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李宽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运用金融中介理论全面分析全能银行制度的发展逻辑并用之来解释中国转轨经济中的全能银行发展问题。本书首先从阿罗一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出发,通过对假设条件的逐渐放松,论证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必然性。借助数理模型分析,提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金融中介的系统整体观。在此基础上,对全能银行发展的外因与内因,全能银行发展的成本、收益与风险,全能银行发展的路径周期及组织模式等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模式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简介

  李宽,男,陕西省周至县人,生于1963年9月16日,中共党员,高级经律师。曾供职于冶金工业部西北地质勘查局,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主编工程著作1部。后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技改处、固定资产信贷处,项目信贷处、银行卡处、信贷评估部等部门,历任副主任科员、科长、副处长、副总经理等职。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获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南大街支行。在袋经济管理》、《经济研究参考》、《金融时报》、《中国城市金融》等报刊发表论文55篇,主编金融实务著作1部。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程;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

书籍目录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2 国际文献与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统一  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1.3.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统一  1.3.4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统一  1.3.5 普遍性分析与特殊性分析的统一 1.4 逻辑的拓展和结构的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2 全能银行的金融中介理论 2.1 传统金融中介理论  2.1.1 交易成本  2.1.2 非对称信息 2.2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2.2.1 参与成本  2.2.2 风险管理  2.2.3 流动性中介  2.2.4 金融中介机构观  2.2.5 金融中介功能观  2.2.6 理论的最新发展 2.3 金融中介的系统整体观3 全能银行发展的外因与内因 3.1 经济、金融全球化  3.1.1 经济全球化  3.1.2 金融全球化 3.2 技术信息化、金融工程化  3.2.1 技术信息化  3.2.2 金融工程化 3.3 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与供给  3.3.1 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多元化  3.3.2 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点 3.4 金融创新与金融供求的互动  3.4.1 技术层面的金融创新  3.4.2 制度层面的金融创新4 全能银行发展的动力:成本、收益与风险 4.1 全能银行发展的经济动力  4.1.1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  4.1.2 成长经济、协同经济效应 4.2 全能银行发展中的随机涨落  4.2.1 收益结构的一阶随机优势  4.2.2 风险管理的二阶随机优势 4.3 全能银行发展的财务动力  4.3.1 产品定价的工具复合交叉  4.3.2 资产证券化与负债工程化5 全能银行发展的路径周期 5.1 金融中介边界的渐进漂移  5.1.1 金融中介的动态边界  5.1.2 边界的渐进漂移扩展 5.2 全能银行边界的单体渗透……6 全能银行发展的组织模式7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模式取向8 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