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标准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中国劳动  作者:佘云霞  页数:308  

前言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关系是工业化时代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在企业转制、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形势下,我国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涉及数以亿计劳动者权益的实现,还涉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加大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力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工权益的实现与劳动关系的稳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上,对于人的问题、对于劳动关系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健康协调、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和保障、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站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工会工作全局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把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深刻分析不同性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区别,准确把握劳动关系研究的方向、目标与重点。要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关系以及劳动者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方面,探索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实现条件,促进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普通本科高校,既承担着学历教育、工会干部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也承担着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任务。作为全国最早批准劳动关系本科专业招生的高校,全面加强劳动关系学科建设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学院一大批素质较全面、科研能力较强的专家学者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工会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套精品系列教材的编写、出版,既是加强劳动关系学科教材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当然,由于劳动关系仍然处于深刻变化的过程之中,也由于这一学科的开创性,本丛书可能在一些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理论的进一步挖掘与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希望它的出版,对于提高劳动关系学科的教学水平,深化劳动关系研究,推动工会工作和劳动关系人才培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重视研究劳动关系问题,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主要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相关的一些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中篇主要介绍的是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主体以及其在全球范围的实施状况;下篇则着重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的实施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首先从基本概念的界定人手,细致、全面地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的概念、地位、作用以及历史沿革,并详尽地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本书特别强调了除常见的通过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批准公约的方式以外,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生产守则等途径也是有效实施劳工标准的方式。  本书不仅适合本科生使用,广大的政策制定者、工会工作者、企业家代表、专业学者,以及普通的劳动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示,参与到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来。

书籍目录

上篇 国际劳工标准基本概述 第一章 国际劳工标准绪论  第一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理论界定    一、国际劳工标准    二、其他概念解析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历史渊源及沿革发展    一、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历史的回顾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作用及地位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作用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地位  第四节 学习国际劳工标准的意义    一、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二、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劳工标准的重要性    三、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第二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的组织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目标和宗旨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活动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的原则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体现了三方性原则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普遍适用性特点    三、国际劳工标准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四、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可以修订    五、会员国在批准公约方面享有自主原则  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制定的程序    一、劳动界分析需求阶段    二、细节选择阶段    三、理事会筹备阶段    四、大会讨论阶段  第四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修订    一、对公约的修订    二、对建议书的修订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三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核心劳工标准    一、结社自由、保障组织权和集体谈判权    二、废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    三、同工同酬以及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    四、关于最低就业年龄和有效废除童工  第二节 就业政策与人力资源开发    一、就业政策    二、失业保护   ……中篇 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 第四章 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途径及行为主体 第五章 通过国际劳工组织监督促进国际劳工标准 第六章 通过自由贸易协议方式实施国际劳工标准 第七章 通过生产守则实施国际劳工标准下篇 中国与国际劳工标准 第八章 中国与国际劳工标准 第九章 中国在劳工标准方面与其主要贸易伙伴所发生的纠纷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讨论《凡尔赛条约》时,为了敦促国际社会关心和改善劳动者的处境,提出了“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的思想。由此建立的国际劳工组织自称一直把制定国际劳工标准作为促进社会公正的基本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注意到劳动成果的好坏取决于技术设备和劳动者的业务能力,而且应当看到公正的分配、对劳动者的尊重、良好的劳动环境等因素对于提高劳动者从事劳动的积极性、责任心和主动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实现社会公正应当被看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应有的追求。同时,社会公正的含义也越来越超越过去把它局限于消除非人道现象和扶贫济困的范围,而从更高的水平和更广的领域要求全面保障人的权利和增进人的全面幸福。1995年联合国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所通过的《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宣言》和《行动纲领》中确认要促进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共同实现。实现社会公正同维护世界和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国际劳工组织章程》所指出的:“只有以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在这个意义上,制定和执行国际劳工标准,促进世界各国在社会和劳动领域制止和纠正种种不公正现象,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二)有利于劳动力和商品的国际流动市场经济以允许和鼓励劳动力与商品依照一定规范自由流动(包括国际流动)作为它的标志之一,劳动力和商品的国际流动需要国际劳动标准。比如,关于外国(移民)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通过订立国际劳工标准来保障外国工人的正当权益以及劳动力输出国与输入国的互利。此外,有些国际劳工标准是针对有些商品在运送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危及工人与使用者的生命与健康而制定的安全保障规则。订立这类国际劳工标准有利于确保此种商品在国际流通中的安全。

编辑推荐

《国际劳工标准》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品系列教材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劳工标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是一本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劳工标准的入门介绍书,浅显易懂,适合对ILO一无所知的人。
  •   认真学习了
  •   这本书非常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国际劳工标准,包括其发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各项核心劳工标准、优先劳工标准和一般劳工标准的主要内容,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内容上反映了国际劳工标准的最新进展。本书的主编是最早将国际劳工标准系统地、比较具体地介绍到中国的教授。和副主编都是国内较早开设国际劳工标准课程的主讲教师。编写时参阅了国际劳工组织所有相关的中文文献和部分英文文献,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是了解国际劳工标准及相关文献的最好途径。各章配有分析与讨论、阅读指南,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帮助。实在是国际劳工标准方面必备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