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改变了中国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宗寒  页数:265  字数:29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国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仍处在并会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一部分人口还没有摆脱贫困。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慢,农业基础不牢固。有大量待就业人口。我国存在大量矛盾需要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步了,未来的路还很长,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的民主、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但我国已走上了一条正确的成熟的兴旺发达的道路。      对于我国的发展,人们称为“中国模式”,是“增长奇迹”,纷纷探索研究增长的“奥秘”。    60年来中国究竟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还存在什么主要问题需要注意解决?这确实是需要认真研究回答的问题。    鉴往而知今。总结回顾过去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可以使我们看到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发现一些非常珍贵的东西,得出一些必要的结论;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多么可贵的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进行了多么宝贵的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多么重大的贡献。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以利解决矛盾,更好地前进。本书所论的只涉及几个大的方面,有些话是过去多次说过的,有些只是提出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而最终由实践来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和最好的教科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将创造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无比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宗寒,本名郑宗汉,山东章丘人。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上海市政府、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后调红旗杂志社,曾任经济部副主任、主任,求是杂志社经济部主任,编审;现为求是杂志社编审、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责献的专家特殊津贴。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现实经济问题,

书籍目录

一、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怎样变成为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领土被占领瓜分,国家主权遭丧失  3.“三座大山”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4.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得中国人民透不过气来  5.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已经完全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和巨大障碍  6.实践得出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  1.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  2.经济质量和结构有重大变化  3.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  4.经济效益比较高  5.人口的文化技术素质提高  6.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社会主义为什么改变中国  1.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3.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  4.抓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  1.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2.恢复时期结束到“三大改造”完成时期(1953~1957)  3.“三大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1958~1977)  4.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五、怎样看待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3.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4.几点看法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1.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2.公有制为主体的内容是什么七、坚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生产关系基础和物质基础  2.国有经济的巨大贡献  3.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八、进一步改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变化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例的变化  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地区比例的变化  4.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不是因为国有企业没有办好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不是由于国有企业亏损  6.国有经济是怎样“退出”的  7.国有经济比重严重下降的影响九、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质量  3.进一步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2.我国居民收入的现状  3.收入差距的特点和需注意之点  4.几个认识问题十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一个关系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3.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十二、从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前进  1.新阶段的特征  2.一个关键发展时期  3.两个转变,一个坚持

章节摘录

  一、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  2008年年末,一位西方记者在看到由美国产生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后,似乎良心有所发现,有点感慨地表示:中国的道路是健康的,路走对了。他问: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这个问题西方人提了不止一次,我国的年轻人也有这样的疑问,我也做过不止一次回答。我说,用一句话说吧:是资本主义逼的,万恶的旧制度逼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社会发展停滞,使亿万勤劳的中国人民活不下去,没有别的出路,逼着他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是最现实的课堂。苦难的实践教育中国人民资本主义是不能救中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了中国人民的头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走上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繁荣兴旺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1.中国怎样变成为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的生产力总量从公元170年(东汉)到1820年间(清朝中叶)在世界总经济量中一直占1/4到1/3。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领先长达14个世纪以上。只是由于封建制度延续时间太长,在16~18世纪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中国仍停滞在封建社会,才逐步落伍了。  鸦片战争前,英国、法国、沙俄、日本、美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国家就处心积虑地向中国扩张,侵略中国。1840年前的40年,西方列强从中国掠去26000多万两银元以上的财富,相当于清政府8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资本主义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和其他方式进一步对中国进行野蛮残暴的侵略和掠夺,占领瓜分中国领土,勒索赔款,在中国驻兵,取得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特权;划分势力范围,掌握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同时支持和依靠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与它们相互勾结结合,对中国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使中国陷入丧权辱国的悲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一个任人欺侮瓜分、主权丧失的半殖民地国家;从一个生产总量趋前的国家变成为丰富资源和财富被任意侵占掠夺、生产停滞、极为贫穷落后的国家;从一个过去受封建主义一重压迫剥削的国家变为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剥削压迫、社会混乱、灾难频仍、人民遭受多重苦难、大量人口在贫困饥饿中死去的国家。  1840年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这109年间,中国人民遭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造成的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罄竹难书的巨大破坏和损失。这10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极其悲惨的血泪史、屈辱史和巨大灾难史。  2.领土被占领瓜分,国家主权遭丧失  这100多年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许多西方朋友们已经不记得了,或者有意回避了;一些新中国建立后出生的年轻人,如果不读历史也不甚了了。但是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惨不忍睹,历历在目,悲惨的记忆难以逝去。正是这部悲惨屈辱史,才逼使中国人民寻找新的出路。这里说几个主要之点,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为什么起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说起旧中国领土被占领瓜分、国家主权遭丧失的情况,每一个中国人都悲愤万分,欲哭无泪。  从鸦片战争到清朝覆灭的71年间,在帝国主义炮舰的威逼下,中国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从清朝覆灭到全国解放前夕的38年间,中国又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合计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协定等1000多个①,共被迫割让占领瓜分中国领土3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1/3以上。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土的瓜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840~185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6年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步丧失。  英国为了推销鸦片,通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的鸦片贸易谋取巨额利润,1840年悍然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共13款,其中一款是迫使割让香港给英国,从此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对华的侵略基地。同时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人及其眷属可以在这5个城市寄居,派驻领事等官员,以后又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些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住,使这些地区成为西方侵略中国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的据点,并成为他们在华设立“租界”的借口。条约还强迫中国赔偿鸦片烟价600万元,商贸交易款300万元,兵费1200万元,合计2100万元,分四年还清,未付清前英军继续占领舟山群岛和厦门鼓浪屿。条约还规定英国人有“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公行”制度权等,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开始丧失,一步步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望厦条约》,美国除得到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得到的所有特权之外,还取得了扩大领事裁判权,美国兵舰在中国沿海港口的航行权,美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医院权等,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领海权、关税自主权。1844年法国政府派8艘军舰来华敲诈,迫使清政府在法舰上签订《黄埔条约》,使法国得到了英、美同样的权益,还得到了法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和墓地的特权,开放天主教,为帝国主义在中国扩张宗教势力开了方便。其后,葡萄牙、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普鲁士、瑞典、挪威等继续侵华,相继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英、美、法等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葡萄牙1849年强占了澳门。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到9世纪70年代前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包围瓜分中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使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1854~1856年,英、法、美侵略者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为诱饵,两次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进出口税等,被清政府拒绝,于是在美、法、俄支持下,英国于1856年悍然发动第二次侵华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进一步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营口、烟台、台湾、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自由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往来通行;修改税则;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还要向英国赔白银400万两,向法国赔白银200万两。尔后,英国又蓄意利用换约机会,扬言“英国人高中国人一等,应该做他们的主人”,①重新挑起战争,向中国勒索更多的特权,清政府被迫于1860年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除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又割让九龙给英国,增开天津为商埠,任法国传教士在多省租买田地,向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在中国大肆枪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在广州、天津、北京进行毁灭性的抢劫,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掠夺之后,4000名侵略军还一齐放火,把价值连城的圆明园焚烧成废墟。  1858年,沙俄趁火打劫,用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作为“两国共管之地”。恩格斯指出,俄国“夺取了中国的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加在一起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在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之后,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条约除确认《瑷珲条约》从中国掠取的国土外,还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归沙俄,同时把中国西部疆界说成未经划定,为以后侵占我国西部边疆提供了依据。  1860年,沙俄又以此条约为依据,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沙俄在不到半世纪中,除获得英法所得的全部特权外,共侵吞了我国150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3个法国或6个英国、5个意大利、49个比利时的土地。马克思指出:“俄国不要花费一个钱,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到头来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都得到更多的好处。”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及日本进一步对华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这是中国丧失主权、陷入殖民地的第三个阶段。1871年,俄国侵略北疆;1874年,日东和美国进犯台湾,英国觊觎云南;1888年,英国进犯西藏;1891年,俄国入侵帕米尔地区;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攻占基隆;1885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中国在广西、云南建铁路必须与法国人商量,经法国允许同意等。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承让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还得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等。  甲午战争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帝国主义趁机进一步侵略中国。沙皇鼓吹: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英国人提出,日本人占领台湾,英国就应占领澎湖列岛;俄国进人旅顺湾,英国就应据有舟山群岛。②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1896年,俄国攫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筑路权以及在铁路沿线的采矿、伐木、行政、司法、驻军及减免税厘等特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是什么改变了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