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论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祝列克,王爱民 著  页数:279  

内容概要

较之第1版,《林业经济论(第2版)》(作者祝列克、王爱民)增加了以下内容:一是回答了林业基本问题演进与林权政策演进的相互关系;二是证明了政府在林业生态环境产品供给和需求上的双重垄断特征;三是对林业碳汇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经济学解释。

作者简介

祝列克,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博士,高级工程师。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林业部工作,1990年和1992年先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进修,199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到中央党校学习。主编了《西藏的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动态研究》等著作。
王爱民,男,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吉林省德惠市人。1989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代表作有:《环境产品的政府双重垄断分析》、《从两权分离到两权结合》、《激励相容、区域发展与政府规制》等。

书籍目录

绪论(中文)
一、林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问题
二、林业经济研究的基本命题
绪论(英文)
第一章 林业发展中的土地问题理论
第一节 粮食问题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一、农业发展中的两种粮食问题
二、两种粮食问题与林业的土地问题
三、林业土地问题的理论模型
四、林业的土地问题与农业积累
第二节 农村相对贫困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一、经济发展中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
二、相对贫困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三、林业的土地问题与双重原始积累
第三节 农业调整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一、农业发展中的农业调整问题
二、农业调整与林业土地问题的反向变化
三、需求论对农业调整阶段林业问题解释的局限
第二章 林业发展中的资源问题理论
第一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本积累与政策取向
一、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二、技术进步及其对森林资源的双向影响
三、资本形成方式的演变及林业资源问题的转化
第二节 林业的主要贡献——资本形成对林业影响的实证
一、林业的原料贡献
二、林业的资本贡献
三、林业的外汇贡献
第三节 工业化过程中林业资源问题的演变
一、关于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反思
二、工业化过程中森林资源利用政策的演变
第三章 林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理论
第一节 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一、生态的公共物品特征
二、生态需求的经济学特征
三、生态由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
一、生态问题的萌芽
二、生态问题的凸显
三、林业发展与生态状况的改善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冲突与协调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相互关系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
三、生态建设与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
第四节 发达国家林业典型经营模式
一、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
三、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四、林业经营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 林权政策演进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林权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林业土地问题阶段的林权政策
一、森林资源的无产权状态
二、林权的初始界定
三、林权政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林业资源问题阶段的林权政策
一、林权政策演进的动因
二、林权政策的类型
三、林权政策的特征
第四节 林业生态问题阶段的林权政策
一、林权政策演进的动因
二、林权政策的类型
三、林权政策的特征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与林权政策演进的关系
第五章 中国林权政策演进
第一节 中国林业土地问题阶段的林权政策
一、林权界定模糊时期
二、未成功的林权明晰过程
三、以土地改革推进林权变迁
第二节 中国林业资源问题阶段的林权政策
一、界定公有林权以保障木材供给
二、林地公有基础上的林权私有化
三、多种林权实现模式共存
第三节 中国进人林业生态问题阶段的林权政策
一、影响林权政策的因素分析
二、以分类经营为特征的林权政策
三、分类经营的林权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中国林权政策演进的路径依赖
第六章 林业环境产品的供给
第一节 林业环境产品需求
一、概念的界定
二、林业环境产品需求愿望的确定
三、政府需求垄断的形成
第二节 从需求垄断到林业环境产品的政府供给垄断
一、私人部门的供给障碍
二、政府供给垄断的形成
三、林业环境产品政府双重垄断的后果分析
第七章 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
第一节 森林碳汇功能的认识
一、森林的碳汇功能
二、低碳经济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
三、森林碳汇功能的特点
第二节 林业碳汇的经济屙l生与碳交易的实质
一、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的区别
二、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的经济屙I生
三、林业碳汇交易的经济实质
第三节 林业碳汇市场化的内在机理与市场化障碍
一、碳汇交易的基本原理
二、碳汇交易的市场构成
三、林业碳汇的市场化保障
第四节 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政策取向
一、实现“两个增加”目标的艰巨性
二、对现有生态林业经营模式的反思
三、实现低碳经济的林业政策取向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因此,依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农产品来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方法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可行。另外一种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方法是强化农业技术开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使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曲线的移动。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并不重视这样的农业技术开发,在优先保证工业的政策框架下,政府预算的分配往往忽视农业,对农业技术的适应性研究以及水利灌溉等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并且,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政策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同时抬高了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价格。后者又阻碍、挫伤了农民采用新技术、投入现代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农业技术很难在国际间转移。  由于进口农产品和技术开发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径受到限制,而粮食的供需矛盾又必须予以解决,采用扩张农作物耕作面积就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做法。扩张农作物耕作面积有两种途径:一是将林业用地转化为农业用地,即通过大面积的林木采伐来增加农作物的耕作面积;二是将林业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开垦为农业用地。从现有的资料和现实情况来看,第一种途径似乎是主要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森林为伴,其最早的农耕活动就开始于原始森林,农业活动自其开始就和砍伐林木结合在了一起。当人类发展到今天,由于森林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农业活动和林业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林地和农用耕地接壤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通过大面积的林木采伐来增加农作物耕作面积的做法就成了因惯性和自然环境而导致的顺理成章的事情。二是通过大面积的林木采伐来增加农作物耕作面积的做法还可以带来附加的好处,即通过采伐林木,可以解决农户薪材和房屋建材等问题。三是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角度来看,通过林木的采伐来增加耕地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这种做法既可以扩张耕地面积进而缓解粮食的供需紧张,又可以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木材原料问题。  压低农产品价格弱化了粮食供给的动机,从而使原本由农业生产赶不上随人口和收入增长而增加的粮食需求而造成的供需矛盾进二步增大,又由于进口农产品和技术开发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径受到限制,这样,开垦林地来扩张农业用地就成了这一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林业经济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帮别人买的,上午下单,下午就送到了,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