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休闲调查研究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白日荣  页数:180  

前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休闲,休闲经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休闲正作为一种新的动力,牵引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预测学家已经指出,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于休闲的研究,在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三十年来,学者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城市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休闲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从统计的视角研究休闲,特别是基于微观数据的调查研究成果还相对比较少见。统计调查本身的现实难度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者或畏于繁重的调查工作量,或止于调查资金的经济压力。  白日荣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研究过程中,为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能够努力克服以上困难,获得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和烟台市统计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努力克服经济问题甚至自费完成对烟台市在业者的休闲调查,这种勇气和学术探究精神非常值得肯定。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当地对休闲的定量研究空白,而且因为其所提供的鲜活的地域休闲信息,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对休闲的定量研究。她在休闲调查中,以结构化的问卷形式将生活时间分配、休闲参与、休闲态度以及休闲满意度的测量结合起来,并在休闲参与中增加了对休闲参与限制性因素的调查。这样不仅获取了丰富的数据信息,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闲暇时间统计分析研究中,除了选用相关研究已有的分析方法外,还尝试了许多方法。首次提出了“休闲活动时间贡献度”这一指标;在关于休闲参与统计分析中,选用休闲活动参与频率和参与活动种类相结合的方法,来衡量所考察人群的休闲参与状况,提出了休闲活动“总参与率”和“分级参与率”的概念;对休闲参与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中,着重分析了低频休闲活动的限制条件;休闲态度和休闲满意度分析中,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休闲态度和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内容概要

本书从统计的视角,考察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和政府的休闲服务供给状况。在对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考察中采用时间分配日记和休闲生活调查问卷的形式,以烟台市在业者为对象,进行了实地休闲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烟台市在业者的闲暇时间拥有量、闲暇时间的利用、休闲态度、休闲活动参与及休闲满意度状况。实际发放休闲调查表625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560份,有效时间分配表536份,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5.3%。

作者简介

白日荣,汉族,1971出生,山西大同人,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休闲统计。现为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副教授、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理事。曾在《统计研究》、《统计教育》、《山东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统计局、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统计局课题三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等课题若干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规划  1.6 创新点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休闲调查产生和存在的背景  2.2 休闲调查(Leisure Surveys)的形式  2.3 国外休闲调查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2.4 国内休闲调查的进展情况  2.5 国内休闲调查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  2.6 国内休闲调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7 国内外有关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研究概况  2.8 发达国家休闲服务供给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章 休闲调查  3.1 调查样本  3.2 调查工具  3.3 调查组织及质量控制  3.4 调查数据处理第4章 闲暇时间统计分析  4.1 闲暇时间统计研究的意义  4.2 闲暇时间统计研究方法  4.3 生活时间分配的一般性分析  4.4 闲暇时间占有量的差异分析  4.5 闲暇时间利用分析第5章 休闲参与状况统计分析  5.1 休闲参与的理论认识  5.2 休闲活动参与率分析  5.3 休闲活动参与类别数分析  5.4 休闲参与同伴选择倾向分析  5.5 休闲参与的限制性因素分析第6章 休闲态度与休闲满意度统计分析  6.1 有关休闲态度及满意度的理论认识及相关研究  6.2 休闲态度分析  6.3 休闲满意度分析  6.4 社会经济地位、休闲态度与休闲满意度的结构关系分析第7章 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统计分析  7.1 休闲服务供给体系及烟台休闲调查的启示  7.2 政府公共部门休闲职能的配给概况  7.3 公共休闲资源的拥有量分析  7.4 公共休闲服务的投入状况  7.5 个案分析  7.6 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乏力的原因探讨  7.7 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能力分析第8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经历了“韦伯主义”、“管理主义”到“新公共服务主义”的变迁。20世纪初,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思·韦伯提出了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韦伯设想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劳动的专门化与分工;(2)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合理合法的权威和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层次结构;(3)有精确、稳定而严格的、对事不对人的法律与规章制度。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韦伯理论对当时存在的“以忠于人(皇帝)为内核的传统官僚制度”造成了极大冲击,其注重规则约束和程序操作的实施过程,再加上理性、准确、严格和可靠的特点,对于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合理划分部门间权责分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①。因而对公共行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韦伯主义”下的新官僚制度因应变乏力、墨守成规和僵化无效陷入穷途。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陆续掀起了变革的浪潮,“管理主义”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向。它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范式为基础,倡导通过民营化和签约外包等方式压缩公共管理的边界,从而实现政府施政的基本价值取向,即“3E”标准: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在当时西方国家经济滞胀、政府失灵等大背景下,“管理主义”得到了用武之地。一扫官僚制滞缓刻板之风,代之以清新迅捷之风,从繁文缛节走向经济实效。不仅拓宽了公共行政的理论疆域,也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成果。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曾高度评价了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通过1993年以来的政府改革,美国政府规模和公务员人数缩减,行政效率、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支由1992年的19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转变为1998年的数百亿美元的盈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市公共休闲调查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