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

出版时间:2009-09-0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童世骏  页数:4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来自不同学科的数十位学者通力合作,用实证调查、理论思辨、文本诠释和现象分析的方法,从心理生活(区别于肉体生活)、文化生活(区别于经济生活)和心灵生活(区别于日常生活)等角度出发,结合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社会生活状况,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解读。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的时代是传统神圣价值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也是精神生活空间高度开放的时代;是精神生活越来越等同于文化消费的时代,也是人们越来越有条件过一种不受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拖累的精神生活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存在的危机和隐患;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和满足人们在世俗化和大众消费时代的精神需求,尤其要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超越”观念的积极作用,用作为“非神圣化的神圣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来克服内在超越传统的内在弱点,实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高水平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童世骏,男,1958年9月14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萧山,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Dialectics of Modernization:Habermasand the Chinese Discourseof Modernity(2000)等专著三部,及中英义论义一百余篇;合著专著二部,《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1994)等;主编著作多部,《意识形态新沦》(2006)等;主持英译中著作五部,《跨越边界的哲学——挪威哲学文集》(1999)等;个人德译中著作一部,尤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2003)。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多重含义 第二节  以心灵生活为核心的精神生活的主要样式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之所以为“当代中国人” 第四节  有关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问卷调查的一些说明第二章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的数据与分析 第一节  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状况相关的条件及环境 第二节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状况的三个维度第三章  当代中国人的个体精神生活状况 第一节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健康状况 第二节  当代中国人的知识状况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第四节  当代中国人的幸福感受第四章  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化生活 第一节  中国人参加公共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核心的问题:“群众文化”与中国的公益文化事业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 第四节  教育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 第一节  宗教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 第二节  宗教在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功能 第三节  宗教在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作用的变化趋势 第四节  作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重要形式的民俗第六章  文学艺术作品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第一节  世俗化与反世俗化:文学感受时代的变迁 第二节  城市与乡村之间:文学铭刻社会的断裂 第三节  影视艺术与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四节  影视艺术与当代中国的“偶像”认同 第五节  视觉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第七章  人文学术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第一节  背景: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危机的几种回应 第二节  从主体性的确立到个人主义 第三节  去政治化的逻辑与公共意识的衰退 第四节  文化意识的衰落与精神生活的世俗化 第五节  生活世界基本元素的变异第八章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精神生活 第一节  流行文化与城市生活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 第三节  当今中国的宗教 第四节  民族主义与身份认同 第五节  知识分子与文学艺术结论  提升和满足世俗化和大众消费时代的精神需求附录  同胞情谊的哲学反思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多重含义  二、“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既区别又联系  精神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领域、一种样态,区别于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和其他样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政治生活”当作广义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的话,那么人类生活就可以划分成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三个组成部分。  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三分法,也是梁漱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采用的观点。梁漱溟写道:“据我们看来,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方面:(1)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宗教、文艺是偏于感情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2)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是。(3)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  马克思、梁漱溟所作出的这三种生活之间的区分,大致对应于当代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在《交往行动理论》中所区分的三个“世界”的概念:“物质生活”对应于“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对应于“社会世界”,“精神生活”对应于“主观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深入了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窗口
  •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根源上分析了人的思想本质
  •   毕业论文非常需要,是本好书
  •   可惜内容一般。本质上说,中国人在精神上毫无信仰和追求可言,因为这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上的精神寄托,太重视实利,不知道除了吃喝之外还有其他的事物。
  •   了解同代人的精神,他们与我同在。有我有你有他,三人一体,世界大同。
  •   分析深度不够
  •   学术意味很浓。适合慢慢细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