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及失业保障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经济科学  作者:钱振伟  页数:222  

内容概要

提高就业弹性以促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和提高失业保障制度运行效率是解决我国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基点。    本书立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考虑,提出了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发展、边贸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带动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思路。    另一方面,本书将失业保障体系的完善纳入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的特征及运行评估情况,提出了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业保障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书籍目录

上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及对策研究 第1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现状及问题调查分析   第1节 概念的界定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二、就业与失业   第2节 劳动力市场供求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三次产业、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情况的比较分析     二、用人单位对劳动力需求的比较分析     三、职业供求情况的比较分析     四、求职人员分类     五、招聘、应聘条件分析   第3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4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潜力的再认识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非一致性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城市化高潮前期,“集聚效应”趋于显现时期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转换与优势产业成长期     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正处于对外开放的加速期     五、寻求比较优势,建立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2章  经济增长与就业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论依据   第1节 就业/失业理论的综述   第2节 GDP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计量分析     一、GDP对就业影响测度模型及就业弹性变化的趋势分析     二、就业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增长     三、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历史阶段划分     四、结论   第3节 就业决定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一、就业决定模型的推导     二、模型估计和各因素对就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     三、结论   第4节 第二、三产业与就业内在关系的计量分析     一、第二产业发展与其就业增长现状分析     二、第三产业就业的产值弹性的测度模型及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分析     三、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产值弹性及其变化轨迹的比较分析     四、第二产业产值对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影响的测度及就业弹性比较     五、云南省五大重点支柱产业对就业贡献的比较分析     六、结论   第5节 消费与就业增长关系的比较分析     一、就业的消费弹性模型的构建及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分析     二、结论   第6节 非公经济的发展与就业增长     一、非公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就业弹性分析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7节 GDP增长促进非农就业的计量分析     一、非农就业的GDP弹性测度模型及其就业弹性分析     二、非农就业的GDP弹性变化趋势分析 第3章  就业增长预测与促进就业对策建议   第1节 就业总量和非农就业增量的预测   第2节 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是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的硬道理     二、加大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劳务输出的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以促进就业增长     四、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非公经济,以促进就业增长     五、切实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实现困难人员再就业     六、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服务及服务设施建设下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效率分析 第4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概述   第1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2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现状概述 第5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效率评价   第1节 失业保障制度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制度对于保障需求的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制度有效投入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保障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保障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2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对保障需求的反应评价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有效投入评价     三、边疆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对保障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评价     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障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程度评价   第3节 研究结论 第6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第1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模式研究     一、日本失业保障制度模式的借鉴     二、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目标及模式选择   第2节 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有关失业保障制度在需求反应方面的建议     二、有关失业保障制度的有效投入的建议     三、努力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失业保障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     四、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业保障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     五、结束语附件  失业及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现状及问题调查分析  第4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潜力的再认识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能拉动就业增长,所以如果想要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增长潜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首先要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潜力有一个正确的再认识,即要对该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城镇化现状、产业结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等有一个前瞻性的再认识。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非一致性  按照发展经济学中的划分标准,工业化阶段可以分为人均国民收入280美元~560美元、560美元~1120美元、1120美元~2100美元三个阶段。静态地看,按照一般汇率换算,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尚未摆脱贫困的第一阶段,但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看,这一总量方面的估计并不能充分反映边疆地区的经济增长实质,明显低估了边疆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因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广大区域。  判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处发展阶段还应当更多地从结构性指标观察。以生产领域的结构变动特点,特别是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来划分发展阶段,这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对经济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划分方法。按照一般规律,国民经济在工业化早期经过或长或短的轻工业振兴阶段后,将进入主要依靠重工业支持增长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应当是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这一阶段又可以区分为主要依靠钢铁、化工等原材料产业支持增长的工业化初期阶段和随产业结构不断重心后移、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制造业支持增长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支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但其产品结构会发生由生产资料为主向消费资料为主的转变,其中汽车是其代表性产品。在经济发展脱离出工业化过程之后,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  就总体情况看,可以判断,部分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特别是部分偏远的乡镇)还处于较落后的非工业化时期,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部分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的经济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发展阶段。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特征并非是“滞后”,而是不平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及失业保障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