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新闻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孙金岭  页数:301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花边新闻(另类中国记者史)》由孙金岭所著,作者记录的主体,在《花边新闻(另类中国记者史)》中,成了被记录的主体。这一“被”,“
被”出了诙谐与自嘲,“被”出了尴尬与无奈,“被”出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被”出了坚持与尊严。而在“记者”前冠以“中国”二字,又需要作者有着巨大的勇气、自信和耐心。看《花边新闻》可以增加对中国记者的认识和理解,但看新闻时,请不要以我们的苦衷作为注解,新闻就是新闻。

作者简介

孙金岭,1963年出生于河北景县,幼年随父母到山西。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片人、高级记者。其创作的电视作品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编辑出版的电视新闻书籍达450多万字,其中《(焦点访谈)红皮书》获“第14届国家图书奖”,并撰有《直问中国电视人》、《花边新闻》等专著。《田家父子》是其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婚恋篇
 一、冲破牢笼一中国记者的婚恋觉醒
 二、向往爱情一中国记者的婚恋选择
 三、自由飞翔一中国记者的婚恋解放
 四、折断翅膀一中国记者的婚恋伤逝
 五、人性回归一中国记者的婚恋释放
 六、春华秋实一中国记者的婚恋模式
第二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假记篇
 一、旧时中国,假记者现象也曾泛滥
 二、新中国成立,假记者销声匿迹
 三、什么原因,让假记者死灰复燃
 四、五花八门,假记者骗术何其多
 五、假记之最,荒唐的背后期待净土.
第三章 云想霓裳花想容·服饰篇
 一、长袍马褂的旧式记者
 二、土洋结合的民国记者
 三、色调单一的新中国记者
 四、张扬个性的新时代记者
第四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压力篇
 一、崔永元“抑郁症”的社会意义
 二、“新闻疲劳症”,中国记者最为普遍的“压力病”
 三、“现场压抑症”,中国记者伤害最重的“压力病”
 四、“角色超载症”,中国记者最难承受的“压力病”
 五、“自我失衡症”,中国记者难以自拔的“压力病”
 六、不必大惊小怪,全球同行都有“压力病”
第五章 人生交契无老少·交际篇
 一、交际能力其实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二、记者交际的各色人物与相处特点
 三、记者交际中的处事原则和道德操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记者们的第二次婚姻革命应该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的近二十年间。一方面,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国土沦陷,民生凋敝。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是战是降,是夺取胜利还是当亡国奴,不仅在政界有纷争,在新闻记者中也引发了思想碰撞,不同的理念与追求造成许多报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且随着战争的不断蔓延,许多人离妻别子,颠沛流离,过着有家难回的苦难日子,这对报人们原有的婚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另一方面,抗战胜利后,中国新闻界曾得到过短暂的表面繁华,无论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受其影响,从业人员的数量也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尤其是随着大批女性记者的加盟和崛起,中国媒界更加令人侧目。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的新闻记者们,也再次被置于时代的前沿,并受到国人的高度关注。 山河破碎的悲情,艰苦卓绝的抗战,让许多热血记者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因此日本投降后的喜悦,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大好山河的收复,还有血液中奔涌着的小资情调的回归,婚姻问题也自然而然地又一次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形成了中国记者婚姻发展变化的第二个多事之秋。而这一时期的记者们,其婚姻革命的最大亮点与显著变化来自于女性记者对于自我解放的大胆追求。 旧时女子如果不能婚嫁,仿佛就像判了死罪一样。而自从20世纪初叶,女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再不需如祝英台那样以抹杀自身性征,乔装成男性为牺牲,她们大胆地走向社会,并且自主地选择工作、婚姻与家庭。1931年上海新创办了一份消遣杂志《玲珑》,旗帜鲜明地把“提倡和增进妇女生活”作为创刊目标,在它的创刊号上就有一个劲爆的结果,一个女作家推出了惊人的《不嫁主义》,文章说男人只会流“鳄鱼的眼泪”,“着无良木而择之,可以不择”。人总会强调自己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唯独中国妇女从来不那么做。大胆标榜择之良木,公然宣示不嫁主义,这样的主张昭然于大庭广众的报章之上,可见当时女性追求婚姻自由之烈。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曾经提及,“1930年间的女学生人手一册《玲珑》杂志”,从《玲珑》在女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个时代新女性们渐渐学会了强调自我,她们一边改变着自己的外表,一边学习着先进的文明,不断追求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婚姻蜕变。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新闻的方式写历史,花边无处不新闻,以人性的角度看记者,嬉笑怒骂皆文章——这就是《花边新闻》,一部中国记者的心灵史,一部百年社会的微景观。  ——白岩松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读罢《花边新闻》,引发我两个思考一个是,都说“历史是昨天的新闻”,那么什么样的昨日新闻才能变成铭记的历史?另一个是,都说“新闻是历史的瞬间”,那么瞬间的历史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定格传承?评价《花边新闻》,我也有两点感触一个是,撰写了一百多年新闻的中国记者,理应被历史铭记,纵然是他们的逸闻趣事,也是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另一个是,敢于为百年中国记者做别样梳理的作者,其胆识与才思令人钦佩。花边不“花”,新闻常新,这是一个有思想的当代新闻人向前辈的致敬,对未来的传承。  ——水均益    忘了谁说的,记者就是记着,孙兄记着记者的那点事,成就一部生动真实的另类中国记者史。终于,我也登上花边新闻了。  ——张泉灵    记者,记录的主体,在《花边新闻》中,成了被记录的主体。这一“被”,“被”出了诙谐与自嘲,“被”出了尴尬与无奈,“被”出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被”出了坚持与尊严。而在“记者”前冠以“中国”二字,又需要作者有着巨大的勇气、自信和耐心。看《花边新闻》可以增加对中国记者的认识和理解,但看新闻时,请不要以我们的苦衷作为注解,新闻就是新闻。  ——李小萌

编辑推荐

《花边新闻:另类中国记者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花边新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很真实,有回味,大家都来看吧!
  •   封面设计很是喜欢,内容很是长见
  •   不错的书 内容充实 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