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澳】休·麦凯  页数:280  字数:250000  译者:王莹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为什么人们有时精明有时犯“二”或许我们要比祖先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理智的。我们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批评别人这不该做,那不该做,而自己却在做着不该做的事情。我们经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不顾自身安危去帮助毫无关系的人。欲望是驱使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自认为合理地解释了我们鲁莽、冲动或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对诸如做何种工作、是否要孩子、在哪里居住等问题都做了合理的安排,但结果我们总是会“百密一疏”,甚至会贸然行动。我们无法解释:那些愚蠢和欠妥的事情,我们为何明知不能去做,却最终还是做了。在诸如野心、性欲、妒忌和贪心等强大力量的驱使下,我们明知别人和自己会痛苦,但还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也难怪我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一连串诸如欲望、激情、期许和需求的驱使,它们对谁而言都是很难权衡的,更不用说控制它们了。我们需要太多不同的东西,甚至有时想同时占有它们,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感到纠结的原因。正是由于各种欲望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 我们才很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单一的解释。这不像我们上班是为了实现一种欲望,我们跳舞是为实现另一种欲望,我们装修厨房或购车又是为了实现与上述不同的欲望。我们的各种欲望相互交叉和重叠,通常都是相互竞争着以争夺我们的关注。举例来说,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会感觉到对关怀的渴望和对控制的欲望是相互作用着驱使我们的。我们总是希望能够稳定地生活,同时又期望着惊喜的出现。试想这些欲望就好比织成一张大网的丝线:我们似乎可以将它们拉拽出来单独审视,这也正是这本书中我们要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似乎都很难独立存在,因为它们都是这张网的一部分。因此我没有对本书的各章节进行重要性排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对“欲望”进行分级。我们的各种欲望不仅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竞争的,它们也会此消彼长。谁没有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想着昨日让自己心情澎湃的种种激情突然消逝的情形?谁没有努力去做了那些别人认为该做的事情,或努力得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却仍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感的时候?这些欲望都是什么?在这些欲望之中,有些是对真理、美丽、公正或和谐等精神层面的抽象期许——比如我们在梦境中会梦到的理想状况:生活更富有、更满意或世界更美好。我们之中有些人受到实现这些理想的激情的驱使,付诸毕生的心血:他们成为了伟大的慈善家、社会改革运动的领袖、建筑设计师、画家、作曲家或作家等。但我们之中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听励志的音乐、参观美景或参与艺术和文学创作来实现自己的这些欲望的。有些欲望更为基本:对物质持续不断的需求促使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水、睡眠和庇护场所。随之而来的是一组与身份感、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相关的欲望,我们称之为“社会欲望”。这些欲望影响着我们的处世方式,诸如爱情和友情、家庭生活、工作、权力和邻里社区关系的方面。对于这些渴望,有多少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呢?美国精神病学家戈登•李文斯顿认为,做一个有所期望、能爱他人、有事可做的人,你才能把事情做好。你或许想在既定时间里实现各种不同的渴望,但似乎仅有30% ~ 40% 是我们的合理期望。为什么不单独谈论两性由于我们成长于后弗洛伊德时代,所以一直受着弗洛伊德的观点的影响(尽管他本人并没有对此进行过于深入的研究),即“性驱使我们做事”。众人皆知,虽然“性驱使”是强劲的,但它也会引起麻烦:其强劲的欲望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或面临中年危机之时。它驱使我们经历一些最为不顾后果的行为以及一些毫无希望的时刻。有时它可导致苦涩的悔恨、内疚和困惑,但它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爱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当然它还可导致孩子的诞生。那么性欲为什么不属于我们这个欲望网络10条线中的一条呢?(本书分为10章,以10条线来讲述欲望网络)在我们的社会和情感生活之中,性是我们实现其他欲望的方法之一,而其本身并非是一种我们这里所谈及的欲望。当然,如果将其看作是纯粹的对两性的基本追求的释放,那么它本身可以称为是一种欲望,尽管一些人要反对“基本”这个词,而把性满足与真理和美好一同归为精神范畴。很显然,基于作用于脑部的性激素的强烈效果,以及性和爱关系方面的复杂经历,在性方面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纯粹的、单独的范畴,正如“基本”和“更高”的欲望一样。通常情况下,会有很多超出性欲本身的东西(或欲望),而这些“超出部分”正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欲望关乎我们如何选择本书所探讨的十种欲望在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由于我们时而受着高尚动机的驱使,时而又受基本动机的驱使,因此这些渴望之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将我们最好的以及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书中有几个章节对 “阴暗面”的叙述只有寥寥数语。揭示各种欲望所表现出来的最为阴暗的一面是为了说明其他人也会遭受同样的困扰——如果我们自身得不到满足感的话,那么恶意的想法就很可能挥之不去。比如拒绝承认他人,这正是我们对“受到重视”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惯常的表现;嘲笑他人的信念很可能是我们对“信仰”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想让别人少得到些东西的想法是我们对“获得更多”的渴望未被满足的一种表现;收回好感是我们对“爱”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无节制的欲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但未实现的欲望则是情感方面的定时炸弹。当“受到重视”这个渴望受到挫败时,挫败本身便可成为个人、社区乃至国家手中所掌握的危险武器。而对“爱”的渴望受到挫败则可使我们的整个世界观蒙受阴影。这些欲望每一个都可得到或好或坏的利用:这些是我们做出的选择,正是这些选择形成了我们所处社会的形态。《欲望心理学》 促使我展开了社会学者应做的工作,即对人性进行直接的调查(对我、我的家人、朋友和我所遇到的每个人进行调查)以及阅读他人著作,特别是小说家的作品,因为我坚信小说家的工作比任何人都更为艰难,因为他们要尽力去解释人们的行为。根据我的理解,不要通过直接询问他人来获知其做一件事的原因。我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间接的:我所热衷的方法是邀请一组人——朋友、邻居和同事——来相互交谈,谈论生活的一些细节,而我则认真倾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并注意他们的谈话方式,然后将其与他们的实际行为相联系。“为什么”是我们总想问的,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这样问,因为它可产生一种期望,即期望对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进行合理的解释。虽然有时我们的行为方式连我们自己都很难解释清楚。在本书中有许多观点都是通过引用实例的方式来表示的。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逐字引用我本人研究项目的参与者的谈话内容以及我与家人、朋友的交谈内容。另有一些引用则是为了隐藏说话人身份、使原文更流畅或将两句合并而进行的修正。为什么我要称它们为“欲望”呢?我们可以称其为动机、希望、梦想或目标,对于这些称谓我都可以欣然接受,但是我选定“欲望”是用来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即尽管这些是我们想做的——有时是十分热衷做的,但它们并不像我们更为基本的生理需求一样,它们并没有控制着我们。我们缺少了水、食物或睡眠便不能生存:那些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但是本书中所探讨的这十种欲望则完全可以进行商议,它们并不是关乎生存,但有关我们如何选择生活。

内容概要

  弗洛伊德:“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
  这是一本深刻解读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书。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这些欲望潜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谁都逃不出这些欲望。
  作为澳大利亚社会学研究者中的翘楚,休·麦基一生都在倾听人们心中的梦想、恐惧、热情、希望与绝望。他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人类内心记录者和解读者的超强技能,为你解读10种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始欲望。

作者简介

  休·麦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小说家,圣詹姆斯伦理中心的创始人之一。此外,他还是道德哲学的硕士,他的著作《麦凯报告》一直是澳大利亚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基础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涂鸦、发表言论、恶霸行为的目的——渴望重视的心理
为什么在家庭中人们往往感觉不受重视
为什么有些人渴望被重视的感觉更强烈
为什么长期遭受冷漠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犯罪
为什么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离婚
为什么对孩子过度夸奖是有害无益的
为什么婚姻会出现“七年之痒”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行为和用品上模仿名人
为什么有些人对狗比对人好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豪车和手表来彰显自己
为什么人们喜欢被倾听
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得到了你一心一意的关注”
第二章 人人都有恋家情结——自我空间心理
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于坐同一个位子
为什么总有些地方让我们怀念
目录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欺诈等极端行为
为什么人们会对故乡有特别的感情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赖床
多数战争是源于对空间的争夺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第三章 为什么一些大科学家也会信仰宗教——信仰心理
为什么人们需要信仰
为什么宗教能拯救一些人的精神
我们如何生活比我们信奉什么更重要吗
为什么有些人靠“相信”就能缓解病痛
为什么厂商热衷于做广告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怀疑
为什么许多人容易依赖“领袖”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感到费解
第四章 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 ——联结心理
我们如何与自己交流
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吗
为什么有时与人交流会遇到阻碍
为什么人们在网上交流流畅而见面后却感到尴尬
为什么许多城市中人会渴望回归自然
你的不幸来自缺乏某一方面的交流吗
第五章 为什么人们会因为做成了某事而兴奋——自我价值心理
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见义勇为”
为什么有些人退休后会感到焦虑
为什么许多人做完家务后希望得到家人的称赞
为什么做擅长的事情会得到更多的满足感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好为人师”的人
人性本善吗
第六章 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群居 ——归属心理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有自己的“圈子”
为什么有时球迷会做出疯狂的举动
为什么同一集团内会产生不同派别
为什么老乡在他乡相聚还喜欢说方言
为什么会对开宝马车的人印象不好
为什么自杀也会有“集体”
第七章 为什么人们总是欲求不满 ——贪欲心理
为什么很多人失落时会酗酒或疯狂购物
为什么人们容易暴饮暴食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有钱不花的人是笨蛋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钱是人类价值的体现
为什么权力者和富人更容易嫉妒他人
为什么人们会迷信“经济增长”
为什么媒体总是能吸引到更多眼球
为什么有些人会“好战”
为什么很多事都容易成“瘾”
为什么多数人喜欢“怀旧”
为什么人们都想长寿
第八章 为什么权力总是充满吸引力——控制心理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
为什么社会变化太快会让一些人感觉“恐惧”
为什么比起大事件,人们更愿意关心生活小事
为什么人们对图书或影视剧的解读各不相同
为什么让孩子遭受磨难对其心理成熟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越多的标语、监控会让人越不安
为什么人们应该降低期望
为什么获得绝对控制权的人容易趋于腐败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惩罚犯罪者可以“不择手段”
如何控制我们的时间和生活
第九章 为什么许多人会感到日常生活单调乏味 ——意外心理
为什么人们喜欢让自己的经历听起来更具“戏剧成分”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着迷于网络游戏
为什么那些经历过大变动的人会显得更为稳重
为什么人们会遭遇“中年危机”
为什么那些对未来有憧憬的人更能承受磨难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轨”
为什么有的人越“减压”越感觉累
第十章 为什么人们言必提“爱”——爱的心理
为什么身体接触可以增加亲密感
为什么爱情初期的激情无法保持长久
为什么离婚率如此之高
除了父母,谁会“无条件爱你”
为什么人们不认可异性“密友”
为什么爱和友谊的结束总让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所爱的人做出疯狂举动
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致 谢

章节摘录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轨”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希望某事发生的欲望有时会膨胀为希望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我们从让自己兴奋、激动或繁忙的生活经历中收获很多。(有谁在路过一场车祸现场时不会放慢脚步?)小孩子喜爱被追逐,他们喜欢在捉迷藏游戏中被“找到”,他们喜欢被逗乐,他们喜欢在被举到更高处旋转时的兴奋。露天游乐场的游艺设备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危险——虽然只是模拟的危险,也同样给游客带来了兴奋感。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生活本身为我们很多人提供了太多的兴奋,但是我们中的一些感情丰富的人从来没有失去对儿时兴奋的依恋:从极限运动到鲁莽的恋情、飞车游戏、赌博,他们对兴奋的欲望似乎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欲望不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得到满足,或者通过网球或高尔夫球比赛得到满足,或者通过常规的旅游观光假期得到满足:他们需要“走到边缘”。一些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通过攀登高耸而险峻的山峰、跳伞、乘直升飞机上高山滑雪……似乎只有通过从容不迫地将自己推向危险之路,他们才可以产生一些兴奋,让自己感到完全的活力。而有些人利用毒品来让自己踏上一个虚幻的内心“边缘”之旅。这两种情况,目的都是通过被提高了的兴奋感来改变对生活的感知。一些人觉得在沙发上玩电子游戏或者观看没完没了的坠机片段或者有关连环杀手、强奸案、种族骚乱、恐怖袭击或政治危机的消息很刺激。在抱怨媒体强调丑闻和灾难的同时,他们带着兴趣观看着这一切:“如果你知道要出事,你还会一定要登上那架飞机吗?”“试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孩。”“一个人怎么能对其他人做出那样的事呢?”即便是环境恶化、气候变化或经济崩溃的消息也会带来兴奋感:这太糟糕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够幸存吗?我们对坏消息的欲望一部分是受到不可理解的好奇心驱使的,我们对人类的极限感到好奇,包括不良行为的底线,这同时也是替代寻求刺激的一种形式。当然,体育运动也是如此。每种运动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兴奋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紧张感。几乎所有的运动比赛最终都源自远古狩猎或战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之中会有许多人将运动视作神圣的,并为体育竞技场上的胜利者赋予英雄般的地位:他们就象征着远古时代的冠军猎手和武士。这同时也是父亲会对儿子在运动方面的表现赋予强烈的感情的原因:在一些原始情感的层面,他们感到自己的儿子正在为狩猎或战斗接受身体健康方面的测试。观看职业体育运动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忠诚的支持者为运动员的优秀表现而极度激动,显示了我们多么强烈地渴望兴奋。“我为足球而生”——或者为曲棍球、垒球等竞赛而生,这对于那些感到工作乏味的观众来说是毫不夸张的话。观众的热情有时会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足球运动中的球迷流血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每个文化都有着自己各种不同的运动欲望。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和新西兰人有时声称自己是体育狂人——他们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2010 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 1995 年、2000 年的美洲杯比赛中获得胜利时流露出了强烈的国家自豪感。但是与苏格兰人、西班牙人、巴西人、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的热情相比,他们只是小巫见大巫(意大利人可以效仿画家卡拉瓦乔:当在网球比赛中失利时,他枪杀了他的对手)。结婚仪式对于各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兴奋的来源,但是对性的兴奋衍生出来的新欲望是许多人无法摆脱的,特别是对恐惧自己的性能力衰退的中年男性,或者不能再容忍配偶把自己不当回事的女性。中年人寻找性冒险有时是在双方忠诚关系的安全界限内进行的,在这一界限内他们会运用各种策略——从性感内衣或养性健身术辅导班到奇特的假期或肉毒杆菌除皱术,为的是给夫妻的性生活“增添趣味”。但也有时候,这一切通常会在充满隐伏危险的婚外情中进行。我把手放在那儿,她把手放在那儿——还是同样的老套,一晚又一晚,一年又一年。你不想承认,但是这确实变得乏味,如果有别人表现出对我有一点兴趣,我就会招架不住。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当妻子开始买艳丽的内衣并穿着它上班的时候,他就开始担心了。一个老板爱上了他年轻又迷人的私人秘书,危及了家庭和婚姻稳定;厌倦了家庭琐事的主妇开始与水管清洁工发生了恋情;丈夫开始和一名新近离婚的需要安慰的女同事一起喝咖啡;被忽视的中年妻子几乎不能压制自己对教区教士的性幻想……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是并不愉快,也不令人兴奋——这些事已经成了陈词滥调。用另一种陈词滥调来说,它们大多注定要以泪结束。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这样做呢?我们对于这些情况都不是无知的受害者,但是我们的判断很容易地被荷尔蒙的作用所损坏(特别是在低落时),将我们踢到一个更为危险和更为刺激并带有性激情的地方。在这些冒险的经历之后,一个困窘的浪子回头也许可以幸福地重新燃起之前视为理所当然的关系,但是这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可能这种浪子回头可以使一方勉强接受“这些事情发生”,并谨慎地重新建立关系,但在这种新建立的关系中却丢失了另外一个欣喜——完全的信任。我们对性兴奋的欲望有点像是热制导导弹。如果我们能了解它的力量,那么我们也许会在选择目标时更加谨慎,尽管历史上从未听说过有成功的先例。营销公司了解我们对兴奋的欲望有多么强烈,他们同时也知道,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兴奋需要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带来:不论是尝试口香糖新口味或新的假期目的地、尝试把居室改变为一个新的鲜明醒目的色彩,还是尝试可以让自己成为关注焦点的光鲜亮丽的鬈发。汽车公司承诺其轿车可以成为“最终的座驾”,这其中暗含的意思就是,这款汽车的司机可以享受到的兴奋是那些选择其他轿车的笨蛋们所无法享受到的。“兴奋”现在是从运动轿车到赢得观众的摇滚明星和电影导演的营销标签。世界上一连串的城市都推出了旨在为居民注入兴奋的节日,并吸引了很多寻求兴奋的游客,这又一次回应了我们需要更多超出日常的兴奋。即便是在有“欧洲城市宝石”美名的爱丁堡,人们也感受到了需要重新给它冠以“节日城市”的重要性,据说悉尼通过年度的艺术节而“活跃了起来”。为什么很多夫妻经常吵架却不离婚当我们的态度、价值或信仰遭受攻击时,我们本能的反应是去维护。当面临迫害或嘲笑时,宗教信徒不会说“哎哟,我们一定犯错了。让我们不再有信仰吧,因为这让我们看起来很傻很愚蠢”。相反,当他们的信仰遭到挑战时,他们会更虔诚地进行宗教仪式,让其看起来更为重要。维护信仰是加强自我的最好方法。那些试图通过正面攻击来改变我们想法的人们通常会事与愿违:这些攻击使得我们坚定了决心,让我们更加固守我们的信仰,并让我们的信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几乎是人性的又一法则:你越直接地攻击他的既定信仰,你越可能加深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另外一个帮助我们解释为何少数群体因迫害反而变得壮大的理由便是:迫害深刻地显示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如果被忽视,则群体很可能会侵蚀和凋谢。冷落才是真正的敌人。 通常,对他人世界观方面的抨击会让被抨击的人感到一种激动人心的胜利,因为斗争带来的反射作用会在他的内心启动:他们精力充沛、激动兴奋;他们完全感到了他们的存在。他们是别人关注的焦点,即使那些关注是负面的。这种攻击意味着他们值得让攻击对象来攻击他们。可悲的是那些碰巧与暴力男性相伴的女性的悲惨案例。从表面上看,似乎两者并不相关,没有理由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而且在那些为内战受害者提供避难和庇护的地方,以及那些有爱心社团支持的具有各种社会保障的地方,也很难彻底理解家庭暴力这种行为的实施动机。“我仍然爱他”这句话听起来有一点空洞:那是何种感情?但是一些处于这种处境的女性确实传达了她们与暴力伴侣强烈的依存感,并且有一些女性甚至能够向自己做出解释:至少他没有忽视我。这也许听起来很愚蠢和自欺欺人,但那是对认同的渴望。受到痛击很难成为他喜爱或欣赏你的标志,但是这也残酷地提示了你确实受到了他的重视。许多处于情感破裂和离婚边缘的夫妻都表示会有一种抵挡不住的冲动要实施暴力:“我知道如果我给她打电话,那将蜕化为争吵,但我还是拿起了电话。”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复杂的现象至少表明了一点,如果她同我争吵,那么至少她没有忽视我。因此,大多数人争吵并没有离婚。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为什么许多人都受到了房屋所有权问题的困扰呢?是不是在这样一个贪得无厌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占据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呢?或者我们期待能有与家相关的安全感,并且认为这种安全感可以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自我空间”?或者仅仅是因为我们深信“砖和瓦”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拥有自己的家”是我们在物质上成功的标志?以上都是不充分的解释。拥有房屋所有权的人的比例在很多国家都是逐渐上升的,但在有些国家则是逐渐下降的。比如,在英国和加拿大,人们拥有属于自己房子的比例目前已上升到高于70%,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比例则在下降。新西兰的家庭房屋所有权比例自1991年达到顶点以来一直都在稳步下降,到2011年的时候,已不足65%。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降幅出现在25岁到35岁的人群之中。美国的家庭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则保持在65%上下,其中非西班牙语裔的美国白人家庭拥有房屋所有权比例高达75%。拥有家庭房屋所有权的梦想勾引着人们,使得他们在抵押债务方面很脆弱。将贷款过度地施加于无力偿还的低收入人群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欧国家在家庭房屋所有权方面有着各不相同的习惯。一些国家有着非常高的房屋拥有比率:其中西班牙、希腊和爱尔兰超过80%,在比利时,这个比例大约为70%。其他欧洲国家都有着比购买房屋更为优惠的长期租赁政策,比如在瑞士,拥有家庭房屋所有权的家庭比例不足40%,而德国大约为43%,法国约为55%。在这些国家,稳定的住房安排、住户对他们所住房子的责任心以及对邻居的依赖都是长期租户所普遍具备的。但是,在一些国家,甚至是在一些拥有房屋所有权比例较高的国家,家庭房屋所有权问题正在发生着变化——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困难的经济条件或者飞涨的房价使得比例发生了能被买到。所有权是一个嵌入很深、很大、很丰富、很复杂、很微妙的概念。

编辑推荐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编辑推荐:没有不能看透的人,没有不能解读的行为,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为什么。•可读心,可攻心,看透人的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重口味心理学》后更深度解读人性本质“欲望”,所有读心术、攻心术、操控术的本源,只要看透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欲望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1条)

 
 

  •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重口味心理学》后更深度解读人性本质"欲望",所有读心术、攻心术、操控术的本源,只要看透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   看人看到骨头里。真神,有点意思。更深度解读人性本质"欲望",所有读心术、攻心术、操控术的本源,只要看透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   没有不能看透的人,没有不能解读的行为,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为什么。
    可读心,可攻心,看透人的欲望,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   了解了解心理学,书还没看,光是看着书面就很吸引了,《重口味心理学》后更深度解读人性本质"欲望",相信内容更加不错!
  •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头里 看透人心 真的很受用
  •   还在阅读中,想体会一下那种没有不能看透的人,没有不能理解的行为,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还蛮重口味的,觉得值得一读.
  •   上次买了重口味心理学,也想看看欲望心理学,看了下它的标题,还蛮感兴趣的!而且这次邮递员送货上门了,上一次那家说什么超出范围了,郁闷诶,希望当当再接再厉!
  •   这次一次买了欲望心理学和重口味心理学,收到书还是感觉挺正式的版本,不错,我会继续支持的哦~
  •   之前买的重口味心理学,让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偶然间看到了欲望心理学这本书,就一定要买下来。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是一种无形的帮助。
  •   之前就买过同系列的《重口味心理学》,内容通俗易懂,且有趣,看完后经链接决定买下这本《欲望心理学》。
  •   之前购买了重口味心理学,这本欲望心理学当然也要买喽,挺有意思的
  •   重口味心理学+欲望心理学
  •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
  •   书的内容比较实在,有一定的说理性,分析也很到位,是我喜欢的风格,很实用,值得一看。但是封面的标题实在有些夸张,心理学知识是一般常识,学习很有必要,但不是每个人都为了攻心、搞定别人才看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五星给书的内容,要是评封面也就一星给“欲望心理学”五个字。
  •   当然,它不是博士论文,也不是学术著作,要迎合大众吗。一个私,一个恶,两个字,私和恶。就可以概括有阶级斗争以来,有人类社会以来的所有欲望心理学。这个俗世上,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的,人,太多了。
  •   现在正在看重口味心理学,看完之后在看欲望心理学,真心不错、!!
  •   本书由表及里的透析了人的奇怪行为所表现的内在心理。确实让我明白了周围发生的不少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同时也让我明白以后该如何待人接物,看透别人的欲望。是很有用的书。
  •   首先自己就是一名心理学的学生,初次接触这个学科,还是希望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将来研究,人都是有欲望的,只看欲望何在。
  •   欲望心理学 从人的欲望解析心理
  •   同《重口味》一样,剖析人类的对事物的欲望,也懂得如何控制自己,了解自己,控制行为,约束行为。人本应该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约束力。读读,会了解的更彻底。
  •   心理学,了解你的欲望,能看明白一个人的欲望,我们也就什么都淡然了
  •   说得太好了:只要看透欲望就没有搞不定的人。
  •   要想看透一个人,首先要知道他想要什么。或许,正应了那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知道欲望在哪里,才知道弱点或者说命门在哪里!我可不是说要杀人啊!呵呵
  •   跟重口味心理学比起来这本不是很有意思,但是还是解读了很多行为下的精神缘由,还是能看的
  •      是人都有欲望,不要觉得贪财、好色、贪吃、贪睡才是欲望,方方面面都是人的欲望在起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坏的,有些欲望是好的,比如说,你想要过上好日子的欲望,就是好的,有了这个欲望,你就会努力地工作,努力去赚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积累起很多经验和能力。而且也会赚到很多钱。但是你通过歪门邪道去赚钱,这就是另一些欲望在起作用——贪婪,想不劳而获的欲望在起作用,往往这种不好的欲望还会附带着不好的心理,更会带来最坏的结果。所以欲望这个词,一定要往好的方向发展,一定要把握住度。比如想好好学习的欲望,这是个好的欲望,但是过度了,天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习,最后学成了神经病,可就不好了。看看这本书吧,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更清楚看透别人的心。
  •   读过同系列的欲望心理学,很有趣,跟生活中很贴近。
  •   这是一本澳大利亚作者用心理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书。把生活中的多种现象,归类到10大类中。任何一种日常行为都和心理学有关,看来这本书你能明白别人的行为。书中有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实验实例证明,我认为是中国心理学欠缺的,这是这位澳洲作者书中我看到比国内作者写的好的地方。也同样的因为他是澳洲作者,一些实例和语气现象也是描写的澳洲,和中国的现状有点脱节了,这是它的缺点。做为兴趣爱好心理学的人这还是一本好书。
  •   开始是看重口味心理学,现在失恋了,觉得自己的心理很容易被看透,却很笨的看不透别人的
  •   没有不能看透的人 只有你没理解的欲望
  •   这本书很好,欲望心理学
  •   欲望心理学 好看 不错
  •   封面很好看,这本原本不是我计划之内的,但是看了重口味心理学的评论说这两本是谢娜的案头书,然后有推荐两本一起买,我就买了。重口味心理学讲得很好,不过作者在天涯上开了帖子,里面的内容基本一样。买了只不过是作留念。
  •   书里举了十种欲望 比重口味那本要深奥啊 外国人写的东西充满着各种学学术那种东西啊等等 看着毛骨悚然啊 看了个开头我就暂时扔下了啊 打算先看完重口味再来攻读这深奥的欲望啊 绝对比重口味有内涵
  •   欲望 盲目 重口味都买了 喜欢看这种的
  •   好书。不同于重口味心理学,更细致,更透彻。不管是不是专心研究心理的人都可以看,简单易懂,值得一看!
  •   先看的重口味,呵呵,后看的欲望。还没有看完,不错,很容易理解。
  •   不如重口味心理学有意思,可能是因为国外人写的,有些例子看不懂
  •   我还没开始看呢,不过【重口味心理学】很不错,这本应该也不会让人失望吧。
  •   看完了重口味,就想看欲望心理……
  •   我们是人,自认为比动物高等,在存活需求的欲望外,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被肯定的欲望,获得尊敬的欲望,交流的欲望,归属的欲望,有很多正面意义和反面意义的欲望但贪婪的欲望可以帮我们进步,而被肯定的欲望也可能让我们哗众取宠任何欲望都是要收敛在一定范围内的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像书中告诉我们的那样人的价值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高智商会比低智商幸福吗?拥有更多的钱会更加幸福吗?也许是有一些关系的,但也并不是完全等价做一只被欲望驱使的动物,还是做一个收敛的人?
  •   终于买全了,一本重口味一本欲望
  •   和重口味心理学一起买的,一个是国内作者的书,一个是翻译过来的。读起来还是本土作者的更能贴近,也更有意思。当然这本书也不错,较专业
  •   此书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引用实例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了解我们心中隐藏的欲望对于我们选择适合自身的生活方式是极为重要的,其实书中谈到的“欲望”是指我们的动机、希望、梦想或是目标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心中的这些“欲望”或多或少地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此书的重要制度意义了。
  •   买了重口味心理学后,就决定收这一本了。人性,还得多多了解,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重口味心理学和这本书是一个出版社的,我对那本书很喜欢,又看到这本书卖的很好,所以买来看~·
  •   看过《重口味心理学》之后看这本书觉得这本书讲的内容更贴近生活,里面的一些现象更普遍!
  •   这个系列还有一本重口味心理学,没买呢,先看看这本,刚收到就被同学借走了,不过我看一下目录,每个话题都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很好
  •   描述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 不过更喜欢《重口味心理学》
  •   书是全新的,很满意,不过连封面都和重口味心理学差不多,看起来不舒服。。。。是兄弟版的书莫。。。
  •   还没看过,不过书的质量挺不错的!一系列的《重口味心理学》狠喜欢呢~
  •   买重口味时一起入手,一样的风格一样的浅显易懂。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一定看看,入门级的书。
  •   和重口味心理学一起买的,希望能够通过另个角度去了解心理学的知识。
  •   跟重口味心理学一套的。那本不错。希望这本也不令人失望。
  •   这是和《重口味心理学》一起买的,但是内容感觉很深,不是很好理解,但是还是很有用,姐姐爱不释手!
  •   还没有仔细阅读 不过既然是 重口味心理学的 同系列 应该很不错
  •   没重口味心理学好看 所以这本没借出去
  •   质量一般 相比重口味心理学差一些
  •   貌似还是重口味心理学好看一点,个人比较喜欢看故事,作者在解释原因的部分有点无聊
  •   因为看过《重口味心理学》感觉不错,所以接着买了这本书,大致翻了翻,感觉也很好
  •   和《重口味心理学》属于同类型书籍,剖析很棒
  •   这本没有重口味心理学写的有趣 暂时还没看完
  •   相比重口味心理学 这本有点没意思
  •   和重口味心理学相比,不如重口的犀利,但是应该也不错啦,会好好看的。
  •   先是看完重口味心理学才买的 看了几页 还行
  •   (《重口味心理学》很不错!
  •   喜欢重口味心理学 这本也不错 期待后续
  •   之前看了另一本《重口味心理学》感觉还不错,就买了这本了,多少还是有帮助的
  •   还没看!因为之前买了《重口味心理学》所以这次打算看看这个
  •   重口味心理学,是时候抛弃小清新了
  •   还没有看,应该不错。之前先是看了重口味心理学又买的这个~
  •   是重口味心理学的尤物哇,内容可信,还有好玩!
  •   应该还行吧,随便翻了下,还是觉得重口味心理学好看~
  •   失望了,内容并不像重口味心理学那么精彩
  •   是因为买了重口味心理学才买的这本书。感觉会不错。不过还没有看呢~~~~~~~~~嘿嘿
  •   和重口味心理学相得益彰的一本书,吼吼吼,真是重口味啊
  •   和重口味心理学一套书一起入手的。很不错,简介易懂,分析的很好。想学的可以先简单了解
  •   还是觉得重口味心理学更好看一点啊
  •   之前买了重口味心理学很喜欢,这本也没让我失望
  •   买了重口味心理学看了才买的这本,只不过压得有点变形了
  •   和重口味心理学一起买的,哈哈,看着都不错呢
  •   看了重口味心理学买的
  •   买过《重口味心理学》了,觉得不错,买这个看看
  •   还不错,但没重口味心理学实用。
  •   生活中总有很多难以琢磨的事情,欲望其实是个奇妙的东西,是很多古怪行为的最初催化剂。
  •   看人看到骨头里,看清每个人的欲望
  •   世人皆有欲望,解读人性本质的欲望,很不错的书籍。
  •   学会寻找人的行为的背后的根源,看透一个人,不可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为什么。
  •   这个心里挺靠谱,欲望学是一部剖析人的心理欲望的一本神书。
  •   之前读过重口味心理学觉得很好哦 就忍不住赶紧把这本也买了回来,很喜欢很喜欢,
  •   看过这本书更理解了人们内心的欲望
  •   认得一切行为都与他的欲望相关联
  •   每个人都有欲望,无欲无求的人有没有,我不知道。
  •   欲望是每个人正常的需求,了解人的欲望才能了解人的心理。
  •   没有看不透的人 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 好看 好好看
  •   口味心理学一起买的 还没看多少
  •   原来买过重口味心理学,那本很不错,不知这本如何 很期待。
  •   看过重口味心理学,挺有意思,再看看这个
  •   非常好,看清人的欲望以及本性,越来越在社会中找到实践和真知
  •   很好奇,如果没有欲望,人会不会变得更纯粹一些、更精简一些、更自得一些,更......但是没有欲望的生活意义在哪里,是要抛开欲望还是要掌控欲望,度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看看周围人的欲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