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难经图典-神医扁鹊的养生古训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文联  作者:周春才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扁鹊难经》产生于春秋战国,它通过由《黄帝内经》中所归纳出的八十一个临床常见问题,翔实地讲述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原理,人体与时令、季候的微妙关系,论述了四时养生、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扁鹊难经图典:神医扁鹊的养生古训》以图典的漫画形式将其精髓表达出来,并作了通俗的诠释。

作者简介

周春才,北京人,1957年出生,职业画家,独立撰稿人,本社特邀作者,长期致力中国文化的研究与普及工作。作品形式通俗,见解独到,在国内外影响广泛。作者在本社出版的主要作品:《天圆地方——中国文化的百年之痒》《易经图典》《老子图典》(即将出版)《礼记图典》《论语图典》《黄帝内经养生图典——素问篇》《黄帝内经养生图典——灵枢篇》《扁鹊难经图典——神医扁鹊的养生古训》《中医养生图典》《中医经络图典》《中医药食图典》。

书籍目录

引言一难:中医诊断病情为什么“独取寸口”?二难:何谓“寸、关、尺”?三难:何谓脉象的“太过”与“不及”?四难:脉象为什么有阴阳之分?五难:医生是如何触摸到五脏六腑的?六难:是“阴盛阳衰”还是“阳盛阴衰”?七难:怎样辨别“常脉”与“病脉”?八难:为什么寸部脉象正常,病人却死亡了呢?九难:为什么可以从脉象上判断脏腑的疾病?十难:为什么一脉可有“十变”?十一难:为什么脉的间歇可反映肾气的盛竭十二难:“补”与“泻”的前提是什么?十三难:为什么脉诊与色诊要相互配合?十四难:何谓“损脉”与“至脉”?十五难:何谓“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十六难:如何辨别病症,哪种诊法才是适当的呢?十七难:脉象为什么能预示出病人的死生?十八难:三部九候各主何病?十九难:男女脉象何以有别?二十难:为什么说脉象有隐伏、有藏匿?二十一难:病形与病脉为什么有时不相应?二十二难:如何辨别“邪”在气与“邪”在血?二十三难:经络是怎样循行周身的?二十四难:五脏经脉气将绝时有何症候?二十五难:为什么经脉有十二条,而脏腑只有十一个?二十六难:为什么说“络”有十五?二十九难:奇经八脉病变与症候是怎样的?三十难:营气与卫气是相随并行的吗?三十一难: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在哪里,有何功能?三十二难:心肺何以在五脏中占据主导地位?三十四难:五脏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三十六难:何谓“命门”?三十七难:五脏的精气由哪里出发,归于何处?三十八难:为什么脏有五,而腑有六呢?三十九难:为什么又说腑有五,而脏有六?四十难:为什么鼻能知香臭、耳能听声音呢?四十三难:人为什么不吃不喝到第七日就会死亡?四十四难:人体内的“七冲门”各在何处,功能是什么?四十五难:人体的八会穴各在何处,主治何病?四十六难:为什么老年人不易入睡,而少壮之人入睡后又不易醒?四十七难:人的面部为什么能够独耐寒冷呢?四十八难:“三虚三实”如何致人以病?四十九难:何谓“正经自病”,何谓“五邪所伤”?五十难:如何辨别疾病的虚、实、正、邪?五十一难:何以根据情志变化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所在?五十二难:脏与腑的病变本质上是相等的吗?五十三难:脏腑疾病的传变原理是什么?五十四难:为什么说“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五十五难:何谓“积、聚”,它们的成因和症状怎样?五十六难:何谓“肥气、伏梁、痞气、息贲、贲豚”?五十七难:腹泻有几种,发病的特征是什么?五十八难: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的诊治原则是什么?五十九难:“狂癫”发作的先兆和典型症状是什么?六十难:为什么心脑疾病有“厥痛”与“真痛”之分?六十一难:何谓“望闻问切”,其最高境界是什么?六十四难:五俞穴中阴阳刚柔相互配合的根据是什么?六十五难:五俞穴中的“井”与“合”取法的依据是什么?六十六难:为什么十二经都把俞穴作为原穴呢?六十七难:为什么五脏的募穴都在属阴的胸腹,而五脏的俞穴又都在属阳的腰背部呢?六十八难:“井荥俞经合”五穴的含义各指什么?六十九难:力什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的依据是什么?七十一难:何谓“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七十二难:为什么说“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七十三难:为什么针刺荥穴,可以收到泻其井穴的效果?七十四难:五脏的疾病是怎样与四时相应的?七十五难:五行生克理论与补泻的关系怎样?七十六难:阴阳盛衰的补泻法则是什么?七十七难:何谓“上工、中工”和“下工”?七十九难:针刺时如何“得气”?八十一难:何谓“无虚虚、无实实,损不足而益有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扁鹊难经图典-神医扁鹊的养生古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很喜欢,周春才的漫画中医系列基本全了,对于想学中医又惧怕看长篇大论基础知识的很有帮助。
  •   很好的一本书,有原文、有图,看起来不累,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开始学习难经这本书最好不过了,读完后再去慢慢领悟原文。。。。
  •   简明通俗易懂,书店里买不到,想不到当当有,真好
  •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很喜欢这种风格的书,把经典普及化、适用化了……
  •   中医的入门的经典书,书中语言平易近人,图画很生动!!!
  •   书籍不错,值
  •   适合少年儿童普及中医知识,图画增加了趣味
  •   比较有趣味,比起看原著,更容易接受。但是我这本书的折痕很多好像是被人看过的
  •   书本有些灰,对我来说有些深奥.只能慢慢体味
  •   希望配货人员能在发货时大概检查一下,我们买书的人不光是看,也希望书能一直完好的珍藏下去呢!
  •   虽然有图和注解,但是由于中医理论基础太薄弱,里面内容还是偏晦涩,几个月了也没看多少页。不建议业余者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