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质量评估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于爱荣  页数:393  字数:50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一名刑事法研究者,监狱应当是在我的研究视野之内的。但监狱所具有的封闭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隔阂等原因,我和其他刑事法研究者,对于监狱总是存在一种陌生感,这是十分遗憾的。当江苏省监狱局计划出版的“2l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即将在法律出版社推出之际,丛书编纂者让我为丛书作一总序,使我有机会接触到监狱工作者对监狱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从而破除了我对监狱的遮蔽,这是今人振奋的。  监狱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在某种意义上说,监狱文明程度恰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犯罪的总是极少数人,监狱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因而监狱往往成为一个社会遗忘的角落。由于深墙大院的隔离,社会对于监狱也总是存在一种心理上的隔膜。实际上,监狱和任何一个社会生活领域一样,都经历着人类文明的洗礼。中国当前正处在一个现代化的剧烈变动之中,监狱也同样感受到国家现代化浪潮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随着建设法治国家成为治国方略载入宪法,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如何因应法治建设的发展,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获得同步发展,这是我国监狱面临的重大使命和紧迫任务。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监狱的功能发生着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使监狱从一个罪犯关押场所转变成为罪犯的矫正场所,并且不断地提高矫正的水平和质量。  为完成监狱对罪犯的矫正使命,必须提高监狱管理水平。由于监狱的性质所决定,监狱管理具有不同于其他机构管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监狱文明程度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监狱的管理能力的加强。监狱的中心工作是对罪犯进行矫正,而矫正罪犯是一门复杂的人学,涉及各种专门的技术和艺术,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并针对特定的主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这就需要我们的监狱管理者掌握现代矫正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矫正效果。这里存在一个监狱管理科学化的问题,这也正是新时期监狱理论研究的重点之所在。  作为一名刑事法研究者,监狱应当是在我的研究视野之内的。但监狱所具有的封闭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隔阂等原因,我和其他刑事法研究者,对于监狱总是存在一种陌生感,这是十分遗憾的。当江苏省监狱局计划出版的“2l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即将在法律出版社推出之际,丛书编纂者让我为丛书作一总序,使我有机会接触到监狱工作者对监狱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从而破除了我对监狱的遮蔽,这是今人振奋的。  监狱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在某种意义上说,监狱文明程度恰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犯罪的总是极少数人,监狱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因而监狱往往成为一个社会遗忘的角落。由于深墙大院的隔离,社会对于监狱也总是存在一种心理上的隔膜。实际上,监狱和任何一个社会生活领域一样,都经历着人类文明的洗礼。中国当前正处在一个现代化的剧烈变动之中,监狱也同样感受到国家现代化浪潮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随着建设法治国家成为治国方略载入宪法,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如何因应法治建设的发展,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获得同步发展,这是我国监狱面临的重大使命和紧迫任务。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监狱的功能发生着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使监狱从一个罪犯关押场所转变成为罪犯的矫正场所,并且不断地提高矫正的水平和质量。  为完成监狱对罪犯的矫正使命,必须提高监狱管理水平。由于监狱的性质所决定,监狱管理具有不同于其他机构管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监狱文明程度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监狱的管理能力的加强。监狱的中心工作是对罪犯进行矫正,而矫正罪犯是一门复杂的人学,涉及各种专门的技术和艺术,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并针对特定的主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这就需要我们的监狱管理者掌握现代矫正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矫正效果。这里存在一个监狱管理科学化的问题,这也正是新时期监狱理论研究的重点之所在。

内容概要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监狱正面临着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全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丰土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不断实现;在政府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建立有限责任、高效和透明政府的要求,并且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法体制改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引领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正在得到贯彻落实。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的专门机关,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司法部提出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探索以:全额保障,规范运行,监企分开,收支分开”为基本目标的监狱体制改革,这毒味着监狱的职能和本质将实现根本性的回归。

作者简介

于爱荣博士,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监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被江苏省委组织部选派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从事监狱工作20余年,历任监狱副监狱长、政委,省监狱管理局副处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矫正质量评估概述 一、罪犯矫正质量与评估的内涵 二、矫正质量评估的演进与发展 三、矫正质量评估工作的基本构想第二章 矫正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适时性原则 四、标准化原则 五、可操作性原则第三章 罪犯矫正质量评估标准 一、构建罪犯矫正质量评估标准的总体要求 二、构建罪犯矫正质量评估标准的理论思路 三、构建罪犯矫正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四、罪犯矫正质量标准的构建第四章 罪犯矫正质量评估的工具 一、罪犯矫正质量评估中测量运用概述 二、罪犯特性测验和量表 三、XRX量表施测和计分 四、矫正目标的量化和解释 五、其他工具概述第五章 罪犯矫正质量评估管理 一、罪犯矫正质量评估管理概述 二、罪犯矫正质量评估的基础管理 三、罪犯矫正质量评估的过程管理 四、罪犯矫正质量评估绩效管理第六章 罪犯入监检测 一、罪犯人监检测概述 二、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价 三、入监罪犯的诊断性评价 四、罪犯阶段性矫正目标确立和矫正方案编制第七章 罪犯矫正过程中矫正质量评价 一、罪犯矫正过程质量评价概述 二、罪犯矫正过程质量评价过程 三、矫正目标的校正和矫正方案的改进第八章 出监罪犯改造质量评估 一、罪犯出监改造质量评估的意义 二、罪犯出监前检验性评估 三、罪犯出监前的重新犯罪预测评价 四、罪犯出监前的改造质量评估分析 五、罪犯出监前的改造质量评估结论的反馈与处置 六、罪犯出监检测个案分析第九章 特殊群体的罪犯个体的改造质量评估 一、未成年犯改造质量评估 二、女犯改造质量评估 三、二次以上犯罪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 四、文盲罪犯的改造质量评估第十章 罪犯个别化矫正方案 一、罪犯个别化矫正方案概述 二、罪犯个别化矫正方案的编制 三、罪犯个别化矫正方案的实施与跟踪 四、罪犯个别化矫正方案的调整与改进附:个别化矫正方案操作程序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矫正质量评估概述  矫正质量评估是监狱矫正罪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工作。正如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相关检验一样,监狱对罪犯矫正工作的成效如何,也要通过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改进和质量评估,来评价监狱的管理水平、工作水平、教育水平、矫正水平,并以此改进工作、完善管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对矫正质量评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少相关的工作要求、制度和机制建设,因而对罪犯矫正质量的认识一直处于较模糊、不确定的状态。矫正质量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估罪犯矫正质量?监狱如何根据罪犯矫正的要求和需要改进工作?罪犯在矫正中的责任与地位等事关监狱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不甚明了。因此,必须明晰罪犯矫正、罪犯矫正质量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为矫正质量评估构建一个简明的理性框架。  一、罪犯矫正质量与评估的内涵  罪犯矫正质量是监狱矫正罪犯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涉及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和术语。根据研究的需要,择其要者,做简要的论述。  (一)罪犯矫正  罪犯矫正是指服刑人员接受监狱、矫正工作者的管理教育以及自觉、主动参与其中,使心理、认知和行为趋于改善的活动和过程。  本概念与传统概念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了罪犯对其自身矫正的参与和责任:在监狱矫正罪犯的全部活动和过程中,罪犯亦是矫正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罪犯在矫正中始终处于本体的地位。监狱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调动罪犯矫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知道和明了自己为什么犯罪?在监狱如何度过?矫正的问题点、关键点是什么?自己在矫正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如何在矫正工作者的指导下实施矫正?如何设计矫正方案?如何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过去,监狱在工作中,并没有形成和设置罪犯参与自己矫正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的责任体系。就罪犯本身而言,更缺乏自己参与矫正、自己矫正自己的意识和责任。因而,一旦监狱实行严格的管理、严明的教育,罪犯就会本能地产生反对、抵触、对抗的情绪,不理解这些管理教育的要求恰恰是对他们矫正和矫正他们的必要手段和过程。他们比较难于参与对自己的矫正,亦缺少相应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中,是“要我矫正”,不是“我要矫正”。在实际工作中,监狱日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常常表现为难以协调,绝大多数是由于监狱与罪犯的认识角度,对问题的判断、看法、态度以及相应的利益不同而引起的:其实,在理性的层面来审视,监狱矫正工作者与罪犯,虽然法律地位不同,但二者的目标高度一致,即让罪犯成为守法公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矫正质量评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