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恋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林淑华  页数:361  字数:27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生死恋》是我三十多年前写的一本旧作,写的是自己年轻时一些不幸的遭遇。它好像一场噩梦,虽然经过了三四十年,还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重现。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意识很浓厚的旧家庭里。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我苦苦挣扎了许多年,饱尝辛酸,受尽磨难。好不容易从封建势力下挣脱出来,而战争、疾病、死亡、贫困,又把我层层包围起来。面对这险恶的处境和沉重的打击,我的心头刻上难以磨灭的创伤,只觉得万念俱灰,前途茫茫。这时候,《伉俪》月刊编者吴好好先生建议我把这些亲身的经历书写出来。  后来又在他的帮助下,把我在《伉俪》月刊上连载的《生死恋》出版了单行本。它从1948年初版至1950年共印了5次。每次重印,都会引起我痛苦的回忆。  三十多年过去了。  这期间,我身历新旧两种社会的巨大变革,目睹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所在,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所造成的那股顽强的恶势力,不知残害了多少的青年!正像徐惠民医生说的那样:“‘礼教’这两个字虽然是无形的东西,但是它却残忍地吞噬了许多有为的年轻生命。”那是一个吃人不见血的社会!在那样黑暗、冷酷的年代里,青年人要想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求得光明、自由和幸福是多么难啊!徐医生的不幸去世和我自身所受的种种苦难,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变革。新的社会已经来临,旧的时代终究结束了。过去的这场噩梦,也就让它永远埋葬在心底吧。  不意去年7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两位同志来访,说该社有意将《生死恋》重版,征求我的意见。我思虑再三,犹豫不决。因为我考虑到这样一本幼稚肤浅的旧作,今天重新出版是否合适。同时,我不愿埋葬在心底的那场噩梦再一次在我脑际重现,再去尝受一次回忆的痛苦。  另一方面,我把自己过去的种种遭际与今天社会在恋爱、婚姻上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联想起来,感到旧时代的青年男女要想取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需要付出多么重的代价,作出多么大的牺牲;而这些,生活在80年代的青年(包括我自己的孩子)是难以体会的。反过来说,我为今天已经获得这些权利的青年们感到幸福,同时觉得他(她)们应该珍惜并维护这些权利。有时看到社会上在十年内乱中形成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影响了某些青年;也看到在某些地区父母包办的变相的买卖婚姻还在发生,青年男女因而被迫丧生的惨剧也时有所闻,不禁感慨系之。这种现象,不由我不想到封建制度在中国统治了几千年,而解放才三十多年,封建势力虽然已经被推翻,封建意识却不是短时期、不是那么容易被肃清的。它不仅在老一代人的头脑中作祟,也或多或少侵蚀着年青的一代。这还不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吗?出版社同志经研究,认为今天重版《生死恋》还是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决定把它重新出版。我因有上述感慨,同意了出版社的意见。但这终究是三十多年前写的一本旧作,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主要是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文学修养差,内容方面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甚至错误。我恳切地希望读者能给予指正。但为了保持历史旧貌,我没有把它修改;旧版上以前未经校出的一些错别字和漏字,趁这次重版机会作了改正。  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同志还去访问了三十多年前曾为《生死恋》写过“读后感”的周振甫先生。周先生在那篇文章中不仅给予我很多鼓励,而且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我很感谢他对我的帮助。在解放前,周先生和我虽同在上海,解放后也都在北京,但因我没有途径得以认识周先生,所以无缘识荆。这次重版《生死恋》的责任编辑费淑芬同志把周先生的地址告诉了我,我正待专程拜访,却不期周先生先来找我而得以会面,这不仅使我感到荣幸却又深感不安。叙谈间,得知周先生与我还是平湖同乡,更是使我高兴极了。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而且,从周先生那里又打听到了吴好好先生的确讯。这是又一个意外的收获。当吴先生得知《生死恋》将重版,在抱病休养期间,不辞辛劳,为《生死恋》重写了纪念文字,更是使我感动,我谨在此表示谢意。  林淑华1982年5月

内容概要

她,一位天真快乐、温婉多情,独享万千宠爱的富家千金小姐;
他,一位勤奋刻苦,志向远大,然而出身贫困之家的热血青年;
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爱情自然要遭受重重阻碍,然而要怎样纯洁真挚的爱恋才能经得住那些有形与无形的压力,要怎样的矢志不渝与勇气才能争取到相守的幸福?
战争的残酷,人世的炎凉,他的积劳成疾,她的强咽血泪……回荡在世间的是这曲生死恋歌的绝响。
八年的苦恋,两年的相守,留下一生的追忆……

作者简介

 林淑华,1919年1月1日出生,原籍浙江平湖。现年92岁。原名方德闳,曾用名方健。解放后,参加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后改名方健明,沿用至今。
在报刊上还陆续发表了《严父慈母》(随笔)、《秋深落叶时》(散文)、《孽缘》(散文)等文艺作品。并创作出版了《问宝宝》、《新中国的好朋友》、《劳动英雄的故事》等儿童读物。

书籍目录

《生死恋》劫后余生的故事(代序)
重版自序
《生死恋》重版记
初版自序
吴 序
胡 序
三版后记
读《生死恋》后
读《生死恋》
一 身世
二 初恋
三 拒婚
四 小别
五 抗命
六 母丧
七 压迫
八 重逢
九 战争
十 苦难
十一 热恋
十二 毕业
十三 波折
十四 激变
十五 释嫌
十六 枝栖
十七 新婚
十八 结晶
十九 阋墙
二十 罹病
二十一 永别
二十二 长恨

章节摘录

  早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叫我认方块字,念《三字经》,背《唐诗》,到我七岁时,母亲才给我留发,改装,恢复了我女孩儿的本来面目。于是父亲又叫我学《孝女传》、《二十四孝》和《列女传》等。  母亲却开始给我“缠脚”。我看见母亲和舅母的脚都是小小的。  母亲用白竹布给我缝了两双“袜套”。那“袜套”缝得很尖瘦、狭窄,后跟却空着不缝,勉勉强强把我的一双脚塞进“袜套”后,再把后跟的两端布拉得紧紧的用针线缝死,这时,我已经觉得很痛很痛了,母亲还让我站在地上试着走走。我痛得连站都站不稳,还能走路吗?我的眼泪也就跟着淌下来了。我不干,大声地哭喊起来。  母亲哄着我说:“裹脚还有不痛的吗?我们那时候,都还用更长的布条一层一层缠起来,那才真叫痛呢!哪有现在这样用‘袜套’来裹脚的,这已经算是开放了。宝!忍着点儿,痛几天,慢慢就习惯了。”可是,这“袜套”紧紧地裹在我脚上,害我痛得一晚上也没有睡好觉。到了第二天一早,我趁母亲还未起来,找了把剪子就把“袜套”给剪了,扔在地上。母亲发现后,又拿出一双来要给我穿,我又哭又叫,硬是不肯再让她给我裹。母亲见哄我不动,也只好放弃了给我“缠脚”的老规矩。所以我有幸到现在还保持着一双“天足”。  我上学很晚,在八岁(虚龄)时,父母亲才把我送到培德女校去上学。父亲给我取的学名叫“德闳”。那是一所教会学校,校长是一位懂法文的“嬷嬷”。父母亲都是信佛的,大概因住所附近没有其他学校,而邻居家的孩子早已在那里上学了,所以只好把我也送到那所学校去了。  母亲给我留了一年的头发,到上学时,还梳不了辫子,所以就剪了个“童化”头,后来才慢慢地梳成了辫子。  上学后,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也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学时期就连续跳了两级。高小毕业后,顺利地升入了初中。  这学校在小学时还招收男生,到了中学就不再收男生了。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我的潜意识中,觉得在这世界上我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子”;在这个家庭中我是一个被父母宠爱着的“独生女”;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博得师长赞誉的“好学生”;即便在周围的一群小伙伴中,也被认为是一个吃得好、穿得好、长得好的“顶儿尖儿”。我有着一般生长在富裕家庭中的女孩子的劣根性:骄傲、任性、倔强、好胜,既矜持,又爱撒娇……从我走过的这十多年的道路来看,应该说是快乐、幸福、平坦、顺当的。进了初中后,我对自己的前途抱着更大的希望,对自己的生活也产生了更美的憧憬。我的理想是: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我觉得这大概是不成问题的。  哪里想到,我初中才念了一年半,连初二还没读完,日本鬼子就在东北发动“九·一八”,接着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连续的侵略之火,不断在中国的土地上燃烧……父亲的家境骤然衰落,他说他不能再供我上学了。这是个实际情况。另外,我想父亲那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思想,恐怕也是一个因素。再有,他把我送到教会学校去上学,本来也是出于不得已,现在面临这一现实,他当然不会再供我上学了。我从此失学。那一年,我才十四岁。不能继续上学,我的希望、憧憬都被打破,当然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引起我心头过去从未有过的懊恼、气愤、烦恼和苦闷……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在这侵略战争中,同学中遭此厄运的也不是我一个。有的同学到内地去了,有的同学随父母回老家去了,就是住在我们西面既是邻居又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与我同校而不同班的璧姐(她比我大)不是也同样失学在家吗?还有许多同学也都和我一样失学了,只好无可奈何地待在家里。我懊丧、气恼又有何用?这样一想,我的情绪才稍稍平静些。  不能再到学校去了,我也像有些同学那样,只好在家自修吧。  虽然进度慢、效果差,却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弥补之法。于是,我把学校里教的《古文观止》、《孟子》、《左传》、《千家诗》温习着,学着看。我花了一定的时间去读“THENEWCHINA”和“TALESFROMSHAKESPEARE”,背了许多英文生字,不识不懂的就查字典;也天天练习大小楷。相对来说,我对数学的兴趣远远不及国文和英文。另外,我爱好文学,除了自修上述功课外,也常常偷看家里的《三国志》、《水浒》、《聊斋》和《红楼梦》等。我还向同学借了些新文学的作品来看,如冰心的《寄小读者》,鲁迅的《彷徨》、《呐喊》、《阿Q正传》等,鲁迅的书我还不太理解,兴趣不大。而巴金的《家》、《春》等却引起我更大的兴趣,可以反复看几遍而不厌倦。  这些新文学作品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  我在家除了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自修和阅读文学作品上外,也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不少家务活儿。  母亲是一位很贤惠、很能干,脾气又很温和的女性。她的手很巧,不仅能刺绣,也能缝制四季衣服,还擅长烹调、烧制各种可口的菜肴,也能做一些美味的小吃,如糖酱核桃仁、桂花糖芋艿等。  在她的教导下,我也学会了缝纫、烹调等活儿。可惜的是,母亲的视力在逐渐下降。她教我绣花时,戴上了花镜也感到很费劲。好在我升人初中后,学校里一位副校长高嬷嬷是教手工的,所以在那一年半的初中时期,她已教给我们许多手工活儿,有中国的刺绣和西式的包花、抠孔花,还教了我们做桌布上的花边等。我对这些也是很感兴趣的。这样,我在家自修学业和学习家务、手工活时,也能稍稍驱散我失学所引起的愤懑和痛苦。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在消逝,转瞬就是两年过去了。  谁又想到我的生活又起了一个突变!从这突变中我第一次流出了我真心感到伤心的、忏悔的眼泪,也从这一次的眼泪开始,我的一生从此与眼泪结下了不解之缘!  ……

编辑推荐

  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的一句诺言守候了八年,值得吗?在爱情如快餐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承诺吗? 林淑华的《生死恋》将引领追忆民国往事,感受人生悲欢。如果今天的你为了柴米油盐,车和房子而心力交瘁,以致在爱情上有所动摇时,那就看看曾经的人是如何坚持、怎样定义幸福的,问问自己还相信爱情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死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1条)

 
 

  •   看这本书时正好乘坐火车去远方,一宿没睡,几次落泪。

    战争的残酷,人世的炎凉,他的积劳成疾,她的强咽血泪……
    回荡在世间的是这曲生死恋歌的绝响。   
    八年的苦恋,两年的相守,留下一生的追忆……
  •   92岁高龄民国才女林淑华泣血自传性小说,一段不堪回首的旷世爱恋,一曲真实哀婉、触人心弦的生死恋歌
  •   这是一本以作者本人真实经历写作的自传体小说,这段爱情十分艰难,也十分凄美,是一曲真实哀婉,触人心弦的生死恋歌。作者是民国时代的才女,她以九十高龄来写下这部小说。这爱是真挚地、纯洁地、动人地、凄美地·····
  •   战争的残酷,人世的炎凉,他的积劳成疾,她的强咽血泪……回荡在世间的是这曲生死恋歌的绝响。
  •   生死恋(92岁高龄民国才女林淑华)好!
  •   这本生死恋太让人感动了,一份真实的叙述,八年相恋,两年相守,留下一生的追忆,很伤感。
  •   很久不看小说了,看完生死恋后我沉浸在主人公的悲伤中很久不能出来,很多天都没法正常的工作,故事实在太感人了,完完全全是主人公的真情流露,一方面是为他们爱情的执着而感叹,想想现在世上有几段这样真挚的感情啊!另一方面为男主人公的病逝、女主人公短暂的幸福而叹息。真心的希望主人公的后半生能生活幸福,可是在网上并没有查到相关的信息,很是遗憾!
  •   偶在公交车上看旁边一人在看书瞄一眼写有: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的追忆。震憾了,现在有这种感情?后在网上逛了好多地儿终于在当当网看到,购了一本看了三分之一沉思了....在这个浮躁善变的情感世界里明白真是应该坚守的和执着的那份情,心里那棵感情小树儿被扶正了,终于知道正确的方向了。
  •   书是1948年写的,八年的苦恋,两年的相守,留下一生的追忆……
  •   这种爱情以为只有电影里才有,没想到现实生活里比虚构的影片还要感人。 八年的苦恋,常人难以做到,很多人都想拥有一真正的爱情,但试问自己谁能做到女主人公那样,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承受着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苦苦等了八年,居然只有两年的幸福生活,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守候了一辈子,太感人了。
    我看了都要潸然泪下
  •   八年的苦恋,两年的相守,一生的追忆。。。。。。它超越了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   92岁高龄的女人谈生死恋,刻骨铭心
  •   昨天下的单,今天下午收到了书。
    迫不及待拆开来看,还有附一方手帕哦,纯白的方巾一角绣这一朵花和“生死恋”三个字,都是鲜红色。这手帕给了我一点模糊的民国的影像。
    稍微翻了翻,拿在手上质感很好,纸张质地不错,字迹清晰,整体感觉很好。回去慢慢读。
  •   现在还有生死恋吗?有的人说有,没的人想有
    其实,大家更关注的是, 现在还有长久的爱情吗?
    爱情,话题太多,感悟太多。
  •   生死之恋
    5、处方:情人节短信;成分:真心,诚心,文字;功能主治:增进恋人、夫妻感情;保质期:一生一世;禁忌:永不分离;用法用量:一次服用,终身有效。
    6、亲爱的,又是一年情人节。我不知道你都吃过多少颗我送给你的巧克力,但我分明看到了…!今年我可不可以改送——减肥茶?
    7、情人四大法则:巩固老情人,温故知新;发展新情人,后继有人;保护小情人,金屋藏娇;提防知情人,安全至上。情人节,祝你情场得胜,情满天下。
  •   想看看什么样的爱情才算是生死恋整体还不错
  •   是个生死难忘的爱的故事,娓娓道来,韵味无穷,是现代很难忘体会到的爱情,真挚,坚守中更觉难得难忘。
  •   生死恋,很感人,值得推荐多人书
  •   生死恋,感觉不错,这么多明星极力推荐,应该不会差!
  •   生死恋,令人动容,书本精美,喜欢
  •   生死恋
  •   真的会有之样的“生死恋”
  •   战争的残酷,人世的炎凉,他的积劳成疾,她的强咽血泪……
  •   有多少人知道林淑华?有多少人知道这段民国时期的恋情?对于当今的情欲快餐来说,民国时期的爱情更让人尊重!
  •   纠结的一段感情,看的人潸然泪下,我很欣赏作者的勇敢,那种为了爱情勇敢无畏的精神是我所羡慕的,现在这个社会恋爱,婚姻虽然自由了,可是有参杂了多少的爱情,多少的利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恍惚想起最美丽的初恋,虽然,要背着家人,老师,可是那确实最纯洁美好的爱情呀。
    阖上书的最后一页,哭了很久,为作者,也为几年我那失去在回不来的爱恋......
  •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林淑华女士的作品,远不如我想像的好。但书中作者对爱情的执着着实让人感动!
  •   最近读了很多民国期间的书,这是其中一本让我感动的,不是因为作者的语言,而是因为其中的故事。很真实,很心痛。谢谢作者,让我们看到,这世间的真爱。
  •   这本书震撼我的地方是里面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不同于其他的虚构小说,即使再悲剧也感觉隔了一个次元。读这本书能深刻感受到当时中国青年积极蓬发的朝气和清纯如水的爱恋,这些都是现代没有的。
  •   林淑华也可谓是民国时期的才女吧
  •   这是一曲你难忘的爱情恋歌。
  •   这本书真实的反映出爱情、亲情、友情。。。。。。爱情的忠贞、亲情的淡漠、友情的真挚。
  •   生......死........恋.......围城..........
  •   感人故事看多了,刚开始看觉得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感人肺腑,觉得只是很平淡地讲述那个年代很平常的故事,但是读到后来,慢慢的被作者那份真挚、刻骨铭心的爱彻底感动了,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如此纯粹、深刻的爱!
  •   纯朴的文字写出一个关于生死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中间夹着伟大母爱,看的让人泪流。
  •   一段坎坷的爱情,一份真挚的亲情,一份永久的思情
  •   老一辈的情感真挚感人,文风很有民国时代的感觉
  •   真切的感受到一个老人在她那个年代的真挚的感情, 非常感人,很真实.
    还有就是更加证实了我的一个想法,有时候亲人代表着什么呢?????
    根本就是有时候比外人都不如的, 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这样,但是它存在着,everywhere.......
  •   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小说,是一段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展现的是战争年代下的爱情,封建思想与新文化思潮的冲突等。
  •   是林淑华还是凌淑华
  •   朴实的语言,感动地事。伤感与坚定。看完之后很是感慨母爱的伟大,爱情的伟大。现在能有几人,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感情。为一对恋人的结局感伤,为什么上天总是这样。
  •   原来爱情是不分年纪,不分时代,不分地域的。只有爱或不爱,没有深与不深。很感人的书
  •   那段时代的爱情是比较纯净的,但是也是比较不现实的。
  •   虽然只有两年的幸福时光,但那漫长的十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更值得珍惜的幸福,敢问当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像主人公一样不畏时间,距离,只为心中的那份真爱,感动……
  •   一开始因为是92岁高龄写的,所以立刻就想买了,,还有刺绣,好漂亮的,喜欢
  •   当初看完匪我思存的《来不及说我爱你》之后,对于这类型的故事越发喜欢,虽说民国时代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比较那些穿越剧现实许多。但是民国的恋人所经历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够想象~
  •   非常真实,是民国时代的爱情故事。想让人一口气看完。
  •   看完了这本书才来评论的,很钦佩书中这对爱人之间那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不仅是朋友、情侣,还是亲人,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虽然他们真正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但我相信这一定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像他们这样,不计身份地位,不计物质财富的爱情太少了。他们这样纯真的爱情,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所追求的吗?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阅读!
  •   这个作者以前是不知道的,但是看过这本自传体小说以后还是觉得被震撼了。那份曲折的情感和战火纷飞的年代造就了怎样的传奇。
  •   非常感人,质朴,真实。比山楂要好
  •   很少看自传,因为没有耐心。却安静而执着的读完这本书,细腻的感情触动最心底的柔软。是什么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世俗?只因为心里有爱!
  •   纯美感人的爱情
  •   没想到这一看,竟然拔不出来了。只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到凌晨两点半把这本书看完了。感觉作者写的虽然比较平实,但确很吸引读者。非常感动。好多年不看小说了,这本值得一看。
  •   这本书是我高三的时候看的,那时候不是这一版,我的记忆里那本书已经被翻得很久很久了,是我们学校图书室的老书了。我只记得这本书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本让我看到下巴都在颤抖的书,眼泪根本就止不住。后来就一直在找这本书,没想到现在真的买到了,又看了两遍,还是哭得不成样子,书都湿了!真的很感动!
  •   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对真爱的执着,让人感动。
  •   那个时代下的爱情。那个时代下的挣扎。那个时代下的坚强不屈!!值得一读!
  •   民国的爱情 很艰辛 冲破枷锁
  •   很少听说过还有这样的爱情,很感动。
  •   非常感动,现在这样的爱情太少了
  •   真的很真实,看到最后哭了,很真切的故事
  •   民国才女如云
  •   朴实无华的文字 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   对那个年代的女人来说,爱情终究不是完全自由的,还是奢侈品。
  •   没有过多华丽的文藻,语言很平实,内容真实感人。也许这样一种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结局有些悲凉,但作者的信念相信可以感染每一个人。
  •   超赞的一本书。装帧也很好,故事很真实,很感人
  •   旷世绝恋
  •   她的坚强和坚持 我们才能看到这个感动的故事。
  •   第一次接触此类书,看完后只有因这是真人真事而觉得挺难受的。
  •   看到这本书是在畅销榜上看到的,一直对畅销榜不怎么敢兴趣,偶尔间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抱着看看的态度买了这本书,虽然文笔功力不怎么样,但真真实实记录了那段催人泪下的历史,难以想象主人翁是靠什么样的精神坚持下来的,当中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非常不错的书,值得看看
  •   文笔带着明显那个年代的印记,整个故事并非荡气回肠,离奇曲折,却有着这个年代少有的坚贞。值得一读。
  •   很好很感人的小说,感动
  •   现如今社会很难有这样单纯质朴的感情!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世界却日渐贫乏。越是简单的感情越能够打动人心,人们开始变得复杂,可内心深处仍然渴望温暖,无杂念!
  •   偶不大会评论~总之冲着92岁老人的人生也值得品味~
  •   已经看完了,感觉与我期待的不是很相同,可能是时代背景的差异吧,或许多看几遍能有更深的体会
  •   以前在其他书上看过这本书的介绍,一直想买本细读,终于在今天得到满足了,没想到一看书就跟着沉进去了,感动的同时也陷入了对真爱的困惑和思考~~~
    书的装帧也挺好的,当当的速度更是超赞!
  •   真实的故事最动人,梅,我喜欢~
  •   看完后,心中久久不平。很真实,动人。
  •   民国的小说?
  •   有些爱情在百转千折之后 仍不放过让你痛的机会
  •   好好看,有一点励志,又有爱情。很感人,看得我直流泪!
  •   估计离我们的年代有点久远,看看那时候的爱情
  •   看着书,几度落泪,为了主人公的艰难爱情路和悲惨的人生经历。但主人公顽强不屈的性格,与现时作斗争的勇敢精神又很值得钦佩。
  •   我是在汽车上,然后回家时候一直在睡觉之前把这本书看完了。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能够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勇敢地去追求爱情,真是一件可歌可泣的事情。
    只可惜男主人公去世得太早。
  •   民国的作品挺好的。
  •   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我是一个感性的人,看到这样的故事总是会心有所动,继而落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   当今社会,我们能有多少人为爱坚持,在这个青春不能用来等待的年代,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让许多人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荡气回肠,扣动心弦。
  •   真是才女呀,能写出这样的书。
  •   在微博上看到陆川推荐的 还没看完 感觉一般
  •   很仔细看完了此书,很感动。叙述朴实,情节感人,印刷很好,书的纸张很白净,不错,很值得买和一读。
  •   写得太好了,发至肺腑的感动。
  •   不错啊!看看很有感触的
  •   刚看了开头,被丈母娘拿去看了,评价颇高,就像一个老人家在拉家常一样,讲述自己的生平,没有华丽的修辞,但是很真实。
  •   很真实 很感人
  •   这本书一直想买很久了,很好看,作者的文字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   我对你的爱,超越了生与死~
  •   给人更多的感动,鼓励年轻一代
  •   看到介绍,就买了它,故事吸引我,就像看一部电视剧
  •   听朋友说好看,买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