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戏曲史年谱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陈洁 编  页数:51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民国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阶段正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近代”与“当代”衔接,是与当代艺术家最为“亲近”的历史时期,而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结束,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方面,经历了由“旧戏”向“新戏”、“封建戏”向“文明戏”的转折;在表演主体戏曲艺入方面,经历了由“戏子”向“艺员”、“民间艺人”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具有承前启后和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演进期,它为新中国初期传统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和更彻底地摆脱封建主义文化羁绊和消极影响,奠定了继续建构的基石,拓展了更大范围再现、演绎社会生活的艺术空间。虽然我们可以说恢弘的历史面貌,是值得回味捉摸的,但缜密的细节观察,则是历史面貌回味捉摸的基础,它使这种回味捉摸(也可以引申为“历时性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所涉时事,更为生动、具体和真实,其判断也更接近实际。因此,也可以说,对待历史是不可“浮光掠影”的。正是这种基于科学研究工作实践对细节材料关注和渴求的真切体验,我在看到陈洁编著的这部《民国戏曲史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书稿时,自然会产生一阵惊喜,我作为她的专业指导老师,真还不知道她近期在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准备相关评弹艺术研究的学位论文时,还同时完成了此项近代戏曲史资料编著工作,更没有想到呈现在我面前的已是一本比较全面、比较完整的戏曲断代史料稿本。通读全稿后我又立即认为:作者的确为我们继续展开中国近代戏曲史论的研究,完成了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基础资料编撰工作,这是一项具有资料使用价值、史论研究价值和值得充分肯定的中国近代戏曲艺术发展史料编撰成果。

内容概要

  中华民国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阶段正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近代”与“当代”衔接,是与当代艺术家最为“亲近”的历史时期,而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结束,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方面,经历了由“旧戏”向“新戏”、“封建戏”向“文明戏”的转折;在表演主体戏曲艺人方面,经历了由“戏子”向“艺员”、“民间艺人”向“表演艺术家”的转化。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具有承前启后和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演进期,它为新中国初期传统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和更彻底地摆脱封建主义文化羁绊和消极影响,奠定了继续建构的基石,拓展了更大范围再现、演绎社会生活的艺术空间。

书籍目录

序民国元年 (1912年 壬子年)民国二年 (1913年 癸丑年)民国三年 (1914年 甲寅年)民国四年 (1915年 乙卯年)民国五年 (1916年 丙辰年)民国六年 (1917年 丁巳年)民国七年 (1918年 戊午年)民国八年 (1919年 己未年)民国九年 (1920年 庚申年)民国十年 (1921年 辛酉年)民国十一年 (1922年 壬戌年)民国十二年 (1923年 癸亥年)民国十三年 (1924年 甲子年)民国十四年 (1925年 乙丑年)民国十五年 (1926年 丙寅年)民国十六年 (1927年 丁卯年)民国十七年 (1928年 戊辰年)民国十八年 (1929年 己巳年)民国十九年 (1930年 庚午年)民国二十年 (1931年 辛未年)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 壬申年)民国二十二年 (1933年 癸酉年)民国二十三年 (1934年 甲戌年)民国二十四年 (1935年 乙亥年)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 丙子年)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 丁丑年)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 戊寅年)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 己卯年)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 庚辰年)民国三十年 (1941年 辛巳年)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 壬午年)民国三十二年 (1943年 癸未年)民国三十三年 (1944年 甲申年)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 乙酉年)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 丙戌年)民国三十六年 (1947年 丁亥年)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 戊子年)民国三十八年 (1949年 已丑年)附录一:民国时期戏曲报刊(副刊戏单)一览表附录二:民国时期出版的重要戏曲书谱附录三:本书涉及人物索引附录四:本书涉及戏曲作品索引附录五:本书涉及戏曲文献索引附录六:本书涉及演艺机构索引附录七:本书涉及名词术语索引附录八:本书编发的图片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2月又编写了《倭奴毒》第二集《淞沪血战》。2月18日。江西国难剧社在南昌召开第一次筹备会,决定以“扮演戏剧,筹款助饷”为剧社宗旨,并通过了《国难剧社组织章程》,盛紫庄被推选为主席。2月。汉口剧场业公会提出“国难当头,爱国不落人后”的口号,联合汉剧、平剧、楚剧、新剧以及各种游艺演员,组织抗日救国剧场演出,所得戏资均作为救国捐。2月。评剧时装新戏《马振华哀史》首演于哈尔滨平安茶园。同月,京剧艺人赵喜祯、赵云樵(艺名筱万斌)等在佳木斯为李杜、丁超抗日部队义演《刀劈三关》、《杀四门》、《拾黄金》等剧目。春。琼崖纵队东路剧团离开六连岭革命根据地转移到乐会、琼东县宣传演出,上演《仇敌鸳鸯》、《双自由》、《义女报夫仇》等剧目。3月6日。尚小云在天津北洋戏院演出慰劳上海前方将士义务戏。剧目为《白罗衫》。3月7日至11日。据《孔德成日记》(是年十二岁)记载,曾多次随伯母及二姐至大车门内观剧。剧目有《庆顶珠》、《九江口》、《三堂会审》、《彩楼配》、《击鼓骂曹》、《广泰庄》、《挑华车》等。3月9日。雪艳琴、吴铁庵、韩长宝等,在天津春和大戏院演出慰劳上海前方将士义务戏,剧目为《廉锦枫》、《白蟒台》、《荷珠配》。3月11日。苟慧生新编剧目《红楼二尤》首次公演。3月14、15日。章遏云为捐助上海十九路军抗日将士,在天津春和大戏院演出粤剧《仕林祭塔》与《园林幽怨》。3月。《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由北平商务印书馆出版。刘半农、周明泰编。编者根据“戏簿”记载光绪八年(1882)的“三庆班”、宣统三年(1911)的“安庆班”等四十多个戏班和几百出剧目,辑录了清末及辛亥革命后北平的许多梨园资料。共有一千多个剧目和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以及此前的谭鑫培、汪笑侬、孙菊仙等的演出情况、演出时间、地点等。3月。梅兰芳为慰问淞沪抗日将士并筹集医药费,在北平举行义演三天。

后记

中国戏曲以其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演剧体系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戏曲反映生活内容,形式风格多种多样,既可以再现重大的政治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可以演绎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既可以是令人捧腹的喜剧,也可以是让人嗟叹的悲剧;既可以深沉凝重,也可以轻松抒情。凡是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年代,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就特别繁荣,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唱腔及表演。戏曲是把各种不同功能的艺术表现手段,综合成为一个完美的、有机的、统一的艺术整体,自成体系、自立格局。中国传统社会强调政治教化、尊卑等级,信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上层社会的艺术教育注重提升伦理道德水平,强调陶冶性情、审美愉悦的精神文化意义,戏曲成为重要的教化方法和内容。历代统治者为了宣扬权威、巩固政权,为了满足自身生活享乐的需要,也极为重视戏曲的功能,他们一方面享用劳动者提供的产品,一方面又对精神生产和技艺传授采取鄙薄轻视的态度。如果不讲究艺术,只是单纯用来宣传某种思想观念、某种政治主张,它在特定环境下也许会起到鼓动作用,热闹一时,但时过境迁,难免被时光湮没。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民国的戏曲又是孕育与发展中国戏剧艺术最重要的历史阶段。清末,中国社会内部孕育出变革的新机,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向现代蜕变。西方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功能日渐齐全,市民人口激增,文化消费迅速膨胀,各种戏剧班社也纷纷在各大城市建造的新式戏院剧场粉墨登台。民国初期,戏剧界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良运动,当各戏剧班社告别了农村草台、庙台、露台、祠堂以及茶园酒肆、家园厅堂、会馆戏楼和宫廷戏楼,进入各戏院剧场演出后,其演出制度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改进。新式大型剧场演出已纳入了市场经济的范畴,成为纯商业性的行为。

编辑推荐

《民国戏曲史年谱1912-1949》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戏曲史年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十分有用的一本书,搞戏曲研究的人应该人手一本。
  •   索引编得较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