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于渊莘 编  页数:245  字数:244000  

内容概要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作者于渊莘)一书,是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阶陵性成果,也是我园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旭东教授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方法探究获得的成果之一。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于渊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工作者,北京市辛勤育苗先进工作者。自1996年起任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园长以来,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导向,以科研促保教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培养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和区级骨干教师近20名,建立了极具特色的以角色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主题课程,把游戏的核心目标落实在幼儿愉快的角色体验和幼儿主动获得学习经验的游戏过程中,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幼儿园也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辛勤育苗先进单位、北京市学前教育先锋幼儿园、朝阳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朝阳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朝阳区园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等数十项集体荣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价值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促进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发展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促进幼儿在社会领域的发展
 第三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促进幼儿在语言领域的发展
 第四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
 第五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促进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发展
第三章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目标的来源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目标的取向
 第三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目标的建构
第四章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主题的来源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第三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主要活动形式
 第四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组织原则
第五章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酌实施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环境的创设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实施过程
 第三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实施中区域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第四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第六章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评价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评价的主体
 第三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评价的标准
 第四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评价的方法
第七章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中多元教育资源的整合
 第一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中多元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
 第二节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中多元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实施
附录
 案例1 玩具总动员(大班)
 案例2 我要上学了(大班)
 案例3 有趣的车(大班)
 案例4 笔的世界(大班)
 案例5 中国的饮食文化(大班)
 案例6 爱心行动(中班)
 案例7 我和水滴做朋友(中班)
 案例8 好吃的蔬菜(小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去中心化”,即幼儿不再“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二是学会理解和遵守社会要求、社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等。 首先,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是帮助幼儿“去中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皮亚杰认为,非常年幼的儿童比较自我中心,既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需要和感情。幼儿心理发展的这种局限,使得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贴和理解他人,更不会合作或分享。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儿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幼儿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正好为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发展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因为角色性主题游戏要求幼儿模拟社会中的某些角色,当幼儿扮演某一角色时,就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模拟角色的态度、言行举止等,从角色的角度去看问题,并观察、理解与体验角色的情感。例如当儿童扮演营业员时要用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顾客,扮演医生时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病人,扮演妈妈时要会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里来客人时要热情接待客人。这样,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幼儿可以比较自然地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尝试从他人的角度行事和看待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克服自我中心,提高亲社会的能力。 其次,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儿童的社会行为规范,首先来自家长、幼儿园,来自现实社会生活。这种过程对儿童来说仅仅是一种感受,而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则是让幼儿把这种感受变成自己参与其间的活生生的“实践”。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幼儿为了尽可能地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演好,就必然会努力遵守游戏的规则,即按角色应有的态度、言行举止等的要求去行动和做事,态度、言行举止等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要求。如在“照相馆”游戏中,摄影师先告诉客人去交费,然后让客人坐下,给客人化妆打扮,在摄影时告诉客人如何摆姿势,还让客人笑一笑等。此外,角色游戏还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如“妈妈”或“奶奶”带“孩子”过马路时必须走人行横道;玩“木头人”“冰棍”时,必须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时,幼儿逐渐理解角色的社会规范与社会期望,努力按社会认可的方式去行动。“人是借助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幼儿在活动中的模仿和练习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规范的过程,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并掌握道德行为规范。 四、促进幼儿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良好的责任心是人们社会合作精神的体现。责任意识体现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洗完手是否记得关水龙头,区域活动后是否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当值日生时是否完成了值日任务等。同样,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幼儿的责任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游戏的正常开展,而幼儿的责任意识也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不断得到加强。例如在“银行”游戏中扮演收银员的幼儿,常常会坐不住,跑开去玩其他游戏,或是应付了事,有顾客来领钱就胡乱抓一把给他,不能按照要求付相应的数额,这样就可能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批评。玩“邮局”游戏时,充当邮递员的幼儿要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里,否则就不能进行这个游戏,或被认为不称职。玩“娃娃家”游戏时,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都应该互相照顾……这样,孩子们通过在一次次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对角色的扮演和自身体验,通过自己或失败或成功的经验,获得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意识到承担角色责任的重要意义,从而发展责任意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在读,对与教学很有帮助,案例很详实很典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