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金融  作者:石俊志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长久的钱币形态。五铢钱流通时期,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再从衰退到复苏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历时久远,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本书从货币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研究探讨五铢钱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制变化和流通特点,通过采用大量文献资料与出土文物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五铢钱流通的盛衰转化及五铢钱与金、银、谷、帛轮相交替充当主要货币职能的经济原因和制度原因。  作者研究、考证了五铢钱制度的建立、演变和终结的全过程,对五铢钱律令和五铢钱价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进而对五铢钱借贷活动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基于对金属货币名目化过程的研究,作者指出,由依靠法律制度流通的通宝钱,最终替代依靠金属价值流通的纪重铜钱,是金属货币形态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

  石俊志,1953年6月出生,河北丰润人,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史学博士学位;攻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攻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五道口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攻读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数学院精算统计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北京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财经大学信用管理学院院长、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博士后导师。曾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银行技术与惯例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著有《国际保理》、《现代精算数学原理》、《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商业性债权转股权法律研究》、《半两钱制度研究》及有关经济、法律、历史方面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章 五铢钱制度的建立第一节 半两钱制度的崩溃一、汉匈战争致使财政虚空二、政府采取虚币敛财政策三、民间盗铸泛滥成灾四、半两钱制度土崩瓦解第二节 更铸三铢钱的币制改革一、更铸三铢钱时次辩证二、更铸三铢钱的目的三、三铢钱的质量四、三铢钱的废止第三节 从郡国五铢到赤侧五铢一、郡国铸五铢钱的原因二、郡国五铢钱的质量三、钟官赤侧五铢钱四、铸造赤侧五铢钱的意义第四节 上林三官五铢钱制度的确立一、铸币收益转移到皇室二、上林三官五铢钱的质量三、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流通四、西汉中、后期五铢钱的减重趋势第二章 五铢钱制度的演变第一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一、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二、频繁发生的货币改制三、品种繁杂的货币体系四、王莽货币改制的失败第二节 东汉三国五铢钱制度的废兴一、五铢钱制度的恢复二、董卓铸小钱始末三、曹丕颁布废钱令四、废而再兴的五铢钱制度第三节 两晋五铢钱流通的衰退一、两晋社会经济概况二、两晋政府未曾铸行钱币三、废钱用谷帛的争论四、北方十六国的货币制度第四节 南北朝钱币制度的分立一、南朝刘宋四铢与北朝谷帛为币二、南齐铸钱与北魏铸钱三、萧梁钱币与北魏钱币四、陈五铢与北齐、北周五铼第三章 五铢钱制度的终结第一节 黄金货币职能的削弱一、西汉时期黄金是典型货币二、东汉时期黄金数量的减少三、黄金西输与白银东输四、黄金非货币化的趋势……第四章 五铢钱律令研究第五章 五铢钱价值研究第六章 五铢钱借贷活动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五铢钱制度的建立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长久的钱币形态。自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五铢钱取代半两钱成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五铢钱的流通时问长达734年。五铢钱采用青铜铸造,铭文五铢,法重五铢,是典型的纪重铜钱。五铢钱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与半两钱混合流通到取代半两钱的过程,总共使用了6年的时间,通过数次货币改制,最终成为全国统一法定流通的钱币。  第一节 半两钱制度的崩溃  全国统一的半两钱制度,为西汉初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货币条件,促进了西汉初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即位初期,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于是,就爆发了汉匈战争。十几年的战争,再加上连年不断的水灾,使得汉王朝的经济濒临崩溃。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扩大财政收入,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正值汉匈决战之际,汉王朝政府采取了虚币敛财政策。为解决中央财政的困难,汉王朝政府发行了皮币和白金三品。皮币定价40万枚半两钱;白金上品定价3 000枚半两钱、中品定价500枚半两钱、下品定价300枚半两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五铢钱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