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张馨之  页数:261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识馨之,在2004年秋天。准确说,作为我“山水画实践与理论”方向的女弟子,馨之是第一人。那年,我招收了第一批山水画博士生,两男一女,女生便是馨之,她的本名叫张冬卉。取名“馨之”,据她说颇有讲究:一则为专事绘画特意谋之,旨在取原名——“冬天的花卉”——之本意,祈愿艺术品格芳香远播;二则取谐音之美韵,企望欣欣旺盛,再造美妙前景。故,此“馨之”实乃“新之”、“欣之”矣。此一修正,独具匠心,我甚欣喜!  作为中国“抽象山水”的宗师和鼻祖,“八大山人”无疑占据了中国画史的巅峰地位,他创立的山水画法历古掠今,后世皆宗其神旨、承其文脉,无人可望其项背。缘由在于,无人能有其“移民情怀”,无人能敌其传奇人生,无人能历其家国恩怨,无人能越其艺术品质,更无人能逾其傲然风骨。馨之因学山水而与八大亲近,并由此悟得亘古难移的山水画真谛;但馨之读八大,确有心得,因为透过画面与阅读心境,她分明感受到了八大那个孤傲无助而炽烈单纯的灵魂。于是,在临摹八大的同时,她开始写他……  对于当代中国的山水画风,我一向主张“正本清源”,“复兴中国画”,并始终强调“民族复兴和先进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脉的梳理和继承”的理念。当然,身体力行并且耳提面命于贤契后学,同样是我的功课。  当蓉之拿了厚厚的~叠博士论文初稿堆在我办公桌上时,我心释然了!因为,第一,她学进去了,这篇论文是她学习“八大山人”的真实心得,具有学术的“原创”力量;第二,学理畅达,写出了“八大”山水的精、气、神,学养的质感愈发滋润,很好地把握了“画”与“论”的尺寸。  长久以来,人们多从社会学视角品论八大山人,尤注目其花鸟画成就,鲜有人从艺术学角度探究八大山水画及其笔墨、风格的成因,更乏融史学、文化学、图像学与人类学于一炉去解读时代风云、生命情调之于八大艺术心象及山水画至境的必然影响,这个视角的研究成果基本空缺。馨之的论文选择了“笔墨”、“语汇”等思维支点,独辟蹊径地勾勒八大山水之特异性,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八大山水“承前启后”、“超以象外”的价值,尤其对其生命状态与山水画起源的关系,对其“心象”、信仰及人生况味的揭示,具备了从微观到宏观、从个案到普适地“发生学”意义上的阐发,并对其“遗民心态”、“家国情怨”、“笔墨高峰”、“符号意味”做了新解,颇具学理发现和创新意义。  我很满意这篇论文。不仅如此,许多美术界同仁亦交口称赞之。  2007年,同样的秋天,馨之毕业了,跨进了中国国家画院的门槛。从此,她的画与文更加用功了……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八大山人山水画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源起及历程、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风格及其成因、八大山人山水画笔墨形式与造境、八大山人山水画和花鸟画及书法的关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张馨之,原名张冬卉。现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博士,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2008年度国家艺科课题“1978~2008中国画之当代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个人课题)。代表性文章有《八大山人山水

书籍目录

序导言  一  选题意义及价值  二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难点与重点第一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源起及历程  一  源起:境由愤者生  二  取法宋元  三  渐入化境的四步第二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风格及其成因  一  孤傲焦虑:遗民心态与风格  二  以旧翻新:传统与风格  三  虚实相生:慧觉与风格第三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笔墨形式与造境  一  笔墨与造型:笔简而形具  二  章法:知雄守雌  三  心象:因心造境第四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和花鸟画及书法的关系  一  山水画与花鸟画的渗透  二  书法兼之画法第五章  余论  附录1——八大山人山水画年表  附录2——八大山人山水画图录  附录3——八大山人山水画图版后记

章节摘录

  被故君所抛弃,让历史上每一代遗民都会在呼天抢地中痛不欲生;而明遗民则在痛定思痛后,透过更为深邃的目光和广阔的视角,思考起国家、天下与民族文化。明遗民们在激烈的兵燹中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在流离失所中的所有惨痛记忆,谁也无法体会当他们人生处境中走投无路时所感受的孤独和凄凉。这种刻骨铭心的深亥0,使遗民们反思的达到令人无法想象的深度。“他们普遍地带有一种危机感,不仅是对个人的为世所遗而伤感,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他们中的优秀者思考的是华夏文明的沦落所带来的内心的焦虑”。明亡不等于天下亡,这是明遗民首先确认的事实。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论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氏以理性的思考将易代的悲剧淡化:一姓之更迭巳成其“小”,而“大”的则是“天下”之兴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满夷之族入主中原的历史背景下,明遗民心中的‘天下’已或多或少地与千百年来引以为荣的华夏民族联系在一起,天下的沦亡,即是汉文化的衰落。号召‘匹夫’起来拯救天下,驱除满夷,也就拯救了华夏文明这个‘落难天使’,明王朝的再兴也就在意料之中了,遗民对挽救故国的苦心至此”。就在这种文化自救的遗民意识的大环境下,在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酸后,八大山人逐渐超越了“小我”的遗民意识,晚年的他既不受佛门之约束,又看破了红尘,唯有纵情山水,才是表情达意的最好方式。从八大山人成熟后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出,晚年的他心态日趋平和,作品内涵再不仅仅是他苦难经历留下的痕迹,更多的是他“潜意识”中天性的流露,还有深厚的人文修养的显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文字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