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王宇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近年来较系统、全面创新视角研究广播新闻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从学科整合的视角架构全书的理论框架,体现了较为宽阔的视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播新闻媒介理论与实务创新研究,从社会变革、传播技术发展视角认识广播媒介的本体内涵,对广播新闻媒介的研究从视野、学科理念、研究内涵上都有了新的拓展。

作者简介

王宇,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副教授,新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新闻业务及广播新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出版《媒介集团经营与管理》、《大众媒介导论》、《传媒巨子和他们的王国》、《广播新闻报道与节目创新研究》等著作,并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并赴欧洲多国及新加坡交流访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认识广播媒介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一、世界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一)广播的诞生与发展      (二)广播的低谷及新生      (三)广播现状和趋势    二、中国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一)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二)新中国的广播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发展  第二节  广播的传播手段    一、广播的传播符号      (一)语言      (二)音响      (三)音乐    二、广播节目      (一)按照内容性质分类      (二)按照内容和组合方式分类      (三)按照节目播出方式分类    三、广播的传输方式      (一)无线广播      (二)有线广播      (三)数字广播  第三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广播的传播优势      (一)听觉媒介声情并茂      (二)电波传送时效性强      (三)弹性媒介伴随性强      (四)广播的受众面广      (五)制作简便灵活多样    二、广播的传播劣势      (一)瞬间传播保存性弱      (二)容易产生歧义      (三)线性传播可逆性差    三、广播的比较优势      (一)移动收听的伴随性媒介      (二)缓解视觉压力的媒介      (三)成本低廉的媒介第二章 广播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 广播语言    一、广播语言的形态      (一)新闻播音语言      (二)新闻报道语言      (三)点评解读语言      (四)主持人语言    二、广播语言的要求      (一)语言规范      (二)晓畅明白      (三)响亮和谐  第二节 广播音响    一、广播音响的分类      (一)按照内容分类      (二)按照时间分类      (三)按照是否单独形成报道分类      (四)按照作用分类      (五)按照与记者的关系分类    二、广播音响的作用      (一)营造现场气氛      (二)塑造人物形象      (三)增加信息含量    三、广播音响的评价      (一)新闻音响的真实性      (二)新闻音响的可信性      (三)新闻音响的典型性      (四)新闻音响的清晰度      (五)新闻音响的感染力    三、典型音响的采录      (一)典型音响的采录和使用      (二)音响采录的技巧    四、音响与解说的配合  第三节 广播音乐    一、广播中音乐的类型      (一)音乐节目      (二)节目音乐      (三)实况音乐    二、广播节目中音乐的作用      (一)标识节目/频率      (二)节目内容      (三)分隔节目      (四)连接节目      (五)烘托情感第三章 广播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广播新闻采访    一、一般性采访      (一)扎实、细致的访前准备      (二)选择恰当的采访对象      (三)掌握一定的访问技巧      (四)精心采录音响,突出广播特点      (五)审慎使用隐性采访,规避风险    二、现场采访    三、直播室采访      (一)选择恰当的嘉宾      (二)做好案头准备工作      (三)做好访前沟通交流      (四)营造融洽的采访气氛  第二节  广播新闻写作    一、广播语言的使用要求      (一)使用适合听的词汇      (二)使用句法简单的句子      (三)注意引言、出处的使用    二、广播文本的写作要求      (一)按照广播的听知规律选择新闻材料      (二)遵循线性传播规律安排新闻结构      (三)坚持“用事实说话”      (四)灵活生动地使用背景材料第四章 广播新闻报道:消息  第一节 广播消息概说    一、广播消息的特点      (一)具体形象      (二)短小精悍      (三)浅显易懂    二、广播消息的结构      (一)“倒金字塔”式      (二)非“倒金字塔”式  第二节 广播消息的采制    一、广播消息的采制要求      (一)把握重大主题,以小见大      (二)取材精粹,做好信息优化      (三)用事实说话,塑造鲜明的声音形象    二、广播消息的导语      (一)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导语形式    三、广播消息的主体      (一)主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主体类型    四、广播消息的结尾      (一)结尾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结尾形式第五章 广播新闻报道:专题  第一节 新闻专题概说    一、广播新闻专题的特点      (一)报道内容深入化      (二)新闻时效时机化      (三)表现手段综合化    二、广播新闻专题的结构      (一)纵式结构      (二)横式结构      (三)递进结构    三、广播新闻专题的分类      (一)口播专题      (二)录音专题  第二节 新闻专题的采制要求    一、主题展现时代精神    二、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一)选择生动、具体、感人的典型材料      (二)精心剪裁,突出骨干材料      (三)精心选择典型音响    三、结构单纯,适合听说      (一)结构力求脉络单纯、层次井然有序      (二)过渡顺畅、连贯,前后照应  ……第六章  现场报道与现场直播第七章  广播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第八章  广播新闻评论第九章  广播新闻编辑第十章  广播新闻性节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广播的符号系统  广播是一种声音媒介,或者叫听觉媒介,它唯一的符号系统是声音。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广播比起电话和电报来说,它是唯一与人类的说话功能相匹配的一种交感神经系统的延伸。尽管广播是非视觉性媒介,但广播中的声音在与人的接收发生关系后,在想象力的帮助下,广播媒介会唤起听众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体验,从而“获得了一种内视的能力,形成一个自足的、丰富的内心体验”。  在广播的符号系统中,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用声音传播信息是广播的主要特点,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我们如果对广播中的声音进一步细分的话,可以分为语言(话语)、音响、音乐和留白等,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话语信息。  以前我们总有一种错觉,认为需要用话语、音响或音乐将全部节目填满,才是真正发挥了广播声音的优势。其实很多时候,声音的留白如同报纸版面中的留白一样,具有表现力。声音的留白就是无声,是静音,是广播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在广播节目中,必要的停顿既能有效地分割段落,又能起到强调或吸引注意的作用,在访问过程中的留白则有着采访对象的思考、困惑、难言之隐、理屈词穷等多种情绪和反应。可以说,静音是广播最微妙的“声音”。适当的静音能够表达出言语无法表述的内容,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刺激听众的思考和想象。  第一节 广播语言  人类用语言进行思维与交流,人类的语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语音表达的口头语言,也叫有声语言;另一类是通过文字表达的书面语言,也叫文字语言。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广播传播最主要的手段。广播所使用的基本上是有声语言。但这种有声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15头语言,是介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特殊的有声语言。它比口头语言更加规范化,同时具有书面语言难以体现的情感表达。  在我国,广播电台除了具有的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科技、教育和娱乐大众的责任之外,还肩负着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责任,因此,我国90%以上的人口都以现代汉语标准语为交际语言。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外的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特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和外语外,都使用现代汉语标准语。  对广播语言规范化的要求由来已久。早在1946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更加必要的通俗的15语翻译。”1956年,中央广播事业局重申: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应该把推广普通话作为自己光荣的、重大的任务。1998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强调,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必须继续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各项规范和标准,在用词用字方面成为全社会的模范。”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广播电视电影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由此可见,新闻媒介正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既是业务问题也是法律问题,马虎不得。  当然,我们对广播语言规范化的强调主要集中在对编辑、记者写作广播稿时使用的语言,以及播音员播读稿件和主持人主持节目时所使用的语言,而无法要求采访对象和访谈嘉宾的语言也完全规范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买了这么本书,觉得作者在教学中非常敬业(本人老师),而且近年来使用的广播新闻用书很少,所以挑选了这本。实用性很强,可以对专业知识提供很好的观点,尤其是它是近年来的作品,所以结合实际非常紧密。
  •   不错,省了我不少钱
  •   硬质量(书的印刷、排版什么的硬件方面的质量)没有问题,但是书的软质量确实不好,内容十分一般。
    书的内容只能说是紧扣“实务”二字,写得过于中规中矩。
    在章节和内容上分得很细,从目录上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但是深度太浅,几乎没什么深度可言。作为新闻系的学生,我只能说这本书只是新闻学导论中广播部分的小小拓展。作为一本广播的专业教材,忽略的广播这种传媒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传媒的“采编播合一”的自身特点,而关于采编播三方面的内容安排也有一定的问题,几乎只有编和播,几乎完全忽略的采写,同时在编辑方面只是在技术层面上讲了如何针对具体情况编辑,而没有将一些手法做一个比较好的整体归纳,所以显得十分零散。而对于广播节目的整体性要求而言,全书也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好的叙述,对于节目的整体构架的编导没有相关内容。
    此外,书在内容上还有一个硬伤,就是广播文本太多。适当的选用一些实际的广播文本来帮助理解内容是可以的,但是过多的广播文本摆在书中,而对于大段的文本只是象征性地用一两句话来试图概括知识点或者是一些实际操作手法的做法,甚至没有相关的概括,而是只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好坏分析,让读者感觉本书的作者有点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的意思,缺乏作为教材的指导性。
    还有一个疑惑,书标注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本科质量工程教材“,但是出版社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为什么不是中传自己出版呢?
    这本书比较适合非科班出身的广播从业者去补救一下技术手法,即便如此也稍显不足。本书不适合新闻专业学生进行研读只用,只能作为辅助参考,看过即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