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可以学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王拥军  页数:267  字数:17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娃赢名政,13岁时其父庄襄王去世,继位为秦王。秦始皇22岁亲政后,便逐步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大业。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凭借泰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经过十余年的兼并战争,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诸侯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王朝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做大事者要有王者气度。秦始皇从小天资聪颖、性格果断,有着临危不惧的气魄。亲政之初便平息内乱,显示出他压倒一切的国王气度。秦始皇的英名也因此传遍天下,诸侯各国对他更为忧惧。后来,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用智谋和辩术瓦解了六国合纵,灭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秦朝,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的个人权力达到了顶点,他制定了大权独揽、高度集权的统治体制。一个国家,政令统一既是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使大家一致行动,从而产生强大的合力。秦始皇的这一切成就都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和能力分不开,他给后人留下了永不消失的智慧财富。    秦始皇成就统一大业除具有杰出的决策能力外,还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的精神。在统一六国前,秦国聚集了几乎全中国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这些杰出的人才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尽心地为秦效力。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    但是,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的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不同,他一直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被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后人的评说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用同一个词眼——“暴政”来评价秦始皇统治下的秦王朝。    当我们在谴责秦始皇的暴政时,却往往会忽视了他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勤劳”与“谋略”。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每天都日理万机,白天审理案子,晚上还要批阅公文。假如不是这样,哪会有“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哪会有威振四海,少数民族首领“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总之,艰苦的少年生活造就了秦始皇不屈刚毅的性格,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更显示出他卓越的才华。一位仅仅活了五十岁的个体生命,一个从统一六国到秦朝灭亡仅仅只有15年的短命王朝,却如此巨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奇迹。先不论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他的成功总有值得我们后人深究的地方。    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谜,也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经验教训,他的权谋、用人之道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内容概要

王拥军编著的《秦始皇可以学》讲述了: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本应该是一个让人们尊崇的千古一帝,享誉古今。但人们却习惯上把他认作暴君,只因他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等一系列的暴政,让他留下千古骂名。但仁君也好,暴君也罢,秦始皇身上始终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秦始皇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条件下,兼并六国,结束了诸候各自为政的时代,开创了天下大一统的局面;统一文字、度量衡,完成体制和文化的变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完成这一切工作仅用了11年时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卓越的谋略和智慧。其次,秦始皇也颇具识人用人的智慧。他从未对直言的大臣加以处罚;对待战败的李信,他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在平定齐国的战役中让其带兵立功,重树威名。即使是他施行焚书坑儒、九族连坐等举措,在当时也算不得暴政,而更应该算是一种恩威并施的用人之道。因为想要在短时间内稳定混乱的大局,是需要—些非常手段的。而这些都是值得各级领导者在管理与掌控全局时值得学习借鉴的。《秦始皇可以学》择取了秦始皇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典型历史事件,探其根源,究其始终,将秦始皇的胆识智慧和权术谋略向我们娓娓道来,给人以启迪。因此,当你面临管理上的问题,或是深陷生活中的困惑时,不妨翻开本书,从秦始皇身上找找答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乱世磨砺少年志——苦难生活是人生最好的历练
1.置身逆境,历经磨炼
【成事之道】环境造就人生
2.苦难生活练就坚忍性格
【成事之道】忍耐即是成功之路,忍耐才能转败为胜
3.过人胆识筑起成功基石
【成事之道】机敏聪慧,筑起成功地基
4.胸怀一统天下大志
【成事之道】有梦想才有未来
5.手腕强硬才是王者之风
【成事之道】果断出击,以强硬姿态扫清成功障碍
6.不做别人操控的傀儡
【成事之道】敢于硬碰硬,不做“软柿子”
第二章 横扫六合谁争锋——做大事要有王者的气度
1.果断行动,成就霸业
【成事之道】行动创造一切
2.巧用计谋,事半功倍
【成事之道】收买对手为己所用
3.迂回是更好的前进
【成事之道】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4.勇于承认错误收复人心
【成事之道】勇敢承认错误
5.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成事之道】对下属的承诺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
6.开拓进取,出奇制胜
【成事之道】以实力说话,不可盲目出击
7.让竞争对手成为前进的航标
【成事之道】感谢竞争对手,强大自己
8.把握大局,一统天下
【成事之道】顾全大局,成就大事
第三章 独揽权柄展雄才——运筹帷幄心机深
1.集中皇权,统一政令
【成事之道】一统才更有效率
2.步步为营,稳步前进
【成事之道】计划周密,伺机而动
3.强势出击,树立威严
【成事之道】强势出威严
4.以退为进,战胜阻碍
【成事之道】以让求争更进一不
5.运筹帷幄,御人有术
【成事之道】人尽其才,以利义之
6.临危不惧,所向披靡
【成事之道】急中生智见真人
第四章 厚今薄古求新政——性中展示魅力
1.适时显露唯我独尊的霸气
【成事之道】唯我独尊的霸气
2.推陈出新集大权
【成事之道】集中权利办大事
3.有标准才会有效率
【成事之道】标准是成功的标尺
4.修万里长城逞万世雄风
【成事之道】有万古长存的决心
5.有胆有谋成就大业
【成事之道】有胆亦要有谋
第五章 多谋善断顺时势——借势造势成就伟业
1.防止内耗,保持内部协调
【成事之道】顺势团结力量大
2.攻心为上,巧智登基
【成事之道】成大事者,巧在攻心
3.决策时要精明,执行时要精细
【成事之道】避其锐气,击其惰性
4.凭势生势所向披靡
【成事之道】借势生风更威风
5.刚柔相济,巧妙御人
【成事之道】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6.连横治合纵,瓦解对手势力
【成事之道】合纵与连横
7.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成事之道】三思而后行
8.见机行事,相机而动
【成事之道】相机而动,灵活应变
9.借刀杀人,铲除障碍
【成事之道】君子善假于物也
第六章 大权独揽防僭越——要义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1.迷恋权势,酿成大错
【成事之道】逆取顺守保长久
2.仁政可得人心,暴政带来灭亡
【成事之道】不可随便使用暴力
3.有距离才有威严
【成事之道】距离产生威严
4.名正言顺,笼络人心
【成事之道】名正方能大方行事
5.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事之道】不拘一格用人才
6.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成事之道】软硬兼施,相机行事
7.旁敲侧击施威信
【成事之道】旁敲侧击,巧施威严
8.用人不疑,大胆放权
【成事之道】用人且大胆
9.以果断作风树领袖威望
【成事之道】有领袖的性可与操控能力
第七章 求贤若渴壮秦威——透过“治人”完成治国的宏业
1.得贤者则得天下
【成事之道】做一个能识“千里马”的伯乐
2.知人善任,广纳各国谋士
【成事之道】用尽手段收拢人心
3.重用专业人才,推进帝业发展
【成事之道】优先精心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4.怜才惜能,废除“逐客令”
【成事之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博采百家,接受劝谏
【成事之道】海纳百川,有容光焕发乃大
6.用人要有足够的胆略与气魄
【成事之道】包容为上,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
7.小心求证,大胆用人
【成事之道】大胆使用人才
第八章 焚书坑儒成一统——独用法家思想开国、立国
1.摒弃百家观点,力推法家思想
【成事之道】合理运用权术
2.“人治”不如法治
【成事之道】法治更能够集权
3。焚书坑儒留千载骂名
【成事之道】做人做事不偏激
4.法治改革巩固统一大业
【成事之道】惩恶扬善,刑罚在于用得好
5.灵活应用法与术治理帝国大业
【成事之道】游刃在法与术相生相克的境界中
6.滥施极权,民不聊生
【成事之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第九章 巨人已逝风雨飘摇——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1.求仙访药的荒唐之举开失败之路
【成事之道】选择比坚持更重要
2.病逝沙丘,千古帝王成绝唱
【成事之道】做事不后悔,别留下任何遗憾
3.一代强人逃不过小人算计
【成事之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4.宦官弄权扰乱了天下
【成事之道】防止奸佞的小人
5.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成事之道】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乱世磨砺少年志——苦难生活是人生最好的历练    孟子说过一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秦始皇赢政,在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中的威名首屈一指,但又有谁知道他却有一段曲折的少年生活。从邯郸到成阳,从弃儿到太子,小小的赢政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侮辱,尝尽了人间所有的滋味。    秦始皇曾随母亲为躲赵国的追杀流亡隐匿乡野,后又被赵国当做上宾护送回国。在秦国的王宫里,他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却要在残酷血腥的宫廷斗争中艰难挣扎以求生存;在立储继位、忍辱负重、收权平叛、巩固帝位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政治事件中,他逐渐成长为名垂千古第一帝。    1.置身逆境,历经磨难    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艰难困苦和事业挫折,逆境和失败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正像一位著名哲学家所说的那样,逆境是锻造天才最好的熔炉,而秦始皇正是从这苦难的熔炉中逐渐走向成功的。    秦始皇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各种苦难和挫折让秦始皇的童年屡遭不幸,但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锻炼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在谈到秦始皇的童年,我们不得不说说一个秦朝重要的历史人物——吕不韦,根据有关史书记载他是秦始皇的生父。秦始皇的“父亲”是异人,还是吕不韦?是是非非,难辨真假。但是,无论如何,吕不韦对秦始皇有再造之恩。    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人,早年经商,富可敌国,后投机政治,依靠异人,步入仕途,任秦国相。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到赵国首都邯郸经商,路遇一位王孙,姓赢,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他是秦始皇名正言顺的父亲。    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在扩张自己的势力,因为争夺领地,他们之间频频爆发战争。由于同时要面对许多敌人,他们经常和别的国家结成同盟。为了相互制约,国君经常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其他国家做人质。就连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也不得不这么做。    在这些人质中,秦国的异人是很有名的一个,因为他的缘故,中国的历史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异人的祖父是秦国国王昭襄王,父亲是太子赢柱。秦赵结盟,异人被送到邯郸做人质。    异人到了赵国不久,秦国的政客无人再关心这个客居赵国的公子。没过多长时间,秦国撕毁盟约,屡次攻打赵国,异人受到牵连。当时,赵国虽然没有杀死异人,但对他也并不以礼相待。异人在赵国遭到了憎恨和奚落,同时秦国给他的资助也很少。从此,异人完全成了一个流落异国他乡的寒酸公子,生活非常窘困清贫,形同乞丐。    这时,吕不韦出现了,他成功地策划了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创意的商业计划,并获得了完全的成功。一个无足轻重、本来毫无希望登上秦国王位的质子,在吕不韦的精心策划下,变成了王位的继承人,最终登上王位。    吕不韦刚来到邯郸不久,就听人说起异人的情况,他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决定帮助异人登上王位,来谋取比寻常买卖获利大得多的利益。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不仅是极大的冒险,也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政治赌博。做出这个决定,不仅需要极具诱惑力的利益上的驱动,更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吕不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听取父亲的意见,以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于是他去同父亲商量,父亲认为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因为政治投机不像做生意,生意输了,可以卷土重来;政治上的投资,一旦失败了,就可能把命也搭进去了,甚至会遭到灭族的危险。但吕父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以后,认为不妨一试,便叮嘱儿子小心从事。    吕不韦在获得父亲的支持之后,决定登门拜访异人。于是在第二天,他前去求见异人,他沿着一条狭窄的胡同走了许久才找到异人的住处。只见房屋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吕不韦看后,心中不由的生出几分感慨。P1-3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栽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礼于伟大得多。孔夫于是讲空话。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舌勺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舌勺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自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舌勺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伯赞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栽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泰始。——柳宗元

编辑推荐

王拥军编著的《秦始皇可以学》择取了秦始皇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典型历史事件,探其根源,究其始终,将秦始皇的胆识智慧和权术谋略向我们娓娓道来,给人以启迪。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谜,也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经验教训,他的权谋、用人之道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秦始皇可以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