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性激励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胡经生  页数:225  

前言

股票期权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题目,但胡经生博士的这本专著写出了新意。股票期权激励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国内学术界与业界早在1998年即开始关注这_问题。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因于2001年后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发,对其起因的分析促使我们将视角转向了期权激励问题。作者通过放松“经理层努力工作一公司业绩提升一公司股价上涨一经理层所持期权价值增加”这一公司激励路径的三个重要假设条件,建立了自己的逻辑分析框架,解出了股票期权激励的适用区间。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宏观问题,这种方法值得肯定。本书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并有一些新的概念与观点。一般认为,股票期权是为解决企业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而实施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但是,实施长期激励的方式除了股票期权外,还有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为何要采用股票期权呢?应该说,这一问题在此之前被国内学者和业界所忽视,胡经生博士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并从股票期权的凸性特征角度进行了解答。关于股票期权是凸性激励的说法,我感觉国内此前未有人提出过,是一个新的概念,体现了本书的创新性。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了美国安然事件问题进行研究。安然事件的重要教训之一,在于企业向高管人员过度发放股票期权,从而诱使高管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推高公司股价而获利。本书结合这一事件以及美国政府的公司改革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将企业类型与期权激励结合起来,指出了股票期权激励的负效应以及适用范围,有助于对股票期权激励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本书的有关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国股市自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后,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发布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的政策,诸多上市公司相继实施了期权激励。本书认为,股票期权激励更适合于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资源型、垄断型的大型企业则不宜实施。这一结论对上市公司股东制定长期激励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胡经生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他本科学的是数理统计专业,对于这一难度较大的论文选题具有优势。论文研究深入、分析透彻,基本目的已经达到,论文答辩的效果很好,评委们的评价也较高,一致将其推选为优秀博士论文。

作者简介

胡经生,山东诸城人。复里大学数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曾在上海某大型企业集团任职。2000年进入证券业,先后供职于证券公司研究所,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2005年考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全脱产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先后在经济类核心期刊及专业报纸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动因 1.2 研究范围与主要思想 1.3 研究方法 1.4 理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1.5 逻辑框架与论述层次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1.1 一般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1.2 凸性激励的理论基础 2.2 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检验  2.2.1 美国学者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的检验  2.2.2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检验 2.3 美国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案后的有关研究 2.4 简要评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三章 股票期权激励的凸性特征 3.1 股票期权激励的历史渊源与兴起原因  3.1.1 企业激励制度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3.1.2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兴起原因 3.2 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的长期激励理论  3.2.1 作为股票期权激励理论起点的最优契约  3.2.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3.3 将凸性激励加入报酬契约的必要性  3.3.1 模型改进、有关假定及初步求解  3.3.2 最优契约凸性的条件与股价走势分布函数  3.3.3 最优报酬契约的结构分析 3.4 高层经理人员的风险偏好 3.5 本章小结 附录一:关于经理股票期权凸性的证明第四章 企业类型与凸性激励的差异 4.1 企业类型:凸性激励的差异及对两种现象的解释  4.1.1 模型解释与命题  4.1.2 公司特征与股票期权激励:来自美国、芬兰与日本的经验 4.2 案例分析: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的巨大成功与安然等系列大公司财务丑闻 4.3 进一步的讨论:企业类型与委托一代理问题的程度 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股票期权激励的资本市场环境 5.1 资本市场有效是股票期权激励有效的重要前提  5.1.1 资本市场有效性使股票期权激励有效的机制分析  5.1.2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基本理论  5.1.3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5.2 投机性股票市场下的期权激励模型……第六章 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第七章 中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有关问题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1.4 理论创新与不足之处本书主要着眼于厘清股票期权激励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将有关理论加以系统地整合、阐释,试图用以解释美国安然等大公司系列财务丑闻、硅谷高科技企业的成功等现象,并为我国引入这一制度提供一些更加清晰的思路与看法。书中主要的理论创新点是:在对国外学者原理论模型加以改进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放松原有模型的假设条件,将凸性激励与企业类型结合起来,提出命题并进行了初步验证,这一分析有别于2002年以来关于美国安然事件的众多财务会计分析、公司治理分析等思路,并且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了美国安然等大公司财务丑闻、硅谷高科技企业借助期权激励获得成功的两种现象。另外,还研究了现有文献中尚未涉及的两个问题:一是首次分析了股票期权激励与股市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是对美国安然事件后的公司改革进行了成本与收益分析。当然,本书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可能涉及相关的整个理论模型重建的问题,书中将凸性激励与企业类型结合起来的命题,未能直接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证,而是仅仅通过相关的实证结果进行了间接验证,笔者将在今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原本计划对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进行激励水平与企业类型之间的实证检验,但是,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所太过分散,既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NASDAQ)、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与创业板、新加坡交易所,同时又有全球存托凭证(GDR)、美国存托凭证(ADR)等上市方式;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差异太大,难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因而这一实证研究被迫搁浅。同时,由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时间太短(从2006年起)、样本过少(截至2008年2月底不到70家),实证检验的有效性与意义不大。1.5 逻辑框架与论述层次本书主要在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通过逐步放松原有理论模型的三大假设条件,得到相应的结果,试图从多个角度,对美国安然等大公司财务丑闻与硅谷高科技企业巨大成功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而且分析中不限于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通过放松一定的条件,得到新的分析思路,如经理层权力分析法等,有别于笼统的公司治理分析。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于2005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之所以未及时整理出版,其原因有二:一是博士毕业后即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忙于其他课题,其间又借调到中国证监会工作,一直未有余暇顾及;二是想看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是否还有出版的必要。现在看来,其中的研究成果还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①在好友的鼓励下,我于2007年年底开始整理书稿,主要是更新了部分数据,改写了最后两章内容。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华民教授,华老师以其世界经济领域权威专家的敏锐眼光,帮助我确定这一选题,全程指导我开题、研究直至完成博士论文,并在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序言。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洪文达教授、尹翔硕教授、谢识予教授、庄起善教授在开题、答辩时给予我的指导;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幼文教授、上海市社联施岳群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朱钟棣教授在答辩时对我的指导;感谢环太平洋大学联盟(The Associmion of:Pacific:RimIJniversities,A:PRu)第五届博士生论坛给予我2004年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行与书中成果相关的学术交流的机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凸性激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写论文用到的书,挺有帮助的吧,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