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金融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康燕  页数:4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入世后中国金融业五年缓冲期为时间节点,通过大量的新闻事件和多元的思想观点,以新闻述评的手法,立体描述了中国金融业空前绝后的历史一页。  作者以新闻工作者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对中国金融改革做了精心的梳理和全景式的评述,纵有中国金融历史的脉络分析,横有世界金融的比较思考。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又不失庄重,其独到的政论式行文风格,更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迪。  真实的新闻故事,鲜明的新闻观点,成为《见证中国金融》的骨干元素。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入的内涵剖析,凸显《见证中国金融》的核心价值。

作者简介

  康燕,女,1963年出生,祖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
198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先后在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解放军报社等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军旅生涯15年。
1995年转业至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华东分社主笔、主编及国际金融报社社长等职,党报历练11年。
近二十年新闻宣传工作中,她以擅长理性思考、文风犀利、文笔优美而活跃于新闻界。她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中国反贫困战略及华东大中型城市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对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实践,进行过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报道。
2001年,出版30万字政论专著《解读上海》,该书以独到的视角、严谨的笔触,立体评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改革开放实践,全面解析了这座东方大都市何以“惊世一跃”的奥秘所在。出版后,该书连续八周名列“上海书城排行榜”之首,并荣获当年上海市“读者最喜爱的书”。随后,该书影响波及海内外,其繁体中文版及英文版发行至23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世界GDP排名前20位的国家图书馆及世界500强企业均藏有该书。
不仅新闻作品广受关注和好评,其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诗,也因情感细腻、语言隽永、富于哲理,而为众多读者所喜爱。2002年版的散文诗精选《被凿穿的意志》及其配乐朗诵CD片,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记忆,依然为人称道。

书籍目录

序写在前面引子第一章 世纪对话  第一节 开启转折之门  第二节 力肩大国责任  第三节 直面市场挑战  第四节 冷暖国际舞台  第五节 携手同步末来第二章 庄严践诺  第一节 挣脱桎梏 政府接力破题  第二节 十年不辍 构建体系框架  第三节 一份试卷 考出两项创新  第四节 体制告别 并非始于今天  第五节 市场力量 验证银行良莠第三章 智闯险区  第一节 图政策之变 显政府睿智  第二节 抓历史机遇 写机构新篇  第三节 聚全球财富 创基金新业  第四节 求系统均衡 助债券提速  第五节 推立法建制 塑期货形象第四章 平步世界  第一节 把历史文脉 夯发展基础  第二节 跨改革障碍 踏国际旅程  第三节 开多元渠道 保资金升值  第四节 强保险功能 促社会进步  第五节 诚信诚可贵 服务责更重第五章 创新命题  第一节 微观金融监管 攸关宏观调控  第二节 三驾并行马车 探路监管独立  第三节 管理如何适度 能力建设先行  第四节 管人怎样适当 重要健全制度  第五节 氢控虚拟效应 创造实体奇迹  第六节 必经信息之途 融入国际金融第六章 城市梦想  第一节 上海,聚力金融中心  第二节 第六城市群,二次飞跃力在哪里  第三节 中国,应该有几个金融中心  第四节 模式选择,哪种力量更重要  第五节 融入金融,将是中国孩子的常态生活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这只是一个国家持续陷入经济衰退中的一幕。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  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  况。  于是,世界汇率史上便留下了一个不该忘却的记忆——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  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  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  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  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  个月的时问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  斯藤(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  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  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  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  元升值了一倍。  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正当其经济发展如日中天之时,“广场协议  ”带动的日元大幅升值,造成日本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直到现在,人们还认  为,“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持续走低的‘‘魔咒”。  一个头戴汇率“魔咒”,深谙汇率之于经济敏感程度的国家,强烈要求  邻国也戴上这个“魔咒”,再大度的国家应该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从日本大举对华转移生产基地,将高科  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经中国组装加工,按照原产地原则,以“中国产品”名  义对美出口后,日美直接贸易顺差连年下降,日美经贸摩擦迅速降温。结果  导致1999年后,美国政策当局很少直接要求日元升值。特别是2001年布什上  台后,美国几乎不再对日本政府提出任何“改善经贸关系的要求”。相反,  中美贸易不平衡突出,中国成为缓解日美两国贸易摩擦的“替罪羊”。  据分析,中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日本“企业内贸易”特点,也就  是日本的母公司将生产设备、零部件等出口到在华子公司,子公司再加工成  制成品返回母公司。在海关统计上,这种贸易虽表现为中日贸易,但实质上  对中国而言仅仅是“中国名义贸易”。这种“中国名义贸易”不仅在2002年  前后引发过“中国威胁论”,也在2004年掀起了世界性的“中国吞噬世界资  源、扰乱世界价格秩序”的“新版中国威胁论”。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日贸易的扩张又反映了某种程度的“虚象”。从世  界贸易大循环的角度看,这种产业分工结构使世界贸易被严重“伪装”,反  映在中美日三方贸易上,则体现了日本“绕路出口”,“伪装日美贸易平衡  ”的特点。显然,中日贸易的扩张将进一步掩盖日美经贸矛盾,而使中国暴  露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风口。  据《日本经济新闻》评论,在经历了10多年的衰退之后,日本经济2003  年出现了难得的持续高增长,日本官员及许多经济分析文章都将此归功于中  国经济高增长和北京为主办2008年奥运会而进行的基础建设。  正因此,日本的态度从施压人民币升值转为支持中国缓慢推进汇率改革。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可以预知未来,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勇于开拓。当前的改革实践同样  也需要等待未来时间的检验。《见证中国金融》的作者康燕同志担任《国际  金融报》社社长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采访资料,以其职业的立场与视角,对  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解读。希望有更多的业内人士深入观察中国金融业改革  进程,从不同角度回顾、总结、反思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  ——摘自《见证中国金融》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一直守着那样一种观念:人生应该直面的问题是,当你被赋予一种责任  时,你是否完成了这份责任所要求你完成的事情?  我深感——因为金融,我必须放弃些什么;  我深知——因为金融,我必须肩起些什么。  因工作而产生责任,因责任而产生兴趣,因兴趣而产生激情,因激情而  难以释怀——真实记录一场金融改革,真情描述一个历史时段,于我,已是  自己对自己的另一种人生安排。  我已经无法平静,因为铺展在我眼前的,是一卷波澜壮阔的金融改革史  诗;  我已经无法回避,因为人类历史上又一场金融革命,正发生在我的身边  。  作为记者,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投身这场革命。  ——摘自《见证中国金融》写在前面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康燕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作序  第一部全景式解析当代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型财经透视式专著  曾经轰动海内外的大型政论式专著——《解读上海》作者的又一殚精之作  纵有中国金融历史的脉络分析,横有世界金融的比较思考。本书作者康燕同志担任《国际金融报》社社长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采访资料,以其职业的立场与视角,对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解读。以真实的新闻故事、鲜明的新闻观点为骨干元素,以入世后中国金融业五年缓冲期为时间节点,掀开中国金融业空前绝后的历史一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见证中国金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因了解陈良宇案,而知道本书的作者。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半,虽然摆脱不了颂歌一样的格调,但对了解中国的金融业变革史还是有帮助的!
  •   这本书是学校要求才买的,没有看完,对于非金融领域的人来说有些枯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