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儿童团战友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作者:丹琳  页数:261  

内容概要

作者采访了上百位尚健在的儿童团员和历史的见证人,技术了当年晋察冀豫边区完县(顺平)、唐县、曲阳、阜平、武乡等地儿童团在边区党的培养教育下,在狼牙山五壮士革命精神影响下,在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前辈关怀下茁壮成长的故事。尤其是王朴、李克元、温三郁、张六子、胡八虎、张俊彦、阎二小等儿童团员为保住八路军的秘密,保住粮食和武器,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英勇不屈,不惜牺牲的英雄事迹。书中附有几十幅珍贵图片,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面向青少年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作品。   

作者简介

冉琳,1935年生,初中发表长篇故事《她终于找到了党》,高中出席全国首届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后列席中国第三次文代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员、上世纪90年代被中国作家协会编入《中国作家大辞典》。
  丹琳擅长革命战争题材作品,有“儿童团写作专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编 引子 第一章 狼牙山五壮士是王朴心上的丰碑    (一)石匣岭的怒吼  (二)重立英雄纪念碑  (三)王朴精神放异彩    (四)真实的见证 第二章 曲阳儿童团    (一)歌声的力量    (二)儿童团的工作作用大    (三)小情报员    (四)钢筋铁骨胡八虎 第三章 阜平儿童团    (一)儿童团哨位    (二)抗日小英雄王珠    (三)珍贵的题词    (四)雨中访花山村    (五)难忘的座谈会 第四章 模范儿童团员    (一)北岳区模范童子军受奖名单    (二)虽死犹生的张六子    (三)活着的小英雄    (四)儿童团长闫二小 第五章 抗日小烈士李克元    (一)割草喂军马    (二)送烙饼    (三)学习崔振芳    (四)深切的怀念    (五)立功不受奖    (六)鸣枪报警    (七)光荣牺牲 第六章 朱德儿童团    (一)伙夫大伯    (二)瓮里跑了鳖    (三)捉住大汉奸    (四)生死考验    (五)他是朱总司令    (六)朱总司令的题词第二编 朱老总种树 太行顶上不老松 太行清泉水 巍巍黄崖刻丰碑 麻田人怀念彭老总 太行浩气传千古 黄土岭烽烟颂 徐向前元帅少年时 故乡人的怀念 唱军歌,想周恩来总理 元帅与“乡巴佬”   亲历“一二·九”   心系太行 太行新曲 核桃大娘 礼物 去见聂司令(太行儿歌)   相逢 歌声第三编 我的足迹第四编 丹琳的太行情怀 难舍的太行情结 永远的儿童团员 我的字典里没有“老”宇 弘扬抗日英雄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狼牙山五壮士是王朴心上的丰碑  2007年清明时节,我和《寻访儿童团战友》摄制组来到尧帝故里、桃花之乡、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抗日小英雄王朴的家乡,漫山遍沟的桃花为英雄而开,活像天上的红霞落到太行山峰沟谷和村庄,点缀得小英雄的家乡更加壮美。  我们站在村头,仰望雄伟的大肚梁、小肚梁、石匣岭,那几座山是当年王朴和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为抗日军烈属打柴的地方。他们曾挺立在山头,唱着《狼牙山五壮士之歌》,极目北望,希望自己的视线能越过崇山峻岭,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战斗过的地方。  狼牙山啊高接天空,  山上有座棋盘砣峰,  五位壮士的事迹啊,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朴的父亲王三群曾不止一次对我说,王朴从早到晚总爱唱《狼牙山五壮士之歌》,说五壮士把枪砸碎,一个零件也不给鬼子留下,咱们学习五壮士,就要像五壮士那样跟鬼子汉奸斗争,坚壁好公粮和军用物资,一粒米一块铁片也不让鬼子摸着,“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事儿上去做!”这是王朴的座右铭。  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深入人心,成了王朴和儿童团员们心上的丰碑。  (一)石匣岭的怒吼  雄伟的石匣岭,耸立在太行山的万峰丛中。石匣岭上,树立着一座英雄纪念碑,上面写着:“不论军政干民到此止步,向抗日民族小英雄致敬,以示景仰!”这个小英雄名叫王朴,生长在石匣岭下——河北省完县野场村。他十一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连任三年,直至牺牲。  热爱学习  王朴学习一向非常刻苦。劳动休息时,他在地上默写生字、算算术;睡觉醒来后,他还要把功课复习一下。作为儿童团长,他不但自己努力学好文化课,还帮助小伙伴一起学知识。  有一个小伙伴叫占国,他做抗日工作、生产劳动都很积极,就是不愿意学文化。王朴耐心地对占国说:“毛主席号召我们,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咱们抗日积极、劳动好,是最要紧的,但是还不够。你说,咱们长大了要是去造枪炮、开机器,没有文化怎么行?”占国点点头,轻轻地但是坚定地答应着:“唔。”  于是,王朴和两个同学商量好,每晚轮流到占国家帮他补课。可是占国家里没钱买灯油,王朴想了个办法,摘些成熟的大麻子,剥去皮,用小细棍把麻子仁穿成长串,点亮当灯用。  一天晚上,又该王朴给占国补课了,可是下起了暴雨。王朴冒雨到了占国家,开口就问:“占国,你等急了吧?”  “没有,我知道你一定会来。你从来说话算数,不放空炮。”占国给王朴擦去身上的雨水,占国娘给他披上被单。他们点亮了一串大麻子仁,王朴举着,占国在“灯”下算起算术来。  王朴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守岗位  1942年一个晴朗的秋日,一位八路军便衣侦察员带着完成任务后的喜悦,路过野场村。刚到村口,他就被眼前的奇景吸引住了:路边三个大炸弹坑里起伏着整齐均匀的谷垄,尺把长的谷穗低垂着头;离弹坑不远的几棵枣树,绿叶丛里红亮红亮的大枣密得挤成疙瘩压弯了树枝。他心里不住地赞美:野场村的秋天多么可爱!野场村的人民多么坚强!  “站住!拿路条来!”随着脆亮的童声,一个秀气机灵的男孩儿,从路旁直立的土崖后面跳到他跟前,红缨枪一横,拦住去路。侦察员一见就爱上了这个小男孩儿,故意逗弄地把一张刚写了个开头的信纸和两张米票递过去。孩子一看气红了脸,厉声问道:“耍什么花招?谁要你的米票?快说!你是干什么的?”  侦察员心想:小家伙真不赖呀!都说野场村儿童团不含糊,是够不含糊的!于是越发想逗他一逗,假作慌张地在衣兜里摸来找去,磨蹭了老半天。那男孩儿忽然猛力吹起哨子,“笛,笛,笛,笛”,一连四响紧急集合哨声,霎时响彻了山谷。  四个手持镰刀的孩子,飞速地从附近山坡和庄稼地里跑来,把侦察员团团围住。那男孩儿向村口儿童团部一指,说了声:“走,押那儿去。”狠劲推了侦察员一把,四个孩子便“押送”他向自己的团部走去。侦察员回头望望,那男孩儿又手持红缨枪眼望大路,威风凛凛地挺立在土崖上。红艳艳的霞光,照红了他的面庞和结实健壮的身体。  这男孩儿就是野场村儿童团长王朴。他刚刚懂事,日本鬼子就打到他的家乡,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在他的心田里燃烧起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烈火。1938年春天,八路军打来了,野场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变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父亲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又被选为村长,他母亲也参加了妇救会。全村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动员武装起来,配合八路军打击日本强盗。小王朴也拿起红缨枪,站岗放哨锄奸防特,送信带路,拥军优属,抗日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刚才“押”着侦察员走的时候,他还以为又抓住个汉奸呢。  不一会儿,儿童团小队长王俊生(小名生儿)跑回来对王朴说:“那人不是坏蛋,是八路军自己人。人家还一个劲儿地夸咱们是抗日根据地的好孩子呢!说咱们做得好,做得对,今后还应这样!”  王朴听了心里热乎乎的,真想用又甜又脆的大红枣慰劳慰劳这个侦察员。可是生儿说。叔叔任务紧,已经走了。王朴凝望着村外弯弯曲曲的山路,很久很久……  忽然,在那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又飞快地走来一个人。王朴对生儿说:“注意!咱们要好好执行任务,决不让一个汉奸特务敌探子从咱们岗位上溜过去!”  生儿点点头,和王朴一起紧盯着前面走来的人。那人越走越近,快到跟前了,才看清是一位八路军,扛着待修的大枪捆,埋着头走得满身汗淋淋的。  王朴热情地招呼道:“八路军叔叔,刚从前线上回来呀?”  那人还是埋着头走路,拍拍枪捆回答说:“打胜仗啦,刚缴获的日本造三八大盖枪。好用的发给新参军的同志,这些送修械所修理修理,还能当新枪用啊!”  王朴听声音耳熟,忙奔到这人跟前,仰头一看,红脸膛、高鼻梁、杏核眼,又英武又精神,不禁欢叫起来:“啊!孙叔叔!”他蹦跳着喊了起来:“孙叔叔来了!孙排长来了!”然后拉住孙排长的手,亲昵地问:“你甭故意低着头,俺早听出你的声音来了!给俺带子弹壳来了吗?”  “没有。”孙排长笑了,放下枪捆,擦擦脸上的汗水,“咱八路军有规定:打一枪,交回一个子弹壳,集中起来,送回兵工厂,换上底火,装好药,安好弹头,就成了新的子弹了。”  “孙叔叔,俺赞成这办法!”王朴附在孙排长耳边低声说,“俺们儿童团收集了好多子弹壳和碎铜烂铁,也是准备交给兵工厂,造子弹、地雷、手榴弹、掷弹筒用的。”  “好啊!儿童团成绩不小!”说着,孙排长从军挎包里掏出一张折叠成书本大的《晋察冀日报》,递给王朴,“今天的报。下岗以后,你们儿童团好好学习学习。”  王朴双手接过报纸,孙排长扭头要去扛枪捆,生儿和另外三个儿童团员,已经抬着枪捆往村里走去了,孙排长向王朴招招手赶了上去。  王朴追喊道:“孙叔叔,可别偷偷走了,等俺下岗再回去!”  孙排长回头高声回答:“不走啦!好好站岗!回头见。”  “哎!”王朴快乐地答应着。望着孙叔叔魁梧的身影,想起抗战时期,孙排长带领一排八路军开进野场村,帮助建立抗日政权的情景。那时孙排长亲自升起火炉,和爹、秀山大伯一起,抡起大锤打制大片刀、红缨枪,炉火照得他们的面孔通红,小王朴坐在旁边看个没够。总想要一把大片刀,要一支红缨枪。成立儿童团那天,孙叔叔把他亲自打制的一支红缨枪头擦得铮亮,安在笔直的杨木棍上,配上鲜红的枪缨,递给了小王朴。小王朴接过这支红缨枪,紧紧握在手里,跳着高儿地乐,从此这支红缨枪就没离过他的手。  王朴想着,看着自己手里的红缨枪,情不自禁地用袖头擦亮枪头,用指头梳理梳理红缨,心里一阵热,更感到孙叔叔的可亲和可敬。他目送着孙叔叔走到村头,与生儿他们分手,进村去了。  “嘚嘚嘚嘚”,一长溜牲口驮子驮着麻包走过来,后面还跟着挑担子的、背背篓的老人和孩子,负载的全都是碎铜烂铁,鼓鼓囊囊的麻包被撑得高低不平。王朴望着这支队伍兴奋地想:过不了几天,这些碎铜烂铁就会变成子弹、地雷、手榴弹、掷弹筒,送到前线八路军手里,让鬼子饱饱地吃喝一顿,真解恨!  一个黑胡子瘦老头,担着一副荆条筐赶上来,贼溜溜的老鼠眼,贪婪地盯着那些麻包和背篓。他的筐里只有十几个发亮的子弹壳和几块破犁铁。  王朴看这人形迹可疑,让他站住,这时生儿、占国、华子、兰亭、庆儿也已赶到,他们一字排开拦在路前。瘦老头看看眼前都是小孩子,不予理睬地推开生儿就往前走。  王朴一把抓住瘦老头的筐子命令道:“站住!”生儿抓住他的另一个筐子质问道:“你凭什么推我?”  瘦老头冒着火撒起野来,咬牙切齿地把筐子拽过去,并排放在一起,把扁担压在筐上,坐在扁担上号叫:“我是给八路军收买碎铜烂铁的,耽误我的工作你们敢负责吗?”  王朴一点不畏惧这一套,老练沉着地伸出手说:“拿出来吧,通行证!”  瘦老头摇摇头:“通行证?我没有。”说着指指已经进村的驮子和老人、孩子,“你们为什么不朝他们要通行证?他们经常给兵工厂送原料吗?”  机警的王朴听出他是在刺探情况,更加警惕起来: “你少废话,把通行证拿出来!”生儿他们把他围得紧紧的,异口同声地说:“把通行证拿出来!”  瘦老头不耐烦了:“让我进村收买碎铜烂铁去,不要耽误我的工作。”说着站起身挑起筐子要走,被生儿他们拽住,瘦老头又把筐子拽回身边坐上去。  王朴心里明白,供给部和修械所、兵工厂驻在村里,不准生人随便进。兵工厂急需原料,他来买碎铜烂铁可不行,八路军决不会派这样的人到处去买原料。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总是往筐子上坐?筐子里有什么“秘密”?王朴黑亮的眼珠儿飞快地转了几下,想出个主意来。他与生儿他们耳语几句,说了声“搜”!几个儿童团员一齐拥上前,把那副荆条筐扣了个底儿朝天,忽然发现一个折成粉笔大小的白纸卷儿别在荆条里。王朴手疾眼快,捡起纸卷打开一看,上面以野场村为中心,把周围驻军和后方机关的峦头、龙王水、大悲、黄岩村等全画上啦,显然这是一张军用地图。  瘦老头立刻吓得哆嗦起来,脸红眼也红了,挤下几滴眼泪来狡辩说:“我、我、我地势不熟,画个图,好、好找。听、听说这一带,废铜烂铁多……”  “胡说!”王朴气愤地骂道,一边转向生儿,低声说,“快去村公所报告!”一边回过头来审问起瘦老头,“这图是你画的吗?”瘦老头摇摇头。  “不是你画的?谁画的?谁给你的?你急着要进村去找谁联络?把这些都老实交代出来!”  “老实交代!”儿童团员齐声喊着,吓得瘦老头直哆嗦。这时又来了十几个儿童团员,把瘦老头围得水泄不通,老头想逃也逃不掉,哆嗦着掉泪了。不管王朴和儿童团员怎么问,他就是拒不回答。  生儿叫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石秀山和两个挎枪的民兵,一齐把瘦老头押到了区里。审问的结果,那瘦老头是个倒卖碎铜烂铁的投机商,专门跟兵工厂争夺原料,破坏军工生产。更主要的查出他是敌探子,用收买碎铜烂铁打掩护,刺探八路军的军事情报。至于那张图到底是谁画的,是谁给他的,却一直不肯交代。秀山大伯对王朴和儿童团员们作了布置:“要严密封锁消息,保卫供给部和八路军的机密。还要特别注意咱村二流子金珠子的活动。”  “五不誓约”  孙排长调到兵工厂警卫排当排长,就住在生儿家的小北屋里。王朴、生儿和儿童团员占国、华子、兰亭、庆儿他们经常去找孙叔叔讲故事、学唱歌。孙叔叔很喜欢这些孩子,一有空就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天来,给他们讲了延安窑洞,讲了毛主席在窑洞的油灯下写《论持久战》,指挥全国抗战;讲了朱总司令的扁担;讲了周副主席纺线纺得好,被评为纺线能手;讲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还教会他们唱《狼牙山五壮士之歌》。小王朴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在梦里飞起来,越过狼牙山棋盘砣峰,飞到了延安,飞到了毛主席身边……  这是反“扫荡”胜利后的一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学校被鬼子烧毁了,王朴、生儿、占国、老爱几个,在熏黑了的四面断墙残壁中,升起了一堆柴火。当大火燃烧得炽旺的时候,四十来个儿童团员围火坐着,王朴打拍子指挥大家唱起孙排长教的歌:“儿童团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建设独立自主的新中华……”然后把一块小黑板竖在断墙上,黑板上写着几行刚劲的粉笔字:  五不誓约  不念鬼子书,不吃鬼子糖;  不上鬼子当,不对鬼子说实话;  不给鬼子带路,不说出抗日干部;  不给鬼子军用物资;  不泄露八路军机密。  王朴,这个三年级的优等生,今天在代替公出的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他指着黑板说:“注意!今天该学‘五不誓约’了。它是《军民誓约》的一部分,专为咱少年儿童写的。我们每个儿童团员都要用心学,牢牢记住,还要按照它去做。”  生儿举手发言:“要做到四会,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王朴让他坐下,强调地说:“顶要紧的是用,会用,会在实际事儿上用。”说着从书包里拿出孙叔叔送给他的《晋察冀日报》,打开来指着说:“咱晋察冀边区儿童团掀起了‘五不运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给大家念一段。”  儿童团员们听说念英雄事迹,全都往王朴跟前凑,一对对黑溜溜的眼睛凝望着他,专心致志地听他念:“东岸村三名儿童团员被鬼子抓到唐河西去修炮楼,但他们‘不上鬼子当’,夜间偷偷地跑回家来。上房村儿童团小队长张六子不幸被鬼子捉住。鬼子想从他嘴里得到情报,问:‘村干部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公粮藏在哪里?八路军到哪里去了?’他响应‘五不誓约’的号召,对鬼子不说一句实话,万恶的日本强盗,用火把他的头发烧光了,把他浑身烧得皮焦肉烂,但他心里牢记‘五不誓约’,不肯泄露一点八路军的秘密。最后,鬼子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在柿子树上……”  “呜呜呜”,生儿哭出声来,占国也“呜呜呜”地哭了,兰亭、老爱哭得更是伤心,儿童团员都哭泣起来。王朴脸上滚动着仇恨的泪珠,攥紧拳头说:“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露!”  儿童团员们忍住哭泣,攥紧拳头坚决地说:“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露!”  王朴用拳头抹去眼泪,沉痛地说:“我们纪念张六子同志,我们要向张六子同志学习!张六子同志跟咱们一样,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员,如果咱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样呢?”  儿童团员们齐声呐喊起来:  “决不当孬种!”  “决不当叛徒!”  “决不当汉奸!”  “坚决按照‘五不誓约’做!”  “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露!”  “对!”王朴攥紧双拳,坚决地说:“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露!”

编辑推荐

  十七大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继《总司令和孩子们》之后,著名作家丹琳推出的又一力作,一位沧桑的老人,在寻访曾经的儿童团团员,重温昔日战友之谊的同时,还为我们寻获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寻访儿童团战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