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抚松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振村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深度长篇教育纪实。
  本书全面、深入的展现了抚松教育改革的各方面:校长队伍建设、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变革、督导制度等。在这些方面,抚松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人备受鼓舞。
  全书语言生动、案例丰富,字里行间荡漾着一种教育的激情。
  书中描绘的,绝不仅仅是中国新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更是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动人诗篇。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阅读,也适合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李振村,教育策划人、教育记者,上海某教育期刊执行主编。行走于教育田园二十余年,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典型和报道。如,山东烟台素质教育经验、山东青岛嘉峪关学校评语模式改革、山东龙口“大量读写快速作文”、山东高密素质教育经验、山东寿光均衡教育经验、幸福教育,等等。他策划并推动“新经典”诵读实验,坚持十年,实验校遍及全国,被列为全国“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他也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2007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书籍目录

引子 抚松是个例外
 邹平七年
 梁漱溟的眼泪
 巴西副总统的震惊
 衰落的乡村教育
 抚松奇迹
第一章 打造校长铁军(上篇)
 说说陆世德
 这是支什么样的队伍
 吃盒饭
 逼上“梁山”
 拉练式听评课
 记不住校训的尴尬
 “我的大学”之杨洪毅篇
 “我的大学”之丛树森篇
 读懂李希贵的眼睛
 “闯关东”的那股劲儿
 逼出来的思考习惯
 日记体中国乡村教育史
第二章 打造校长铁军(下篇)
 我在改变
 从校训开始
 健康比分数重要
 借别人的种子,开自己的花
 藏巧于拙
 身在乡野,心在世界
 经典之光照亮乡村
 让每一朵花儿都说话
 袖珍小学的大教育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第三章 不一样的课堂
 一声叹息
 打一套“课改组合拳”
 山雨欲来
 攻坚,攻坚,攻坚
 “另类文件”
 老师哪里去了
 由一篇课文到一部名著
 小窗口对接大世界
 种一棵“识字树”
 “黄金三百秒”
第四章 “新课程”
 山里娃子的经典传承
 读书派对
 科技玩家
 我的合唱我的团
 秘密开设的单亲课程
 竹竿舞
 德育从美好的黎明开始
第五章 微班化教学
 两个人的村小
 三个人的课堂
 这是一个美好的前景
第六章 刷新学校文化(校训篇)
 中国的校训为什么如此雷同
 “练好每一招”
 “用心去做”
 “把握今天,精彩明天”
 最好的名片
第七章 刷新学校文化(环境篇)
 这里有个江南园林
 最美的乡村小学
 “世外桃源”
第八章 刷新学校文化(仪式、节日篇)
 最有创意的开学仪式
 最感人的退休仪式
 最动情的毕业仪式
 最暖心的出征仪式
 校园贸易节
 收获节·感恩节
 礼仪节
第九章 刷新学校文化(班级管理篇)
 “我是班长,我怎么能干活呢?”
 先行者闫继敏
第十章 新督导
 “黑包公”
 “两把尺子”
 “四轮驱动”
结语 只要人好,世界就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什么是抚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乡村教育再造的书,而且是一部关于基础教育再造的书。”引自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对《为什么是抚松》的推荐。

    翻读《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李希贵的《学生第一》、《学生第二》;几本书下来,一个共同的观点,他们都是在用事例阐述着学校应把知识的传授变成技能的训练。他们虽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作者或学校,但他们实践着相同的办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学生好了,学校就好了。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特别是《为什么是抚松》,书读完,平实、浅显、实例鲜活。抚松作为一个东北小县,办学硬件和师资水平基本没有优势可言,但从一个个鲜活案例,不禁感叹。掩书不禁让人陷入思考,除了抚松难道就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这样?其实书中的案例很好地回答了乡村教育的再造。
    1、今天的抚松教育,得益于他们几年来的孜孜以求。
    2、抚松的今天,得益于全县教育人矢志不渝的坚持。
    3、抚松教育的成效,得益于他们几年来就做一件事。
    4、抚松的今天,同样奉献了很多教师的个人休息时间。
    5、抚松的今天,是全新的教育情景,这一代教育人的付出换来的下一代以及将来的抚松人的幸福教育。

    一、教育其实是可以这么美好。
    “批评可以是甜的”、“学生可以执教的课”、“假如教学可以像藏猫”“课前两分钟”、“借别人的种子,开自己的花”、“让每一朵花儿都说话”、“黄金三百秒”——一幅幅鲜活的情景,一张张笑脸跃然纸上,学生笑了,教师幸福了,学校面貌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

    二、教师可以这样工作。
    教师导学案成为教师的首要工作,需要教师潜下心来,用心设计编写。导学案编的好不好,基本决定学生学的好不好,学习效益好不好。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启发推动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教师上课也在“上学”,教书也在“进修”。
    C、高效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D、在职业特点上,教师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

    三、学生可以这样学习。
    不论我们走进洋思中学,走进杜郎口中学,走进后六,还是东庐。课堂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或自学、或交流、或展示,熙熙攘攘,围绕学习内容全体学生都在忙碌着,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主体,真正的主体。
    A、文本处理: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可以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可以用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②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真实流露。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语言通达流畅,通过黑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学生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
    ③人人板演,互为点评,重在本质规律,可以口述或板演,当即纠正其差错;
    ④每节课都有总结、反思、测评。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C、课堂流程:
    ①确定目标,预习交流;②任务分解、立体交叉;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氛围:
    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人参与,密度大,课堂效率就高,效果就好,达标率就高。

    四、学校可以这样办学。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所所改革成功的学校。洋思;杜郎口;江苏后六、东庐;抚松响亮地回答了,“教育改革”的成功事实。原来学校可以这样办。

    五、素质可以这样培养。
    学生从实践中磨练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协作、沟通、表达能力。特别是养成了学习能力,这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素质教育就是在学生参与中实现,在过程中养成。

    六、思考
    我们可以吗?——我们也可以。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教师队伍的整合,教师人事管理的调整。创设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给一个一视同仁的评价体系。
    从小抓起,持之以恒,认准一个目标,坚持走下去。
    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因校而异,各具特色。
    我们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教育一定是一副全新的景象。
  •   参加新教师培训,一位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回来就在当当网上找到并买下。

    可以是一个晚上,走近林海雪原,走进雪原一般简单诗意的教育风景。

    我没有去过北方,更是没有办法聆听雪原夜晚的万籁俱寂。但是,这本书里的宁静教育声音实实在在响彻在耳边。

    最打动我的是这一篇——《袖珍小学的大教育》。

    一个学校可以袖珍到只有2个学生,但是教育教学却是完整且生机勃勃的。我忍不住打下了书中的这些文字。离开喧哗,离开繁复,书上两个孩子在阳光下起舞,觉得无比美丽,让人觉得教育可以这样神圣和诗意。
  •   中国乡村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   几本书中,最喜欢的是这本了,推荐应该给教育局长好校长们好好看看,好好学习
  •   半年来我买了上千元的书,但都没有写评论的欲望。这本书是买其他书浏览当当网页时偶然发现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感觉真是太有价值了,与李希贵的书《学生第二》《学生第一》的理念方法、和做法一样,太合我的想法了。我要再买两本送给教育局长和教研室主任。
  •   农村教育的参考
  •   应该还不错吧,应该适合农村的老师
  •   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对实践操作过程的论述更易于让人接受。
  •   读完以后,有泪盈盈的感觉,佩服陆局长,敢想敢干。
  •   也还没看。但不错。
  •   看后有诸多启发,更有诸多感慨。
  •   已看完,不错。教育管理者更要好好阅读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