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任俊华  页数:245  

内容概要

  《创新方法战略丛书: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系赵建军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9年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创新方法的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研究”重大项目和任俊华教授主持的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2012年立项课题“中国古代官员的创新之道”的最终成果之一。

书籍目录

概论篇中国古代官员与创新一、从“官”字的出现及其演变谈起二、我国古代官员在创新中的角色和地位三、我国古代官员的创新领域四、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特点五、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局限思想篇第一章 我国古代官员创新思想概述第一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一、儒家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二、道家和道教的自然整体观三、佛教缘起论的自然整体观第二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分析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二、创新的理论基础三、创新的意识四、创新的本质五、创新的思维第三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现代意义一、创新型国家的思想源泉二、政府创新的有益参考三、制度创新的宝贵资源第二章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创新思想的形成(史前到西周)一、绝地天通与官员文化创新意识的形成二、商汤“日新”三、周公“惟新”第二节 创新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一、士阶层的兴起与百家争鸣二、

章节摘录

  我国古代政府是非常重视创新的,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据传,早在夏以前的颛顼时代,就有“火正”一职,专门负责观测“大火”(心宿二),根据其出没来指导农业生产。  据文献记载,夏代曾设置六卿,以掌中央政务。这“六卿”是:司空(为六卿之首)、后稷(掌管农业)、司徒(掌管文化)、士或大理(掌管刑狱)、共工(掌管百工营建)、虞人(掌管山泽畜牧)。可以看出,后稷、共工和虞人的职掌都与技术有关。事实上,农业生产技术、营建技术(包括建筑房屋、修建沟渠)和自然资源管理都是先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秦统一中国后,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之下分设“九卿”,使中央机构基本系统化,其中,“奉常”主管礼仪祭祀以及今属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事务,“治粟内史”掌管农业、财政以及盐铁专卖,“少府”掌管皇室财产、物资供应以及宗庙陵园营建等,都与科技活动有一定关系。汉代仍设九卿,且其职能大体不变,只是部分机构改名。  东汉时建立尚书台,西汉在尚书台下设立六曹,六曹成为以后近两千年间国家六部的雏形。隋代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工部。每部之下辖四司,每部均以第一司为本司或头司,余力子司。这类设置沿历千余年,直到今天,我国中央各部其下设司,犹是古之余绪。当然,历代在各部之下设司的名称时有不同,数目到明清后也有变化。  唐初定六部名称“吏、户、礼、兵、刑、工”,一直沿用到清末,其间只有短期改动。除了六部之外,隋唐以后各朝往往还有一些新设的与部同级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例如,隋唐有“五监”:“国子监”主管学校教育;“少府监”主管手工业制作;“将作监”管宫庙工程修建;“军器监”管武器与军用品的生产;“都水监”管河渠水利,这些都与科技有一定关系。  到明清时,大体说来,科技管理与工程技术有关的归“工部”;与农学有关的归“户部”;与天文学有关的归“钦天监”;与医学有关的归“太医院”;与算学有关的归“国子监”。  从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就可见其对天文、农学、医学、科技工程、算学等创新的重视程度。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单靠个人的努力,创新是很难见成效的。  ……

编辑推荐

  ·“绝地天通”与官员文化创新意识的形成  ·士阶层的兴起与“百家争鸣”  ·贾谊“攻守势异”的政治创新主张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创新精神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创新观点  ·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的创新思想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  ·严复的“物竞天择”思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