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滔进行时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徐滔  页数:255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荐序Ⅰ爱在进行时  白岩松  徐滔是我的师妹,在校园不多的相逢中,我们并没有太多沟通,然而,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们却注定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第一次因工作或缘分的初次相遇,她可能都已从记忆中淡去。那是1994年春节刚过,在北京与天津之间的某地,一个因为表现良好获得短暂假释的服刑人员,正和母亲在阳光下遛弯,没想到,一个在河边玩耍的警察的孩子掉进水中,挣扎在生死的边缘。服刑人员跳入水中,救出了警察的孩子,可惜他自己却从此告别人世。当时我在现场采访之后,又去服刑人员母亲家里采访。刚入家门,便见到徐滔泪光盈盈地走出来,彼此打过招呼,便因处于特殊的工作状态中就此别过。只是后来总是想起那一次相逢,原因是,在那个时代,这份相遇是一种难得的认可——在或对或错的简单黑白里,在利益或情感的判决中,总有一种人性的牵挂让我们彼此认可并付出,所以,我们才会在那个家庭里相遇。  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相遇、一次又一次分开的节奏里,在朋友与同事尊敬的讲述中,我感受着徐滔由故事到传奇的成长。《法治进行时》用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收视率来证明自身,而徐滔用一次又一次获得的全国性奖项来让你无法回避。成长,不仅有白发的增多,还有所有付出的收获和坚持的价值。十年不变,让《法治进行时》与徐滔一起,成为中国电视历史中的一部分,更成为北京这座城市历史中的一部分。  于是,人们开始探寻,徐滔与《法治进行时》为什么成功?  答案太多,作为一个师哥,回答起这个问题更难,但变成黑白文字,简化下来,只有两个关键词:人与热情。  法制二字,让你冰冷并理性,但是徐滔的成功,恰恰在于让法制温暖并感性。《法治进行时》在十年的时间里,被徐滔“人性进行时”,每一个故事,每一次铁血追捕,在背后都是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破碎或泪水与笑容的交替,让你解恨的同时又百感交集。这是生活,这是现实,而这,又是法律的无情与有情。在一个又一个吸引人的讲述中,徐滔用刚性的讲述泄露出自己内心的柔情,而这份柔情,却最好地在收视率与普法的角度上,让太多的人跟进并悄悄改变。法律意识的精进,有时并不是知识的增长,而是那感同身受的一声叹息或看后的长夜难眠。这是徐滔与《法治进行时》的本事,也是十年来未变的追求!  最后要说的是徐滔的热情。  没有过去时,也没有未来时,每一次与徐滔的相遇,都是在无法回避的现在时。在彼此人过四十的岁月里,似乎从没有什么不快,也没有什么不能释然,在与徐滔的握手中,一切都会过去。她的快人快语,她的笑容,用快乐遮盖了过去,也感染了现实,更让你相信未来。她,就是用这种方式激励着你,激励着这座城市,或许,也激励着她自己。  但是,当这激情与传奇被更多人讲述的时候,作为她的老哥,我只悄悄地希望她能快乐并幸福着。  因为她和她的栏目的存在,让我们面对这个城市的时候,感觉到平安。  ?推荐序Ⅱ十几年的朋友  于丹  在我看来,好女人分为两种类型:珍珠和钻石。珍珠的美好在于她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世界温柔或者残酷,她含蓄晶莹的光泽穿越沧桑、永不改变,直至研磨成了珍珠粉依然如故。而钻石的美好恰恰在于以万变的光彩守着不变的自我,世界有多少种可能,她就有多少个棱面对应,璀璨熠耀,每一面都光芒四射,美丽坚强,谁也不要试图把钻石磨碎。  珍珠很传统,钻石很现代。我一直觉得,徐滔就是这么一颗钻石。  我和徐滔认识十几年了,她叫我姐姐。很多人都说我跟徐滔像,其实正是因为特别像,我们才成为特别好的朋友。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跟徐滔有一种骨子里的默契,就是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上都非常相像。在《法治进行时》最初策划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讨论,应该做一档什么样的栏目,给北京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当时就确定了“进行时”这三个字,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完成时态的报道,而是永远的现场、永远的过程、永远开放的视角、永远的前沿。  一、记者徐滔  现在,我们都把徐滔看作一个知名主持人,但是在我的心里,徐滔永远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记者。我多次参与评选优秀主持人的节目,总有人问我:“徐滔到底有什么优势?她在女主持人里不算是最温柔的,不算是最漂亮的,也不是那种主持文艺、时尚类节目的主持人,生命力为什么那么长?”我会告诉他们,答案在于她在做主持人之前就是个优秀的记者。当下,主持人这个职业通常有一种危机,很多主持人一旦不再主持节目了,想做一个好编辑都很难。但徐滔不同,她是摸爬滚打过来的,身上有一种狂热的职业热情,对各种角色都能胜任。我曾开玩笑说徐滔是天生的新闻动物,只要有了新闻,她哪怕冒着种种危险、受处分或者挨批评,都一定要去做。  她的天职让她觉得:我是记者,我必须在现场。所以,我所认识的徐滔首先不是主持人徐滔,而是记者徐滔。不管从前还是现在,哪怕现在她身上带着知名主持人的光环,我仍然认为她是记者徐滔。  十多年以来,从西站绑架案,到吴若甫被绑架案,有危险的地方就有徐滔。每次评奖的时候,总有人会说:“徐滔得奖太多了,怎么总是她得奖呢?”别人不清楚,但我清楚,徐滔得的奖其实都是她出生入死堆积起来的。大家都羡慕徐滔频频拿奖,可是有几个女记者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深更半夜冲在案件第一线,在警察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就冲进去,甚至直接跟绑匪说“我跟他交换吧”?  徐滔得的奖是很多,但是她在做事的时候并没有得奖的想法,其实这就像是球员临门一脚的时候,他不可能会想踢进去以后我就是冠军,我身后可以有多少荣誉和奖杯。在那一刻,球员脑子里很单纯,只有比赛,对徐滔来说,就只有前沿,只有现场。  其实,我一直挺心疼徐滔。因为我看得见在那个风光屏幕的背后,她所付出的那些辛苦。她一天到晚都待在电视台,废寝忘食,随时待命。我经常看见她外边穿着大衣,底下穿着睡裤,就从楼上跑下来接我们。她经常跟我说,她三天没回家了,一个星期没回家了,一直在这儿。徐滔能有今天的成绩,她背后的付出是不为人知的。她不仅是一个主持人,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而这个背后的灵魂就是她一直在尽着一个记者的责任。我觉得,这是在职业状态下我能看得到的徐滔。  二、朋友徐滔  作为一个朋友,我非常喜欢徐滔。徐滔这个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她要对谁好就掏心掏肺地好。我跟徐滔之间从来没有那些很虚的礼节,逢年过节别人发祝福短信的时候,她不给我发,我也不给她发,我只要发短信找她,就是有扶危济困的事儿。在朋友圈里,谁有了特别急的事儿都会找徐滔。徐滔虽然很忙,但她从来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回信息。她总是跟我说,姐你别着急,你现在等着我,我去帮你。永远都是这样。我周围很多朋友说,徐滔的侠肝义胆就在这里。她待人没有任何虚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尽心尽力。  别人说我和徐滔很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都是特别多面的人,有公众看到的非常硬朗、理性的一面,但内心里都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她是一个特别立体的女人,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敢,捍卫良知,尊重弱势群体。她的道义感是让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钦佩的,但是徐滔也会有她另外的一面。  徐滔一直叫我姐姐,我能够看见徐滔身上柔情似水的另一面。我怀孕的那段时间,徐滔絮絮叨叨近乎婆婆妈妈,一天到晚关注保健、育儿之类的东西,比我还上心,天天发短信嘱咐我。我刚生完孩子,徐滔就跑去看我,那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下班特别晚。医院的人不让进,徐滔就跟人家说“她是我姐”,然后医院的人一看,就说:“哟,你们俩长得真挺像。”就居然认为她是我亲妹妹,把她放进去了。  在病房里,徐滔跟孩子说话将近两小时。徐滔的这一面很少有人能看得见,都以为她就是风风火火、铁肩担道义的徐滔。其实,她一温柔起来,是一个特别絮絮叨叨的人。我没带过孩子,徐滔也没带过,但她总会提醒我很多注意事项。  我和徐滔都特别心疼对方,但很少互相劝说——你别这么累了,因为我们俩都知道这种关心虽然很好,但基本属于废话,说了没用——我们俩谁都不可能不累。她不会跟我说“你别太累了,悠着点儿”,而是会用更直接的方式,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什么能补的、能吃的就给你带着,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你。  我经常想,人这一辈子应该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他永远都是默默地站在你背后,永远也不来为你锦上添花,但是你要愿意的话,他会为你雪中送炭,温暖、恒久,终其一生就这么走下来。徐滔就是这样的人。  三、徐滔和《法治进行时》  我现在还记得在北京电视台办公室里,大家一起探讨《法治进行时》的工作场景,回想起来觉得很温暖,因为可以那么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儿,而且是做一个起点就是日播的栏目。  在定位《法治进行时》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出一个设想:设置每天的主题,有报道事实的新闻,有深度报道,有法律援助,有律师访谈,还有像法治天气预报之类的东西。其实,这就意味着一个栏目组下面要分出很多板块来,每一个板块都有它固定的职能和固定的形态。我所说的“品牌制度”,就是从一开始就做这种有烙印的栏目,因为品牌(Brand)这个词在英文里的原意就是烙印。《法治进行时》在今天已经成为老百姓认知程度特别高的大品牌,这跟栏目组的规范、管理、策划都有关系,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徐滔的形象一直都在。她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良性、健康、正义的态度,她会站在司法的立场上仗义执言。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法治进行时》报道一些大众感兴趣的案件时,徐滔总能保持一种非常职业化的冷静,她不去扩大,也不去渲染低级趣味,她能给你一种特别健康、磊落的态度,告诉你这些事件的原本状况,以一种职业、冷静的态度去面对它。所以,我觉得徐滔站在屏幕前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她的职业素质完全出于自觉,这是《法治进行时》能成为一个大品牌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栏目,它应该有屏幕外行为的延伸,比如说援助、咨询等等。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媒体不应该仅仅是社会文明的记录者,更应该是文明的催化剂。首都也就是首善之都,是一个最前沿的、各种元素杂糅的、有着最丰富的机遇、但是也会有众多潜在危险的地方,那么,谁来做社会安全的守望者?《法治进行时》做到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媒体,还是一个能提供帮助和咨询的实体。  徐滔在民警中威望很高,警察们都把徐滔当作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徐滔的身份很有意思,她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是一个知名主持人,更是一个优秀记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徐滔是民警队伍里的一员,她是民警队伍里面的一个媒介工作者,她理解这个队伍的使命、艰辛,了解他们的默契、行动规则。正是因为有这些“身份”在,所以她才能做好一个主持人。如果仅仅是一个主持人,徐滔就没有这么大的后劲。  一颗钻石,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有多少个棱面,除非你给她更丰富的生活,用更多角度的悲喜去检验她。  好在徐滔正在进行时中。

内容概要

《法治进行时》从1999年12月27日呱呱坠地,至今已成长为与《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节目收视不相上下的新闻专题栏目。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法制栏目,十年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记录。《徐滔进行时》汇集《法治进行时》10年案例精华,从多个层面选取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发人深省的案例,重新采访,深度挖掘,揭开案件谜团,透视人生悲喜。  本书可读性强,内容扣人心弦,有最鲜活的现场报道、最精彩的案例分析、最透彻的人生哲理,带给你一段惊心动魄的侦探之旅。

作者简介

徐滔,全国著名主持人、电视策划人,现任《法治进行时》栏目监制、主持人,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高级职称。
  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在18年的记者生涯中,她曾经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四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享受国务

书籍目录

推荐序Ⅰ·爱在进行时/白岩松推荐序Ⅱ·十几年的朋友/于丹自序·法治进行时潜伏——公司“无间道”水之殇一个被宣告死亡的“活死人”“冰妹”报告——冰毒带给人类的原罪沉睡野鸭湖的女人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兄弟疑案——一个被永远带走的秘密猎狐——超级巨骗落网记寻子疑云——70小时破获特大绑架案北漂艺人,命归何方?医院婴儿谋杀案花园别墅地下的秘密代后记·法治人生进行时

章节摘录

  节选1  我是1991年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同年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工作,进入《北京您早》栏目组,这是全国第一个早间节目。白天外出采访,凌晨起来剪辑。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几天没洗的袜子已经能在桌子上站着了,于是赶紧洗了晾在宿舍里。可第二天凌晨三点起床时,袜子没干,又没带换洗的,怎么办?我灵机一动,用卫生纸包着胖脚丫穿着鞋去上夜班。这“袜子”虽然原创,质地却未免轻薄,经不起冬天寒风的问候。但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执著一念时,可以完全摆脱生理感受的困扰,我那时也许正处在这种状态之中。我一直感觉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见证和记录历史的行进,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正是渴望创作的火焰、渴望荣誉的火焰和渴望成就的火焰,驱散了周身的寒意。这一束火焰一直在我内心燃烧,让我面对自己终生热爱的职业,始终充满激情、充满愉悦、充满活力。  18年前,专门跑政法的女记者凤毛麟角,经常能得到一些格外的关照。我牙疼的时候,市公安局小食堂的大师傅给我单做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龙须面;我在市局请民警朋友吃饭,可以签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张良基的单。当时油焖大虾是一道很贵的菜,有一次我连续三天点了这个菜后,局长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徐啊,清炒虾仁也很有营养啊!”人们固然因为我是女孩子而照顾我,更因为我能够把政法战线的故事讲给老百姓听,而在意我。  但是融入这个群体非常不容易。  有一次查抄一个贩卖淫秽光盘的窝点,民警们从一米多高的墙上鱼贯而过,开始了激烈的抓捕,等行动快结束的时候,民警们突然发现我不见了,四处寻找才发现我还骑在墙头上,下面是几条汪汪叫的狗。  这种喜剧情节的后果就是民警更不愿意带着我这个包袱。他们推脱的办法是很有原创性的。比如他们马上要出发抓捕嫌疑人,却对我说:“徐滔,天色不早,队里又没女宿舍,你先请回吧。”而等我回到家后,BP机就响了:“徐大记者,你刚走,那个人就在我们的帮助下‘自首’了,他正在队里等你采访呢!”我明白这是民警们的好意,但新闻记者必须在现场采访,感动不了自己的报道就感动不了别人。我决心让民警们了解我、接受我,哪怕为此需要直面危险。  ? 节选2  在我的法制记者生涯里,曾经采访过不少离奇的案件,也由于工作培养起的对案件的兴趣,又回过头去读了不少破案的故事。我国古代有不少充满传奇色彩的断案故事,但是其中有很多情节充斥着因果报应、鬼神相通的迷信色彩,让人明知不可信,却又大快人心。也许,因果报应只是人们对于善恶、是非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期盼,但谁又能说它完全是迷信呢?  《包公案》里有个故事叫《乌盆记》:刘世昌做丝绸生意,来往于各城镇之间。一日,他到以烧窑为生的赵大家避雨。刘世昌见赵大生活贫困,赠给他一些银两。赵大却恩将仇报,竟起歹意将刘世昌毒死。  曾借钱给赵大的老人张别古来赵家讨债,突然有一只乌盆惊叫哭泣。张别古惊奇不已,乌盆竟然说话,告发了赵大的恶行。原来赵大杀了刘世昌以后,将刘世昌的血肉掺和在泥里,做成乌盆,刘世昌的鬼魂便附在了乌盆上面。张别古将乌盆带到了包公的公堂之上,乌盆作证,包公杖毙赵大。  其实,古人也不是不能够把破案故事写得真实可信,但如果把功劳都归功于破案的“人”的话,故事就失去了震慑犯罪的教化意义。因为当人面对人的时候,总是心存侥幸,可是当人面对鬼神的时候,是没有侥幸的可能的。“离地三尺有神明”、“暗室欺心,神目如电”,正因为传说中的鬼神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没有人敢心存侥幸。  如今,每当人们形容那些特别会破案的警察的时候,总会加上个“神”字——神探、神捕,似乎把执法者神化,对犯罪分子更有震慑力。  作为一个法制记者,我还没有看到鬼神帮哪个警察破案追凶,倒是越来越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作用。比方说,乌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法医会从乌盆里提取血液、毛发,从而发现刘世昌,揪出赵大。  ? 节选3  审讯室里,王东队长目光如剑,直视着墙角蜷缩成一团的孙勇。  没必要兜圈子了。“孩子在哪儿呢?”王东单刀直入地问。  “什么孩子?”孙勇还想装傻。  “被你们绑走的孩子。”  “我没绑孩子……?”  王东把起获的两个塑料袋扔到孙勇眼前。  “这些东西不是我的。”孙勇试图继续抵赖。  “是谁?的?”  “是我朋友的。他借我的车,车还回来后,我发现了这两个口袋,就拿回家了。”  “你朋友是警察吗?”  “不是。”  “不是?不是警察哪来的这些警服和警用品?”  孙勇不说话了。  侦查员换一个问题再问:“你朋友叫什么?”  “就知道他外号,叫耗子。”  “住哪儿?”  “不知道。”  “怎么跟他联系?”  “他跟我联系。”  王东队长冷笑了几声,那张黑脸更凝重了,凝重得让人害怕:“你连你朋友叫什么、住哪、电话是多少都不知道,你怎么放心把车借给他?我给你说明白了吧,抓你就是为孩子被绑的事儿。绑人的车、衣服,都在你这儿,你怎么解释?”  孙勇闭上眼睛,身子也瘫倒在了地上。  民警把他提起来。  王东加快了审讯的节奏:“在这儿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尽快说实话。你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赶紧把孩子在哪儿说出来。孩子安全了,你才可能有立功表现。知道吗?”  孙勇开始一点点交代了。他承认这起绑架案是他一手策划的。同案人里,一个是他外甥,叫宋卫星,一个叫王希军,还有一个叫王尾巴,是王希军找来的。他们都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  他交代了他们是把宋玲绑在石景山的小树林里以后分的手。另外3个人带孩子开着宋玲的皇冠走了,他开自己的捷达回家。他的分工是向孩子的家属要赎金。  但孙勇确实不知道孩子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他说可能孩子被3个同伙带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因为之前他和他们约好,如果赎金到手,他们就在10日下午4点,在石家庄中心医院停车场会面。如果到时间孙勇没来,3个同伙就带孩子回河南老家。  这时已经是10日下午近两点。时间万分紧张,情况万分急迫。专案组指挥部马上派出另一组侦查员赶往石家庄,同时命令在保定的侦查员也去石家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世事滔滔,徐徐道来,  为求太平,坚守十载,  文明和谐,法治进行,  无怨无悔,竭力倾情,  徐滔小妹,有你辛劳,  法治栏目,收视很高,  你的成绩,使我自豪。  ——赵忠祥我最大的愿望是永远有事干。徐滔也是这样一个人。她好像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很享受工作过程中的快乐。  ——张国立我想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这正是徐滔和《法治进行时》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大家喜欢徐滔的原因。  ——赵本山《法治进行时》里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扑朔迷离的案情,有精彩纷呈的推理,但更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对亲情、对爱情、对社会的反省和思索。  ——郎昆  节目不大,影响不小。  守法宣传,手法独到。  京城观众,盛赞徐滔。  学生优秀,老师骄傲。  ——崔永元徐滔是知名的主持人,她主持的《法治进行时》有着很高的收视率,但她为人低调,同时非常靠谱、非常仗义。还有,朋友们都知道徐滔是个很浪漫、很唯美的人。  ——毛阿敏选择了主持人,其实是选择了一条异常艰难的事业之路。一个真正的主持人一生都在跑新闻的路上。徐滔就是一个永远处于进行时的主持人。  ——水均益每个主持人都渴望找到一个值得用生命热爱的舞台。而对于徐滔来说,《法治进行时》就是她的舞台。  ——朱军十年,对法治而言不长。十年,对《法治进行时》而言不短。作为同行,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用观众无法了解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制长远的未来。  ——王志徐滔“姐姐”最希望帮助的就是青少年。我看过一个报道,通过《法治进行时》向警方自首的青少年有6人之多,可见它的影响。祝贺十年!还有更长的时间,徐滔“姐姐”和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孩子。  ——鞠萍《法治进行时》栏目一直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栏目!从主持人、编导到各位工作人员、采编人员,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是在用生命来抒写电视事业的真实与辉煌!《法治进行时》是普通百姓维权的一个途径,是普通百姓对法律认知的一个态度,是对法制社会拥护的一个表现……更是老百姓一生中不能够离开的一个陪伴!  ——韩红古罗马人说: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中国古人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法治进行时》用了十年的时间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将公平和正义给予大家,不仅成为一个品牌栏目,也成为了人们平安生活的守护者。  ——董卿《法治进行时》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速度、动态和自始至终的亲和力,这样的元素组合让《法治进行时》在法治的概念和媒体的传播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令人满意的和谐关系!徐滔是一个让法治媒体从业人员羡慕的名字,有时候,我真希望在那些现场出现的人是我自己……她能以从容而不经意的举动化解千钧一发的紧急瞬间!  ——撒贝宁十年,《法治进行时》超越电视节目本身而成为媒体与社会互动的现象与范本。节目的灵魂——徐滔,不仅是难以超越的主持艺术高度,更是超凡的个人魅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三位一体幻化而成的中国偶像。这种无可替代的偶像力量在我们的注视下,一次又一次地挽救生命、净化灵魂,代言着正义与美好。  ——芮成钢我觉得吧,能给大家带去快乐和思考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快乐文化,《法治进行时》是法制文化。今年是《法治进行时》十周年,老霸道了。在这里呢,衷心祝愿《法治进行时》继续“霸道”。必须的!  ——小沈阳

编辑推荐

  著名主持人联合知名栏目《法治进行时》共同打造首本法制类畅销书,《法治进行时》十周年献礼作品。白岩松、于丹倾情作序,赵忠祥、张国立、赵本山、郎昆、崔永元、毛阿敏、水均益、朱军、王志、鞠萍、韩红、董卿、撒贝宁、芮成钢、小沈阳15位名人联袂推荐。  一个案例比一万句大道理有用。本书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扑朔迷离的案情,有精彩纷呈的推理,但更能引发你对人生、对亲情、对爱情、对社会的反省和思索。它不但是一本可读性强的读物,更是警醒世人的谆谆忠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徐滔进行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书已经收到了,个人觉得还不错,本来是冲着推荐去的,毕竟咱学的和法学一点儿关系都没得,但还是好好阅读了下,觉得徐滔是个比较强势的女人,文章写得很平实,真实的案例却反映了很多,很现实,也很无奈,也许中国的法制还有太长了路要走。
  •   每一个案件,都是人生的思考与警示!
  •   有央视风采~
  •   很喜欢法制进行时每天必看很多经典案例没有记录描述过于冗长不怎么扣人心弦
  •   此书很好,而且当当的送货上门服务及时
  •   我是法制进行时的忠实观众,所以第一时间就买了这本书,可是有些小小的失望,文中的案例并没有那么的精彩,也并不是很典型的事件,节目中播出了很多让印象深刻的案件,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这几个?
  •   配送书的速度十分的快,只是我收到的书的皮面真是已经有严重的折痕,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希望以后再发书时,请务必检查一下书的质量,否则真是这点小的瑕疵让人心里十分的不舒服。
  •   一些案子介绍,很一般的书,读完就不可能再翻的书,算那种应景的书吧
  •   没有想象当中的好,看不看无所谓
  •     这本书是在地坛淘宝时偶然遇见徐滔女士进行签售会~就买下啦~~有签名哦哈哈~~读了读内容~觉得此书是徐滔老师对自己做《法治进行时》节目十年的一个纪念性的总结~~写得好~有很多实用的东西~教育意义比较强~
  •     书中选择了诈骗、谋杀、纠纷等几个典型案例,作者同时加以评论,说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见解。既讲解了案例,又包含人生的感悟。
      
      通过本书,能够体会作者作为新闻人,对理念执著的追求,为法制、为节目所作出的巨大的艰苦的努力,并最终得到大众的肯定和认可。
      
      以前我不知道徐滔是谁,现在很是佩服她。她作为一名文弱的女子,跟着警方追缉嫌疑人,缉毒,跟绑匪谈判……真的非常不简单。
  •     用于丹的话说,徐滔是一颗钻石。
      
      钻石的美好恰恰在于以万变的光彩守着不变的自我,世界有多少种可能,她就有多少个棱面对应,璀璨熠耀,每一面都光芒四射,美丽坚强,谁也不要试图把钻石磨碎。
      
      偶尔我会去看法制进行时,不过,我不喜欢她,不愿意看徐滔,我更愿意出耳去听。
      不习惯她的频繁点头,也许这个动作正是说明她的言语发之于情,不过,我把她归属为矫揉造作,能不能减少点头频率?
  •   我也是,我觉得徐滔说话太郑重其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