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融资结构的特征及风险研究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丘斌  页数:290  

内容概要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市大渡口融兴村镇银行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14章由丘斌同志执笔,第2章和第3章由吴晓娜同志执笔,第4章由刘科星和杨运哲同志执笔,第5章由刘科星同志执笔,第6章和第10章由刘林同志执笔,第7章和第11章由李柏楼同志执笔,第8章由易娟同志执笔,第9章和第12章由李木祥同志执笔,第13章由李木祥和杨运哲同志执笔,全文由丘斌和李木祥同志统稿、审定。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白鹤祥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货币信贷处、金融稳定处、调查统计处和金融研究处的部分同志参加了本书的数据采集和讨论工作。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亓霞同志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笔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作者简介

  丘斌,男,汉族,1964年生。1996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专业货币银行学。
  1987年起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计划资金处、分行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工作,1996年起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兼任《金融时报》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肇庆中心支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办公室主任。2008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重庆金融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金融管理工作,对金融宏观调控、金融资源配置等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思考。近年来在《中国金融》、《南方金融》、《西部金融》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专业课题研究15项,并获多项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 本书的创新之处
2 投融资结构的含义和模式
 2.1 投融资结构的含义
 2.2 两种融资结构的比较
 2.3 融资结构理论的近期发展
 2.4 投资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关系
3 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市场化程度对投融资结构的影响
 3.1 不同经济增长阶段下的投融资结构特征
 3.2 经济市场化程度对投融资结构的影响
 3.3 中国融资结构模式的选择
4 中国投融资结构的演进特征
 4.1 中国投资结构的演进特征
 4.2 中国融资结构的演进特征
 4.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影响
5 我国投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5.1 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5.2 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6 中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6.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6.2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7 中国投融资结构的区域比较分析
 7.1 中国投资结构的区域比较
 7.2 中国融资结构的区域比较
8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形成及其债务膨胀
 8.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形成背景和发展阶段
 8.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
 8.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膨胀
9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扩张的原因分析
 9.1 城市化推动的巨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
 9.2 政府管理体制不合理
 9.3 财政管理体制不合理
 9.4 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
10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传导
 10.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特征
 10.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来源
 10.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传导
 10.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价
11 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挤出效应分析
 11.1 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11.2 挤出效应的产生渠道
 11.3 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12 中国房地产业投融资的风险分析
 12.1 房地产业发展及其投融资特征分析
 12.2 中国房地产泡沫分析
 12.3 中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2.4 中国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分析
13 国内外典型融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13.1 国内外典型融资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13.2 发达国家投融资结构的主要特征
 13.3 国内有特色的几种融资模式
14 优化我国投融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14.1 改革投资体制,完善投资结构
 14.2 完善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优化融资结构
 14.3 创新融资模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
 14.4 大力发展项目融资,改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初创探索阶段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起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伴随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的明确,投资权限逐步下放。同时,公共财政模式的逐步确立,也让政府从以往“大包大揽”,行政控制经济的局面得到扭转,使得以政府实力为依托的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有了外部空间。1994-1997年,各地政府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纷纷成立了类似于建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对市政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打破了过去各自为政、多家审批、多家建设的格局。  在探索阶段,政府融资平台尚未发挥其招商引资、引入外部资金参与市政建设的功能,更多的是出于减少新增审批环节,明确项目建设领导核心的目的。尽管在此时期,政府融资平台的经济作用尚不明显,但在明确政府职能和角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以专门小组来筹划、安排和领导市政建设的实施,就在行政层面上为政府融资平台的真正构建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各地政府在基建项目方面的经验积累,也为后期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探索阶段,考虑到分税制改革对基建项目的影响,中央政府也在融资体制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调整,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操作空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开始在地方基建项目中得到应用。  2.推广融合阶段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促成政府融资平台得以推广的契机。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按照基建项目的融资体制,中央政府可以对审批通过的基建项目提供一定的中央财政支持,但地方政府必须安排配套资金。为缓解压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一经营一转让)、ABS(Asset-BackedSecuritie。)等新型项目融资方式开始得到应用,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BOT的建设方式。与此相对应,政府融资平台的组织结构也发生改变,从原来的领导小组,逐步转变为城市经营管理委员会,并在此基础上由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城投公司),对原来分散于各部门的土地、市政设施、公益事业及部分企业的经营权进行了集中和整合。  ……

编辑推荐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投融资结构的深刻变革,这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投融资结构的特征及风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融资是个大话题,这本书明显不是给我们这种具体做事情的人看的,主要是给我们领导买的,据说领导还挺喜欢看的,先给个好评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