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智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单非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单非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像比尔·盖茨那样多的财富吗?是像帝王将相那样大的权力吗?还是像明星那样广的名气呢?    都不是,这世界最珍贵的东西,是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上面说到的那些人人追求的东西,都是智慧的产物。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一看智慧为什么是这样的吧。    比如你喝水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的完整过程是怎样的呢?是这样的——喝水关系着感受的潜意识层面,会先从身体接收到缺水、口渴的信号,然后潜意识会把接收到的这个信息浮现到你的意识层面,于是你才意识到了、知道了,再然后才是意识指挥着你的身体一步步地去完成拿杯子—倒水—端水一喝下这整个过程。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的问题就是你的行为是受你的思维支配的,你的思维是你的行为的原驱动力,是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的。    所谓一叶能知秋,从喝水这件事情的原理,同样能说明和解释你做其他任何事情、你追求任何东西的根本原理,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么复杂、是怎样的大事、有怎样的高度。再由此推论下去,你的人生,你的事业,能够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从根本上也是取决于你的思维能够到达怎样的高度。    而你的思维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就是关乎智慧的问题了,这很容易理解。    精神像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雨果    人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薄伽丘    人的一生就像被思维指挥着进行一场场战斗,如果你的思维是辅佐汉高祖刘邦打下大汉基业的韩信,则就会百战百胜,功成名就。而如果是战国时赵国的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则只能一击即溃,一败涂地。    举例来说,近几年在中国的商业界,在那些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们中间,兴起了一股国学热,至今不衰,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意识到了智慧对于自己能取得的成就的根本性、决定性作用。    再比如那两个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智慧,这从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慈善,就可以看得出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也有那么一批像他们那样在机遇中崛起的显赫一时的富豪,而他们当中很大的一批却因为贪婪而犯罪,已经或者入狱,或者越境逃跑了。他们不但没有获得像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那样的成就,还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见智慧对人生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了。    再让我们看看那些古今中外的伟人以及那些历史悠久、文明发达的国家是怎样看待智慧的吧。下面是一些关于智慧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关于智慧的谚语的节选:    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拉罗什富科    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的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邓拓    智慧教会人们辨别是非。——玉外纳    智慧是对命运的征服。——玉外纳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在于能预见未来。——忒壬斯    一盎司自己的智慧抵得上一吨别人的智慧。——斯特恩    智慧才能开路!——拿破仑    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大哈奇森    靠智慧能赢得财产,但没有人能用财产换来智慧。——贝·泰勒    使人发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宝,而是心灵深处的智慧。——西班牙谚语    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英国谚语    智慧越发达,人生就越是获得莫大的满足。——俄罗斯谚语    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道路。——俄罗斯谚语    财富会带来忧虑,但智慧会使精神安宁。——欧洲谚语    可见智慧有多么重要了。    可是当我们面对智慧时,我们是茫然的,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来为我们指点迷津,就像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可是这样的好老师实在是少之又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克林凯尔说的:可以碰到上千个学者,但不一定能碰上一个智者。    幸好,我们有这么一位堪称万世师表的好老师,他的名字,叫“佛”。但佛学博大精深,戒定慧,经律论,卷帙浩繁,门派繁多,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既然我们要追求的是智慧,那么我们就该从佛的智慧人手。    我们上面说到功名利禄都是从智慧而来的,那么难道智慧的作用只是帮助我们获取功名利禄吗?不是的,佛有更大的智慧。    佛的更大的智慧,称为“般若(□)”。    那么般若智慧的“更大”体现在何处呢?这还要从上面所说的追求功名利禄说起。    我们可以以智慧获取功名利禄,追求功名利禄也是没有错的,因为文明的进步是以物质条件的进步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以物质为基础的交通、通信、航天等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许还停留在“天圆地方”和“日心说”的古老时代。同样,我们每一个人也只有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做一些对我们的精神提升更有价值的事情。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物质条件只是基础,不能把它当成最后的目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每个人不管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最终想要的其实是心之宁静,而不是那些我们追求的东西本身。比如说,我们追求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买得起我们想要的东西、不会因为渴望而心乱,为了不因为贫穷而被人嘲笑、心里憋气;我们追求名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有身份有面子,而不会因为被人看不起而心里压抑。说到底,我们还是不想心里有纠结和挣扎,还是想心底宁静。    有人说我追求的是快乐,而不是宁静。可是万事万物,都是有高才有低,有好才有坏,有美才有丑,有善才有恶,其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基础的。就像老子《道德经》一开始说的那样:“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所以,有快乐才会有痛苦,因为你追求快乐,生命中才同时伴随了痛苦。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还是心之宁静。    如此说来,我们追求物质也能获得心底宁静?这其实是个错觉,因为欲望是无止尽的,只能越追求越痛苦。比如当你工资3000元的时候,你想要6000元;当你住的是廉租房的时候,你想住的是属于自己的公寓。可当你工资真的6000元了,你就会想要12000;当你真的住上公寓了,你想住的可能就成了豪宅……

内容概要

《般若智(佛家的十堂智慧辅导课)》编著者单非。
《般若智(佛家的十堂智慧辅导课)》内容提要:人的一生就像被思维指挥着进行一场场战斗,如果你的思维是辅佐汉高祖刘邦打下下汉基业的韩信,则就会百战百胜,功成名就,而如果是战国时赵国的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则只能一击即溃,一败涂地.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世间一切皆缘起,随缘人生最解脱  第一节  学习“缘起”的缘起    第二节  什么是“缘起”    第三节  “十二缘起”与人生解脱    第四节  “无尽缘起”与一切随缘    第五节  缘起与人生  第二讲  佛说世间最究竟,万法尽是一个空  第一节  为什么要“悟空”    第二节  什么是“空”    第三节  “空”与心灵    第四节  “空”与量子力学  第三讲  佛说世间本无我,有我才有烦恼生  第一节  “无我”与“空”    第二节  一切法无我    第三节  一切人无我    第四节  “无我”与解脱烦恼  第四讲  般若万法皆心法,如如不动是禅心  第一节  学佛是修心,修心学禅宗    第二节  禅宗祖师公案    第三节  禅宗其他高僧大德公案    第四节  一心能成佛,一法能彻悟  第五讲  高低贵贱皆妄念,世间众生皆平等  第一节  佛教平等观的核心含义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的另一层重要含义    第三节  “高低贵贱”皆妄念,世间众生皆平等    第四节  出世入世亦平等  第六讲  佛家慈悲真实义,超越小我成大我  第一节  什么是“慈悲”    第二节  佛教“慈悲”故事    第三节  “慈悲”的现代意义  第七讲  生死流转谓轮回,超脱生死需智慧  第一节  “生死”之困与解脱方向  第二节  佛教轮回说    第三节  佛教超脱生死的大智慧    第四节  佛教高僧大德说生死(附)  第八讲  龙树菩萨说中道,不偏不倚最是真  第一节  中观学派简介    第二节  中道的内容    第三节  中道的意义    第四节  空宗与有宗  第九讲  怀抱一颗平常心,人生方能不平常  第一节  什么是平常心    第二节  为什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第三节  怎样拥有一颗平常心    第四节  平常心面对生活  第十讲  过去未来皆当下,活在当下最高明  第一节  什么是活在当下    第二节  如何活在当下    第三节  佛经中的“活在当下”    第四节  在故事中感悟“活在当下”    结语  佛法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章节摘录

上一讲我们为大家说的是“缘起”。缘起论是佛家根本性的基础理论,但还不是根本理论。因为“缘起”本身也是一个“缘”,那么由它而“起”的是什么呢?就是佛家的最根本理论——“空”。佛家经常把“缘起”和“空”合起来讲,称为“缘起性空”,就是由于“因为缘起,所以性空”。这一讲我们要和大家讲的,便是“空”。    而“空”本身却又是一个缘起,由它而起的是什么呢?便是我们懂得、领悟了这个“空”以后,能够得到些什么,也就是“空”对我们有什么用。所以“空”是什么,我们下一节再讲,这一节先和大家说说“悟空”的用处。    说到“悟空”这个名号,大家肯定是很熟悉的。因为我们都会想到《西游记》里那个大闹天宫、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当年孙猴子因为大闹天宫被西天如来佛祖压于五指山下,500年后被取经路过此地的唐僧救出,唐僧听孙猴子说了他的事后,便为他取了“悟空”的法号,这其实是用心良苦的。    为什么呢?我们先想想,最爱自由的孙猴子为什么会被孤零零地压在五指山下、风吹日晒雨淋500年?还不都是因为他太自我——太执著于“我”,所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以至于偷摘蟠桃、偷喝仙酿、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而不管不顾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最后还和天庭对抗,终于酿成大祸。唐三藏这才为他取了“悟空”的法号,希望他能明白一切皆空的道理。而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孙悟空成了佛。    孙猴子因为“悟空”而成了佛,那么我们“悟空”又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也是一样的,一样有可能达到佛的境界。当然,这是很难的,也是需要“九九八十一难”的。但即使我们不能成佛,多明白些“空”的道理,对我们的人生也是大有好处的。    究竟有什么好处?西藏活佛索达吉堪布说,懂得了“空”能够平息“世间八法”。这个“懂得”,佛家称为“证悟”,意思是你思想上不但要明白,还要将它融入你的潜意识,让“空”成为你的本性。只有这样,在你遇到任何事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的以“空”的眼光去看待,才能非常自在、解脱地活着。    那么什么是“世间八法”?下面我们就说一说:    (1)得    所谓的“得”,便是“得到”。但如果你懂得了“空”的道理,那么就不会因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而欢喜。不像那些不懂的人,得到一丁点的东西,就高兴得不得了,甚至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或许有人会搞不懂了,会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得到和快乐吗?这是因为这一切都是“空”,至于为什么我们下一节再讲。    (2)失    “失”便是“失去”。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我们会失去亲人、地位、钱财,然后我们会悲痛万分。有的人别说失去这些,就是钱包里丢了1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这还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空”的道理,不明白这些也是“空”。如果你明白了“空”的道理,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很多高僧大德在将要离开人间时,即使身体正在溃烂、流脓,他的心情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他明白了“空”的道理,不会再为这些而执著,能够明白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    所谓的“恭敬”,指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面子”。很多人为了面子活着,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不惜投入全部身心去追求那些虚妄不实的东西,甚至不惜撒谎、遮掩、作恶,这也是因为不懂得“空”的道吗?怎么一个“屁”一样的小风就让你气急败坏的过江找我算账来了?苏东坡是个聪明人,一听立刻就明白了,羞得无地自容。理。如果懂得了,那么即使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吹捧、拍马屁,你也会不为所动。反之,则就可能被人稍微夸奖一下,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    “轻蔑”也就是被人看不起、被人侮辱、被人骂。大多数人可都受不了这个,一旦遇到别人对自己这样,肯定会气得暴跳如雷,非要骂回去甚至动手打架不可。而如果你明白了“空”的道理,知道这些是“空”,也是无所谓的,那么即使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任何反应。    (5)、(6)痛苦、快乐    身体和心的快乐,一般人获得时会控制不住的欢喜,而失去时又会极其痛苦。    (7)、(8)忧、喜    得到了期望的结果时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的忧愁心,还是因为不懂得“空”的道理。假如懂得了,这些就绝对不会出现,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这便是“四大皆空”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以上就是“世间八法”。古印度大智者龙树菩萨说:“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而我们只有通过领悟“空”的道理才能平息这八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法子。所以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对乐行王这样呼唤:“通晓世间道理的大王啊,得与失、快乐与忧愁、美言与恶语、赞叹与诋毁,这些叫做世间八法,人们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种,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种,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我们一定要通过‘空’的般若法门来平息它们。”无垢光尊者也在《心性休息》中说:“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说的也是只有观察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才会平息世间八法。P32-P34

编辑推荐

由单非编著的《般若智:佛家的十堂智慧辅导课》主要内容包括:世间一切皆缘起,随缘人生最解脱、佛说世间最究竟,万法尽是一个空、佛说世间本无我,有我才有烦恼生等。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像比尔·盖茨那样多的财富吗?是像帝王将相那样大的权力吗?还是像明星那样广的名气呢?    都不是,这世界最珍贵的东西,是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上面说到的那些人人追求的东西,都是智慧的产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般若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