幕式《新世纪序曲》等。主编并撰稿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舞蹈大辞典》《社会学百科辞典—艺术社会学》《舞蹈学基础》《大型晚会编导艺术》等。荣获奖项主要有: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2002年《舞蹈教育学》获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09年获中国舞蹈家协会“卓越贡献舞蹈家”称号,2011年获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诚信人生”十大杰出人物称号。2012年《舞蹈美学》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奖一等奖。

书籍目录

《舞蹈批评学研究(上)》目录: 总序 序——舞蹈批评学的期待 第一编文艺批评与舞蹈批评 文艺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艺术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文艺批评呼唤中国艺术理论的新体系 舞蹈的文学参与——谈为舞蹈起个好名儿 舞蹈的批评与批评的艺术 第二编舞蹈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论舞蹈批评家与舞蹈批评 新中国舞蹈评论50年 价值学视野中的舞蹈批评 舞蹈批评的灰色理论 关于舞蹈分类问题的几点思考 舞蹈精品理念 八十年代:舞蹈本体意识的苏醒 九十年代:舞蹈本体意识的认同——第四届全国舞蹈(独双三)比赛观后 舞蹈本体论与舞蹈批评学——兼谈舞蹈的心理学分类方法 舞蹈之“以舞为本”的绝症 君在何处弄清影——舞蹈身体语言形态简析 舞蹈审美六题 走向科学的舞蹈审美研究——舞蹈形态学学科研究之我见 当代舞蹈创作与美学自觉 舞蹈美学漫谈——舞蹈批评的美学理论与方法(从再现到表现) 舞蹈审美民主化的忖度 欧美现代派舞蹈家的审美观 中国舞蹈动律形态与太极意象 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中国当代舞蹈的价值取向 武术舞蹈的本体特质与审美价值 舞蹈艺术心理学发凡——兼谈舞蹈批评的心理学方法 舞蹈:从动态形象构成走向视觉心理构成——兼谈视觉心理研究对舞蹈创作意识的影响 直指心灵的舞蹈自觉——从舞剧《千手观音》看“格式塔”编舞理念 心理距离说——舞蹈批评的重要理论 舞蹈感觉——舞蹈批评的首要标准 舞蹈与移情——舞蹈批评的重要标准(抒情与表现) 《舞蹈批评学研究(下)》目录: 第三编舞蹈批评与舞蹈创作研究 我对舞蹈创新的思考 新时期小型舞蹈创作与舞蹈艺术思潮 从《人民胜利万岁》到中华《复兴之路》——新中国舞蹈艺术六十年感思 建国六十年中国舞蹈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创作的回顾与展望——写于舞院五十五年院庆 当代舞剧理念的一点拙见——兼谈我院五年来的舞剧创作 舞蹈创作的当代命题与对策——论中国美学思想与舞蹈创作实践 “学院派”铠甲中的学科、舞种及其创作 舞剧结构模式的定型、变异及其更新 传媒世界的舞蹈盛宴——写在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之后 舞种角度下的舞剧言语 中国民间舞蹈从民间向剧场的转换 民间舞发展与创作:以不变应万变 民族民问舞蹈创作谈 “文明碰撞”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困境 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解读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转型——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第四编舞蹈评论与作品分析 瑰丽多彩的地域风情——评舞蹈诗《家住长江边》 《秘境之旅》评点 童年的眼泪——为《云南映象》而流 “原生态”改造了原生态——再看《云南映象》 从“心理距离”看《云南映象》——兼谈原生态民间舞、学院派民间舞和舞蹈诗的差异与特征 民族民间舞剧《第五朵金花》似一朵涨圆的奇葩 《妈勒访天边》观感 《黄河》之后: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 古典意蕴现代探求——古典舞作品《粉墨》观后 《徽班》:让我泪流满面 从“心理距离”看《霸王别姬》:悲剧的距离 从“心理距离”看《书韵》和《扇舞丹青》 孙颖与他的《铜雀伎》 刍议新时期中国古典舞作品的一些问题 贝雅与他的《生命之舞》 评芭蕾舞剧《梅兰芳》 我看《梦红楼》 我们的《红色娘子军》 心理芭蕾的成功尝试——评析芭蕾舞剧《牡丹亭》 从“心理距离”看《天鹅湖》:天鹅何以起死回生? 中国现代舞展演舞评系列之四 醇厚与灵变——评现代舞新作《四喜》 有感于舞剧《深圳的故事》的创新有创作思想的浅见 《神与狗》启示录——观荷兰舞蹈剧场二团演出 浅谈现代舞剧《雷和雨》的现代主义精神 王玫和她的《雷和雨》 再评王玫的《雷和雨》 大师与小虱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不过,舞蹈之外的大众媒体已不再作为热点,争先恐后地报道和评说这个经过重大修改的新版本了,只有少数特别关注舞蹈的记者依然做出了追踪报道与比较研究,其中有的意见则认为,第一个版本特有的那种新奇与创意不翼而飞了,因而认为应该将这个版本加以保留,持这种意见者包括《北京晨报》的文艺记者李澄,他的文章发表在《影响》文化月刊上。 内地对舞蹈批评的关注在21世纪依然存在,《舞蹈》杂志在2001年第3期,又刊登了黄小明的文章《新世纪舞蹈批评发展的契机》。全文分三个部分,其要旨分别为:第一,必须给舞蹈批评一个准确的定位,它“不仅是处在舞蹈创作与舞蹈欣赏之间的中介性桥梁,而且是实现舞蹈价值,提高舞蹈水平,促进舞蹈繁荣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目前,我国舞蹈创作的队伍与舞蹈批评的队伍不能同Et而语,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舞蹈批评与舞蹈创作的挂念偏颇”。第三,‘‘舞蹈批评之所以一直不够活跃,舞蹈批评自身运转不利也是一个原因”。作者最后希望,21世纪的舞蹈批评“将成为激活艺术生机的最为快捷的手段”,并情真意切地写道:‘‘我们呼唤舞蹈批评的春天。” 随着人们对舞蹈本体的研究不断深入,舞界人士“对于批评的批评,,则相应变得越来越准确到位了,比如资华筠在《舞蹈》2002年第1期上刊登的《反思文艺批评之五戒》,就是这方面文章的佼佼者。作者以犀利的目光和尖锐的笔触,将目前内地舞蹈和整个文艺批评中的种种弊端加以归纳,一口气提出了“五戒”——一戒“腻”;二戒“套”;三戒“泛”;四戒“涩”;五戒“霸”,值得每个从事舞蹈评论者注意。2006年,同一位作者又在《舞蹈》第3期上,发表了论文《关于优化“理论评论生态,,的思考》,不仅小结了内地舞蹈近年来在理论和评论方面的最新成就,而且指出了依然存在的“明显不足”,并就如何改善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四点思考与建议:一、健康文艺批评;二、倡导学习,引领学风;三、强化理论评论的传播力;四、整合理论评论队伍的力量。 《舞蹈》2004年第l2期的《名家专栏》,特邀张中载撰写了《也说“批评”》一文。文章虽然谈的都是文学,但其中的知识含量和新近发展,无疑对舞蹈批评的成长,具有某种启发和激励。作者在对文学“批评”的对象、中外历史的渊源,做了言简意赅的介绍之后,毅然揭示了内地文化界和学术界近年来的一个崭新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用“批评”取代了“评论”。此外,据他所说,文学批评理论的强劲发展,已经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它足以作为一种“次生文学”,与它作为批评对象的“原生文学”,在整个文学创作领域中平分秋色!张先生所介绍的这种文学现象,与笔者20多年来从事舞蹈评论中,对自身审美价值的追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推荐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科建设丛书:舞蹈批评学研究(套装共2册)》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舞蹈批评学研究(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